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食文化

字號:


    日本的美食印象最深的就是做工精細、食材天然,給人一種干凈舒適的感覺。這是去日本的理由之一。跟著出國留學網(wǎng)的小編一起來感受日本美食文化。
    日本的很多餐館都是家庭餐館,而且有著很長的經(jīng)營歷史,使得他們很努力、很認真去對美食下功夫,不管是經(jīng)營高檔的飯菜,還是打理小面館和小攤檔,一點一滴都很講究,估計這就是許多小餐館賴以生存之本,我看到過一家很小的餃子館竟然有54年的歷史,讓人驚嘆不已。
    日本的餐館吃飯很講究環(huán)境與氛圍,即使在一個旅館的榻榻米房間免費早餐,都是弄得有模有樣的,給人感覺很有氛圍和情調(diào),頓時胃口大開。
    記得在京都本能寺酒店,送給我們的免費早餐,房費在日本不算是很貴的,結(jié)果這頓免費早餐是送飯菜上房間的。服務(wù)員進客房,先收拾好房間,擺好桌子,端上全套早餐上來一看,超乎我們的想象。
    日本的食物比較吃得放心,因為監(jiān)管嚴格,食材都是很綠色的,才敢放心大膽地吃。這次在日本吃了好幾次,確實肥而不膩,香嫩滑口的感覺,關(guān)鍵還不是很貴。
    酒店免費的茶包我從來不喝,根本不喜歡喝茶,別說茶包了。但是,一個酒店免費的茶包我不禁喝了一包,還帶走了送的一包,因為我從未喝過這種類似海鮮湯的咸味梅茶。(日本梅茶由梅干、綠茶和少許醬油等調(diào)和而成,喝起來有點酸甜,可以治療炎熱造成食欲不振、中暑等問題。)
    梅茶中國自古有之,還有一段趣聞,當年西門慶被潘金蓮所迷,兩日內(nèi)五次去王婆的茶館打聽,王婆拿出梅茶給他,梅茶生津解渴,暗喻可以做“媒”幫西門慶“解渴”。
    去了日本,好多小伙伴讓我去居酒屋喝點小酒,傳說日本上班一族下班之后,經(jīng)常結(jié)伴必去居酒屋喝幾杯,然后才回家,這樣顯得工作很有成就感。于是乎,街上到處都是小酒屋,大阪最著名的一條美食街—道頓堀,美食招牌簡直看得眼花繚亂,一些小店還要排隊呢。
    找了一個壽司店,食材新鮮,現(xiàn)場手工制作,好吃到不行。價格跟國內(nèi)略貴一點點,兩個人吃下來,約人民幣三百多塊吧。
    日本很多餐館吃飯,本來不喝白酒,但是據(jù)說日本清酒不同于我們的白酒,就是糧食和酒曲發(fā)酵而成,嘗試了一下,果然上癮。沒有國內(nèi)白酒那么香,只有一點老米酒的味道,但是口感很純正。
    日本清酒等級很多,等級從高到低,分為:純米大吟釀(大吟釀)、純米吟釀(吟釀)、特別純米(純米)、特別本釀造(本釀造),至今我也分不清好壞,反正喝起來都不錯。清酒喝的時候有點講究,需要先到在酒壺中,然后用水溫熱,喝起來口感很不錯。
    日本簡單的吃飯就是拉面,有時候中午時間短,大部分人就吃點拉面,簡單又快,不過他們的拉面跟我們有點不同,關(guān)鍵時刻做工很精細,只是在拉面館拍的一張大廚照片。
    他們家的拉面很好吃,點了一個招牌拉面,就是雞蛋、豬肉和竹筍,不過雞蛋是溫泉蛋,半生不熟的,豬肉是經(jīng)過秘制的,很爛,味道很香,不過有點咸,很多油,一碗吃下去,晚飯都不想吃了。
    在京都伏見稻荷大社邊上,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館,門前掛著招牌,說是被國外游客兩年評為優(yōu)秀餐館。進去吃了一頓拉面,這碗鯖魚蕎麥面就清淡多了,價格也不是很貴,折合人民幣47塊錢。
    烏冬面是最具日本特色的面條之一,與日本的蕎麥面、綠茶面并稱日本三大面條。以前并不感冒,但在京都一家叫做“丸龜制面”大眾面館吃了烏冬面之后,印象大為改觀。
    這家面館都是京都本地人在吃,便宜還好味道,一碗面人民幣25元,只是吃完需要自己將空碗送回去。烏冬吃法很是講究,餐館專門給拌面方法準備了說明書,還有中文的,我照著說的方法弄了一堆好吃的進去伴著吃光光,都快舔盤子啦。
    比拉面高端點的飯菜還有茶泡飯,茶泡飯被稱為日本的“武士之食”,因為是無視行軍途中的快餐,用發(fā)酵的茶,熱水沖泡茶葉,將攜帶的冷飯加上鹽、梅干、海笞等配料,一起泡著吃。
    我倒是很喜歡吃日式的定食,定食,是日本餐廳里面的一種套餐,米飯為主,飯都是定在250克,配料也是標準化的,像豬軟骨,鰻魚,豬扒,天婦羅等,都在100左右,因為食物都是標準化,很容易做好,故稱定食。價格都不貴,如果在一般餐館,這套海魚的定食價格是人民幣50左右,吃得好飽。
    去到神戶,大家都知道傳說的神戶牛肉,那是不能不吃的日本高端美食,世界級別美食排行第六名。第一次吃的時候,完全沒有我們牛肉的味道,也沒有那么粗纖維的肉質(zhì),很嫩,不少部位的牛肉可以生吃,價格確實不便宜,一公斤便宜的也要三四百左右,貴的兩三千人民幣吧。
    神戶牛肉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大理石般的花紋,因為是肥瘦搭配極好的肉,神戶牛肉是必須在日本兵庫縣出生、長大,并且是純正的但馬牛才算是,在日本都是國寶級的食物,達到神戶牛肉品質(zhì)要求的牛,每年只有3000頭左右。
    說起牛肉的燒烤,順便說說日本的燒烤吧,在小攤上的燒烤不少,不過都不是碳木燒烤的,好多用火氣槍或者煤氣燒烤的,容易掌握火候,速度快,但是,味道也沒有中國燒烤味道重,沒有碳木燒烤好吃。
    很喜歡吃烤魚,一個是夠咸,另一個是魚肉很嫩,因為日本海魚多,所以價格還不貴,我在一個燒烤攤吃過很大一塊烤魚,折合人民幣就30塊錢。
    日本的燒烤店不少,不過跟我們的燒烤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個人覺得,除了燒烤的海鮮之外,沒有中國的燒烤好吃。
    另一種美食跟燒烤屬于一類的,就是關(guān)東煮。這個是以前日本關(guān)東地區(qū)的很簡單的料理,就是將雞蛋、蘿卜、土豆、海帶、蒟蒻、魚丸、竹輪(魚肉、豆制品)等一起在高湯種煮,也可以蘸著調(diào)料吃,我覺得味道好淡,喜歡得不行了。
    除了神戶牛肉,另一個高端的日本美食當然非懷石料理莫屬了,當然價格也是一樣貴,不管是吃的精美極其講究,就是盛食物的盤子等器皿都是一件件藝術(shù)品才行。
    料理是日本一種極為普遍的日本美食,不過,當年僧人坐禪時,胸懷熱石,以耐饑餓,于是有了懷石料理這樣的雅致名稱。
    懷石料理追求的是境界高于果腹,故做工極其講究,所謂一汁三菜,色香味具全,連上菜順序都有講究,分量很少,價格卻不菲,一份至少幾百上千元,約十四菜,道道都是藝術(shù)品。
    太精致了,有時候真的覺得不忍下口的感覺,我吃之前,仔細拍照,才發(fā)現(xiàn)每一道菜的擺設(shè)都有非常講究,甚至一片菜葉子都有排放得很好才行。
    好多人看了驚呼,這樣怎么吃得飽?其實,且不說十幾道菜,最后吃完也不會感覺吃不飽,至少做到七分飽的感覺。
    去奈良一定要吃柿葉壽司,將腌制的鮭魚片、青花魚片放在醋拌飯上,然后用柿子葉包起來,柿子葉可以保鮮和去掉魚腥味。平宗的柿葉最好,古時奈良就有柿葉壽司,吃的時候不要吃葉子,我第一次吃的時候,竟然將柿子葉也都吃掉啦。
    日本京都的豆腐確實名不虛傳,做工精致細膩,入口即化的感覺,據(jù)說很多是加了蛋清的緣故。
    各種干果也不錯,我在小攤上買了一點干藍莓,一百塊錢一小包,味道不錯,就是有點貴,這些納豆什么的,都是按照100g二三十塊錢來賣的,好吃不便宜。
    日本水果中,草莓很多,味道又好,于是乎他們將草莓做到點心中,糖葫蘆中來吃,煞是好看。只是有點酸甜的味道,更適合女生。
    日本的點心真的是一絕,做工都好精致,關(guān)鍵時刻沒有濃郁的化學香精味道,總是讓我吃不夠。這種小點心不知道叫什么,里面裝的是冰激凌,吃起來外熱內(nèi)冰,很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