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心的紫羅蘭》讀后感

字號:


    紀伯倫《貪心的紫羅蘭》用優(yōu)美、華麗的語言、奇特的思維,展現(xiàn)了紫羅蘭鄙視自己地位卑賤,身材低矮,羨慕玫瑰枝插青天,面向朝陽的心理。下面是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的《貪心的紫羅蘭》讀后感,更多內(nèi)容請訪問出國留學(xué)網(wǎng)。
    《貪心的紫羅蘭》讀后感(一)
    紀伯倫《貪心的紫羅蘭》用優(yōu)美、華麗的語言、奇特的思維,展現(xiàn)了紫羅蘭鄙視自己地位卑賤,身材低矮,羨慕玫瑰枝插青天,面向朝陽的心理。為此玫瑰傾心相勸,用“馥郁、溫文爾雅和美麗”來修飾紫羅蘭的天賜之福,并告之要知足常樂。
    面對玫瑰的好言相勸,越讓她覺得玫瑰是偉大的、幸運者、強者,更加顯現(xiàn)了自己的一無所有、卑賤、倒霉、弱者的心態(tài)。她們的母親大自然聽后不勝驚訝,并大聲勸告:不要有貪欲和虛榮心。
    紫羅蘭聽后深感委屈,就對力偉恩深的大自然傾訴了心中的懇求與愿望,要變一株玫瑰花。而紫羅蘭再一次聽到的是誠懇的苦勸:要知道在華美的外觀背后隱匿著巨大的災(zāi)難,你會后悔的。
    兩者的相勸也沒能阻擋紫羅蘭為追求夢想而背叛自我的心。她終于說服大自然把她變成了一株鮮艷、挺拔、立于群花之上的玫瑰花。她的理由是:“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存在以外的東西”。可當(dāng)天傍晚就驗證了作為玫瑰的危險,被風(fēng)暴連根拔起。她的慘相及時成為幸免于難的紫羅蘭們的笑柄和殷鑒。
    垂危的玫瑰花卻用勝利和滿足的口吻說出了自己愿變玫瑰的心聲。因為聆聽到上天對這個世界說的話,從而背叛了自我去追求存在的真諦。大自然用偏愛和渴望的手指改變了自己的容顏。
    又鄙視紫羅蘭知足,害怕暴風(fēng)雨的心曠神怡、無憂無慮。雖當(dāng)了一時的王后,卻感受到玫瑰花的宇宙觀,能獲此殊榮,深感自豪。
    在臨死之前更讓紫羅蘭們刮目相看,因為她達到了生活的目的:就是隱藏在白晝黑夜間發(fā)生的偶然事件背后的真正本質(zhì)。說完臉上帶著神圣的微笑收攏了葉子...
    這是何其偉大的一生啊!是我們的殷鑒還是我們追求的目標(biāo)。這是高于常人的與眾不同的人生,愿意用生命去對換,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qū)別。平凡的人生對天賜之福知足常樂。面對貪欲,必須要超越自己本性的事物,用自己的能量去體驗,為此不惜生命代價達到生活的目的,就成為另一種人生。既是人生的矛盾又是人生的夢想。
    《貪心的紫羅蘭》讀后感(二)
    最近我讀了紀伯倫的《貪心的紫羅蘭》,講述的是一棵“愚蠢而不聽話”的紫羅蘭,請求大自然把它變成一朵玫瑰花,可當(dāng)天傍晚就驗證了作為玫瑰的危險,被風(fēng)暴連根拔起。也許你會說:“這是不償之舉,是貪圖虛榮而不安現(xiàn)狀的人的必然下場。”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在生活中常會聽到這么一句話:“知足者常樂?!贝蠖鄶?shù)人認為,為人處世知足常樂是最重要的一條。一旦取得了重大成績就應(yīng)當(dāng)滿足了,不必再去進取、自找苦吃。其實這是錯誤的。
    我想大家一定知道為了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于死在了燈火中的飛蛾。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間,它得到了光和熱,得到了生命的升華。
    有人曾說:“人有兩種,一種是隨波逐流平平穩(wěn)穩(wěn)地過下去就足夠了;另一種是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永遠和自己的命運作對,追求靈魂深處的真與美,于是他一反常態(tài),成了與眾不同的人?!?BR>    而正是有了前一種人的平庸作比較,才顯出后一種人是生活的勇士,他們將自己的生命當(dāng)做利劍,劃開風(fēng)雨,刺破黑暗。
    這是一株倔強的想要戰(zhàn)勝命運的及羅蘭。因為它覺得自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體會到了玫瑰花的驕傲,它曾經(jīng)還以另一種高貴的身份存在過,這已足夠。
    “貪心的”紫羅蘭,我理解并深深地敬佩你!與其碌碌一生,還不如化成一場短暫的流星雨,雖然是短短的一瞬間,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卻是永恒的光輝!
    《貪心的紫羅蘭》讀后感(三)
    這篇以寓言故事的形式的散文是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作品。描寫了一株紫羅蘭不甘身材的渺小,追求偉岸,想像玫瑰花那樣枝插藍天,面朝太陽。
    于是便乞求大自然把自己變成了花壇中最美麗,身材最高大的,群芳之首,色彩斑斕奪目的玫瑰花。然而在哪天傍晚,天色鄹變,烏云急鄹,狂風(fēng)鄹起,打破了黑暗的沉寂,使這朵玫瑰花連根拔起,而在這場災(zāi)難中唯一幸免的就只有那按于本分的其他紫羅蘭。
    第一遍讀,我就覺得文章三處轉(zhuǎn)折最值得品味。從小紫羅蘭的一個早晨的嘆息,到后來強烈要求變成玫瑰花,再到胡來被暴風(fēng)雨的摧毀,面對著其他紫羅蘭的諷刺,譏笑,它卻以近乎喘息的聲音說道:“我現(xiàn)在要死了,我內(nèi)心有一種紫羅蘭不曾有過的感觸。
    我要死了,我了解到我出生的那個有限環(huán)境以外的事物,著就是生活的目的。這就是隱藏在白晝黑夜間發(fā)生的偶然事件背后的真正本質(zhì)?!笔堑?,文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為夢想的實現(xiàn)不遺余力地追求的令人敬佩的精神,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這的確令人肅然起敬,也啟示著我們,啟示著我們這些“隨遇而安”“知足長樂”的人,啟示我們?nèi)テ床?,去奮斗,去探索。而看看今天的我們,只知道圖一時的享受,不認真學(xué)習(xí),看不清形式,在這個科技迅猛發(fā)展的時代,我們?nèi)绻€像這樣發(fā)展,繼續(xù)碌碌無為,我們終究會被這個時代所遺棄。
    古人云:“學(xu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日的學(xué)習(xí)要求我們不拖泥于書本,要有求索之心,要去質(zhì)疑,去投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步,不然只有落后的份。
    想到這,我不禁為今天的同齡人感到擔(dān)憂,試問:今天的年輕人又有幾個人對學(xué)習(xí)刻苦的鉆研了?又有幾個人敢于探索,拼搏?也許是我們的眼光過于短淺,看不清現(xiàn)實,看不的襖更美好的事物;也許是我們現(xiàn)在身處幸福,只知浪費,浮華,不知進取。
    為了一些生活瑣事而煩惱,甚至自暴自棄,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自己到底浪費了多少時間?到底有沒有將理想付諸于行動?有沒有對國家做出貢獻?對生命,對時間我們又是否去珍惜,熱愛過?這一切也許回答都是否定的。這不禁讓人感到可怕!難道我們不如那小小的紫羅蘭?難道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卻退步了?
    生命是有限的,可追求是無限的,也許你到現(xiàn)在都在虛度時間;也許你一直都沉浸在父母的關(guān)愛中。那么,請你現(xiàn)在就行動起來,樹立遠大的目標(biāo),并為之奮斗。使生命煥發(fā)光彩,即使路是遙遠的,是曲折的,但讓我們始終堅信。只要我們用心的去付出了,我們就能成功。這樣,你才能像紫羅蘭那樣偉大,感觸到不一樣的感覺,了解到你出生以外的環(huán)境。
    只有這樣,那“神圣的微笑——實現(xiàn)生活愿望后的微笑,勝利和滿住的微笑,上帝的微笑”才能寫在你的臉上。
    來吧!讓我們共同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