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神探狄仁杰,那么你知道狄仁杰的事跡嗎?以下是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狄仁杰個人簡歷”,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xué)網(wǎng)。
狄仁杰個人簡歷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經(jīng)科,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fù)州刺史、洛州司馬,以不畏權(quán)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擔(dān)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但不久就被來俊臣誣陷下獄,平反后貶為彭澤縣令,契丹之亂時被起復(fù)。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納言、右肅政臺御史大夫。他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xù)。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進封內(nèi)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后又追贈司空、梁國公。
生平事跡
早期事跡
狄仁杰出生于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杰通過明經(jīng)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使,狄仁杰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fā)現(xiàn)狄仁杰是一個德才兼?zhèn)涞碾y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內(nèi),狄仁杰通曉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這對他一生的政治活動都有重大影響。
狄仁杰執(zhí)法剛正廉明,執(zhí)法不阿,以身護法,甚至敢于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唐嗣。有知人之明,也常以舉賢為意,凡舉之臣,皆為唐朝中興之臣。先后舉薦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shù)十位干練的官員,朝中政風(fēng)為之一變,皆為中興名臣。有人對他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仁杰回答:“舉賢為國,非為私也”。
盡忠職守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zhí)法不阿,兢兢業(yè)業(yè),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顏直諫。儀鳳元年(676年),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誤砍昭陵柏樹,唐高宗大怒,命令將其殺死。狄仁杰奏罪不當(dāng)死,唐高宗疾言厲色地說:“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狄仁杰神色不變,據(jù)法說理:“犯言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通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后,謂陛下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于不道”。終于迫使唐高宗改變了主意,赦免了權(quán)善才的死罪。
治理地方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當(dāng)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處理與少數(shù)民族的關(guān)系,深得人心。 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fù)責(zé)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杰恪守職責(zé),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quán)的權(quán)要進行了彈劾。
調(diào)露元年(679年),司農(nóng)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杰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dǎo)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于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后來,狄仁杰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準(zhǔn)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杰為知頓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
并州長史李沖玄以道出妒女祠,征發(fā)數(shù)萬人別開御道。狄仁杰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fēng)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并州數(shù)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贊嘆說“真大丈夫矣!”撫和戎夏,內(nèi)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寧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舉薦,狄仁杰升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狄仁杰針對當(dāng)時吳、楚多淫詞的弊俗,奏請焚毀祠廟1700余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減輕了江南人民的負(fù)擔(dān)。
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瑯琊王李沖起兵反對武則天當(dāng)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響應(yīng),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當(dāng)時,受越王株連的有六、七百人在監(jiān),籍沒者多達(dá)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數(shù)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軍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則天說:“此輩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蔽鋭t天聽從了他的建議,特赦了這批死囚,改殺為流,安撫了百姓,穩(wěn)定了豫州的局勢。其時,平定越王李貞的是宰相張光弼,將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沒有答應(yīng),反而怒斥張光弼殺戮降卒,以邀戰(zhàn)功。他說:“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今一貞死而萬貞生。”“明公董戎三十萬,平一亂臣,不戢兵鋒,縱兵暴橫,無罪之人,肝腦涂地。”“但恐冤聲騰沸,上徹于天。如得上方斬馬劍加于君頸,雖死如歸?!钡胰式芰x正辭嚴(yán),張光弼無言可對,但懷恨在心,還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遜。狄仁杰被貶為復(fù)州(今湖北沔陽西南)刺史,入為洛州司馬。
被誣謀反
長壽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結(jié)酷吏誣告狄仁杰等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狄仁杰立刻服了罪:“反是實!”仁杰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zhuǎn)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狀。仁杰子狄光遠(yuǎn)持書上告朝廷。武則天召狄仁杰等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庇謫枺骸昂螢樽鲋x死表?”答曰:“臣無此表?!蔽鋭t天才弄清楚是偽造的。于是釋放此案七人,俱貶為地方官,仁杰貶為彭澤令(今江西彭澤)。
狄仁杰的才干與名望,已經(jīng)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贊賞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職,狄仁杰謹(jǐn)慎自持,從嚴(yán)律己。一日,武則天對他說:“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乎?”狄仁杰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當(dāng)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并為善友。臣請不知。”武則天對他坦蕩豁達(dá)的胸懷深為嘆服。
再次拜相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為了穩(wěn)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杰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官拜鸞臺(門下省)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fù)了宰相職務(wù),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quán)的左右手。
請立太子
圣歷元年(698年),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謀遠(yuǎn)慮,勸說武則天順應(yīng)民心,還政于廬陵王 李顯。武則天聽從了狄仁杰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朝得以維系。 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數(shù)次使人游說太后,請立為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謀遠(yuǎn)慮,勸說武則天順應(yīng)民心,還政于廬陵王李顯。當(dāng)時,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勸武則天迎立李顯,但沒有為武則天接受。對武則天了解透徹、洞燭機微的狄仁杰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從容地勸說她:“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于廟者也?!蔽鋭t天說:“此朕家事,卿勿預(yù)知?!钡胰式艹林嵵氐鼗卮穑骸巴跽咭运暮榧摇K暮V畠?nèi),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yù)知乎?”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杰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祚得以維系。狄仁杰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xué)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圣歷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杰為副元帥征討突厥。時太子不行,武則天命狄仁杰知元帥事,親自給狄仁杰送行。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余人退還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則天改任他為河北道安撫大使。面對戰(zhàn)亂后的凋殘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條措施:一、上疏請求赦免河北諸州,一無所問,使被突厥驅(qū)逼行役的無辜百姓樂于回鄉(xiāng)生產(chǎn)。二、散糧運以賑貧乏。三、修驛路以濟旋師。四、嚴(yán)禁部下侵?jǐn)_百姓,犯者必斬。很快恢復(fù)了河北的安定。
晚年生活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升為內(nèi)史(中書令)。這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為國教的武則天答應(yīng)了。狄仁杰跪于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蔽鋭t天遂中道而還。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yù)計費用多達(dá)數(shù)百萬,宮不能足,于是詔令天下僧尼日施錢以助。狄仁杰上疏諫曰:“如來設(shè)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比來水旱不節(jié),當(dāng)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罷免了其役。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謚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家族成員
祖父:狄孝緒,曾任尚書左丞。
父親:狄知遜,曾任夔州長史。
兒子:狄光嗣,歷任司府丞、戶部員外郎、淄許貝三州刺史、太府少卿、揚州長史、歙州別駕。
兒子:狄光遠(yuǎn),曾持狄仁杰所寫的帛書向武則天鳴冤。
兒子:狄景暉,曾任魏州司功參軍,因貪婪殘暴,受到百姓的痛恨,狄仁杰的生祠也因此被砸毀。
生活軼事
無暇語俗吏
狄仁杰小時,家里有個門人被害,縣吏前來查問。眾人都爭相回答申辯,只有狄仁杰自顧看書,不理不睬。縣吏責(zé)問他,狄仁杰道:“書中列位圣賢都在,我還未與圣賢有所溝通,哪有時間和世俗的官吏說話呢?”
滄海遺珠
狄仁杰擔(dān)任汴州判佐時,被小吏誣告。當(dāng)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在審問之時發(fā)現(xiàn)他是個德才兼?zhèn)涞娜瞬?,稱贊道:“孔子說:‘觀過知仁矣?!憧梢苑Q得上是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BR> 白云親舍
狄仁杰在并州時,父母遠(yuǎn)在河陽(今河南孟縣),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見一片白云在飄飛,對左右的人說:“我的雙親就往在那片白云下面?!彼麗澩撕镁?,直到那片白云散去才離開。
義感長史
狄仁杰在并州時,同府法曹鄭崇質(zhì)要到很遠(yuǎn)的地方出使,但是他的母親年老多病。狄仁杰便對他說:“你母親病重,而你卻要出遠(yuǎn)門,怎么能讓親人對遠(yuǎn)在萬里之外的你擔(dān)心呢?”于是去見并州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zhì)出行。藺仁基非常感動,聯(lián)想到自己與司馬李孝廉之間的不和,深感慚愧,主動與李孝廉和解。
不信妖言
唐高宗前往汾陽宮時,途徑妒女祠。當(dāng)時,民間認(rèn)為穿著華麗的衣服經(jīng)過妒女祠,會招致風(fēng)雷之災(zāi)。并州長史李沖玄便要征發(fā)數(shù)萬人另外開辟一條御道,狄仁杰道:“皇帝出行,有千乘萬騎扈從,風(fēng)伯為之清塵,雨師前來灑道,還怕什么妒女?”于是制止了這次徭役。唐高宗得知后,嘆道:“真是個大丈夫啊!”
常事歸有司
狄仁杰任宰相時,太學(xué)生請假之事,也要經(jīng)武則天批準(zhǔn)。狄仁杰道:“臣聽說君主只有生殺之權(quán)自己掌握,其他的都交付給相關(guān)部門。太學(xué)生請假,是國子監(jiān)丞、主簿管的事,如果天子為這種事發(fā)布敕令,則天下的事要發(fā)布多少敕令才能處理完!一定要不違反人們的意愿,請全面為他們建立制度就可以了。”武則天聽取了他的意見。
舍己全人
狄仁杰被誣陷下獄,判官王德壽對他道:“您一定能減免死罪了。我想找一個升遷階梯,想請您攀連楊執(zhí)柔,可以嗎?”狄仁杰道:“怎么攀連他?”王德壽道:“您在禮部時,楊執(zhí)柔為禮部員外郎,這樣可以攀連到他?!钡胰式芘溃骸盎侍旌笸猎谏?,你竟然讓我狄仁杰做這種事!”說完,以頭撞柱,血流滿面。王德壽嚇得趕緊溜掉。
保薦良將
李楷固、駱務(wù)整是契丹李盡忠部將,隨李盡忠侵略唐朝邊境,數(shù)次挫敗唐軍。后來,二人兵敗降唐,法司請依法論罪。狄仁杰認(rèn)為,他們二人有驍將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戴德,于是請求赦免二將。親友都勸他,狄仁杰道:“只要對國家有利,我怎能為自己打算?!蔽鋭t天便赦免二將,并在狄仁杰的奏請下,任命他們官職,討伐契丹余黨。后來,二將掃平契丹,獻俘含樞殿。武則天大喜,大宴群臣,并向狄仁杰舉杯勸酒,道:“這是你的功勞啊?!钡胰式軇t道:“這靠的是陛下威靈,將帥盡力,我有什么功勞。”
武后罷役
武則天要造一座大佛像,需花費數(shù)百萬錢,官府庫存不夠,就令天下的和尚每天施舍一錢相助。狄仁杰進諫道:“做工不能役使鬼,必定要役使人;莊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終究是由地里長出來的。不損害百姓,還有什么可求的?現(xiàn)在邊境未得安寧,應(yīng)當(dāng)放寬徭役,免去不急需辦的事務(wù)。即使雇請工匠勞作,以此接濟窮人,但誤了農(nóng)時,也是放棄根本。況且,沒有官助,按理難以辦成。既費官府財物,又耗盡人力,如一方有災(zāi)難,那用什么去救濟呢?”武則天道:“你是在教我向善,我怎能不聽!”因此作罷。
名人評價
閻立本:仲尼云:“觀過知仁矣。”足下可謂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藺仁基: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石敬瑭:唐梁國公狄仁杰,稟五行正氣,聳九諫直操,鼎祚危而復(fù)安,黔庶否而獲泰。惠流河北,名振寰中,惟爾事君,無愧臣節(jié),用光遺像,式示明恩。論道經(jīng)邦,著周官之貴位;貞魂毅魄,煥魏土之靈祠,昭是寵嘉,永光緹素。
劉昫: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致廬陵復(fù)位,唐祚中興,諍由狄公,一人以蔽。或曰:許之太甚。答曰:當(dāng)革命之時,朋邪甚眾,非推誠竭力,致身忘家者,孰能與于此乎!仁杰流死不避,骨鯁有彰,雖逢好殺無辜,能使終畏大義。竟存天下,豈不然乎!
歐陽修:武后乘唐中衰,操殺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仁杰蒙恥奮忠,以權(quán)大謀,引張柬之等,卒復(fù)唐室,功蓋一時,人不及知。故唐呂溫頌之曰:“取日虞淵,洗光咸池。潛授五龍,夾之以飛?!笔酪詾槊?。
范仲淹:商有三仁,弗救其滅;漢有四皓,正于未奪。嗚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隨,何力可回!我公哀傷,拯天之亡,逆長風(fēng)而孤鶱,訴大川以獨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為乎剛!地可動,公不可動,孰為乎方!一朝感通,群陰披攘。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發(fā)靈,萬年垂光。噫!非天下之至誠其孰能當(dāng)!
王夫之:若夫社稷臣者,以死衛(wèi)主,而從容以處,期不自喪其臣節(jié),如謝安之于桓溫,狄仁杰之于武氏,亦豈矯矯自矜以要權(quán)奸之知遇乎?
蔡東藩:當(dāng)日者嬖幸擅權(quán),盈廷蕪穢,無一非武氏家奴,惟婁狄二公,以功名終,頗有重名,然婁師德只務(wù)圓融,不知大體,所差強人意者,惟狄仁杰一人。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個人簡歷范文 | 個人簡歷怎么寫 | 個人簡歷格式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模板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個人簡歷范文 | 個人簡歷怎么寫 | 個人簡歷格式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