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的傳統(tǒng)樂器是什么?朝鮮族的樂器介紹

字號:


    在這個時代家長大多數(shù)讓孩子去學習鋼琴、小提琴、架子鼓之類的樂器,忽略了傳統(tǒng)樂器的傳承,傳統(tǒng)樂器也是十分優(yōu)美的。接下來跟著留學網(wǎng)小編一起去朝鮮族文化看一下他們的傳統(tǒng)樂器是什么。
    【朝鮮族的傳統(tǒng)樂器是什么?朝鮮族的樂器介紹】
    朝鮮族民間樂器原有40多種,洞簫、短簫、篳篥、嗩吶等吹管樂器;奚琴(鄉(xiāng)胡)、四弦奚琴、牙箏等拉弦樂器;玄琴(玄鶴琴)、伽倻琴等彈撥樂器和杖鼓(長鼓)、手鼓、架鼓、大鑼、大金、小金等打擊樂器。其中伽倻琴是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tǒng)樂器之一。流傳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嗩吶、洞簫、長鼓、片鼓、橫笛、短簫、篳篥等十余種。
    長鼓:打擊樂器,亦稱“扙鼓”。流行于吉林、黑龍江、遼寧的朝鮮族地區(qū)。長約70厘米,鼓身木質呈圓筒形,鼓的兩端粗空,鼓面蒙皮,鼓腰細小而中實。以鐵圈為框,系皮條或繩索,可以調整鼓的音高。演奏時,右手執(zhí)細竹條敲擊,左手敲擊鼓的另一面。兩手節(jié)奏交錯,技法豐富。在樂隊中,將鼓放在演奏者前面的鼓架上,在歌舞中一般將鼓掛在身前。常用于聲樂和舞蹈的演奏。
    細篳篥:朝鮮族吹奏樂器。流行于朝鮮族聚居地區(qū)。用細竹管制成,長約25厘米,開有8個按音孔(前7后1),哨長4厘米,雙簧。用于獨奏和民間歌舞的伴奏。它的裝飾性顫音很具有朝鮮族音樂的特色。
    伽倻琴:為朝鮮族傳統(tǒng)弦樂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濃的彈拔樂器。它的形狀近似于漢族民樂器古箏。伽倻琴由共鳴箱、琴弦、琴碼三部分組成。共鳴箱長150厘米,寬25厘米、中間厚5厘米。質料分別用梧桐樹板和樺木板制作。琴線用蠶絲制作。共13根弦,琴弦的兩頭各固定在琴頭和琴尾,在琴頭有弦枕。13根琴弦用碼子支柱,琴頭可以左右移動,調節(jié)音階。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達民族柔和情感的民間樂器。因此,伽倻琴彈唱是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表演形式。
    短蕭:朝鮮族吹奏樂器。朝鮮語稱“單掃”。流行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形制如漢族洞簫,短細,長約35厘米,傳統(tǒng)短蕭,上端開一吹孔,管身開五個按音孔,可吹奏五聲音階的曲調。解放后改革的短蕭,開七個按音孔,有的加鍵,并在吹孔與按音孔間加鑲銅插口,可演奏七聲音階的樂曲。音色柔和高亮。
    
哈薩克族文化專題知識匯總
哈薩克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
哈薩克族語言文字的文化
哈薩克族的服飾有什么特點?
哈薩克族婦女喜愛的藝術——柯賽繡
哈薩克族樂器冬不拉的傳說 關于冬不拉的來歷
哈薩克族馬背上的文化傳承
哈薩克族的婚禮風俗,哈薩克族的婚俗儀式
哈薩克族圖騰有什么含義?
哈薩克族信仰什么教?
哈薩克族的起源,哈薩克族的歷史由來
哈薩克族的諺語盤點
哈薩克族春節(jié)是怎么過的?哈薩克族春節(jié)習俗
哈薩克族的姓氏有哪些?
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的關系與區(qū)別
哈薩克族婚禮習俗
哈薩克族食俗 哈薩克用餐習慣
哈薩克族樂器有哪些?
新疆哈薩克族諾肉孜節(jié)是什么節(jié)?
哈薩克族舞蹈有什么特點?
哈薩克氈房與蒙古包有什么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