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xué)經(jīng)典語錄勵(lì)志

字號(hào):


    中華民族佛學(xué)源遠(yuǎn)流長(zhǎng),不知各位朋友們是否對(duì)那些佛家真言有些許印象呢?下面是由出國(guó)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佛學(xué)經(jīng)典語錄勵(lì)志”,更多優(yōu)秀的文章盡在出國(guó)留學(xué)網(wǎng),歡迎大家閱讀,內(nèi)容僅供參考,希望對(duì)您有所幫助!
    佛學(xué)經(jīng)典語錄勵(lì)志
    1. 禪者心也,心中有禪,坐亦禪,立亦禪,行亦禪、睡亦禪,時(shí)時(shí)處處莫非禪也。禪也是頓生的,特定的時(shí)間,特定的空間,人頓悟,得禪意。
    2. 佛曰:執(zhí)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佛曰:執(zhí)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佛曰:執(zhí)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門,早已超脫涅磐。
    3. 輪回自然界萬物最燦爛之日,為何就是委地之時(shí)?
    4.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5. 佛曰:凈心守志,可會(huì)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dāng)?shù)盟廾?BR>    6. 佛曰:剎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
    7. 為何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8. 當(dāng)你對(duì)自己誠(chéng)實(shí)的時(shí)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9. 認(rèn)識(shí)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0. 當(dāng)你快樂時(shí),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dāng)你痛苦時(shí)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1. 在順境中修行,永遠(yuǎn)不能成佛。
    12. 我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13. 仇恨永遠(yuǎn)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14. 默默的關(guān)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15. 多講點(diǎn)笑話,以幽默的態(tài)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huì)好過一點(diǎn)。
    16.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17.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18. 佛家不講愛情,佛講慈悲。
    19. 有一些人不懂佛法,聽說佛法要永斷情愛,于是乎他就反對(duì)了。他說人與人之間要沒有愛情,那還有什么意思?
    20. 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bǔ),何苦呢?
    21. 在你貧窮的時(shí)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22.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23. 般若智慧里面有沒有愛呢?有。那個(gè)愛不叫做-愛情,叫慈悲。
    24.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25. 要了解一個(gè)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diǎn)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6. 世間人把愛欲看得很重,認(rèn)為這是正當(dāng)?shù)?,這個(gè)都是迷惑顛倒。
    27.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cuò)誤的東西。
    28. 妙諦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郁郁黃花皆是妙諦。
    29. 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shí)自我。
    30. 佛曰: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
    31. 愛別離,怨憎會(huì),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32. 忘記并不等于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于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33. 一切有為法,如夢(mèng)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34.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dòng)靜體自然。
    35. 笑著面對(duì),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shí)間。
    36.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37.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dòng),萬物皆不動(dòng),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38.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zhǎng)久、求不得、放不下。
    39. 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tái),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40.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樹一菩提,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
    41. 萬物本空的理念,要使我們了解萬事本無其永恒的體現(xiàn),一切皆將壞散,教我們不要對(duì)萬物起執(zhí)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
    42. 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心性虛空,動(dòng)靜之源莫二,真如絕慮,緣計(jì)之念非殊。
    43. 學(xué)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44. 佛是眾生界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不了事漢。
    45. 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shí)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46. 但于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47. 佛說: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48. 妄生取舍者,這個(gè)病根拔盡。生死海里浮沉,真是無出頭時(shí)。
    49. 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等空華。
    50. 離妄想顛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盤。
    51. 三界之中,以心為主。真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52. 赤肉團(tuán)上,人人古佛家風(fēng)。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53. 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nèi),不向外尋。
    54. 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55. 發(fā)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56.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57. 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58. 于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59. 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xiàn)影。
    60. 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61. 本凈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62. 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63. 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xué)佛。
    64. 息念忘慮,佛自現(xiàn)前。
    65.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66.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67.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68. 若欲無境,當(dāng)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69.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0. 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71.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2.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73. 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dāng)體即空。
    74. 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75. 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76. 一切萬法,皆與自己無違無背,直下透脫成一片。
    77. 佛祖妙道徑截,唯直指人心,務(wù)見性成佛爾,但此心源,本來虛靜明妙。
    78. 道本無言,因言顯道,若真體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79. 學(xué)道深宜退步體究,但以生死為念,世諦無常,是身非堅(jiān)久,一息不來,便是異世。
    80. 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為微細(xì)難湊處。
    81. 契證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懷體究,不墜機(jī)境,直下拔萃超群。
    82. 先悟妙心,行無修之修,證無證之證,不用向外馳求,只自回光便了。
    83. 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實(shí)不出本凈妙明,無為無事心矣。
    84. 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85. 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xué)道省力工夫。
    86. 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zhí)?,語言相問處。
    87. 現(xiàn)定見聞?dòng)X知是法,法離見聞?dòng)X知,非達(dá)法也。
    88. 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89.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90. 做工夫全仗精進(jìn)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91. 以精進(jìn)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92. 無量善事,菩提道業(yè),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93.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94. 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jīng)用完也無用處。
    95. 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xué)佛,殊難得其實(shí)益。
    96. 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97. 真如佛性,絕思惟分別。
    98. 看讀佛經(jīng),當(dāng)須見月忘指,不可依語生解。
    99.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
    100.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101.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102. 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shí)性。
    103. 有生有滅,即落于有,不生不滅,又落于無。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即是真如不變,不變真如。
    104. 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