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來說,尊老愛老絕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xiàn)。只要我們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也將會更加和諧。那么怎樣使學生體驗這種情懷,形成這樣一種品德呢?下面出國留學網編輯為你帶來小學三年級我是尊老敬老好少年實踐活動教案,歡迎閱讀,僅供參考,更多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欄目。
小學三年級我是尊老敬老好少年實踐活動教案
一、“我是尊老愛老好少年”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我國尊老敬老優(yōu)良傳統(tǒng)、當?shù)鼐蠢厦溯W事和優(yōu)良的民風民俗。
(2)能力目標:積極主動與身邊的老年人溝通和交流,了解老年人的實際生活困難和需求
(3)情感目標:在敬老愛老過程中,初步樹立尊老敬老、主動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意識,提升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
二、“我是尊老愛老好少年”活動內容
(一)成立活動小組:
本次活動成員主要來源于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各中隊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活動方案自由組合,并推選組長進行統(tǒng)籌安排。本次活動擬成立如下小組:
(1)調查走訪小組。主要通過調查走訪,學習我國敬老優(yōu)良傳統(tǒng)、當?shù)鼐蠢厦溯W事和優(yōu)良的民風民俗。
(2)宣傳報道小組。主要負責宣傳報道中隊活動信息,營造良好氛圍。如本班小記者向廣播站投稿、在校園網上發(fā)通訊、在班級微信群里發(fā)圖片和文字及時進行動態(tài)報道等。
(3)上門服務小組。了解身邊老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需求,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鍛煉自身的社會服務意識。
(二)制定活動計劃:
1、學生組內討論:本組采用哪種方式方法進行活動,什么時間進行,如何分工。
2、教師指導學生可以通過上網查找、搜集有關的資料和活動素材,圖書館查閱書籍,調查訪問的方式展開研究。
3、各小組交流小組的活動計劃,教師審定計劃。
(三)活動過程:
(1)、各中隊召開尊老愛老的主題隊課。了解學習我國敬老愛親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當?shù)鼐蠢厦溯W事、班內尊老愛親小標兵的典型事例。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榜樣,從而激發(fā)他們尊老愛親的情感。
(2)、通過上門服務小組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組織他們幫助老人打掃衛(wèi)生、清洗衣物、購買生活用品、梳頭發(fā)剪指甲等。通過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推動敬老愛老、老少共融的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3)、組織學生進行文藝演出。讓學生準備一些節(jié)目,如唱歌、跳舞、相聲、器樂等,到孤寡老人家或敬老院進行節(jié)目表演,讓老人們得到精神上的愉悅,也讓愛在孩子們心中生根開花。
(4)、制作感恩卡或寫一封報恩感謝信:請同學們把自己想說的心里話制作成卡片或寫成一封信,并親手交給父母,向父母報告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實際成績回報父母。
(5)、為父母做一件事:如:為父母、長輩捶一次背、梳一次頭、盛一碗飯、洗一次碗等等。引導學生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學會感恩,樹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
(6)、活動后要求同學們辦一期手抄報或寫一篇活動感悟。
以此來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反思,從而培養(yǎng)個人感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三、活動小計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課自始至終都是圍繞隊員們進行的,并且讓隊員在實踐中成長。有調查訪問:從微觀的考察到宏觀的把握。有小組活動:學生們親自去實踐,在實踐中學會尊老敬老,同時鍛煉了自己。有體驗表演:孩子們學會了愛,理解了愛。在一系列的體驗實踐后真正達到“育人育心”的教育目的。
本文內容為出國留學網原創(chuàng),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轉載,違者我站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