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本七年級歷史上冊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教案

字號:


    寫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fā)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因材施教,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從優(yōu)秀歷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取精神營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以下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部編本七年級歷史上冊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教案,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
    篇一: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學習目標】:
    1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酈道元和《水經注》等。王羲之與《蘭亭序》;顧愷之與《婦史箴圖》、《洛神賦圖》;范縝與《神來論》;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2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從優(yōu)秀歷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取精神營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
    【學習重點】:賈思勰和 《齊民要術》,祖沖之和圓周率
    【學習難點】:圓周率及推算涉及的復雜數(shù)字概念
    【自主學習】:(用15分鐘時間閱讀課文,找出下列問題并記憶。)
    二、科學家祖沖之
    祖沖之是______的一位杰出數(shù)學家,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shù)值計算到小數(shù)點經后的第______位,也就是在______和______之間, 項成果領先于世界近______年。三國時期的_________國數(shù)學家
    _________最早提出了具有極限思維的圓周率的正確計算方法,并求得
    圓周率為3.1416.祖沖之還對歷法進行精細的推算,制定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祖沖之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你認為他最值得你學習的地方是什么?
    篇二: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掌握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成就: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酈道元和《水經注》。
    (二)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導學生感受祖沖之等科學家熱愛科學、不斷創(chuàng)新、堅忍不拔、刻苦鉆研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和刻苦學習的態(tài)度。
    ●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酈道元和《水經注》。
    (二)教學難點
    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過程和方法。
    ● 教法和學法
    教法:講授法、圖示法、設疑解答法、分析綜合法
    學法:閱讀法、討論法、比較法、歸納法、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法。
    ●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 課時安排 1課時
    ●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在遙遠的太空,月球上有一座環(huán)形山是以一位中國古代的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而且這個人還是咱們的河北老鄉(xiāng),他是誰呢?【祖沖之】 出示多媒體圖片,生動介紹引言中的關于月球上有一座環(huán)形山和太陽系中有一顆小行星都是以祖沖之的名字命名的,啟發(fā)學生對祖沖之這位世界文化名人和以他為代表的魏晉南北朝優(yōu)秀科技成果的重視和興趣。從而導入新課,學習以祖沖之為代表的魏晉南北朝的科技。(板書)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祖沖之和圓周率(板書)
    教師安排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以小組為單位概括歸納祖沖之的主要成就,并找出他在數(shù)學方面的最主要成就。
    (二)、賈思勰和《齊民要術》(板書)
    1、簡介賈思勰的生平。
    賈思勰,南北朝北魏人。據(jù)考證,賈思勰是山東益都(今山東壽光縣)人,出生于公元5世紀末的北魏孝文帝時期。他的足跡遍及今山西、河南、河北及山東各地??疾爝@些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情況,后來他又從事過農業(yè)、畜牧業(yè)的實踐。大約在553~554年,寫成《齊民要術》這部農書。
    [教師講解]書名《齊民要術》中的“齊”字,據(jù)賈思勰在序言開端的解釋是:《史記》曰:齊人無蓋藏。如淳注曰:齊,無貴賤,故謂之“齊人”者古,今言“平人”也。翻譯過來,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一般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與出發(fā)點是農業(yè)。
    (三)、酈道元和《水經注》(板書)
    [教師介紹]在酈道元之前,我國已有不少地理名著。如《山海經》《禹貢》等。到了三國時期,有人對當時全國的河流水道進行了專門研究,寫成了《水經》一書。《水經》是
    一部專門研究河流水道的書籍,共記述全國主要河流137條,原文1萬文字,文字相當簡略,沒有把水道的來龍去脈和詳細情況說清楚。《水經》的作者至今尚無定論。酈道元認為許多古代地理書籍的記載過于簡單,不能全面詳盡地把祖國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的情況描述下來。于是,他選擇《水經》作底本,采用作注的形式,撰寫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專著。這部巨著對后世有廣泛的影響。它不僅受到后世地理學家的重視,也為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農田水利學家、文學家所重視。
    (課堂總結)
    本課重點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成就,展現(xiàn)了本時期我國在數(shù)學、農學、地理學等方面的突出成就。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融合的趨勢不斷加強,南方經濟得到空前發(fā)展。這些特點必然反映到科技上。這時期我國的科學技術有了新的發(fā)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在世界上居領先地位。
    篇三: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1.基礎知識目標: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fā)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和表現(xiàn);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學技術:數(shù)學、農學、地理學等方面的成就;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佛教的傳播和反佛教的斗爭;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建安文學、陶淵明與田園詩、南北朝時期的民歌《采桑度》、《敕勒歌》和《木蘭辭》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繪畫、書法、雕刻等方面的成就。
    2.思想教育目標:
    (1)通過魏晉南北朝我國文化發(fā)展的原因分析,培養(yǎng)學生理解政治、經濟對文化發(fā)展所產生的作用。(2)通過魏晉南北朝佛教興盛對經濟的破壞作用,使學生認識宗教的雙重作用。(3)通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情況分析,認識當時我國的一些科學家在勤奮鉆研的基礎上,取得了領先于世界的成就。從而樹立努力勤奮刻苦學習的信念。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通過本節(jié)的教育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的理解能力。
    (2)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緊扣時代特征,抓住歷史現(xiàn)象的關鍵,對復雜的歷史現(xiàn)象進行概括的綜合能力。
    (3)提高學生對文藝作品的鑒賞能力與文化素質。
    重點難點
    1.重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數(shù)學、農學和地理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哲學思想,道教、佛教及其反佛教的斗爭。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建安文學、陶淵明與田園詩、民歌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書法、繪畫和雕刻等。
    2.難點:
    (1)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文化發(fā)展的主要原因和特征。
    (2)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空前興盛的原因和危害。
    教學方法
    1.歸納法;2.閱讀指導法;3.討論法。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
    思考: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特征有哪些?
    學生回答:(1)江南經濟開發(fā),北方發(fā)展相對緩慢。(2)莊園經濟占居主要地位,寺院經濟膨脹。(3)商品經濟總體水平較低。(4)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
    在這種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我國的文化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那么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文化發(fā)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學生思考,然后回答相關內容。結合前面我們分析文化發(fā)展的原因的基本模式:(1)政治因素;(2)經濟因素;(3)民族因素;(4)歷史因素;(5)中外交流因素;(6)人民群眾的因素等。然后分析出:
    (1)原因: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間的交往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容。②北方經濟的發(fā)展,江南經濟得到了開發(fā),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fā)展奠定了經濟基礎。③外來佛教的傳入,對中國建筑、繪畫、文學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豐富了它的文化的內涵。吸收了異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繼承了秦漢時期的文化成就,又進行了有意義的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發(fā)展的前提。⑤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發(fā)展,又為隋唐文化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
    (2)特點:①帶有分裂割據(jù)的烙印。如南北民歌風格的迥異;外來佛教及其藝術在南北的差距,南方
    重佛理,北方重形跡;南方佛教藝術多由寺院組織完成,北方佛教藝術多由信徒制作等。②體現(xiàn)民族大融合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來自不同民族優(yōu)秀分子的創(chuàng)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體現(xiàn)了不同民族的風格。③思想領域異?;钴S。道教官方化,佞佛與反佛斗爭激烈,玄學一度盛行,儒道釋三教開始出現(xiàn)合流的跡象。尤其是佛教,經歷了傳入中國后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經濟領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學藝術的各個門類,也無不打上佛教影響的烙印。④科技成果成就突出。如: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計算、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酈道元的《水經注》等。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