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設計

字號:


    在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使學生會“做數學”。那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設計"該怎么設計呢?請看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閱。更多資訊盡在教學設計欄目!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例1、做一做及練習一第1、2題?!緦W情分析】《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內容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而進行編排的。從知識方面來講,學生有了米、厘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但是,學生對于物體測量的認知只限于整米、整厘米的數,如果不是整厘米數的測量,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在這種認知沖突下,學習“毫米的認識”,能水到渠成地讓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使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在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會用毫米作為測量物體長度,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厘米 = 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一把直尺、學生卡一張、光盤一張。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談話:在上學期我們學習過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要精確地測量物體長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請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物體長度的?(學生匯報)
    3.那么,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學生回答)
    4.填上合適的單位(課件演示,指生回答)
    5.請同學們看一看,估計一下我們的數學書厚是多少?(生:1厘米)請同學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厚的實際長度。以小組為單位,對測量結果進行交流。 數學書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生:大約1厘米)
    6.提問: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該怎么辦呢?
    7.能不能用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來精確地表示書本的厚度?(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借助游戲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在活動中產生知識上的沖突,為新知的出現做好鋪墊】
    二、 動手操作,認識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認識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能發(fā)現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個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間還有更小的格。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個小格一個小格地數(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0個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板書: 1厘米=10毫米,1cm=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長?(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 )毫米 5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
    (6)你能測量出書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個小格,是6毫米)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長度,形成1毫米的長度觀念。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長?拿出一張光盤,看一看,摸一摸。這張光盤的厚度就大約是1毫米。(小魔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盤,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寬度大約1毫米。讓學生反復做一做,加深對1毫米的認識。)閉眼想象并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2)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長度接近1毫米。(電話卡的厚度、學生卡的厚度)【通過多次的直觀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概念從實際中來,便于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BR>    (3)說一說,測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會用到“毫米”作單位?(小的物體)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幣、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大約20天長1毫米。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到毫米。
    三、解決問題,拓展練習。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或數。
    一只螞蟻長約3( )。
    一本字典厚70( ),也就是( )厘米。
    2.請量一量下面各圖的長度 (內容見練習紙)
    學生量出橡皮、回形針、鐵釘的長度并填空。
    3.先判斷下面哪個圖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的判斷對不對。
    學生完成P5第1題。
    4.量出每條邊的長度(以毫米為單位)
    學生完成P5第二題。
    5.動動手:
    拿出你喜歡的一種文具或者物品,量一量它是多少毫米?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覺得開心嗎?說一說你有什收獲?
    (開心。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硬幣、磁卡等物體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知道了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時,就可以用毫米表示;還知道了厘米與毫米的關系是: 1厘米=10毫米。)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材52-53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十三的1-4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
    2.知道因數概念及檢查乘法的計算是不是正確可以用交換因數的位置再乘一遍的驗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能抽象概括出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法則.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通過前后知識的聯系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理解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抽象概括乘數是三位數的計算法則.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314×2314×5314×30314×200314×400
    2.算出下面的乘法題,并在右面的方框填上數
    (一人板演,其它同學填在52頁書上)
    3.說說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法則
    4.導入: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分別用乘數的個位數、十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的每一位數,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又該如何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這方面內容,板書課題:筆算乘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復習,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學生試做例3
    (2)小組討論
    (3)訂正引導學生明確:
    ①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用乘數的個位數十位數去乘被乘數的計算方法與乘數是兩位數的相同.
    ②用乘數百位上的2乘被乘數,表示200個314是628個百,所以第三部分積628的末位數8應與百位對齊.
    ③最后把三次求得的數加起來.
    (4)擴展:若乘數百位上的2改為3去乘,表示什么?積的末位數應該寫在哪里?為什么?若改為4、5、6……呢?
    2.概括法則
    (1)比較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和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概括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法則.使學生明確:
    ①從低位到高位用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
    ②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
    ③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數加起來.
    (3)練習:235×314
    3.教學因數概念及乘法驗算方法
    (1)學生自學53頁下半部分內容,同時完成書上填空.
    (2)通過自學使學生明確:
    ①被乘數和乘數都叫做積的因數.
    ②檢查乘法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可以用交換因數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
    (3)練習:在這三個乘法算式中誰是誰的因數?
    221×123=271837×9=63a×b=c
    (5)看書質疑
    三、鞏固發(fā)展
    1.填空:
    (1)在乘法里,被乘數和乘數都叫做積的()
    (2)用乘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要和()對齊.
    2.判斷改錯.
    3.55頁3題
    4.55頁4題
    四、全課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倍的認識》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善于動腦的學習習慣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能力,發(fā)展基本數學素養(yǎng)。
    【教學重點】:經歷“倍”的概念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教學準備】: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自制水果卡片、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新知。
    第一關:小眼睛,看一看。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要和大家玩一個過關游戲,想玩嗎?(想)我們首先進入第一關:小眼睛,看一看。
    師:下面這些題你會填嗎?(多媒體呈現)
    ( )×4=12 2×( )=6
    ( )×5=10 ( )×2=12
    3×( )=18 ( )×4=20
    ( )×6=24 5×( )=15
    ( )×4=8 ( )×7=14
    4×( )=16 ( )×6=12
    師:(多媒體呈現)下面這個更厲害啦,誰能說出圖中表示幾個幾,并求出圖中有多少個水果?
    師:求幾個幾相加,用什么方法計算?
    二、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理解“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1)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倍” 進入第二關:小嘴巴,說一說。
    師:小兔子最愛出蘿卜。(出示圖片)
    圖中有幾個圓蘿卜?
    胡蘿卜有幾個,是怎么擺的?3個2
    我們說胡蘿卜的根數是圓蘿卜的3倍。
    圈一圈:白蘿卜有( )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是圓蘿卜的( )倍。(用圖片表示)
    (板書:白蘿卜的根數是圓蘿卜的( 2 )倍)
    (2)自主探索——理解“倍”
    師:那么,到底什么是倍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這個新朋友。
    師板書課題:倍的認識。
    掃地的有7人,擦桌子的是掃地的2倍,擦桌子的有多少人?
    練習:1.看圖說一說。
    2.擺一擺
    3.畫一畫
    (3)實際應用——鞏固“倍”: 第三關:小腦袋,想一想。
    師:看來第二關也難不了同學們!有信心闖第三關嗎?第三關:小腦袋,想一想。
    師: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倍”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嗎?
    師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在第四關里,知道了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實際上就是把它轉化成求幾個這樣的數相加,用乘法計算。
    三、生活應用,拓展新知。
    完成書上練習十一部分題目。
    四、全課小結,情感交流。
    師: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你們感覺自己表現得怎么樣?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關于“倍”的知識,希望大家不斷觀察,然后把觀察到的結果用今天學的“倍”說句話,告訴爸爸媽媽,好嗎?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四邊形(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4—36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通過對四邊形的觀察和直觀感知,能夠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
    過程方法:通過找一找,涂一涂,說一說,分一分,圍一圍等多種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并滲透分類思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良好習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四邊形及其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四邊形(特殊)的特征.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圖形,釘子板,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 你喜歡什么運動 光明小學校園里,同學們也正在進行各種活動,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主題圖)
    你都看到了什么 看到圖形了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閃動圖形)師:大家真能干!在我們的校園中,同學們發(fā)現了這么多的圖形,看來啊,圖形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這些圖形把我們的校園裝點得真美!其中像長方形,正方形,自動門上的形狀(平行四邊形),橘黃色(菱形)地磚的形狀,足球場上攔網架上的形狀(直角梯形)都叫四邊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四邊形.(板書課題:四邊形)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面)
    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第35頁,看,這頁上有許多的圖形(如下圖)
    (2)你能從中找出四邊形嗎 并涂上你自己喜歡的顏色.比一比,看誰涂得又快又好看.(老師指定一,兩個學生在老師給的紙上涂色)
    (3)涂完后,同桌交流,說說理由.(師展示一學生的作品)
    (4)集體反饋,:為什么這些是四邊形,而那些卻不是 (板書 四邊形 其他圖形)
    2,概括四邊形的特征.
    (1)為什么這幾個圖形是四邊形 它們有哪些相同的特點 在小組里說一說.(小組討論,匯報)
    (2)師:對,像這樣由四條直直的邊圍成的,有四個角的圖形都是四邊形.
    板書:
    (3)我們知道了四邊形的特征,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 (學生舉例)
    (4)我也請你們欣賞生活中的四邊形!(多媒體顯示實物,實景)
    3,教學例2.(給四邊形分類)
    (1)請你把桌上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兩人合作完成)然后互相說一說分類的依據和理由.教師巡視.
    (2)全班交流:學生匯報并說說分類標準.
    (3)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對學生的不同分法,教師要加以肯定)
    4,圍四邊形.(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你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圖形嗎 (長方形,觀察其特點并匯報.)
    板書: 長方形
    對邊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2)你能把長方形的邊變得相等嗎 同上匯報正方形的特點.
    板書: 正方形
    四條邊都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3)師:看來,長方形和正方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相等,而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所以長方形和正方形也叫特殊的四邊形.)
    (4)你能圍出一個對邊相等,但卻不是長方形的四邊形嗎 .
    教師下位巡視,及時進行指導.
    3.判斷四邊形.
    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他們是四邊形嗎 (集體用手勢判斷,并說明理由)如果不是,你能把他變成四邊形嗎 (課件演示)
    四,(機動)拓展應用
    1.誰來幫幫我.
    是一個( )形,也是一個( )邊形.
    是( )邊形,有( )角,其中有( )個直角.
    圖中有( )個四邊形.
    2. 自己拿出一個四邊形,剪去一個角后,它會變成什么形狀,請你動手試一試.
    五,課堂總結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了四邊形.掌握了四邊形的特點;還能根據四邊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給四邊形分出不同的類型.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你學得開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