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fā)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細致入微地描寫事物的寫作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以下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短文兩篇》教案,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
篇一:蟬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2)掌握本課的重點詞語,理解文章主題。
(3)學習課文謀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寫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生掌握生字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再進行解析課文。讓學生既從情感上受到熏陶,又能學到行文布局的 ,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蟬》的學習明白:不論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的活。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讀懂課文,體會文章的寓意。
(2)借鑒文章的“先揚后抑”的方法。
2、難點
(1)透過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2)從整體結構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學設計:
一:課程導入:
在上課之前,我要先讓同學們猜一種生物:這個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還必須要經歷一次蛻變,才能最終在樹上唱出那最響亮的歌聲。
明確:學生舉手回答:《蟬》
二、教授新課
1、聽錄音,注意朗讀時的語氣以及生字詞。
2、教師板書易讀錯的生字詞。
明確:聽完錄音之后,讓學生到黑板上注音。
3、學生朗讀課文:
(1)單個學生朗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問題一:作者對蟬的態(tài)度是怎么樣的?其中有沒有變化?從原文中找到依據。
明確:
煩 朋友的話 寬恕 (理解 敬佩)
第一段:知知不休 (抑1) 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話(揚1和揚2)
第二段:寫病蟬 (抑2) 第七段:直接寫對蟬的寬恕
對蟬的厭惡
外貌:透明的翅收斂著
動作:身軀微微顫動 抒寫對蟬的贊美之情
語言:沒有聲響
最終目的
寫作手法:欲揚先抑、托物言志
問題二:17年埋在泥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
明確:千年的等待,換取的只不過是短短的一瞬間,就像煙花只為一時的璀璨,流星也只為一時的輝煌!但是,煙花的美麗,我們欣賞到了,流星的飛逝,帶走了我們的夢想!所以,它們是幸福的!而蟬,同樣也是在唱響自己的夏天,也在為自己幸福的生活著,那么,作為人的我們該怎么辦呢?要好好的活,要有意義的活,
問題三:那是蟬的生命意義?“那”具體指代什么呢?
明確:不論生命長短,都必須好好活著。
三、本課小結
在《蟬》的世界中,作者看到了不一樣的精彩,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就讓我們在這小小的世界之中活出我的精彩吧!聽歌曲《我要我的精彩》。
四、作業(yè)
篇二:蟬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析理解詩句的意思。
2.在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蟬》和《詠螢》。
3.理解“垂緌”“流響”“疏桐”“的歷”等疑難詞語的意思。
4.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
5.學習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
重點難點:
1.在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蟬》和《詠螢》。
2.學習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教師直接導入揭題《蟬》。
2.介紹作者:虞世南,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本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詠蟬》同為當時詠蟬詩三絕。
二、小組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從中圈出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地方,查字典認識生字。
2.教師檢查初讀情況。
三、展示交流,點撥升華
1.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其他小組注意傾聽和記錄自己贊同的部分,有針對性的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2.針對討論過程,提出自己的疑問。
3.教師點撥,引導學習:教師有感情、有節(jié)奏、有韻味地范讀
4.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話說說詩的含義。
5.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邊讀邊思考詩的含義,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6.欣賞蟬的近景圖和蟬鳴幽思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7.生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四、鞏固練習,總結提高
1.教師出示重點詞語的意思,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現(xiàn)在你們能完整的說出詩句的意思了嗎?)
2.集體交流,教師趁機拓展,《詠螢》是虞世南的另一首詠物詩,學生識讀,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
3.引導學生理解難理解的詞語含義:
的歷:光明的樣子 飄飄:在風中搖擺不定
恐畏:擔心,害怕
4.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解釋詩句意思。
篇三:貝殼
教學目標:
1.把握行文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樣借“貝”言“理”;
2.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細致入微地描寫事物的寫作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
3.領悟作者借一枚貝殼來闡釋對生命和人生的深刻體驗。
教學重點:
把握行文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樣借“貝”言“理”。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借一枚貝殼來闡釋對生命和人生的深刻體驗。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來一起欣賞幾幅圖片。圖片中展示的是一枚枚未經雕琢、美妙絕倫的貝殼,在生活中我們也曾見過貝殼,而有這樣一位細心的作家,從小小的貝殼中有了獨到的感悟,她就是席慕蓉。
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席慕蓉眼中的貝殼,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00頁。
二、預習檢測
1.全班齊讀。
2.快速瀏覽課文,找學生說出本課需掌握的重點詞語。
明確:淘洗(táo)卑微(bēi) 固執(zhí)(zhí)
一絲不茍:茍,隨便,馬虎。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
徐思慧《貝殼》教學設計多音字: ké(貝殼)
殼
qiào(地殼)
三、整體感知
1、師范讀一、二自然段,學生思考:席慕蓉撿到的是怎樣的一枚貝殼?
(明確:堅硬、精致、回旋的花紋、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復雜圖樣)
2、這么美的一枚貝殼里,曾經又居住著什么樣的生命呢?這讓席慕蓉不禁加深了思考,請全體女同學一起朗讀第三自然段,并思考這個問題。
(明確:就是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卻有著如此美好的居所,讓這個生命變得不一樣。)
3、請全體男生一起朗讀第4到6自然段。
席慕蓉在感嘆貝殼生命短暫卻美好的同時,她想到了自己,比貝殼有著更長時間和更多空間。
那么在她看來,又應當怎做呢?
(明確:用自己的能力來把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重點賞析
我們應該怎樣理解作者在結尾處所說的“這是一顆怎樣固執(zhí)又怎樣簡單的心啊”?(同桌交流討論)
明確:“固執(zhí)”,在這里是個貶義詞,在這里理解為執(zhí)著,表現(xiàn)的是作者由貝殼的普通而卑微的生命聯(lián)想到應豐富自己的生命的堅定信念。
“簡單”,表現(xiàn)了作者并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yè),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只想像貝殼一樣塑造一種美麗的形象,渴望一種感動。
五、啟發(fā)探究
1、走進席慕蓉,體會作者是如何保持一顆固執(zhí)又簡單的心?
學生介紹:《我眼中的席慕蓉》
“我,是一朵盛開的夏荷,
多希望,你能看見現(xiàn)在的我。
風霜還不曾來侵蝕,
秋雨還未滴落。
青澀的季節(jié)又已離我遠去,
我已亭亭,不憂,亦不懼。”
這是席慕蓉寫的詩,《蓮的心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個樸實無華的詩人,她言語沒有多少華麗,卻透露出的是自己對于美好的向往。她是一名詩人,被譽為“臺灣詩壇女旋風”。她說“寫詩寫散文,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優(yōu)美的文字卻只是她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
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她是一位畫家。席慕蓉十四歲起致力于繪畫,曾任臺灣新竹師范學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視之為主要職業(yè)。作為專業(yè)畫家,席慕蓉曾在國內外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xié)兩項銅牌獎等。席慕蓉性子愛蓮,她的畫展中多畫的是蓮,她喜歡描繪在不同時刻、不同光線下蓮花的出塵不染的美。
這就是席慕蓉,如癡如醉的沉浸在如詩如畫的世界里。她跟貝殼相比,有著更長的時間,更多的空間,所以她更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將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詩、每一幅畫作完成的更精致、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茍。
2、席慕蓉靠自己的勞作和耕耘,用實際行動去擴展自己生命的寬度。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應該怎樣去學習席慕蓉,學習貝殼,去竭盡自己所能,將所做之事做到更精致、仔細、一絲不茍呢?
以下周書聲瑯瑯為例,
以每一次的背誦、聽寫為例,
以每一節(jié)課堂的表現(xiàn)為例,
從每一次和父母的耐心交談開始。
六、寫作特色
本文是作者席慕蓉借描寫貝殼,想表達說明了一個人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該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認認真真、堅持不懈地去做,并能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這種寫作手法我們叫做托物言志。
剛學習過的《紫藤蘿瀑布》也是運用了這種寫作手法。我請一位同學來說說,作者是如何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寫作的。明確:由花兒由盛轉衰,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這種寫作手法常用于古代詩歌中,如于謙《石灰吟》。
七、對比閱讀
比較《蟬》和《貝殼》有什么異同。(四人小組合作)
短文兩篇《蟬》、《貝殼》,從不同方面寫出了不同的有關生命的感悟,對比:
相同點:都是由小小的“物”引發(fā)出對生命的感悟。
不同點:《蟬》----先抑后揚;《貝殼》---直入主題。
《蟬》突出的是要好好地活著,認真對待每一天;《貝殼》啟發(fā)我們要精致的活著。
八、課堂小結
篇四:貝殼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揣摩詞語。
2通過聯(lián)系自己的經歷、見聞進行討論和交流,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語: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蟬》這篇短文,領悟到作者對生命的尊重,懂得了生命的內涵“不過是要好好的活”,要認真的過好每一天。那么,今天的這篇《貝殼》又會引發(fā)我們對人生、生命怎樣的思考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
自讀感知 整體把握
1走進席慕容
2掌握下列字詞
(1)字音
淘洗 脆弱 卑微 殼(多音字) 枚 玫(形近字)
(2)詞義
淘洗:洗滌。引申為保留好的,除掉壞的。
卑微:卑賤微小,地位地下。
一絲不茍: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茍,敷衍了事,馬馬虎虎。
3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配樂)
要求:學生注意文中的詞語,體會文章的表達感情。
學生自讀課文,注意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要注意朗讀的速度(舒緩)。
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1啟發(fā) 探究
(1)展示貝殼圖片,學生結合課文中描述和自己所看過的貝殼(包括圖片),概括貝殼的外形特點;教師提出討論題:你看到貝殼時,想到了什么?(大膽想象)
學生答后,教師評述
(2)課文內容研討
①閱讀課文1.2節(jié),作者一上來就贊美貝殼,這些小小的貝殼有什么特征? 貝殼非常堅硬、精致,回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 (板書:拾貝殼—海邊拾起 寫貝殼—堅硬精致)
②看到這樣精美的貝殼作者想到了什么?請齊讀第3節(jié),認真勾畫出關鍵詞句。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