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下冊《與朱元思書》教案

字號:


    教案準備的是否充足與這節(jié)課是否能上的好有很大的聯(lián)系。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語文下冊《與朱元思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初二語文下冊《與朱元思書》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nèi)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lǐng)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通過誦讀訓練,進一步培養(yǎng)對文言文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2.幫助學生理解“鳶飛戾天”兩句。
    教學準備
    讓學生通過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教師準備有關(guān)富春江的風景短片及課文重點字詞的投影。
    設(shè)計思路
    本文雖是書信可與一般書信不同,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gòu)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學時,應當使學生初步懂得怎樣審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一要教學生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二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想像和聯(lián)想。朗讀,總的說來,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頓,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才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兩個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要做示范朗讀,也可以讓學生中讀得好的示范。
    教學時由眼前的風景引入。啟發(fā)想像,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節(jié),然后設(shè)問。例如,作者這次是特意選擇一個“風煙俱凈”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說“猛浪若奔”不是從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駛時親自感受到的;“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覺,如此等等。根據(jù)這些情節(jié)設(shè)問,可能引起爭論,但更有可能出現(xiàn)教師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可愛的祖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數(shù)不勝數(shù)。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著名的景IX?
    (學生討論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欢闻臄z于浙江富春江的風景片。下面就請大家一起欣賞。要求看完后說出自己的感受。
    (學生討論回答。)
    師:富春江的景色用一個字來說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學家吳均在游覽完富春江的風光后,情不自禁寫了一篇描繪富春江風光的文章《與朱元思書》。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杜c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jié)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請同學們聽讀課文,聽讀時注意字詞的讀音,分清句子的停頓。
    二、教學第一自然段
    1.教師范讀后講解:①風煙:指煙霧。②共色:同樣的顏色。③俱:都。④許’:附于數(shù)詞之后,表約數(shù),相當于“光景”“左右”。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⑥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
    2.小結(jié):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從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
    3.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教學第二自然段
    1.學生齊讀后講解。
    ①縹碧:青白色;縹,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結(jié):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3.齊讀第二自然段。
    四、教學第三自然段
    1.教師領(lǐng)讀后講解。
    ①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②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③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④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⑤相鳴:互相和鳴。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⑧經(jīng)倫:籌劃、治理。⑨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⑩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
    邊遮蔽著。上,在上,名詞作狀語。⑨猶: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見教師歸納:同“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
    2.小結(jié):以上為文章的第三部分。這部分以細膩的筆觸詳寫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并抒發(fā)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這里,作者既從側(cè)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齊讀第三自然段。
    五、探究討論
    1.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边@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學生討論,發(fā)表意見。)
    老師歸納:
    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夠大致領(lǐng)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2.寫景要注意條理,請大家分析討論這篇文章寫景的順序。
    (學生討論,發(fā)表意見。)
    :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異水”來寫;第二自然段寫異水,運用比喻和夸張將富春江“異水”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第三自然段寫“奇山”:作者從視覺、聽覺感受的角度來寫,給景物蒙上了一層清淡幽雅的色彩。
    六、全班集體朗讀全文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把課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介紹富春江的景色,作為本課所放錄像的解說詞。資料鏈接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頗為贊賞。天監(jiān)初,柳惲任吳興太守,召他為主簿,常與他賦詩。后為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他曾表求撰寫《齊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命焚毀。后奉詔撰寫《通史》,未就而卒。事見《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吳均傳》。今人朱東潤《詩人吳均》一文中有吳均年譜(見《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注釋范曄《后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qū)W之,謂為‘吳均體’。”《隋書·經(jīng)籍志》四著錄:“梁奉朝請《吳均集》二十卷。”《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為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吳均集》三卷。”可見其文集宋時已大部分散失。
    初二語文下冊《與朱元思書》教案【2】
    教學要點
    1、利用錄音手段,在反復誦讀的基礎(chǔ)上,體會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懷,理解作者所創(chuàng)設(shè)的意境,把握課文的主旨。
    2、誦讀、釋詞、譯句相結(jié)合,初步學習利用關(guān)鍵詞語分析課文結(jié)構(gòu)、輔助背誦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介紹駢體文的基本特點。*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課文錄音;印發(fā)《論駢文之所長》。
    引入課文
    ——從吳均的一首小詩《山中雜詩》入手,簡介作者及風格。
    程序:1、板書:吳均的《山中雜詩》,注明“選自初二語文課本”。
    內(nèi)容:《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2、提問:引導學生讀一遍后:你能運用第一單元所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寫了什么?
    (明確:寫“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種景物)
    3、提問: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明確:吳均(南朝)(板書),可見這是一位善寫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們來欣賞吳均另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
    讀解課文
    一讀:明確讀音和句讀
    欣賞:播放課文錄音,要求學生仔細聽課文,在書上記下讀音、句讀。
    導引:了解學生是否有還不明白的讀音、句讀?
    (學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縹碧、急湍、軒邈、泠泠、鳶飛戾天(板書備用))
    朗讀:學生全文朗讀。(注意其生字新詞的讀音、句式停頓的處理)
    點評:側(cè)重在句讀方面。適當點評學生的情感處理:強調(diào):向上的那種“勁”。
    二讀:關(guān)鍵詞語釋義并譯句
    朗讀:出聲散讀課文;請學生圈出不好解釋的詞句,準備提問。
    導引:對照注釋,是否都能解釋?有什么覺得不好解釋和翻譯的?
    討論:在學生發(fā)問時,視情況作分別處理:
    一般詞語可互答解決;
    涉及下列板書中的重點詞句,板書待用,同時依然互答解決;
    學生無人發(fā)言時:指定下列板書中的關(guān)鍵詞,點名回答。
    注意:以下幾個句子的翻譯(學生不提不講)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xiàn)同樣青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任憑(船兒)往東還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負勢競上,互相軒藐;==……,仿佛爭著向遠處高處伸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鷹那樣極想得到名利的人,……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三讀: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
    朗讀:采用個別朗讀方法,其他同學考慮:文中哪句話概括了課文描寫的山水的特征?為什么?
    討論: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色的特征?為什么?
    (請1—2個學生(水平稍差的)談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圓其說,語言完整)
    (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圍繞著這兩個字在做文章)
    討論: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xiàn)這個“異”和這個“奇”字的?
    (請2—3個學生(水平較好的)談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書上的關(guān)鍵詞句,教師注意肯定、補充)
    小結(jié):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chǔ)上,利用板書,順水推舟,明確——
    景異水:“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看”(高山寒樹,軒藐成峰)
    “聽”(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四讀:明辨課文的主旨
    朗讀:全體朗讀課文,建議學生利用板書內(nèi)容嘗試背誦。
    討論:讀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從中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
    (放開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練的詞、短語概括;回答人數(shù)不少于5人。適當板書待用)
    小結(jié):引導學生回顧作者所選之景、繪景語言等內(nèi)容后明確:
    志——無拘無束、任性自得(負勢爭高,息心忘反)
    備用:關(guān)于吳均的生平介紹:
    梁武帝曾經(jīng)斥責吳均:“吳均不均”,活畫出他的個性。不僅越職私撰歷史,而且偏實錄梁武帝的痛處。文如其人,雖用當時盛行的駢體,但卻別具一格,駢中帶散,一任性氣,自成一體,謂之曰:“吳均體”。
    總之,從生平可見:雖亟思奮發(fā)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
    五讀:體會寫作特色
    朗讀:全體朗讀、嘗試背誦
    提問:讀到現(xiàn)在,你覺得本文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放開回答。注意引導學生關(guān)注句式“兩兩相對”的特點及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提示:下發(fā)“高一補充閱讀材料(3)”,要求課后自己閱讀《論駢文之所長》一文。
    作業(yè)安排
    ——全文朗讀、背誦默寫
    ——以《給朱元思的一封信》為題,用現(xiàn)代書信的格式重寫課文。
    ——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
    初二語文下冊《與朱元思書》教案【3】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說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寫山水的文章。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戀于大川名勝,寄情于小橋幽徑,寫下了無數(shù)動人的篇章和優(yōu)美的佳句。你還記得哪些描寫山水的詩句?(幻燈:出示描寫山水的詩句)
    今天我們來欣賞吳均的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本文是吳均寫給朋友朱元思述說行旅所見的信,描寫的是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富春江是浙江境內(nèi)全國聞名的勝景之一,今天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去飽覽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二、初讀課文:
    1、播放課文錄音。(出示多媒體)要求學生仔細聽課文,在書上記下讀音、句讀。
    2、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語速適中、語調(diào)柔和。
    3、個別朗讀,師生評
    4、集體讀,點評
    三、讀懂課文:
    學習古文不僅要求會讀文章,還要能讀懂文章。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
    要求:結(jié)合課下注釋,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如有困難詞句,可隨時提出來,老師愿意幫助你。(幻燈:出示字詞,重要句子。要求解釋和翻譯。)
    四、研讀課文
    通過同學們的努力,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富春江的美景好象就在我們眼前。同學們,如此秀麗的自然美景,你知道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提問:1、文中哪句話概括了富春江山水的特征?
    生:“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師:作者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對富春江迷人的景色作了的高度的概括和贊嘆。然而僅僅發(fā)出贊嘆并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富春江的景色的呢?
    生:作者先寫異水,再寫奇山
    師:那么,富春江水的“異”表現(xiàn)在哪里?
    生:①江水清澈之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②江流氣勢磅礴之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師:從以上句子的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清澈透明的靜態(tài)美和一種氣勢磅礴的動態(tài)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靈仿佛也變得透明而無雜質(zhì)了。富春江水的洶涌急流,不得不讓人的心情隨之澎湃!可以說作者不僅僅是用眼睛在觀察美景,而是在用心靈去感受美景。
    師:作者又是通過描繪幾種景物來寫奇山?從感覺角度看,分別運用了什么感官?
    生:(邊回答邊板書)
    ①視覺――山峰、樹木
    ②聽覺――泉水、鳥叫、蟬鳴、猿啼
    生:運用修辭手法
    ①擬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對偶(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小結(jié):富春江的確美,美在它的碧波蕩漾,美在它的魚群穿梭,美在它的寒樹群山,美在它的鳥鳴猿啼,置身于此山此水中,作者不禁發(fā)出感慨,你能在文中找出表達作者內(nèi)心感受的句子嗎?
    五、體情品意:
    “鳶飛戾飛者……”
    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間的感情是怎樣的呢?
    學生交流討論。
    明確:本文抒寫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作者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緒,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師:這山這水,多誘人啊,讓人忘記一切煩惱,一切世俗,讓人的心變得寧靜透明,讀到這句,讓我在感受了自然之美之余感受到了深遂的情景之美,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六、嘗試背誦
    帶著對作者的情感和語言特點的理解,嘗試背誦。
    七、作業(yè)
    同學們,吳均的一篇《與朱元思書》猶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藍天、碧水、青山,蟬抱高枝、猿躍林間,使人讀后禁不住也流連忘返,心中不禁默嘆:自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豐碩的果實,更有一種怡人的心性,一種忘卻功名利祿的自然之心。同學們,面對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就你曾經(jīng)欣賞過的美景,寫一篇繪景抒情的隨筆,字數(shù)不少于四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