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個人簡歷

字號: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你知道當年的霸王項羽嗎?現(xiàn)在,一起來看看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項羽個人簡歷”,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更多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
    項羽個人簡歷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后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于巨鹿之戰(zhàn)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后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而后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后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后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邊自刎而死。
    生平事跡
    年少立志
    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將,在秦滅楚的戰(zhàn)爭中自刎身亡,其祖先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項羽本人據(jù)載是重瞳,即雙眼各有兩個相疊瞳孔,是中國傳統(tǒng)上認為的圣人異相,傳說舜就是重瞳。
    項羽少年時,項梁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項梁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因此特別生氣。項羽說:“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表椓河谑怯纸添椨饘W習兵法,項羽非常高興,但是只學個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會稽游玩,駕大船渡浙江,項羽與項梁一起觀看,項羽對項梁說:“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表椓何孀№椨鸬淖煺f:“你不要胡亂說話,否則會給全族招來禍患?!表椓阂虼藢椨鹆硌巯嗫?。項羽身長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即使是吳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項羽。
    起兵反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九月,會稽太守殷通對項梁說:“江西人全都造反,這是上天要亡秦的時刻,我聽說先發(fā)制人,后發(fā)為人所制,我準備發(fā)兵,想要用你和桓楚為將?!碑敃r桓楚在大澤逃亡,項梁說:“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項羽知道?!庇谑琼椓撼鋈诟理椨鸪謩υ谕饷娴群?,然后又進來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說:“把項羽召來,讓他奉命去找桓楚?!币笸ㄍ夂?,項羽在項梁的指示下將殷通殺死。項梁手里提著郡守的頭,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大為驚慌,一片混亂,項羽連殺將近一百人。整個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項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強官吏,向他們說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發(fā)動吳中之兵起事。項梁派人去接收吳中郡下屬各縣,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們分別做校尉、侯、司馬。于是項梁做了會稽太守,項羽為裨將,去巡行占領下屬各縣。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陳勝被殺,項梁召集部下議事,居巢人范增前來告訴項梁,如果不立楚國后人而自立,一定不會長久。于是項梁聽取范增的意見,在民間找到楚懷王之孫熊心,仍立為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
    項梁統(tǒng)軍于東阿大破秦軍,別遣項羽、劉邦攻城陽,破秦軍于濮陽東,秦軍被迫退入濮陽城內,項羽、劉邦又率軍攻定陶,斬殺秦將李由。項梁連破秦軍,非常驕傲。而此時秦派了大量的援軍支援章邯,章邯在得到援軍后突襲項梁,項梁兵敗被殺。項羽和劉邦攻陳留不下,于是商議退軍,項羽引軍駐扎彭城西,劉邦駐軍于碭。
    巨鹿之戰(zhàn)
    項梁后來在定陶之戰(zhàn)中被秦將章邯殺死,章邯其后率軍攻趙,大敗趙軍,趙王趙歇退至巨鹿。楚懷王自定陶之敗后遷至彭城,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并封項羽為魯公。
    宋義軍到達安陽后停止前進,在當?shù)赝A袅怂氖铡m椨鸾ㄗh進兵,但宋義不接納,項羽便殺了宋義,楚軍諸將不敢反抗項羽,擁立羽為假上將軍。項羽派人稟報懷王,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上將軍。前207年,項羽進兵巨鹿,先遣英布等率二萬人渡河擊秦軍,項羽隨后率其余楚軍渡河,命令部下在渡河后砸碎鍋子與鑿沉船只,意謂不得勝就死,后世稱之為“破釜沉舟”,意謂決一死戰(zhàn)的意思。最后項羽九戰(zhàn)九勝,據(jù)《史記》記述,楚軍無不以一敵十,大破秦軍三十萬。其他反秦諸侯軍望風歸附,項羽轅門召見時,全部嚇得跪行,無一敢抬頭看項羽。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tǒng)帥。
    秦將章邯其后率所部向項羽投降,項羽擔心降兵可能生變,于是命楚軍在一夜間在新安城南殺掉秦降兵二十余萬人,但沒有殺章邯、秦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
    進入關中
    項羽繼續(xù)向關中進軍,但沛公劉邦已經搶先一步占領秦都咸陽,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當時項羽統(tǒng)率四十萬軍隊,而劉邦只得十萬人。范增游說項羽鏟除劉邦,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但席間沒有殺他,劉邦平安離去,后世稱此宴為“鴻門宴”。前206年,項羽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
    自立為王
    這時有人勸說項羽留駐關中,可成就霸業(yè),但項羽沒有留在關中的打算。雖然項羽名義上是楚懷王的臣下,這時的懷王已不能約制項羽。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另自行分封天下,把一些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軍將領封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秦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人亦受封為王,各有其領土。項羽又改動以前六國的王的領土和封號。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統(tǒng)治梁楚九郡,定都彭城。
    項羽不久把義帝徙至長沙郴縣,暗中命人在半途殺死他。項羽改動六國封地的舉動,令一些人不服,齊、趙等國在分封不久便發(fā)生動亂。
    楚漢戰(zhàn)爭
    前206年,漢王劉邦出兵占領關中,項羽因在齊地用兵,沒有全力攻擊劉邦。前205年,漢軍趁此機會聯(lián)合五國諸侯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楚,占領彭城,項羽聞訊自齊地率三萬精兵回救,在彭城之戰(zhàn)大敗漢軍,漢軍損失數(shù)十萬人,睢水中的尸體甚至堵住了江流,劉邦僥幸逃脫。
    項羽率兵向西追擊,漢軍堅守滎陽,令楚軍無法再向西前進。前204年,滎陽危急,漢將紀信扮成劉邦出城投降,劉邦趁機西逃,項羽知道中計后大怒,燒死紀信,楚軍不久攻占滎陽。
    此后楚漢兩軍在今河南省地區(qū)成拉鋸局面,然而韓信所率漢軍在黃河以北地區(qū)屢勝,彭越也率領部眾侵擾楚軍后方,形勢開始對項羽不利。
    前203年,楚漢議和,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西歸漢,東歸楚。項羽率軍東歸,劉邦不久背約,出兵攻楚。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得大敗。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以事成后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終于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
    烏江自刎
    前202年初,漢軍三方共四十萬在垓下包圍了糧食不足的項羽軍隊,并讓士兵以楚地方言唱歌,讓項羽軍誤以為他們的家鄉(xiāng)已經被漢軍掌握。這“四面楚歌”心理戰(zhàn)術,使項羽的軍隊軍心渙散。項羽和他寵幸的虞姬在此際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后,項羽率精銳騎兵決定突圍。
    項羽率八百余人突圍,漢軍以五千騎兵緊追不舍。渡過淮水以后,項羽的騎兵只剩下百多人。項羽在陰陵迷路,向路邊的農夫問路,農夫謊報路徑,使項羽軍迷失在大澤當中。
    項羽到達東城時只剩28騎,被漢軍騎兵追至。項羽思量自己不能脫身,于是對部下表示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并非是自己作戰(zhàn)不力的責任,然后帶領自己的騎兵突擊,殺死了漢軍的一個將領,漢軍的騎將“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由于項羽把騎兵分成三隊,漢軍不知道項羽真正的位置,只能分散軍隊包圍。項羽又突然沖下去,殺死了漢軍的一個都尉,殺傷近百人,自己的二十八人只損失兩個,以此作為自己強悍戰(zhàn)斗力的證明。
    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預備了船給他渡江,但項羽說他以前帶領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如今竟無一人可以回來,沒有面目見江東父老,所以不肯渡江。項羽命令士兵全部下馬步戰(zhàn),最后楚軍全部戰(zhàn)死,項羽獨自力戰(zhàn)漢軍,殺數(shù)百人,但也受了幾十處傷。這時他看到老朋友呂馬童,便說“聽說漢用千金的價格、萬戶侯的地位懸賞我的人頭,我就做個人情給你吧”,然后自刎而死。項羽的尸體為呂馬童等五人所得,他們各自得到獎賞。項羽死后,西楚其余地方皆向漢投降,因項羽封魯公,故魯?shù)剡t不肯降,直到漢軍出示了項羽首級之后。
    人物相關
    破釜沉舟
    釋義: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沐猴而冠
    釋義:亦作“沐猴冠冕”。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jù)權位的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BR>    四面楚歌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處于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取而代之
    釋義: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F(xiàn)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BR>    先發(fā)制人
    釋義:發(fā):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丟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后也泛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
    出處:《漢書·項籍傳》:“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
    秋毫無犯
    釋義:秋毫:鳥獸秋天新?lián)Q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BR>    一決雌雄
    釋義:雌雄:比喻勝負、高下。指決一勝負,比個高下。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
    霸王別姬
    釋義:姬: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xiàn)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終垮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BR>    項莊舞劍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釋義: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BR>    人為刀俎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釋義:人家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是魚肉。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BR>    人物評價
    韓信曾批評項羽為:“遇強則霸的匹夫之勇,和遇弱則憐的婦人之仁。既不能任用賢能將帥,又曾遷逐楚義帝,用兵趕盡殺絕。雖名為霸王,其實民心盡失?!?BR>    王充:“項羽惡微,號而用兵,與高祖俱起,威力輕重,未有所定,則項羽力勁?!?BR>    郭嘉:“昔項籍七十余戰(zhàn),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BR>    諸葛亮:“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如焚,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BR>    劉邵:“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世;高祖、項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則智者去之,故項羽氣力蓋世,明能合變,而不能聽采奇異,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陳平之徒,皆亡歸高祖?!?BR>    段灼:“秦失其鹿,豪杰競逐,項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韓生,而范增之謀不用。假令羽既距項伯之邪說,斬沛公于鴻門,都咸陽以號令諸侯,則天下無敵 矣。而羽距韓生之忠諫,背范增之深計,自謂霸王之業(yè)已定,都彭城,還故鄉(xiāng),為晝被文繡,此蓋世俗兒女之情耳,而羽榮之。是故五載為漢所擒,至此尚不知覺悟,……甚痛矣哉!”[55]
    蔡漠:“夫以白起、韓信、項籍之勇,猶發(fā)梁焚舟,背水而陣。”
    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薄陡咦姹炯o》
    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薄蛾愗┫嗍兰摇?BR>    “項王...于人之功無所記,于人之罪無所忘;戰(zhàn)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薄夺B生陸賈列傳》
    韓信曰:“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薄痘搓幒盍袀鳌穂5]
    唐代才子杜牧有詩《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碧仆糇瘛俄椨稹穮s道:不修仁德合文明,天道如何擬力爭?隔岸故鄉(xiāng)歸不得,十年空負拔山名。
    宋代的陳洎在其《過項羽廟》中詠嘆道: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帳猶聞怨楚歌。學敵萬人成底事,不思一個范增多。
    宋朱淑真詠:蓋世英雄力拔山,豈知天意主西關。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嘆身亡頃刻間。
    宋蘇轍《虞姬墓》的詠嘆是:布叛增亡國已空,摧殘羽翮自令窮。艱難獨與虞姬共,誰使西來敵沛公。
    北宋王安石與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在《題烏江亭》說:“百戰(zhàn)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宋陸游《項羽》嘆曰:八尺將軍千里騅,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盡無施處,路到烏江君自知。[6]
    明末流寇首領張獻忠曾經評歷代帝王,以西楚霸王為第一。
    朱元璋:“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BR>    王世貞:“嗟乎!古之有天下者,要必有人君之德,而其佐命以功臣終者,要必有人臣之體,人臣之體在才巨而心小其識不凡,而凡不遠而遠乃可保也無君德,而其材非人臣者。偏雄,則項羽、袁紹、李密;委質,則韓信及榮也?!?BR>    李晚芳:“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筆,寫神勇之人。亦千古無二。迄今正襟讀之,猶覺喑嗯叱咤之雄,縱橫馳騁于數(shù)頁之間,驅數(shù)百萬甲兵,如大風卷籜,奇觀也?!?BR>    后世嚴遂成《烏江項羽廟題壁》嘆:云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竟亡魂。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
    后世王曇《西楚霸王墓》中聲淚俱下的詠嘆: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頭顱贈馬童。天意何曾袒劉季,大王失計戀江東。早摧函谷稱西帝,何必鴻門殺沛公。徒縱咸陽三月火,讓他婁敬說關中。
    又其一:黃土心香一掬塵,英雄兒女共沾巾。生能白版為天子,死剩烏江一美人。壁里沙蟲親子弟,烹來功狗舊君臣。戚姬脂粉虞姬血,一樣君恩不庛身。
    后世孫原湘《題仲瞿西楚霸王之墓詩后》的詠嘆又所別開生面:一杯熱血奠幽宮,空祭靈旗颯楚風。死有人爭分五體,生無天命枉重瞳。范增不解留韓信,項伯徒知翼沛公。百戰(zhàn)河山成底事,誰將成敗論英雄。
    蔡東藩:“惟觀于項王之坑降卒,殺子嬰,弒義帝,種種不道,死有余辜,彼自以為非戰(zhàn)之罪,罪固不在戰(zhàn),而在殘暴也。彼殺人多矣,能無及此乎!天亡天亡,夫復誰尤!”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個人簡歷范文 | 個人簡歷怎么寫 | 個人簡歷格式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模板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個人簡歷范文 | 個人簡歷怎么寫 | 個人簡歷格式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