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司法考試即將開始啦,小編在這里為考生們整理了2018年司法考試案例分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想了解更多消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的及時更新哦。
2018年司法考試案例分析:臨時雇工受傷誰來賠?
職工發(fā)生工傷需要工傷進行賠償?shù)那疤?,是與單位存在勞動關系。那么,屬于雇傭關系的受傷算工傷嗎?下面這起案例,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幫助勞動者了解雇傭關系的本質區(qū)別,從而在發(fā)生糾紛時正確維護自身權益。
事件:
在職職工兼職時受傷討說法
37歲的馮某是保定市某石材有限公司職工。由于工資偏低,馮某經(jīng)朋友張某介紹找了一份兼職工作——為某裝卸公司從事臨時、有償?shù)男盾嚬ぷ鳌?015年6月,馮某在為裝卸公司卸車的過程中,小拇指骨折受傷。事后,李某支付了馮某的醫(yī)藥費并達成協(xié)議,由李某再一次性支付馮某生活補助費、后續(xù)醫(yī)療費、今后的技能培訓費共計13000元。協(xié)議達成后,李某按約定支付了馮某13000元。事后,馮某了解到,小拇指骨折能被評定為10級工傷,可獲得至少不低于3萬的賠償。如果馮某要到勞動部門申報工傷,首先必須向勞動部門遞交確認勞動關系的證據(jù),如勞動合同。但裝卸公司并沒有和馮某簽訂勞動合同。
為了證明自己和裝卸公司存在勞動關系,馮某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申訴,要求確認其與裝卸公司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經(jīng)過審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確認馮某和裝卸公司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裝卸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其與馮某之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法庭上,裝卸公司稱,馮某和公司不存在勞動關系。公司只是將卸石板的工作承包給了李某夫婦,并按照20元/車的價格和李某結算。馮某只是李某雇請的,馮某的傷應由雇用他的李某以及其本人負責,與裝卸公司沒有任何關系;而馮某則認為,只要自己在裝卸公司干活,雙方就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法院經(jīng)過審理后判決:馮某和裝卸公司之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律師觀點:
勞務關系不適用工傷保險賠償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馮某究竟是不是裝卸公司的員工?
河北華盛通達律師事務所張雪敏律師表示,如何認定馮某是不是單位的員工,關鍵在于區(qū)分馮某是裝卸公司招用的職工,還是李某個人雇請的幫工。
雇工是一種雇傭關系,雇工受雇主的雇請而為雇主做工,雇主給雇工支付勞動報酬。雇工一般都是短期行為,時間上以完成一定數(shù)量的工作為期限。個人雇工因其短期性、臨時性和不確定性,一般不簽訂正式的書面合同,大都為口頭協(xié)議。雇主只是按時給雇工開工錢,別的一概不管,更不會繳納社會保險費用。 工傷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從事勞動的公民,在從事職業(yè)活動或者與職業(yè)活動有關的活動時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傷害和職業(yè)病傷害。
工傷事故應該是指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所有用人單位的職工在工作過程中發(fā)生的人身傷害和急性中毒事故。即職工在本崗位工作,或雖不在本崗位工作,但由于其所在單位的設備和設施不安全、管理不善,以及本單位領導指派到本單位以外從事工作時,所發(fā)生的人身傷害和急性中毒事故。其本質特征是由于工作原因直接或間接造成的傷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我國法律并沒有禁止兼職行為,因此,馮某可以和兩家公司存在勞動關系。但是本案具有特殊性:裝卸公司將裝卸業(yè)務承包給李某個人,馮某由李某支付工資報酬;馮某完成的是李某指派的工作、接受李某的管理。因此,即使法律沒有禁止兼職行為,但馮某只是李某招用的幫工,而不是公司招用的職工。
本案中,由于馮某不是單位的員工,而是李某招用的幫工,所以,李某只需要支付馮某的醫(yī)療費和誤工費。
法院最終裁決:李某和馮某最初達成的賠償協(xié)議是合法、有效的。馮某無權獲得其他的工傷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