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晚,中央電視臺播出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第三集《依法行政》,出國留學網為大家?guī)硐嚓P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法治中國》第三集《依法行政》心得體會(一)
中央電視臺播出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第三集)依法行政:法治猶如天平,一邊是公共權力,一邊是公民權利。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只有政府帶頭有法必依、嚴格執(zhí)法,國家才能在法治的軌道上有序發(fā)展。
早在2014年2月23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進一步簡政放權。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政府,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對于政府而言,“法無授權不可為”,避免了“有權任性”的情況發(fā)生。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給權力戴上的“緊箍咒”,讓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極大地釋放了市場活力。
在計劃經濟時代,每個個體都是“單位人”,從自己的生老病死,到孩子出生、讀書、分配、工作等等,都需要單位和政府的管理,而政府過多地干預微觀事務,則會束縛個體的成長。步入市場經濟,各種社會力量得到了極大的釋放,單個的人從“單位人”轉變?yōu)椤吧鐣恕保呀浡晳T于不再干預微觀的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但是,這種轉變對當下的市場需求而言,還不夠徹底。因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后,政府依法行政成為了新時期的革新。每個行政行為,都得依法,政府的手不能伸的太長,否則,如果政府管得過多,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不僅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增加交易成本,還容易滋生腐敗。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府釋放市場活力的決心和信心。
依法行政在新時期新階段,就是一場“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自我革新。各級政府相繼推出了“負面清單”,對審批目錄清單進行全面梳理,不該政府審批的,堅決祛除,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而廣大年輕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者,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掀起了追逐夢想的新高潮。很多年輕人感慨,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錯過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改革開放,迎來了新時期新階段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機遇,又有“互聯網+”的無限可能。而且,政府簡政放權、依法行政吹起了一股創(chuàng)業(yè)新風。
“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從各級政府公布的審批目錄清單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對激發(fā)市場活力的濃濃誠意,清單以外的項目,我們已經不用再申請行政審批了,而且政府一直在對審批事項做“減法”?!胺o授權不可為”背后,蘊含的市場活力前所未有。
《法治中國》第三集《依法行政》心得體會(二)
兩千多年前,商鞅推行一系列新法令,助力秦國富國強兵?!搬隳玖⑿拧斌w現了法律的權威和制度的誠信?!胺钚袆t國治,法令弛則國亂?!狈傻玫接行嵤┖蛨?zhí)行,對于施政治國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法治猶如天平,一邊是公共權力,一邊是公民權利。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只有政府帶頭有法必依、嚴格執(zhí)法,國家才能在法治的軌道上有序發(fā)展。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币婪ㄐ姓且婪ㄖ螄痉铰缘闹匾獌热?,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設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后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依法行政也是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對政府活動的要求是政治、經濟及法治建設本身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說,政府嚴格執(zhí)法依法行政,才能保障法律法規(guī)得到全面正確的實施,成為改革發(fā)展“安全氣囊”。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無疑,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立規(guī)矩、講規(guī)矩、守規(guī)矩。而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guī)矩。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誠然,當前在我們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許多問題,往往不是因為立法不夠、規(guī)范無據,而是因為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乃至徇私枉法、破壞法治。以文中的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為例,正是因為所在地方各級政府違法決策、違規(guī)審批、監(jiān)管失職,才造成局部生態(tài)遭到嚴重破壞,自然保護區(qū)滿目瘡痍。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而實現依法行政,責任在政府,關鍵在領導。但現實中,一些黨員、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長官意識,認為依法辦事條條框框多、束縛手腳,凡事都要自己說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權壓法?;蚴且驗橐粋€問題有權力交叉現象,而形成相互推諉,在管理上出現真空等等。顯然,這種“有法制、缺法治”的現象,勢必導致一些地方和部門工作水平不高、矛盾問題頻發(fā)。這正是,權力是一把雙刃劍,行使得好,可以服務人民、造福社會;一旦不當,又會侵害群眾權益,損害公共利益。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泵裰?,施政所向。再看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簡政放權,還是依法治國,都是直面百姓期待、回應人民心聲、適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而提出的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舉措。有權必有責,違法必追責。規(guī)范執(zhí)法行為,執(zhí)法利劍指向重癥頑疾,遵循服務程序。如:對環(huán)境污染零容忍,依法清理“小散亂污”企業(yè)、關停整改排污大戶、查處違法典型案件;強化食品藥品安全,多舉措加強稽查執(zhí)法,護航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加強工商事中事后監(jiān)管,推動企業(yè)恪守誠信等等如是。為打造法治政府、創(chuàng)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助力。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币婪ㄐ姓且粓鲋卫淼母锩彩抢砟畹母锩?。同時,猶如一個硬幣的兩面,執(zhí)法的質量和效果,關系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筆者以為,只要明確好執(zhí)法主體,落實好執(zhí)法責任,健全好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一切權力循法而行,必將不斷提高我們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讓人民群眾收獲更多實實在在的福祉。
相關閱讀:
《法治中國》第三集心得體會
《法治中國》第三集《依法行政》觀后心得
《法治中國》第三集觀后感
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范文 | 心得體會怎么寫 | 心得體會格式
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范文 | 心得體會怎么寫 | 心得體會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