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留學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字號:


    現(xiàn)在馬來西亞留學也逐漸走入大家的視野,那去馬來西亞留學待地好不好,下面聽聽出國留學網(wǎng)總結(jié)的經(jīng)驗,一起來看看馬來西亞留學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高考一結(jié)束我就覺得完了,成績不太理想。還好家長比較寬和,也沒怎么責備,而是很快開始幫我想除了國內(nèi)大學還有什么出路,甚至還讓我在成績下來前先別多想,去旅游散散心,然后我們就全家一起去了馬來西亞。
    說起來也是陰差陽錯,到馬來的時候剛好趕上我日后所就讀大學的Open day,校園就在市區(qū),離得也不遠。我父母說來都來了,不如去看看,這一看之下,決定了我到馬來西亞讀大學的命運。
    畢竟是馬來數(shù)一數(shù)二的私立大學,Open day人挺多的,我在擠擠攘攘的人群中看到了各種族裔的馬來西亞人,耳邊經(jīng)常飄過一兩句中文,看來這里中國學生也不少。
    令人驚訝的是,偶爾也會有一些西方面孔出現(xiàn),入學了以后我才知道,他們有些是交換來的。我們學校作為一個大型教育集團的下屬機構(gòu),集團間學生常有交換的機會,我也幸運的以廉價的學費到美國交換了一學期,不過這就是后來的故事了。
    Open day是設(shè)給想要入學的學生的,可以來感受一下校園,并且和老師交流,還會有一些入學信息的宣講會。我父母隨我一起聽了,然后說不如考慮到這里上學吧,畢竟以后拿的是英美澳學校的文憑,回國也是認可的,而且相比起去英美澳留學便宜多了。我當時還有些猶豫,想說等高考成績下來再看,不過把這件事記在了心里。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在大馬各地到處旅游。這幾天的游玩讓我深深的喜歡上了大馬這個國家,物價超便宜,好吃的很多,溫度和空氣質(zhì)量也很好,而且完全不像之前看到的一些偏激言論說“排華嚴重”、“治安不好”什么的,遇到的每個人都很友好。等回國成績一出來,我一查發(fā)現(xiàn)果然是個二本偏下的分數(shù),馬上就決定申請。
    這就又要說到申請馬來西亞大學的一個好處了,國內(nèi)都是9月份開學,馬來卻一年有三四次開學時機,雖然八月份的開學已經(jīng)趕不上,但是我如愿申到了次年3月份開學的學期。我到馬來的時候還沒有硬性的語言要求,不過我英語還不錯,所以上了個補習班考了次雅思,拿到了6分,也就免了多花時間上語言課。
    我學的是傳媒方面的專業(yè),這里的老師亞洲人居多,但也有一部分白人老師。一開始還覺得馬來老師的講課口音有點難懂,不過慢慢也就習慣了,其實老師學術(shù)水平還是蠻高的,上課也很嚴格,也不是隨便混混就能拿到好成績的。
    我們有很多小組作業(yè),必須輪換著和班上的同學成組,所以也接觸了班上不同國家的學生,同學們都很友好,都是一起趕作業(yè)的難兄難弟。
    雖然大學有“由你玩四年”的稱號,但其實真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因為會有很多交換生啊獎學金啊實踐啊之類的機會,像胡蘿卜一樣吊在面前,讓人想努力一把。說實話,我高中真的不是特別努力的學霸類型,到了大學可以放松,卻因為有興趣而開始好好學了。
    我們學校和業(yè)界接觸真的很緊密,經(jīng)常請業(yè)界的人來講課或者開講座,也常有公司參觀之類的。老師也會推薦班上優(yōu)秀的學生參加企業(yè)實習呀,或者臨近畢業(yè)直接推薦就業(yè)了,這里要驕傲一下,我們學校就業(yè)率超高,根本不怕找不到工作。不過我沒有直接就業(yè)啦哈哈哈,畢業(yè)以后我申請了美國的研究生,因為讀的是美國雙聯(lián)的課程,本來就拿的美國大學的畢業(yè)證,而且成績也不錯,所以被排名前50的美校錄取啦!如果一開始在國內(nèi)上了二本的學校,根本想不到還能有這種發(fā)展吧。
    嗯,再說說校內(nèi)活動。雖然有很多作業(yè)和課外閱讀之類的任務(wù),但每周的排課其實并不是特別緊。我們校區(qū)在KL市區(qū),周圍買買買逛逛逛都還蠻方便的,而且國內(nèi)的電影和歐美大片這邊幾乎都能看到,有中字,完全不擔心看不懂。
    而且我們學校社團很多,我因為喜歡動漫所以參加了ACG社,雖然這邊把ACG的Comic換成了Manga,變成了AMG社,但本質(zhì)還是一樣的。我在社團認識了一幫玩得來的好友,各國人都有,只能說天下漫友是一家了。平時也會一起討論動畫游戲啊出COS什么的,課余的時間過得很充實。
    總而言之,在馬來西亞上大學的體驗總體還是很不錯,雖然也需要自己很多的努力,但努力總會有回報。雖然也是陰差陽錯,但毫不后悔來這里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