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始創(chuàng)于1897年,簡稱“浙大”是一所世界級的院校,那么跟著出國留學網一起來了解下浙江大學基本概況吧,歡迎閱讀。
一、關于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坐落于“人間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創(chuàng)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chuàng)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中華民國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帶領下,崛起為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迎來了浙大百年歷史中最輝煌的時期。竺可楨老校長因其歷史貢獻,成為了浙大校史中最偉大的人,并為浙大確立了“求是”校訓和文言文《浙江大學校歌》。浙江大學直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中國著名頂級學府之一,是中國“學科最齊全”、“學生創(chuàng)業(yè)率最高”的大學,是首批“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是九校聯盟、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1] ,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二、歷史沿革
1.求是書院時期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在浙江杭州建立,是中國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學制最早創(chuàng)辦的幾所新式高等學校之一。
1901年,清朝統(tǒng)治集團迫于外界形勢,不得不擬議實施“新政”,同年11月,浙江巡撫廖壽豐奏改求是書院為求是大學堂。
1902年,求是大學堂改稱為浙江大學堂。
1903年12月,浙江大學堂遵《奏定學堂章程》改為浙江高等學堂。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北洋政府將浙江高等學堂更名為浙江高等學校。
2.國立浙江大學時期
1928年4月1日定名為浙江大學,1928年7月1日起,校名前被國民政府冠以“國立”二字,全稱國立浙江大學,簡稱浙江大學,下設文理、工、農三個學院。
1936年4月,蔣介石任命竺可楨為浙江大學校長,并答應了竺可楨提出的“財源須源源接濟,用人校長有全權,不受國民黨之干涉”的任職條件。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
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滬會戰(zhàn)打響,戰(zhàn)火很快波及浙江。浙江大學在蔣介石的指示下,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從1937年11月開始從杭州往中國內地西遷,先后經浙、贛、湘、粵、桂、黔等六省,行程近2600多公里,于1940年初,到達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并在遵義、湄潭、永興等地堅持辦學長達七年之久,史稱“浙大西遷”。
1945年9月3日,中華民國贏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1946年秋,浙江大學遷返杭州。
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學已擁有理、工、農、醫(yī)、文、法、師范7個學院、25個系、9個研究所、1個研究室,發(fā)展成了中華民國最完整的兩所綜合性大學之一。
1949年5月3日,杭州宣布解放,國民黨對浙江大學的領導由此宣告結束。
1949年6月6日,解放軍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決定對浙江大學實行軍事接管,并派出軍代表林乎加、副軍代表劉亦夫到校進行接管。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10月,校名前所冠的“國立”二字被新中國政府去掉。
3.四校分治時期
1952年,正值中蘇關系蜜月期,新中國仿照蘇聯的高等教育模式,對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綜合性的浙江大學按照蘇聯模式被拆分成了多所單科性大學,部分系科并入省外兄弟院校,其中留在杭州的院系拆分成了四所大學——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yè)大學、浙江醫(yī)科大學(四校于1998年再次融為一體)。浙江大學的師范學院的全部和文學院、理學院留在杭州的部分等成立浙江師范學院,1958年更名為杭州大學。浙江大學的農學院單獨分出成立浙江農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農業(yè)大學。浙江大學的醫(yī)學院等成立浙江醫(yī)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醫(yī)科大學。浙江大學的工學院則繼續(xù)留守本校,浙大暫時從綜合性大學變成了多科性的工科大學。
1957年,經高等教育部批復,浙江大學開始恢復理科專業(yè),同年重建了數學系、物理系。
1958年,浙江大學重建了化學系。
1960年,浙江大學重建了地質系。浙江大學由此成為了全國工科大學中第一個重建理科的大學,重新走上了理工結合的辦學道路,由工科大學逐漸發(fā)展為以工為主的理工科大學。
1963年9月12日,浙江大學成為了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為浙江大學的復興,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歷史機遇。從此,浙江大學獲得了非常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進入了復興的歷史新時期。
1978年3月25日,中國科學院和浙江省革委會向國務院報告,決定同意將浙江大學歸屬中國科學院和浙江省委雙重領導,以中國科學院為主。
1979年2月8日,中國科學院黨組任命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錢三強兼任浙江大學校長。1980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批復,浙江大學由中國科學院領導改為教育部和浙江省委雙重領導,以教育部為主,仍然是全國重點高校。
1988年2月,浙江大學在路甬祥老校長的領導下,走上了飛速發(fā)展的道路,路甬祥老校長也因此成為了浙大校史中地位僅次于竺可楨的校長,并為浙大確立了“創(chuàng)新”校訓。由此,“求是創(chuàng)新”被固定為浙大的校訓。
1989年1月28日,經國家教委批復,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成為了兩所。綜合改革試點院校。綜合改革的總體目標:爭取到2000年之前,把浙江大學建設成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設有文管、教育質量和教學研究水平穩(wěn)定地全面地居于全國大學前列,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綜合性理工科大學。由此,浙江大學迎來了浙大百年發(fā)展史中的第二個黃金時期,邁出了復興的第一步。
1995年,浙江大學成為首批7所列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杭州大學、浙江農業(yè)大學、浙江醫(yī)科大學也分別成為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于全國同類大學前列,在海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全國重點大學,并分別通過了“211工程”部門預審和重點建設項目立項論證。四所學校對浙江省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4.新浙江大學時期
1998年9月15日,鑒于蘇聯高等教育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以及中國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復,曾經從浙江大學分離出去的杭州大學、浙江農業(yè)大學、浙江醫(yī)科大學回歸浙大母體,共同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至此,自1952年院系調整以來所形成的四校分治的局面結束了。浙江大學由此停止了對蘇聯模式的使用,恢復了1952年之前的學科設置,重新成為了綜合性大學,再次走上了飛速發(fā)展的道路,并邁上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由此,浙江大學迎來了浙大百年發(fā)展史中的第三個黃金時期,邁出了復興的第二步。
1999年,浙江大學成為首批9所列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劃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2007年1月21日,浙江大學恢復了1952年院系調整時停辦的航空航天系,該系隸屬于新成立的航空航天學院。
2009年上半年,浙江大學實行了學部制,全校調整為七大學部——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理學部、工學部、信息學部、農業(yè)生命環(huán)境學部、醫(yī)藥學部。
2009年10月9日,中國的九校聯盟(C9)啟動,浙江大學成為聯盟成員之一。
2012年6月10日,浙江大學成立了海洋學院,學院由海洋科學系和海洋工程學系組成,隸屬于工學部,位于浙大新成立的舟山校區(qū)。
2013年5月15日,浙江大學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就建立聯合學院事宜簽署了“浙江大學——帝國理工聯合學院合作諒解備忘錄”,浙江大學成為中國首個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區(qū)的高校。
2017年9月,浙江大學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三、教研優(yōu)勢
科研機構浙江大學科研機構根據其批準設立的主體不同,分為三類,包括政府批準機構、學校自主批建機構和學校與校外獨立法人單位聯合共建機構。截至2012年4月16日,浙江大學正在運行的科研機構共307個。截至2015年6月,浙大設有16個直屬研究院,2個直屬研究中心,1個直屬研究所,1個直屬研究基礎平臺
四、校園環(huán)境
浙江大學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風景游覽勝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蘇滬,東接甬港,南聯閩粵,是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重要城市。學校擁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等7個校區(qū),占地面積4265678平方米。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與西湖風景相映襯,為學生老師學習生活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
分布在城市不同區(qū)塊的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等校區(qū)利用區(qū)域優(yōu)勢,使校園文化和城市文化相融合,分別成為浙大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先進性研究及國際商務人才教育、繼續(xù)教育、干部培訓、“三農”與農耕文化研究展示、臨床醫(yī)學和口腔醫(yī)學教學、實習等基地。校區(qū)規(guī)劃整合功能分區(qū),保護、整治、利用好文物建筑和歷史保護建筑,梳理道路交通系統(tǒng),進一步優(yōu)化校園空間與景觀環(huán)境。浙江大學校舍總建筑面積2575983平方米。擁有計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先進的教學科研機構??茖W館(樓)、體育館(場)、活動中心、游泳池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齊全,為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開展中外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條件。
五、知名校友(源自網絡)
浙江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以嚴謹的“求是精神”作為學風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以執(zhí)著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出了豐碩成果,蜚聲海內外,曾被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浙大百余年間,為祖國培養(yǎng)了近20萬各類建設人才,廣大師生已成為各條戰(zhàn)線上的骨干力量和開拓者,其中諸多卓然有成的大家。截至2013年,浙江大學校友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170余人。
浙江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以嚴謹的“求是精神”作為學風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以執(zhí)著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出了豐碩成果,蜚聲海內外,曾被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浙大百余年間,為祖國培養(yǎng)了近20萬各類建設人才,廣大師生已成為各條戰(zhàn)線上的骨干力量和開拓者,其中諸多卓然有成的大家。截至2013年,浙江大學校友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170余人。
學術界 | 李政道 | 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王淦昌 | 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資深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中國原子彈之父” |
| 丘成桐 | 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菲爾茲獎得主,沃爾夫獎得主 | 程開甲 | 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院士,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 |
| 葉篤正 | 中科院副院長,200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 錢三強 | 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副院長 | |
| 徐光憲 | 中科院院士,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被稱為“稀土之父” | 蘇步青 | 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我國近代數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與陳建功一起創(chuàng)立了“微分幾何學派” | |
| 谷超豪 | 中科院院士,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華羅庚數學獎得主 | 陳建功 | 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我國函數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 |
| 貝時璋 | 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我國生物物理學奠基人 | 周厚復 | 著名化學家,曾獲諾貝爾化學獎提名 | |
| 王元 | 中科院院士,華羅庚數學獎得主 | 竺可楨 | 中科院副院長,著名的地理學家、氣象學家和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 | |
| 束星北 | 中國雷達之父,著名物理學家 | 談家楨 | 中科院院士,國際著名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 | |
| 吳健雄 | 美國科學院院士,東方“居里夫人” | 林芳華 | 美國科學與藝術院院士,陳省身獎,美國數學會Bocher獎得主 | |
| 盧嘉錫 | 中國科學院院長 | 路甬祥 | 中國科學院院長 | |
| 潘云鶴 | 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 顧以健 | 中國科學院秘書長 | |
| 丁仲禮 |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 潘家錚 |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 |
| 楊衛(wèi) | 中科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 | 林俊德 | 中國工程院院士,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專家 | |
| 查良鏞(金庸) | 著名作家,文學大師,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 | 馬寅初 | 中科院院士,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 | |
| 李浩培 | 國際法研究院院士,著名法學家,國際大法官 | 姜亮夫 | 著名國學大師、楚辭學、敦煌學、語言音韻學、歷史文獻學家、教育家。 | |
| 王承緒 | 著名教育家,中國比較教育學奠基人 | 馬一浮 | 著名國學大師,中國現代思想家,中國書法界之泰斗 | |
| 政界 | 陳獨秀 | 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及首任總書記 | 黃郛 | 曾任北洋政府代理內閣總理,行攝總統(tǒng) |
| 蔣夢麟 | 曾任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 | 馬敘倫 | 曾任教育部部長、高教部部長 | |
| 程天放 | 曾任中央宣傳部長,教育部長 | 陳儀 | 曾任臺灣省主席、浙江省主席 | |
| 陳布雷 | 曾任國民政府國府委員,總統(tǒng)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 | 邵元沖 | 孫中山大元帥府代行秘書長 | |
| 胡喬木 | 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 路甬祥 | 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 盧嘉錫 | 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周榮鑫 | 曾任國務院秘書長 | |
| 阮攻藏 | 曾任越南政府副總理 | 蘇步青 | 曾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 | |
| 陳偉達 | 曾任天津市委第一書記,中央政法委副書記 | 謝旭人 | 曾任財政部部長,全國社?;鹄硎聲硎麻L | |
| 黃智權 | 曾任江西省省長 | 章新勝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理事會主席 | |
| 潘云鶴 | 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主任 | 劉錫榮 | 曾任中紀委副書記 | |
| 霍士廉 | 曾任浙江省長,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農業(yè)部長 | 蔣巨峰 | 曾任四川省省長 | |
| 李強 | 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 周國富 | 曾任浙江省政協(xié)主席 | |
| 沙文漢 | 原浙江省省長 | 舒惠國 | 曾任江西省委書記 | |
| 夏衍 | 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日友協(xié)會長、中顧委委員,新文化運動先驅之一 | 鐘山 | 商務部部長、黨組書記 | |
| 倪健民 |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 胡祖才 | 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 | |
| 竺延風 | 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 王輝忠 |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 | |
| 王勝明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朱孝清 |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 |
| 蒲長城 | 曾任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 | 呂新華 | 曾任外交部副部長 | |
| 何亞非 | 曾任外交部副部長 | 謝杭生 | 中央紀委駐外交部紀檢組組長 | |
| 仇保興 | 曾任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副部長 | 張曦 | 原浙江省委常委,秘書長 | |
| 胡偉 | 海關總署副署長 | 應勇 |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 | |
| 董君舒 | 曾任上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中紀委委員 | 宋濤 | 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 |
| 樓陽生 | 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 | 劉奇 | 江西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省長 | |
| 袁榮祥 |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慎海雄 | 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
| 董云虎 | 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茅臨生 | 曾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
| 鄒曉東 | 浙江大學黨委書記 | 鄭繼偉 | 致公黨中央常委、浙江省主委、政協(xié)第十一屆浙江省委員會副主席 | |
| 梁黎明 | 浙江省副省長 | 陳政立 | 民建中央副主席 | |
| 陳明德 | 曾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常委、副秘書長 | 王宋大 | 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 |
| 張雨東 | 民進中央副主席、四川省委主委,四川省政協(xié)副主席 | 徐輝 | 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省政協(xié)副主席 | |
| 俞海潮 | 民盟天津主委,天津政協(xié)原副主席 | 姚克 | 農工民主黨浙江主委,浙江省政協(xié)副主席 | |
| 鄧聲明 | 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兼干部一局局長 | 毛偉明 | 江西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省長 | |
| 周祖翼 | 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 |||
| 軍界 | 蔣百里 | 國民黨陸軍上將,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 | 陳布雷 | 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最高國防委員會副秘書長 |
| 陳儀 | 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 | 張育林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中將 | |
| 沈志康 | 少將 | 林俊德 | 總裝備部少將 | |
| 商界 | 朱敏 | 硅谷網迅(WebEx)總裁 | 段永平 | 步步高集團總裁 |
| 史玉柱 | 巨人網絡董事長兼CEO | 任偉泉 | 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 |
| 王建宙 | 原任中國移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 孫鐘華 | DESSIN ANIME主席、動漫不斷董事長 | |
| 竺延風 | 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 | 章鵬飛 | 現任現代聯合集團董事長、杭州現代聯合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
| 孫子宇 |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 湯永謙 | 美國克里公司總裁 | |
| 王天普 | 中國石化總裁 | 易會滿 |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 | |
| 林初學 |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副總經理 | 王陽 | IBM全球副總裁、中國開發(fā)中心總經理 | |
| 王誼 |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 王建沂 | 富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
| 宋 | 朱海彬 | 中糧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
| 湯捷 | 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qū)渠道業(yè)務總經理 | 余靜波 |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審計官 | |
| 陳政立 | 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 胡關金 | 銀河證券原總裁,深圳金百會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 |
| 鐘俊 | 原南方電網總經理 | 翁南道 | 頤高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 |
| 殷可 |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 周成建 | 美特斯邦威集團董事長 | |
| 蔡劍波 | 中國銀聯常務副總裁 | 郭驊 | 美國Neustar(中立星)公司亞太區(qū)總裁 | |
| 張建中 |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陶雄強 |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yè)集團公司副總裁 | |
| 張曉明 | 華中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陳明永 | OPPO公司總經理 | |
| 劉作虎 | 一加科技創(chuàng)始人 | |||
| 文體界 | 孫楊 | 倫敦奧運會、里約奧運會自由泳冠軍 | 謝震業(yè) | 仁川亞運會4x100米冠軍;北京世錦賽4x100米亞軍 |
| 朱啟南 | 雅典奧運會男子10米氣步槍冠軍 | 伍聲 | 電子競技DOTA項目世界冠軍 2008WCG總決賽冠軍;2009年solo大賽冠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