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后再也不想回來

字號:


    回國還是留在美國?這是這是每年萬千留學生都要面臨的一個抉擇。有人選擇一畢業(yè)就回國,有人在美打拼幾年后最終也回去,有人在外多年已經(jīng)再也回不去......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整理了為什么有些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后再也不想回來。
    @Osiris:
    我坐在高鐵上,看著高鐵電視滾動播放的宣傳片,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且有一些心塞。宣傳片講述南車集團生產(chǎn)某種高鐵部件需要人工打磨,打磨精度最高的0.05毫米中國只有一個人能做到,他的技藝令世界驚嘆(請自行腦補央視腔),他叫寧允展。鏡頭一轉(zhuǎn),說到他的家庭,不算破,農(nóng)村的平房,有些年頭了,車也是舊舊的,看不出這身技藝對他家庭帶來了什么改變。這個宣傳片還停留在“神技能+低要求”的洗腦錯覺中。
    我認為,這種鬼斧神工的技藝至少值50W的年薪,而在國內(nèi)就只拿個不算高的工資。寧允展或許不知道他身價可以值多少,那么,對于留學生呢?對于哪怕只在北上廣呆過的大學生呢?
    所以,對于還在宣傳這種事情,卻不懂得尊重技術(shù)和知識的國家,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大家都不是傻子。
    @無瞳:
    鄧小平指出: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zhì)利益,對少數(shù)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zhì)利益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zhì)利益,那就是唯心論。
    @gethin:
    1951年,出生于河南農(nóng)村的崔琦被母親送往香港求學,留在大陸的父親在59年餓死,母親背負“里通外國”的罪名在68年貧病而亡。崔琦母親去世時,其姐姐欲借鐵鍬一把埋葬母親,磕頭下跪求遍全村卻無一人肯借,而98年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后,當?shù)卣髲埰旃牡馗闫鹆舜掮示?,并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江宏
    我本科從武漢大學畢業(yè),然后去耶魯大學讀博士。后來我回中國了,因為這里有我的親人朋友,有我喜歡吃的東西、熟悉的文化、很多想去的地方。當然我也致力于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一些人的生活能因此而更好,但是和「回國效力」這個詞沒有任何關(guān)系。國是一個人為的政治概念,我所在乎的只是在這里的人、文化、美食、風景。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當年張磊作為校友捐贈給耶魯管理學院 888 萬美元的時候,國內(nèi)一片嘩然,說「是中國培養(yǎng)了張磊,為什么他把錢捐給了美國的學校?」。其實我看到那條新聞的時候,也有一些反感,不過原因是覺得 888 萬實在太俗,應(yīng)該選個別的數(shù)字。
    其實任何在同時代經(jīng)歷了同樣過程的人都很容易理解他。我從武大畢業(yè)的時候(02年)需要學校出證明才可以辦護照,而學校要求我交一筆相當于我四年學費總和的培養(yǎng)費,也就是說雖然大學早已經(jīng)是自費,出國的學生要多交約一倍的學費。那個意思是說「高等教育國家是補貼了的,反正你們這些人也不會回國工作了,不把補貼給你們的錢交回來就別想走」。我的家庭在云南,這在當時對父母是一筆挺大的負擔。
    而對于類似我這樣的外國學生,耶魯免去了學費,提供了醫(yī)療保險,每個月提供 2000 多美元以解決生活開銷,只為了他可以不受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到那里深造,沒有任何附帶的條件。我在上學期間還給家里匯過錢。
    一個地方把你當賊一樣看待,生怕你占了什么便宜,而另一個地方給你所需要的一切,只為了你可以變得更好,我想處于張磊同樣位置的人應(yīng)該沒有多少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吧。
    有一個很有名的對話:
    我十多年前在中國和美國分別感受到的大約就是這兩種態(tài)度吧。一邊是怕自己投資培養(yǎng)的人才離開,所以想了各種方法限制人的流動,結(jié)果確實很多人離開了;另一邊是怕留下來的人不夠優(yōu)秀,所以專注于投資教育并提供自由的環(huán)境,結(jié)果確實很多優(yōu)秀人才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