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書法寫得不錯的帝王,而今天,愛書法的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古代十大書法帝王,看看你最喜歡誰的書法。
1、魏武帝曹操
曹操書法
曹操的書法僅存“袞雪”二字,此流傳千載摩崖乃一代梟雄成就霸業(yè)精神見證,透射出叱咤風云思想真諦云云。
2、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異趣帖》
梁武帝蕭衍,字叔達。南蘭陵中都里人。南梁政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3、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溫泉銘》
李世民, 高祖次子,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誅太子后登位,為唐太宗。他是一位文武兼?zhèn)洌?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的圣明君主, 這是婦孺皆知的史實。同時李世民在書法史上也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唐代的書法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4、武則天
武則天《升仙太子碑》
上圖為武則天《升仙太子碑》的碑額。這種鳥形字體為武則天首創(chuàng),現(xiàn)在正規(guī)的書法展覽中早已棄之不選,但在民間街頭地攤上,常有藝人以此字賣藝為生。經(jīng)常是寫人的名字或勵志之句,并用彩色畫筆,著實也受歡迎。
5、宋徽宗趙佶
廋金體《千字文》
瘦金體為宋徽宗趙佶所創(chuàng),是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楷書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tǒng)楷書區(qū)別較大,個性極為強烈,瘦金體筆跡瘦勁,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處。因其筆畫相對瘦硬,故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zhuǎn)提頓等運筆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
6、宋高宗趙構
《付岳飛》手跡
趙構精于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上圖為他給岳飛寫的手諭,明君賢臣真情實意溢于言表,誰能想過后反目成仇,落下殺害良將的千古罵名。
7、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大軍帖》
朱元璋沒有正規(guī)讀過什么書,但書法寫得還算正規(guī)。上圖為故宮博物院藏的他的手令,結(jié)構緊致,章法豁達,不失為一篇佳作。
8、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手跡
宣宗是明朝藝術細胞數(shù)一數(shù)二的皇帝,他不僅是治國能手,也在丹青、書法上獨造一格,能獨稱“宣德宸翰”,比肩宋徽宗的一個人,只是宋徽宗荒瞀,明宣宗則是明君。
所以說啊,一個皇帝書法、繪畫好不好,并不影響他的政務,只有沒有自持力之人。才會沉溺書畫,不思政務。
9、康熙
康熙書法
清代的帝王中,很多人都對書法創(chuàng)作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在清代十二個皇帝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書法最好,他們酷愛書法,其個人的喜愛與推崇對清代書壇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10、雍正
雍正書法
清朝入關之后,皇帝們帶頭學習漢文化,尊崇漢儒,學習漢人的藝術,將書法作為日課,而他們由于得到傳統(tǒng)的訓練,再加上飽覽內(nèi)府名帖名碑,書法造詣自然也都頗為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