評論:關于天價彩禮與移風易俗

字號:


    連日來,天價彩禮的話題在媒體和社交網(wǎng)站上引起熱議。天價彩禮盛行,敗壞社會風氣,移風易俗勢在必行,不可等閑視之。出國留學網(wǎng)為大家?guī)黻P于天價彩禮與移風易俗的時事評論,歡迎閱讀參考。
    評論:關于天價彩禮與移風易俗【1】
    據(jù)報道,現(xiàn)在一些農(nóng)村地區(qū)流行“天價彩禮”,不少農(nóng)民為了娶媳婦而負債累累,甚至重新返貧。很多農(nóng)村青年哀嘆“娶不起媳婦”“結不起婚”。為此,河南等地政府出臺“指導標準”,規(guī)定彩禮總數(shù)不準超過6萬元。但社會輿論對政府為紅白喜事劃定價格標準,產(chǎn)生了不小的爭議。反對者認為婚喪嫁娶是老百姓的私事,人情往來,愿打愿挨,民間風俗,無涉法律,為之劃定標準是“政府的手伸得太長”。而支持者則認為,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有權力制定指導標準。
    且不論孰是孰非,只問一個問題:“在沒有任何外力介入的情況下,‘天價彩禮’和大操大辦等民間風俗會不會自動消失或轉變?”顯然“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風俗之所以成為風俗就是因為它具有社會性和頑固性,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風俗才不會管你是誰,風俗的邏輯是只要你身處其中,就要按風俗辦;你不遵守就不可避免地會感受到周邊的社會壓力。所謂身不由己正是風俗的隱性強制力。彩禮節(jié)節(jié)攀高就是在風俗的壓力下人們不斷滋生攀比之心的必然結果。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huán),必須有外力介入。政府制定紅白喜事的價格標準,看似是公權力介入了百姓的生活,但如果任由所謂風俗發(fā)展下去,整個社會都將遭受損失,因此政府的介入是必須和必要的。
    英國統(tǒng)治某南亞國家的時候,當?shù)亓餍幸环N野蠻的風俗——丈夫死了要把寡婦燒死殉葬。英國人屢屢勸阻,但當?shù)厝苏f,我們祖祖輩輩一直這樣做,這是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的風俗習慣,你們憑什么阻攔?英國人也不含糊,表示:你們按你們的風俗辦,我們就按我們的風俗辦,我們的風俗是誰燒死寡婦,我們就絞死誰。然后這種陋俗就沒了。英國人看似簡單粗暴的辦法不但挽救了無數(shù)婦女的生命,也把尊重生命、尊重女性的觀念注入當?shù)?,起到了移風易俗的作用。英國殖民者的罪惡是誰也不能否認的,舉這個例子決不是給英國殖民者唱贊歌,而是要說明,面對陋習、面對惡化的風氣,作為執(zhí)政者要有主心骨,要敢于出手。正所謂:“民之所系,義之所在,直道而行,不計毀譽?!?BR>    “火車往哪兒跑,全看火車頭?!秉h員領導干部應該在移風易俗中起帶頭作用。否則群眾看見黨員領導干部自己在婚喪嫁娶中大操大辦卻不許老百姓多花幾個錢,那還有什么權威性和公信力?移風易俗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還能落到實處嗎?《韓非子》里講了一個故事。齊桓公喜歡紫色的衣服,結果上行下效,全國人都瘋狂地購買和穿著紫色衣服,紫衣價格飛漲,老百姓根本買不起。齊桓公問管仲這可怎么辦?管仲說,那您就別再穿紫衣了。此時剛好有人覲見,齊桓公對其中穿紫衣的人說:“離我遠點,紫衣味道太臭。”此言一出,當天朝廷官員無人穿紫衣,第二天都城之內紫衣消失,第三天全國都無人再穿紫衣。
    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主政者對社會各方面有莫大的影響。主政者帶個好頭就能帶動一方風氣。領導干部自己生活簡樸、作風優(yōu)良就是一種無聲的宣言,就會使群眾見賢思齊。過去一段時間里,中國成了全世界奢侈品增速最快最大的銷售市場。這固然說明國家富裕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大一部分奢侈品是被公款消費了。社會上的炫耀性消費與公款消費的持續(xù)高燒有直接關系。十八大以后,隨著反腐斗爭的深入開展,大吃大喝等公款消費斂跡,高檔酒樓生意冷清,奢侈品賣不動了,社會風氣明顯向著清朗轉變,群眾拍手稱好。這也是黨風政風轉變帶動社會風氣轉變的一個生動例證。
    評論:關于天價彩禮與移風易俗【2】
    結婚的彩禮問題經(jīng)常引發(fā)雙方家庭矛盾,據(jù)悉,如今農(nóng)村婚嫁30萬起步,讓不少結婚的男方不堪重負。據(jù)悉,農(nóng)村的天價彩禮,包括蓋新房家電三金等,而不少人因為結婚花費太大再次陷入貧困。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本是人之常情??墒且恍┺r(nóng)村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結婚彩禮漫天要價,特別是一些條件不太好家庭,更是不堪重負,表面上是歡天喜地的大喜事,可一樁婚事背后,卻給家庭留下沉重的債務。
    彩禮變“財禮”,主要是人們心理上要面子,存在相互攀比的心態(tài)。老人都愿意自己子女的婚姻大事,能辦得風風光光,有的農(nóng)村青年男女也相互攀比,好像彩禮少了就比不上同齡人。“天價”彩禮盛行,敗壞社會風氣,影響農(nóng)村和諧穩(wěn)定,移風易俗勢在必行,不可等閑視之。
    從農(nóng)村年輕人來講,思想應當更加解放思想,主動拋棄落后思想的影響,帶頭移風易俗,倡導節(jié)儉辦婚事。遇到雙方父母的阻力,應該主動去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也應當有主動擔當?shù)囊庾R,俗話說成家立業(yè),農(nóng)村青年結婚時很多還沒有立業(yè),因此高昂的彩禮往往由父母承擔,成家之后有的分家另過,而因辦喜事留下的債務則由年紀一年比一年大的父母承擔,即使自己能過上好日子也不會安心,更應主動擔當起家庭責任,替父母分憂。
    從雙方父母來講,更應摒棄好面子、相互攀比的思想,婚姻大事,并非都要父母做主,現(xiàn)在打腫臉充胖子,最后的苦水只能自己來咽。給孩子們幸福的生活,不是體現(xiàn)在能給未來的兒媳多少彩禮,也不是體現(xiàn)在自己的閨女能收多少彩禮,雙方情投意合,孝敬父母,勤儉持家才能換得更大的幸福。
    從農(nóng)村“兩委”來講,應該發(fā)揮引領作用。有的農(nóng)村婚喪事大操大辦,有的則移風易俗,能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農(nóng)村干部有更大關系。有的農(nóng)村制定了村規(guī)民約,成立了紅白喜事理事會,不管誰家有紅白喜事,都按照相同的標準來辦,防止互相攀比,因此村風正、民風淳,受到群眾的支持和歡迎。
    農(nóng)村“天價”彩禮現(xiàn)象,不是一家一戶的事,誰家條件好就大操大辦,條件不太好的也去跟風,則會影響社會風氣。全面小康社會,除了群眾物質生活改善以外,精神文明提高
    有著更加深刻的意義。希望彩禮變“財禮”的陋習盡早改變,讓彩禮回歸喜慶、祝福的本真。
    評論:關于天價彩禮與移風易俗【3】
    天價彩禮掏空了不少貧困家庭多年的積蓄。寧夏西海固的一首打油詩頗能反映問題,“好不容易攢點錢,娶個媳婦全抖完。一次花了幾十萬,酸甜苦辣真難言,外債不知何時還?!睈盒匝h(huán)之下的天價彩禮異化了鄉(xiāng)風民俗,腐蝕了村民原本質樸的價值觀和金錢觀。如果在鄉(xiāng)間進行田野調查,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農(nóng)民都有改變這一惡風惡俗的強烈愿望。
    “天價彩禮”已漸成農(nóng)村發(fā)展的毒瘤。一門婚事的彩禮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這對于大多農(nóng)民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甚至不少已步入小康生活的家庭也因此債臺高筑,因婚致貧。農(nóng)村發(fā)展正處于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因殘致貧、因學致貧尚有國家政策兜底扶貧,而“因婚致貧”現(xiàn)象不僅令自家生活陷入拮據(jù),更是給農(nóng)村整體發(fā)展增加了負擔,扯了國家脫貧攻堅工作的后腿,儼然已成為農(nóng)村發(fā)展的一顆毒瘤。
    愈演愈烈的農(nóng)村“天價彩禮”風令人咋舌,反映出鄉(xiāng)村文明鄉(xiāng)風建設的軟肋。破除“天價彩禮”陋習,需要大力倡導移風易俗。黨員領導干部應帶頭,嚴格執(zhí)行《關于禁止黨和國家公職人員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guī)定》等相關規(guī)定,用實際行動倡導節(jié)儉之風,帶動“民風”轉變。破除“天價彩禮”,還要下大力補上鄉(xiāng)風文明的短板。鄉(xiāng)村之美美在青山綠水,更美在鄉(xiāng)風文明。近年來,一些地方的鄉(xiāng)村經(jīng)濟上去了,農(nóng)民生活富裕了,但富了“口袋”窮了“腦袋”的現(xiàn)象仍然沒有改觀:賭博、封建迷信等落后文化有抬頭的跡象,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等不良攀比之風盛行。在大力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的今天,亟待加強農(nóng)村文化建設,讓文明成為農(nóng)民的精神家園。
    幸?;橐鼋⒃谇趧趭^斗基礎上。靠“天價彩禮”捆綁的愛情雖一時風光,但卻難免因包袱沉重而難以和諧遠行。破除“天價彩禮”,還需大家切實轉變落后觀念和認識,不攀比、不跟風、不虛榮。讓靠啃老透支的彩禮婚風更少些,讓堅持自我打拼努力筑就幸?;橐龅泥l(xiāng)村愛情故事更多些。
    評論:關于天價彩禮與移風易俗【4】
    2017年10月5日,一場熱鬧的婚禮在河北邯鄲曲周縣的一個村莊舉行,與農(nóng)村一些“天價彩禮”的婚禮不同,這是一場“零彩禮”的喜事。而最讓人驚喜的是女方的婚戒是當兵的丈夫用彈殼做的,她覺得比成千上萬的鉆戒珍貴一萬倍。這則關于河北新娘結婚“零彩禮”的新聞火爆網(wǎng)絡,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這位新娘也成了“網(wǎng)紅”。
    古籍《禮記?昏禮》上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中的“納征”指送聘財,也就是現(xiàn)在的“彩禮”。結婚送彩禮作為我國傳統(tǒng)婚俗習慣的一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象征幸福美滿的傳統(tǒng)文化。
    但是,近幾年攀比之風盛行,“難擔高額彩禮男子自殺身亡”、“彩禮過高新人婚禮當天分手”等新聞層出不窮,鋪排場、講面子,讓婚禮變了味。很多年輕人不得不因“天價彩禮”一再的推遲婚期,攢彩禮、借彩禮而“因婚致貧”?!案卟识Y”甚至“天價彩禮”不僅背離了傳統(tǒng)美德,也背離了愛情,背離了婚姻的實質。美好的婚俗轉瞬間變成了“噬人的惡魘”,正可謂“談禮色變”。
    然而,河北邯鄲的“零彩禮”、“彈殼婚戒”的新聞,像一股清流沁潤著人們的心田。女方身為光榮的軍嫂,敢于挑戰(zhàn)世俗,打破傳統(tǒng)的“枷鎖”,婚禮一切從簡。雖然沒有彩禮、車子、房子、首飾;但是,她收獲了丈夫的愛和真心。在她眼中,找到有擔當、珍惜她、愛護她的老公比將幾十萬的“天價彩禮”攥在手中要踏實的多。
    是啊,“六禮”之本意就是寓意男女雙方在雙親的祝福下,能夠婚姻幸福美滿,演變至今的“天價彩禮”頗有本末倒置之嫌。彩禮重在“禮”,而愛比“價”高。軍嫂“零彩禮”引爆網(wǎng)絡,許多年輕人紛紛表示支持軍嫂的做法,要向他學習,尋找失落的婚俗文化,引領社會移風易俗新風尚。
    但是筆者認為,要真正推動移風易俗新風尚,還需綜合發(fā)力:
    一是,倡導文明健康的婚姻觀。彩禮重在“禮”,而愛比“價”高。同時,也要積極宣傳“零彩禮,愛情至上”正面的案例,樹立公序良俗的模范,抵制拜金、攀比等風氣和價值觀。二是,因地制宜的制定鄉(xiāng)規(guī)民約??蓢L試成立移風易俗委員會、紅白喜理事會等組織,因地制宜的規(guī)定本村或本社區(qū)各婚禮事項,引導正確的婚姻觀。三是,黨員干部要以身作則。各地的黨員干部應要以身作則,不參與紅白喜事的大操大辦,自覺抵制“天價彩禮”及奢靡浪費之風,做良好社會風氣的引領者。
    “君為女蘿草,妾作兔絲花。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百丈托遠松,纏綿成一家?!敝挥懈鞣焦餐?,整體素質達到一定高度,男女雙方注重情感,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平等時,才能真正實現(xiàn)移風易俗,再現(xiàn)美好婚姻觀的愿景。
    評論:關于天價彩禮與移風易俗【5】
    2016年12月27日,河南濮陽臺前縣下文件,對紅白事標準進行了明確要求,要求彩禮總數(shù)控制在6萬元以內。文件出臺后,引發(fā)了網(wǎng)友熱烈討論。
    臺前縣的指導文件提倡喜事新辦,提倡簡化婚前程序,簡約訂婚、結婚形式。要求進行彩禮控制,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摒棄因婚借貸、婚后還賬尤其是讓老人背賬還賬陋習。在農(nóng)村彩禮越碼越高,農(nóng)民叫苦不迭的背景下,“彩禮總數(shù)控制在6萬元以內”無疑成為大大的亮點。
    眾所周知,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婚嫁,農(nóng)民彩禮等負擔很重。在我國農(nóng)村地區(qū)尤其是貧困地區(qū),婚喪宴請風愈演愈烈,互相攀比、奢侈浪費現(xiàn)象嚴重?;蔚娜饲橥鶃砹畈簧偃罕姟按蚰[臉充胖子”卻無可奈何,或“入鄉(xiāng)隨俗”, 借貸支撐;或不甘示弱、大操大辦,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huán)。很多家庭辦一場婚禮下來,入不敷出還要還債多年。一時的風光換來無限的苦惱,甚至真心相愛的年輕人因為彩禮錢而被“棒打鴛鴦”,加劇了農(nóng)村青年擇偶難。沉重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彩禮標準”的推出頗具積極意義。
    彩禮“指導標準”有助于循序漸進,依法治理彩禮風。必須注意,臺前縣彩禮“指導標準”只是指導性文件,并沒有強制性,但今后會依靠把這些標準納入村規(guī)民約,健全紅白事理事會來進行管理。村規(guī)民約是由村民共同約定的自律性規(guī)范,經(jīng)過了相應的程序、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通過,便可以發(fā)生效力。這種操作方式,既尊重村民集體意愿,又符合法定程序,有利于“彩禮標準”的逐步落實,規(guī)范和約束大操大辦的鋪張浪費行為。
    彩禮“指導標準”也有助于破除攀比之風。雖然近年來彩禮錢節(jié)節(jié)攀升,但很多人是不得已而為之,一些年輕人面對父母的愁苦奔波,也產(chǎn)生了沉重的愧疚心理。心理學上有一個從眾心理,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采取的符合于某種輿論或多數(shù)人意見的行為。當彩禮成為感情物化的籌碼,婚姻成為明碼實價的交易,即便有人不稀罕彩禮錢,但也可能因害怕另類的評判而不得不隨大流?!安识Y標準”旗幟鮮明地亮出了統(tǒng)一規(guī)定,既節(jié)省婚禮開支,還照顧了村民的面子,失去了攀比的參考,彩禮的重量便不再是單邊上漲的“鐵板一塊”。
    有人認為,因缺乏約束力、強制性,“彩禮標準”極可能淪為紙面文章,其實不然。2015年11月,當?shù)氐脑f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對村里的紅白事舉辦做出了規(guī)定,對于婚宴酒席標準最初村民有些抵觸,到如今很多人頗為擁護。多地的實踐證明,主張婚喪簡辦,倡導文明新風既符合中央精神,也不乏深厚的民意基礎,更符合文明發(fā)展的時代要求,只要做好相關引導宣傳落實工作,日臻完善的彩禮“指導標準”也會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移風易俗、建設農(nóng)村精神文明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從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若干個著力點,而彩禮“指導標準” 反對鋪張浪費,弘揚文明進步,則是一個雖小但很好的切入點,當?shù)叵嚓P部門在力推的基礎上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在實踐中修正完善,其他地方也不妨探討、借鑒,因勢利導并逐步推行。從農(nóng)民焦慮的事情抓起,在民眾關注的方面發(fā)力,破除彩禮陋習,倡導新風良俗,不斷發(fā)出移風易俗、弘揚文明的“好聲音”,方能“積跬步以至千里,匯涓流乃成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