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感言:教師培訓感言范文5篇

字號:


    教師培訓感言怎么寫?對此,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提供“教師培訓感言范文5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本文章僅供參考,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出國留學網(wǎng)。
    教師培訓感言:教師培訓感言范文5篇(一)
    教師遠程培訓即將結束了。回憶這段培訓時間,帶著一些隨意,一點茫然,一些疑慮參加這次培訓的心情——到底學些什么......”回首培訓的足跡,當時學習的情景依然浮現(xiàn)在眼前、專家們精辟的論述仍回蕩在腦海......
    這次新課改的培訓對象大都是在職教師,他們已經(jīng)用經(jīng)驗的雙腳走出了一段路,有些教師還收獲了豐碩成果。半路折回,重頭再來無疑是痛苦的,他們需要放棄,需要重建,更需要整合。 通過緊張有序的學習,交流、研討、評論等對這次課程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偟恼f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經(jīng)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初中生物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初中生物新課程內容與知識的分布;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初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初中生物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初中生物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fā)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初中生物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生物素養(yǎng)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松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shù)那榫皩W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chǎn)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chǎn)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于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F(xiàn)實而深遠的意義。
    3.通過網(wǎng)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jīng)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考試越來越傾向于“重視基礎,能力立意”。 “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fā)。從近幾年的考試題中不難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說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通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爸匾暬A,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通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與集體的創(chuàng)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總之,通過培訓我明白了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善于積累、善于觀察和學習;善于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緒;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同時我還懂得了生物的興趣性、啟發(fā)性等教學原則的重要性。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勝于言”的作風,體會到老師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和團隊合作的力量,更讓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種嚴謹?shù)淖黠L。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教師培訓感言:教師培訓感言范文5篇(二)
    今年暑假我有幸被我校安排參加國家級遠程教育培訓,通過歷時六天的培訓,我對此項培訓內容深有感觸,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新教育的教育理念給我增強了自信
    早在幾年前,我對小學教學的模式就感到過困惑,曾有這樣一個想法:如何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變教師的“主講”為學生的“主學”,將學生的“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觀念改變,將課堂變?yōu)閷W生“學”的主要場所,而不是教師“講”的圣地,使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學生的“學”為中心,一切都為學生的“學”服務,能使學生真正主動的去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這一想法,當時是很朦朧的,始終沒有找到它的歸宿,又沒有能力讓它變成一種具體的教育理念。我們不是讀過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魯訊的《拿來主義》一文嗎?文中闡述了“拿來”的原則:要有選擇的去“拿”,要主動的去“拿”,不要人家給你什么要什么,給什么“拿”什么。作為學生獲取知識,難道不應該這樣嗎?學生間存在差異,這是無可非議的,是很正常的。若以教師的“講”為主的話,教師能兼顧這么多學生的差異嗎?學生們都能從教師的“講”中獲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知識嗎?決不。那為什么我們就不能使位置變換一下,讓學生的“學”成為教學的主要活動呢?教師從中加以引導,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有選擇、主動的去獲取他們所需的知識,體現(xiàn)《拿來主義》中的“拿”的原則。難道這樣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嗎?
    其實,這就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處的位置關系,這種關系中孰主孰次,讓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問題:若有一孩子(成人)為了生存,需要一定量的糧食來維持一年的生活,作為父母的我們,給與孩子的需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我們直接就拿現(xiàn)成的成品糧給他,以后孩子就都依賴父母給糧;另一種是只給他工具,教會他種莊稼的方法,并教他用最好的方法去種莊稼,讓他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更快、更多地收獲到自己需要的糧食。很顯然,第一種方法給糧是絕不可取的,因為即便我們給了他一次,能解決燃眉之急,那下一次呢、以后呢?你能一生一世供給他糧、給予他的需要嗎?那是決不可能的。俗話說:“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最妥當?shù)木褪堑诙N方法了。只要孩子有了工具,學會了種莊稼,通過自己的勞動,就可源源不斷的生產(chǎn)自己需要的東西,需要什么種什么,種啥得啥,對父母就不再有什么依賴性了。當然,在學種莊稼的過程中,他不但得學會種,還要得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種什么,怎樣種才能種得更好的問題。如果作為父母的我們,能從中引導他仔細分析自己該種什么,該怎樣種才種得最好,使所種的產(chǎn)品優(yōu)質高產(chǎn),那不是更好嗎?
    從這么簡單的一個實際問題中,我們不難看出,在這供需整個過程中,兩個角色,誰應該是整個過程的主體、誰是主導應該很清楚了。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師在這個問題中相當父母的角色,學生相當于孩子的角色,他們在教學中的關系不也應該是這樣嗎?
    以上我的這個念頭,是很模糊,很不成熟?,F(xiàn)在好了,有了教育理念作為理論支撐,我感到踏實了。實踐證明,這個教育理念(——強調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中心,教學過程中特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和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的發(fā)揮。)是符合現(xiàn)實生活規(guī)律、也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從而,我看到了我多年前的朦朧中的教育理念,它終于找到了它的歸宿,找到了它的理論依托,也找到了它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以學生為主的自主、協(xié)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由此,我心中悠然升起一股暖流。我對自己的自信心倍感增強。
    二、教育教學的教育理念既是未來的、更應是現(xiàn)在的教育理念
    把信息技術作為教與學的工具,有機地結合到課程中去,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質量。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無的放矢,事倍功半,課堂中,問題怎樣提,提什么,至關重要。層層遞進,嵌套落實到問題的本質。充分分解問題,將問題剖析得更透徹、更具體、更全面,使問題的提出更具有實際意義。
    當然,在這次培訓中,我的感受還不止這些,對我來說,那簡直是一次洗腦活動、一次“頭腦風暴”,使我對所謂的“教育新理念”(前些年的教育改革風波曾提過)有了新的認識,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有了新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