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納西族支系摩梭人——母系社會主導

字號:


    中國自建國至今雖已經過了幾十年,但是由于中國的龐大至今還有著很多民族仍為有著自己的名稱。這也就導致了未識別民族的出現,有些民族則是被歸屬于其它民族。留學網小編在本期的文章中帶你來了解一下納西族支系摩梭人。
    【民族文化】納西族支系摩梭人——母系社會主導
    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處風光秀麗的麗江市瀘沽湖畔,人口約五萬,有自己的本民族語言,但沒有文字。瀘沽湖以其獨特的摩梭風情和秀麗的山水風光聞名于世。在金沙江東部的云南省寧蒗縣以及四川鹽源、木里等縣,人口約四萬余人。寧蒗境內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瀘沽湖畔的永寧壩子。
    摩梭人屬納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東部的云南省寧蒗縣以及四川鹽源、木里等縣,人口約四萬余人。寧蒗境內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瀘沽湖畔的永寧壩子。摩梭人的語言、服飾、婚姻習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納西族有差異據《元史·地理志》等文獻記載,川滇交界的永寧地區(qū)曾是吐蕃統治地方,唐初么些部落定居于此,傳至元初為三十一世,約七百多年。
    永寧藏語稱“答藍”,摩梭語稱“呂底”,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時,途經此地,始定名為“永寧”。永寧從元代開始建立永寧州,后升為永寧府,因摩梭人部落首領率眾歸順并隨軍征戰(zhàn)有功,賜襲永寧土司和蒗 蕖土司職銜,歷經明、清、民國至1956年民主改革時止,阿姓土酋共傳38任土司。
    寧菠縣摩梭人的家庭組織在與其他民族雜居的翠玉、新營盤、大興、紅旗、紅橋等地,以父系家庭為多。而瀘沽湖畔的永寧聚居區(qū),還保留著母系家庭對偶婚的殘余,子女從母居,血統世系按母系計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締結“阿夏”(情侶)關系。
    摩梭習慣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壘蓋而成,當地俗稱“木楞房”。傳統風味食品有豬膘肉、腌酸魚、蘇理瑪酒等。舊時,摩梭地區(qū)以農牧經濟為主,還擅長趕馬經商和家庭手工業(yè)(紡織、縫制、釀酒、打牛奶、做酥油等),但由于處在封建領主經濟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發(fā)展緩慢。民主改革以來,摩梭地區(qū)的各項事業(yè)建設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摩梭人傳統節(jié)日有春節(jié)、端午節(jié)、朝山節(jié)、祭祖節(jié)、祭牧神節(jié)、祭土地節(jié)等,其中以春節(jié)和朝山節(jié)最為隆重。凡有年滿12歲男、女孩子的人家,都要在正月初一舉行成丁禮,摩梭人稱“里給”或“毯給”,即穿褲子或裙子。
    每年農歷7月25日,永寧的摩梭人要身著盛裝步行或騎馬,去朝拜瀘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這叫“轉女山”。其間還要舉行賽馬、摔跤、對歌等活動,并在山上野餐,摩梭青年男女趁機結交阿夏。
    摩梭人能歌善舞,較為流行的是“甲蹉舞”(俗稱打跳),“甲”為美好之意,“蹉”便是跳舞的意思,意即為美好而舞蹈。領舞者吹竹笛伴奏,舞者一律面向火堆,男女緊挽手臂,五指交叉合扣,逆時針方向環(huán)動歌舞,時而加入呼喊聲,氣氛歡快熱烈。
    
苗族文化專題知識匯總
苗族的信仰有哪些?
象征苗族文明的儺文化
苗族傳統節(jié)日——牯藏節(jié)介紹
你不知道的苗族巫文化
苗族人的飲酒習俗
苗族婚禮習俗知多少?
苗族刺繡的起源,苗族刺繡的特點
苗族歷法的來歷與應用
苗族醫(yī)藥的起源與發(fā)展
苗族節(jié)日文化盤點
苗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苗族的傳統樂器有哪些?
苗族人姓氏名字有哪些?
 苗族特色小吃有哪些?
苗族端午節(jié)是怎么過的?苗族端午習俗
苗族傳統節(jié)日——花山節(jié)的來歷傳說
苗族傳統節(jié)日——蘆笙節(jié)的故事
苗族四月八是什么日子?有什么重要意義?
苗族人關于龍的傳說故事
苗族人為什么戴銀飾?

    小編特別推薦
    社會實踐報告 | 社會調查報告 | 社會實踐總結 | 社會實踐自我鑒定 | 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小編特別推薦
    社會實踐報告 | 社會調查報告 | 社會實踐總結 | 社會實踐自我鑒定 | 社會實踐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