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教育大多脫離和遺忘了實際生活。學校教育教給受教育者的基本上都是間接的知識經(jīng)驗。今天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學案例,歡迎閱讀。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學案例
教育回歸生活
——《坐井觀天》
教學案例鳳縣平木小學 李靜
摘要:現(xiàn)在的教育大多脫離和遺忘了實際生活。學校教育教給受教育者的基本上都是間接的知識經(jīng)驗。學校教育雖然有單純的學習環(huán)境,但很多時候都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應該強調教育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而以書本為中心。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育即生活
一、背景分析
約翰·杜威是實用主義的代表人物,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強調以兒童的需要作為教育出發(fā)點,以社會的需要作為教育的歸宿。主張“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注重“做中學”。在我國當代新一輪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中,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與新課程改革有許多契合之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也發(fā)生著很多變化。作為一線的老師,在教學中應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注重課堂之源——生活。
在人教版第三冊《坐井觀天》的教學中,我以文本教材為載體,讓課堂教學貼近于生活,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賦予課堂以生命和活力,讓語文課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對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說,學寓言應該讓課堂充滿童趣,還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讓唯一標準的寓意來框定學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對教學的處理體現(xiàn)了對童心的珍愛,童趣的珍視。
師:同學們,小青蛙聽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說得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說說青蛙跳出井口后,將會怎么樣呢?
(生思維活躍,爭相發(fā)言)
生:它看到綠綠的小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兒。
生:它看到校園里開滿了桂花,聞到了陣陣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園里掛滿了黃澄澄的梨子,紅彤彤的蘋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生:它會到處逛逛,看看美麗的風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正當我傾聽于學生對生活的贊美之言時,一位學生忍不住叫著他也想說說)
生:老師,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
師:(師一愣,然后充滿好奇疑惑)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邊垃圾成堆,蠅蚊成群,聞到一陣陣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眾說紛紜)
生:它看到人們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還漂浮著魚的尸體,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樹木,鳥兒沒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捉青蛙的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并殘忍地將它的同胞賣給酒店酒樓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車在路上瘋狂地飛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車排出的污氣讓它窒息。
生:它感覺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們說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師靈機一動)
師:那么我們能不能用什么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學生思考片刻,躍躍欲試,興趣盎然)
生:我們做個廣告牌,上面寫上“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來告訴人們應該與動物成為好朋友。
生:發(fā)現(xiàn)那些亂砍樹,捕殺動物的人要報警,讓警察來抓這些壞人。
生:我們要保護好環(huán)境,不能破壞動物的家。
生:我們不僅自己要知道環(huán)保知識,還要向同學、家人、朋友宣傳要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