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北歐風房子怎么裝修

字號:


    北歐的空間運用很少有多余的線條,每個元素都恰到好處的處于它應該存在的地方,這樣的空間看起來特別有序,盡管北歐的軟裝總給人一種隨意雜亂的錯覺,但只要顏色和材質搭配到位,就會特別簡約;以下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干貨】北歐風房子怎么裝修,供您參考,更多資訊請點擊(https://www.liuxue86.com)查看。
    【干貨】北歐風房子怎么裝修
    面積:120平
    戶型:3室
    預算:40.0萬
    拿到房子兩年,終于因為受不了租房老遇到不好說話的房東和雜七雜八的瑣事決定開工裝修,耗時半年,挖空心思和裝修公司斗智斗勇,終于在年中完工,個中酸楚,想必裝修過的人都感同身受吧。
    一開始我神往的風格是loft,畢竟想要打造大空間,loft就是為這個誕生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發(fā)現(xiàn)西方牛逼閃閃的設計理念和國人的用房習慣簡直格格不入,想要出效果就必須舍棄很多生活習慣,作為土生土長的蜀國人,這尼瑪怎么能忍!于是畫風一轉,選擇了看起來更加簡潔有序的北歐風格。因為我的職業(yè)關系,大繁至簡是我的終身追求,但是如何在簡約里填充細節(jié),一直是設計界的大難題,所以我家的設計著實費了我和設計師很大一番功夫(我是平面設計不是空間設計),好在最后拿出了一個比較滿意的設計方案。
    我理解的北歐風格最重要的特征有三點:
    一是亮:環(huán)境光線越充足越好,晚上燈光也要夠亮,但不能集中在單一光源上;
    二是簡:北歐的空間運用很少有多余的線條,每個元素都恰到好處的處于它應該存在的地方,這樣的空間看起來特別有序,盡管北歐的軟裝總給人一種隨意雜亂的錯覺,但只要顏色和材質搭配到位,就會特別簡約;
    三是實木:這是北歐在材質上的必要條件,沒有實木或者說是實木紋理材料的映襯,那再如何設計也不會有北歐那種被自然包裹的氛圍,也就不能被稱之為北歐。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而且從最終呈現(xiàn)的效果來看,我家個別區(qū)域也不太像是北歐....看來純粹的北歐也不是我等凡人能輕易達到的境界。
    不說廢話了,直奔干貨。
    

    原始戶型圖,左上主臥浴室墻原本計劃砸了做個半透明的,后來嫌找材料麻煩就保持原樣沒有動。
    我家戶型非常方正,這也是我決定大改革的前提。不知是不是開發(fā)商設計師有意為之,我家這個客廳原生就比較寬闊,不過常年看慣了歐美高端空間設計的年輕人怎么能滿足于此呢!于是一言不合,開砸!
    

    砸過之后新砌的墻體,次衛(wèi)擴展了一米多,兩個小房間空間打穿,用背靠背的衣柜來區(qū)隔,主臥從客廳偷了70公分衣柜的空間,廚房改造成開放式。
    接下來開始放圖!
    

    入口玄關處用了文化石,拼貼很隨意,長短不一的磚只要是能用的都貼上去了。
    

    門口過道,頂面我沒有直接用燈,而是用防腐木做了個木格柵造型的鏤空吊頂,把燈帶藏在四周繞一圈,意外的營造出了天井的感覺。
    

    過道左側口出一個空間用來放微波爐,吊柜是補充性櫥柜,下邊的柜子一半是鞋柜一半是雜物柜。
    

    冰箱對面是廚房區(qū)域,因為空間比較吃緊,我只在右邊做了一個吊柜,煙機左右都盡量空出來,免得整個廚房顯得局促。
    

    因為第一次嘗試開放式廚房沒有經驗,測量吧臺尺寸的時候擔心左側入口太小,結果做短了一點,只能算一個小吧臺了。
    

    墻磚和地磚都是選擇的素色亞光仿古磚,最大限度地避免光線反射。
    

    為了不和周圍環(huán)境割裂,廚房吊頂拋棄了集成吊頂,是用的防水石膏板加防水乳膠漆。主光源是三個5w的lLED筒燈。吧臺上方有一個3W的射燈。
    

    餐廳在廚房斜對面靠墻的位置,元素很少,一桌六椅四盞燈三幅畫。唯一讓我不太自在的地方是實木餐桌太嬌貴,被逼無奈去割了一塊橡膠墊鋪桌子上,反光嚴重。
    

    這張是桌子還沒鋪墊子時拍的,氣質一下就提升了許多。
    

    “原陽臺區(qū)域”被劃歸進了整體空間,作為工作區(qū)。
    

    作為一個長時間要在椅子上度過的人,買個坐著舒服的椅子真的很有必要。
    

    很多人都在吐槽我這個鐘根本沒辦法看時間....這只是裝飾!這年頭誰還在鐘上看時間!
    

    工作區(qū)域旁邊其實還有個挺大的地方,可以放下一臺跑步機,不過我覺得真放跑步機了空間一下就變局促了,于是這里就沒大動干戈了。
    其實真正的客廳區(qū)域并不大,電視觀看距離還不足4米,關鍵就在于融合空間,將餐廳工作區(qū)甚至廚房都并入一個空間,至少在視覺上達到了很好的欺騙效果。
    

    茶幾的造型幾乎是我能買到的最簡約的設計了,其實一左一右兩個大抽屜,內部空間幾乎全被利用起來了。
    當初選沙發(fā)的時候我在布藝和皮質之間糾結了很久,最搭北歐的理論上應該是淺色布藝沙發(fā),但是本地家居賣場我愣是沒預算內找到一款正二八經北歐風格的布藝沙發(fā),網上倒是有風格明確的,但總覺得沙發(fā)這東西不試著買風險很大。多方權衡最終還是選擇了一款“可以睡得很舒服”的皮沙發(fā)。
    

    我家這臺電視是70寸的,但是因為背后這堵碩大的電視墻。。。。
    

    小臥室的門我直接找定做浴房的品牌來做的,因為市面上的推拉門邊框都很粗,很難做出這種通透的效果,而且浴房的滑軌推拉起來既厚重又靜音,質感是笨重的合金門框遠遠達不到的。唯一遺憾的是玻璃太大塊了存在安全和工藝問題,所以門最高只能做到2米。門上有個巨丑的副窗,于是我找做窗簾個多做了個簾子給遮了。
    本應是書房的小房間被我進一步壓縮了空間,做成了主要功能為儲物的榻榻米。因為沒花什么心思去設計,這個房間有點不洋不土的,搞出個北歐也不像,日式也不像,現(xiàn)代也不像的三不像。不過就功能性而言,這個房間物盡其用了。
    

    即使空間已經被做了最大程度的整合,因為承重墻分布結構的問題,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個小過道。
    

    另一個小房間,因為現(xiàn)在還是獨居,暫時不知道這里用來干嘛,于是一片空曠。
    

    和榻榻米那個房間之間的分隔靠的就是背靠背的兩個衣柜,房間這邊可以直接嵌入墻體,不占用房間內的空間。
    

    次衛(wèi)原本很小,拆掉老墻之后把本屬于過道的一塊面積并入了衛(wèi)生間,雖然還是不算大,好歹能撒開丫子了。
    

    墻面選用的是石材紋理的仿古磚,這么一弄感覺衛(wèi)生間有點像現(xiàn)代風格了。
    

    主臥的衛(wèi)生間就更偏向北歐了,小白磚加小灰磚,都是亞光的,連集成吊頂我都特意選了一款最素的白方塊,極盡簡約。
    

    最后是主臥,主臥是所有區(qū)域里耗費成本最大的一個區(qū)域,也是正真能稱得上是存粹北歐的一個區(qū)域,最明顯的特征如我開篇所說,全實木的材料和最簡單的線條,衣柜,地板,還有一整面墻,我都在預算范圍內用上了實木,墻面和地板用的是只刷了木蠟油的款式,為的就是保留最真實的木材質感。房間里也沒有任何多余的組件,一張床兩個床頭柜兩盞臺燈就是所有的家具,空調藏在吊頂里,衣柜嵌入墻體,一切都為極簡空間讓路。
    

    我最滿意的就是這個燈了。
    

    電視墻用了一個非對稱設計,把這兩種材料結合在一起的工藝可沒少花我腦筋。
    

    最后說說裝修的感想,因為是第一次裝修,一邊在長輩的指導下監(jiān)督工程,一邊還要和裝修公司扯皮,還要把幾乎所有的空閑時間用來逛建材,半年時間一直在疲累和開心之間切換,這種多元交織的感覺真的很難用一個詞或是一句話來表達。不過看到最終結果,那種“老子天下最叼”的成就感,估計得等到下一次裝修完房子才會有了吧。
    還在裝修道路上掙扎的同志們,勝利就在前方,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