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拼爹的時代,寒門弟子逆襲的“神話”卻相對難再現。其實,不僅僅國內存在著寒門難出貴子的爭議,國外尚且如此,下面用數據事實說話。下面出國留學網為你解析為什么國外也是寒門難出貴子?
美國
日前,《紐約時報》發(fā)表的北美大學學生原生家庭社會階層的調查又引起轟動——占社會1%的絕對上層家庭中的90%的孩子上的是頂尖大學,而占社會20%的底層中超過一半的孩子根本不上大學,即使上了大學的大多數也是上的社區(qū)大學或者名不見經傳的非常普通的大學——于是“遺傳的貧窮”“絕望的底層”“難以突破的階層限制”等聲音嘩然而起。
在美國最頂尖的高校里,如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來自低收入家庭、少數族裔的弱勢群體考生的比例少得可憐。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的肖恩教授等人所開展的一項實證研究便發(fā)現,來自高收入家庭的考生比來自低收入家庭的考生,進入最頂尖高校的幾率增加了7至8倍。
英國
據《歐洲時報》報道,英國教育公益機構“教書第一”基金會14日發(fā)表的研究報告稱,英國高中畢業(yè)生大學升學率呈現“貧富懸殊”,最富裕地區(qū)的升學率是最不發(fā)達地區(qū)的18倍。
報道稱,報告數據顯示,英格蘭低收入地區(qū)高中畢業(yè)生大學升學率平均只有20%,而富人區(qū)孩子的平均升學率達到50%。在收入最低的德比郡,2015年每20個高中生中僅有1人考上大學;而在收入最高的白金漢郡,考入高等院校的比例超過87%。
加拿大
在加拿大,本地學生的大學升學率很低,如溫哥華所在的BC省,本地應屆學生入讀大學的比例只有25%,另外75%的高中畢業(yè)生不會直接申請讀大學,而是去工作。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可能是不讀大學也可以找個好工作、過上有品質的生活,同時,北美的大學易入難出,畢業(yè)之后的就業(yè)、收入不一定會更好。一個手藝好的水管工的年收入超過10萬加幣不算稀奇,而家庭年收入6萬加幣就能算中產階級。75%的不直接讀大學的人并非永遠不讀。他們中的一部分會在工作中賺錢攢學費、發(fā)現自己的興趣,然后再申請入讀。讀大學,讀什么樣的大學,對于北美群眾來說,更多的是出于自身愿望、興趣。
澳洲
堪培拉大學副校長史蒂芬·帕克認為,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家庭,子女越容易進入頂尖大學。在澳大利亞排名前八的大學里,來自社會經濟地位較低家庭的學生人數比例相當低。教育不公導致學生工作后收入不平等,收入較高的家庭財富將能更多地傳遞給下一代,會進一步擴大社會貧富差距。
日本
據東京大學研究者們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日本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相比,子女進入國立或公立大學的升學率相差近3倍。年收1050萬日元以上的家庭,其子女進入國立或公立大學的比例在20.4%。而年收400萬日元以下的家庭,其子女進入國立或公立大學的比例在7.4%。如今的日本,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子女升學率就越高。
總結
不僅僅中國存在著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國外亦是如此。這不僅僅是有教育制度的原因,還有自身和家庭的原因。要想寒門出貴子,首先政府要努力促進教育公平,其次,家庭要重視教育,并且努力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條件,最后,個人要努力奮斗,只有自己保存一顆堅毅頑強的心,就可以把曾經輸在起跑線的差距拉回來,甚至實現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