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數(shù)學真的有那么簡單嗎

字號:


    曾經聽說美國初中生學的數(shù)學是中國小學生學的水平,美國高中生學的數(shù)學是中國初中生的學的水平。下面出國留學網來告訴你,美國數(shù)學真的有那么簡單嗎?
    甚至有人說,在口算能力上,隨便揪出一個中國賣菜的老太太,都比美國本土產的碩士博士強。
    聽起來好像有點夸張,不過讓很多國人都不明白的是,美國人數(shù)學這么差,為什么還能出那么多杰出的科學家,做出那么多需要數(shù)學知識的東西(如ios系統(tǒng)、andriod系統(tǒng))。
    看到可妞兒這篇文章,讓人恍然大悟。對于一直倡導閱讀的小莉來說,這篇文章也似乎是一個印證,閱讀和自學能力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不知道在你的印象里,美國教育是不是這樣一幅圖景:
    美國人提倡“快樂教育”,所以美國孩子都不學習,只需要瘋玩
    美國孩子連10以內的加減乘除都算不清楚
    美國的基礎教育比中國差遠了
    美國孩子的學習能力比中國孩子差多了……
    我和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一樣,從小接受的是中國式教育,16年寒窗苦讀沉迷題海打怪升級:小升初、中考、高考,為了留學還考了GRE、TOEFL。
    在來美國留學之前,我的心里也懷著一種對中國基礎教育的蜜汁自信:“美國同學肯定都弱爆了。”
    然而真實的情況與我設想的完全不同,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生真的很厲害!
    斯坦福的美國學生們似乎各個身懷絕技:除了學習成績好,還往往有很多實習和項目的經歷,有的人年紀輕輕就已經經歷了很多創(chuàng)業(yè)項目,LinkedIn主頁上獲獎經歷更是一摞一摞的。
    斯坦福的本科生的社交和體育活動也是五花八門,據(jù)說不少斯坦福本科生都達到專業(yè)比賽級別的運動員的水平。
    除此之外,我還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美國同學都比中國學生要積極得多,他們會隨時打斷教授問出自己的疑惑,在課下也積極去Office Hour問助教問題。
    我在斯坦福上的計算機專業(yè)課大多都要做開放性選題的課程項目,不少同學做出的成果都達到了投稿頂尖學術會議的水平。
    他們的項目往往創(chuàng)新大膽而有趣,相比之下,我做的項目大多就屬于四平八穩(wěn)的“不會出錯”的選題。
    這一年來的見識讓我由衷地佩服起美國優(yōu)秀的大學生。同時我的內心也升起一個疑惑:美國基礎教育粗淺,大學教育尖端,這中間的差距是如何填補上的?
    于是我開始留意在,在一番調研和深入學習之后,我對這個問題有了一些答案,與你分享,希望對中國的家長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01
    沒有限制的教育
    美國教育給了學有余力的孩子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只要你有能力,知識探索是沒有邊界的。
    在美國,教育的主體是公立的K12教育,普通學生完成12年的公立學習,就算功德圓滿。
    普通美國人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教育,有可能我們認為美國基礎教育差的偏見就是來源于這里。
    但是這絕不僅僅是美國教育的全部,美國教育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足夠多的“加餐”:只要你想學,你可以隨時選修高年級的課程。
    即使是同一個年級同一個班的學生,正在學的課程可能相差很大。
    在10年級的時候,高中學生甚至可以選修部分大學課程(包括微積分、宏觀微觀經濟學、法語文學、西班牙文學等),孩子可以直接到附近的社區(qū)大學學習。一些申請名校的亞裔高中生,甚至能提供15門大學課程全滿分的成績。
    美國公立教育的已然是非常尊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然而,事實上,很多有錢的美國人并不會把子女送進公立學校。
    美國的頂尖私立學校的精英教育,和公立學校相比是天差地別——
    公立學校的社會實踐可能是去敬老院做義工,而硅谷某家頂尖私立學校則是在學校里建立了一個和正規(guī)銀行一模一樣的校內銀行,校內的學生都在銀行里設立了賬戶。學生們通過“模擬股市”炒股,開“模擬公司”賺錢……
    在這樣的私立學校中,每個孩子都可以盡情鉆研自己喜歡的領域,不斷拓展知識的疆界。
    而在硅谷,針對孩子的課外班和興趣班也是應有盡有:足球籃球、騎馬射箭劃船、演講藝術、編程游戲……
    不過,和中國不一樣的是,奧數(shù)類的學習班很少,即便涉及學習,也是有趣的實驗課:樂高工程、機器人編程等。
    美國的好中學里,學生也是非常辛苦的。鳳凰衛(wèi)視有一次采訪一對在硅谷上高中的雙胞胎女孩,他們最忙的時候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因為她們不僅讀書,還有許多的”活動“。
    我上學期選修了一門“深度學習與計算機視覺”的課程,我們組課程項目選題是用神經網絡做漫畫的自動上色。
    在開發(fā)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篇很好的技術論文作為參考,結果一查發(fā)現(xiàn)作者居然是斯坦福旁邊一個著名私立高中的學生。
    我不禁苦笑,自己苦讀了16年才跨越了知識的壁壘,可算是達到了硅谷高中生的水平……
    02
    重視閱讀和自學能力
    美國教育的第二大特點是極其重視閱讀。美國小學的作業(yè)雖然少,但每天卻有規(guī)定時長的閱讀量。
    美國孩子的閱讀真的是從兜著尿布的時候就開始了,爸爸媽媽會花很多時間給孩子讀書講故事,帶著孩子到圖書館選書看書。
    由于從小培養(yǎng)閱讀,許多美國人保持隨時閱讀的習慣。我在谷歌的host是個白發(fā)蒼蒼的美國老頭,他說他kindle里面有上千本書,每個周末就隨機找出幾本來看。
    但美國的居民社區(qū)里,很多都配有圖書館。美國的書很貴,于是圖書館就成了美國民眾最好的免費教育資源。
    與之相對的,中國的書幾乎是白菜價,但又有多少人能夠保持終身的閱讀習慣呢?
    我認為,一個人的自學能力與閱讀能力是正相關的。
    學習的“內驅力”來自于孩子對于新知識的渴求,讀得越多,孩子的成就感和好奇心就越強。
    可以說,善于自學的孩子閱讀能力一定不差。因為獨立閱讀,就是自學最好的工具。
    03
    重視運動與團隊能力
    美國人對于體育運動的重視超乎我的想象,美國的中產和精英階層簡直是“全民體育”。
    往往受是富有、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身材越是保持得越是健美。
    在美國的學校里,最受歡迎的一定不是僅僅成績好的學生,而往往是運動成績優(yōu)異的運動員們。
    學生運動員享有很多特權,甚至其他科目都要為校隊訓練讓路。
    在中國,體育老師的收入一般比不上主課老師。但在美國情況恰好相反。體育教練的收入往往能超過大學教授。
    申請美國的常春藤名校的優(yōu)秀高中生,至少都掌握一項拿手的專業(yè)級運動:橄欖球、籃球、跳舞等等。
    我在學校健身房鍛煉的時候身邊都是健碩的美國人,即使有亞洲面孔,我也往往能從口音辨別出他們應該是亞裔美國人。
    美國之所以把教育和體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是因為他們相信教育不僅僅是解題和背誦,必須涉及社交能力、社會意識、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運動更能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健康、良性的競爭,幫助孩子培養(yǎng)“領導者”思維。
    此外,運動也能讓孩子的身體更健康,注意力更強,反應更迅速,適量的運動對孩子大腦的發(fā)育也有很多好處。
    04
    倡導終生學習
    在美國,學習是沒有年齡限制的。
    谷歌高管Michale Bachman在工作之后,還一共修讀了5個碩士學位的課程,他的這種“自我驅動”的求知欲絕不是個例。
    上個學期期末,看到一個EE碩士的同學的朋友圈:
    上CS107編程課的時候,有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奶奶和我們一起上,是很優(yōu)雅很精神的一個老人,上課提問不用轉頭就知道是她,因為聲音很沙啞,真的很佩服。
    期末考試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還有另外一個大媽一起來考試,兩個人考試之前相互豎大拇指鼓勵,那一刻真的感覺帥爆了!!
    這條朋友圈給我?guī)砹藰O大的震撼,當我白發(fā)蒼蒼的時候,也會有知道自己還想做什么,并努力地去做嗎?真心希望如此!
    在美國,終身學習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74%的美國人把自己定位為“終身學習”者。正在工作的人群中,有63%的人參加課程或是培訓來提升工作技能。
    另外一個引人注目的現(xiàn)象就是,著名的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Udacity等都是起源于美國。美國人在不遺余力地打破一個又一個知識學習的邊界。
    05
    向美國教育學什么?
    經過上面的分析,或許你就不會奇怪:“為什么美國人學的數(shù)學比我們簡單,卻還能做出超級牛的東西?”
    美國教育相信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在滿足基本教育要求之后就是“因材施教”。
    只要你肯學、想學,隨時隨地都能獲取任何領域的高深知識,沒有年級和年齡的限制。每個人的天賦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和釋放。
    硅谷的精英階層也會把孩子送去各種各樣“好玩”的興趣班,充分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領導力、邏輯思維等等。
    美國人推崇的好學生,一要看學術成績;二要看“領導力”、“對社區(qū)的貢獻”、“改變世界的愿望”;三要看運動能力。
    學習成績并不是評判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美國學校更強調培養(yǎng)學術、體育、社交各方面素質全面的學生。
    我們以前總覺得美國的教育很輕松,但其實美國的好學生們課業(yè)壓力是很大的,但往往孩子們是樂在其中。
    借用《浪潮之巔》作者吳軍的話說,“學習一定很辛苦,但是不應該痛苦”。
    在我看來,中美教育各有所長。我作為接受中國應試教育長大的學生,解題能力一流,但在挑戰(zhàn)和創(chuàng)新能力上卻有所欠缺。
    咱們中國的學生,若能盡量學習美國素質教育的優(yōu)點,與中國的基礎教育優(yōu)勢相結合,豈不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