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觀看《法治中國》心得體會

字號:


    《法治中國》是為全面總結展示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性變革和輝煌成就,中央組織拍攝了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今天出國留學網(wǎng)帶來一篇法官觀看《法治中國》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法官觀看《法治中國》心得體會(一)
    近日,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在央視首播。專題片播出在在干部群眾中引發(fā)強烈共鳴。大家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回應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呼聲,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打造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公平正義落地有聲,可見可感,百姓的“法治獲得感”不斷增強。
    《法治中國》論證專題片共分六集,分別為《奉法者強》《大智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公正司法(下)》《全民守法》。該片以建設法治中國為主題,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成就為主線,內容涵蓋法治建設主要方面,既有權威、嚴謹?shù)睦碚撽U述,突出思想性和理論深度,又有豐富、生動的案例故事,體現(xiàn)人民群眾因法治進步而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jīng)進入決勝階段,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人民群眾對法治政府的要求越來越高。幾年來,人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法治政府建設的節(jié)拍越來越清晰、腳步越來越堅實。專題片《法治中國》的播出,讓執(zhí)法干部感受到了身上的責任。2016年12月2日,最高法改判聶樹斌無罪,懸疑21的沉冤昭雪;還有云南巧家女孩錢仁鳳蒙冤投毒被改判無罪,內蒙古青年呼格吉勒圖沉冤18年改判無罪等。這一原則,更體現(xiàn)在當下案件審理中,比如專題片披露的“曾某搶劫案”,審理立足于證據(jù),抽絲拔繭、還原真相,最終認定盜竊罪。審判為中心,以審理的合法化、正當化,通過排除非法證據(jù)、防范冤假錯案,以公正樹立司法權威,可以說《法治中國》專題片奏響了司法公正炫音。
    五年來,政府有關部門不斷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治理創(chuàng)新,法治政府建設步履堅實。執(zhí)法機關恪守權責法定,各項工作更加廉潔高效。當前,全國各地真正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正全力推進行政執(zhí)法公示、記錄、審核等三項制度,通過嚴格執(zhí)法、規(guī)范執(zhí)法,推進公正執(zhí)法,進一步加大內部監(jiān)督力度,以監(jiān)督促規(guī)范,推動執(zhí)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筆者認為,要確保司法公正,須做好以下方面。
    一方面,要從人的思想教育抓起,作為一名人民法官只有把“三個有利于”放在首位,只有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才能不計個人名利得失,才能依法公正、及時地審理好各類案件。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才能“想當事人所想,急當事人所急”,努力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另一方面必須建立審判公開制。公開才能增加法庭審判的透明度,才能使司法審判置于社會公眾輿論的監(jiān)督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確保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全國法院教育整頓工作座談會上曾指出,各類案件除涉及國家機密、公民個人隱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規(guī)定不予公開審理外,一律實行公開審判制度,都不許實行“暗箱操作”。
    此外,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還要敢于查處那些違法違紀枉法裁判者。對于造成錯案或有執(zhí)法過錯的責任人,要敢查、敢追、敢究,做到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有錯必改,有錯必糾,讓犯錯者受到警示,讓無錯者接受教訓,杜絕冤假錯案再次發(fā)生。對于那些嚴重違法違紀的,還要予以法律制裁,清除出法院,以純潔法官隊伍,不能讓害群之馬干擾公正司法。
    法官觀看《法治中國》心得體會(二)
    毋庸置疑,“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公正司法的根本目標,這個根本目標在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中被屢屢提及。但實現(xiàn)司法公正并非易事,古往今來多少奉法者為之前赴后繼、始終不渝。
    導致司法不公的因素讓公平正義難以普照民心,《法治中國》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公正司法的相關論述,言簡意賅地指出導致司法不公的深層次原因:司法體制不完善、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一些司法人員作風不正、辦案不廉,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等等。眾所周知,法官的裁判是保證司法公正的最后防線,法院既是訴訟案件的終局裁判者,也是防范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政府部門違法出錯的糾正者,法官一旦對公正司法失守,冤假錯案就在所難免。
    要讓法官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任何信任、能力、成績都不能代替監(jiān)督。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強化對審判權的監(jiān)督,法院系統(tǒng)深入打造四大司法公開平臺,即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zhí)行信息公開、庭審公開,文書上網(wǎng)、網(wǎng)上拍賣、庭審直播等改革舉措紛紛成為司法熱詞。以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度,以司法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堅持,我們國家的司法行政系統(tǒng)正在通過建立嚴厲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努力讓每一個司法案件都能經(jīng)受起歷史與法律的檢驗。
    讓司法者心無旁騖,首先要解決合理需求。司法改革是一個不斷滿足司法者合理需求的過程。中辦、國辦專門下發(fā)《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guī)定》,要求保障司法人員正常履職,給予司法人員合理穩(wěn)定的經(jīng)濟待遇,并特別指出要保護司法人員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嚴厲懲處威脅、傷害司法人員的行為,維護司法人員的職業(yè)尊嚴。司法改革還設立司法人員的分類管理機制,讓不同的司法崗位都有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途徑和發(fā)展空間,員額法官檢察官、輔助人員、行政人員都有各自評價體系、晉升渠道,只要努力工作都無后顧之憂。
    讓司法者心無旁騖,還要排除權力干預。“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就是讓審判權實現(xiàn)獨立運行,權力干預司法是長期影響司法公正的頑疾,習近平總書記曾痛批,一些黨政領導干部出于個人利益,打招呼、批條子、遞材料,或者以其他明示、暗示方式插手干預個案,甚至讓執(zhí)法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的事。針對這些突出問題,中辦、國辦也專門下文,禁止黨政干部插手過問司法案件,讓不干預司法案件的處理成為基本的政治規(guī)矩、政治紀律。為更加徹底排除權力對司法的干擾,司法系統(tǒng)內部取消了行政領導審批案件的習慣性做法,真正讓司法者實現(xiàn)獨立。
    讓司法者心無旁騖,更要填補制度漏洞。司法制度的不健全、不科學,會讓司法者無所適從、瞻前顧后,尤其是刑事案件公檢法三家對證據(jù)標準的不統(tǒng)一,既不利于彼此的配合,還會消減彼此的制約,埋下隱患。刑事庭審的虛化弱化也是制約庭審功能發(fā)揮、影響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證據(jù)獲取方式違法、偵查起訴違背程序、法官未審先判、證人出庭率低等現(xiàn)象,都要求加強刑案庭審的實質化,進行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刑事案件只有以審判為中心,讓庭審結論成為最終裁判的核心依據(jù),法官的裁判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公正,讓堅持疑罪從無、堅決排除非法證據(jù)成為可能。
    解決了司法者的基本需求、排除了權力的不當干預、填補了制度上的漏洞,是給司法工作進行更加深入的改革提供的基本前提。無論是司法案件的簡繁分流、公益訴訟還是基本解決執(zhí)行難,都是建立在陽光下的心無旁騖之上,夯實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堅實基礎。
    相關閱讀:
    《法治中國》觀后心得
    法治中國觀后感5篇
    觀看《法治中國》心得體會
    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范文 | 心得體會怎么寫 | 心得體會格式
    
    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范文 | 心得體會怎么寫 | 心得體會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