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國留學,大家對美國的教育和環(huán)境都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全球那么多人想去美國。下面看看出國留學網(wǎng)整理的在美國留學一年的心得體會你就知道了。
我以訪學的身份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分別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簡稱明大)及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習研究,其中在明大園藝科學系呆了11個月,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呆了1個月,主要是從事植物育種方面的研究。下面我分別從美國的科研、英語學習、環(huán)境、生活、社會等方面談談我的體會與收獲。
在我回來的時候,我的同事問我“為什么美國的科技這么發(fā)達?"。我經(jīng)過幾天的思考認為這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盡管中國的科技已經(jīng)發(fā)展的相當快,但美國的科技水平、創(chuàng)新能力在總體水平上確實比中國強,這也是許多人的共識。首先是因為美國的大學制度,我總結為"制度無情,管理有情"。眾所周知,美國大學是教授負責制,由教授委員會負責教學和管理事務,他們有權罷免系領導,這就避免了外行干涉內行的情況發(fā)生。而且管理人員非常少,各人專司其職。如明大園藝科學系只有系主任1名,前臺1名,負責網(wǎng)站維護及宣傳單發(fā)放1名,對外事務1名,會計1~2名,簡潔高效,沒有人浮于事的情況發(fā)生。雖然教授權利大,但晉升教授是非常困難的。例如麻省理工學院規(guī)定,招聘上崗的助理教授工作3年后,在第4年或第5年接受晉升考核,考核合格者晉升為副教授;在第7年再次接受考核,通過考核者從合同制(任期制)副教授晉升為終身職副教授。明大的教授晉升的材料需要拿到世界上相關領域的專家來評審,審核是非常嚴格的。另外實驗室PI沒有經(jīng)費,那么就招不到人,所有的實驗就得自己干,很是辛苦。
美國的科技創(chuàng)新為什么這么好?我覺得這與美國的文化有關系的。首先,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世界各個國家的人都有,同時許多國家的人也去美國接受先進的教育。這樣不同文化的思想是更容易撞出火花的,更容易有原始創(chuàng)新。其次美國是一個英語國家,基本上世界上最好的科研成果是發(fā)表在英文期刊上的,所以美國人相當來說更容易、更快地接收到最新的科研成果。明大園藝科學系有一個5年一次的大評估,邀請美國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一個評審委員會,對教授過去的研究進行評估,然后對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進行建議,如哪些研究方向需要保留,哪些研究方向需要投入力量,從而保證了系的研究方向正確,持續(xù)保持競爭力。一個教授退休,一定會從別的學校而不是本校招聘新的老師繼續(xù)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這樣會保證不斷有新鮮的血液、新的思想加入進來。碩士和博士的招生實行“競聘上崗”的形式,本科生如果優(yōu)秀可以直接申請博士。碩士和博士招生是雙向選擇的過程,首先PI選擇合適的候選人,然后候選人來實驗室和每個人交談,如果他覺得合適就可以留下來,這是一個相對很公平的方式。還有美國很多大學生是貸款上大學的,這樣更珍惜學習機會。美國人是非常崇尚獨立精神的,很多人在18歲的時候被趕出家門,逼迫他們去獨立面對生活,所以年青人都比較獨立。大學生還可以隨意改變專業(yè),直到找到他們喜歡的專業(yè),這其實對一個人未來的成就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美國大學的研究生課程是對所有博士和碩士都開放的,博士和碩士可以一起上同一個課。研究生有1位導師和一個由4位不同專業(yè)方向的教授組成的委員會指導,這樣保證了研究生的論文質量。另外研究生的許多課程實用性較強,可以直接應用到學生的論文當中。博士和國內一樣,有中期考核,要求較嚴,如果不能通過會中斷學業(yè)的。
下面談談美國的環(huán)境問題。美國的環(huán)境確實非常好,大家知道,美洲大陸號稱“天選之地”,分布有世界上的5大淡水湖,大部分是平原地區(qū),海岸線極為漫長。我在學校到處都能看到兔子、小松鼠等小動物,有時還能看到小狐貍、野鴨子等,在小區(qū)里面還能看到成群結隊的火雞。所有的河、湖都極為清澈,人和自然是和諧地在一起的。其實美國在六、七十年代的環(huán)境也是非常差的,也有霧霾,河水污染的也很厲害,促使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提高,推動了一系列的環(huán)境保護立法,經(jīng)過幾十年的恢復,環(huán)境才變成這樣?,F(xiàn)在美國環(huán)境保護法對各個方面都有詳細規(guī)定,如打獵、釣魚需要執(zhí)照,哪些動物可以捕獵,什么時間可以打獵或釣魚都有詳細規(guī)定,垃圾都要分類等?,F(xiàn)在美國人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都非常高,例如,學校各個實驗室化學藥品廢液要求嚴格分類,標記好,廢液的商品名、分子式、濃度,哪天收集的,收集人等,同時對垃圾分類也有詳細規(guī)定。在實驗室內打碎的玻璃也要集中放置等。我在學校的校報看到一個報道,明大的垃圾回收、管理是由一位化學博士負責的,他博士畢業(yè)后一直做這個工作,已經(jīng)做了30多年,他畢生的理念是想做到整個學校零污染。我覺得美國整個國家的環(huán)境保護這么好,這可能與千千萬萬個這樣普通人的奉獻不無關系。
出國也見識了眾生百態(tài)。大家的出國目的都不一樣,有的是為了生孩子,孩子出生就能拿到美國的綠卡,有的是為了旅游,有的是為了學英語,有的是為了做研究,有的是為了了解美國的社會、文化。我這里只能對想做研究和學英語的人提供一點建議。因為我去過2個地方,一個是大城市-Twin Cities,一個是小鎮(zhèn)-Wooster,只能對這2個地方做一個對比。城市確實比小鎮(zhèn)的機會更多一些,不論是學語言,還是做研究。在大城市,學語言可以找到更多的與美國人接觸的活動,更多的教堂;做研究可以參加更多的學術活動,學術報告等。同時顯而易見,大城市的消費更高一些,我聽一個朋友說在哥倫比亞租房子每個月要1500刀以上,而我所在的城市租房一個月是400-500刀。美國由于川普上臺大幅度削減了科研經(jīng)費,所以很多實驗室是喜歡免費的中國學生去打工的,中國學者、學生也可以得到比以前更多的留學機會。大家在選擇出國目的地需要考慮這些因素。
學英語因為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一樣,我就不給建議了,我相信“有志者事總成”這句話。不過這里推薦一個英語網(wǎng)站“Ted”,這是一個學習英語的好地方,同時也是一個許多新穎思想的網(wǎng)站,涉及到各個學科、各個方面,五星推薦。
美國和中國文化是不同的,美國人非常崇尚獨立,盡管大家見面都很友善,但別人的事他們不輕易插手,他們覺得自己的事應該自己解決,所以一般人到美國后,尤其是一個人,要適應一段時間,不僅要克服語言上的障礙,而且要適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尤其是年青人還要面對與家人分離的痛苦,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調適能力是很難渡過最初的一段時期的,所以明大有很多學生加入了基督教。這里不談人應不應該有信仰,也不談哪個信仰比較好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我只想說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出國留學,那么從小就應該訓練孩子的獨立能力,否則是很難適應美國的生活。
下面我談談“一出國就愛國”。這句話是來自復旦大學的教授-張維為,他寫過3本書,“中國震撼”、“中國觸動”、“中國超越”。我去美國之前有點憤青,覺得中國有很多地方不好,需要加以改進,然后美國是天堂,什么都好。但我到美國生活一段時間之后,覺得遠遠不是這樣的。首先美國政治制度看似公平其實有的時候是不靠譜的,比如美國的川普,上臺后許多政策前后矛盾,沒有管理國家的經(jīng)驗是很難把國家管理好的;華人和移民晉升職稱要比美國白人難得多;我經(jīng)常收到學校的郵件,學校附近又發(fā)生了搶劫案等,更不用說時常發(fā)生的槍擊案;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jīng)落后中國了,現(xiàn)在主要還用信用卡支付,而中國很多城市已經(jīng)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了;美國的稅非常高,個人收入的30%左右要交稅及保險等;而中國在這些方面要比美國要強。我到達美國后加入了一個中國留學生群,里面中國大使館經(jīng)常發(fā)布各種安全之類的消息,讓人覺得背后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在幫助我們,很溫暖,相對于其它許多小國家來說覺得很自豪。我覺得現(xiàn)在中國和美國各有各自的優(yōu)勢和劣勢吧,不過中國的改革開放只有短短幾十年,所以把差距縮小到當今這種程度已經(jīng)相當不容易了,史無前例!所以我現(xiàn)在覺得中國許多方面都做的非常好,相比于一年前,我更愛我的祖國了,我也愿為祖國的強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和到美國留學的許多也都交談過,他們也有這個感受,“一出國就愛國”,可能只是感受深淺不一,所以我覺得改變一些憤青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們送到美國去,他們親自感受一下就好了。
以上只是我自己在美國生活了一年的感想與體會,許多話沒有經(jīng)過嚴格的資料驗證,并不一定正確,如果有錯誤、紕漏之處還請諒解。
周招老師補充
你分析的美國這邊的基本現(xiàn)狀,基本符合。但是以下幾點不準確,沒有代表性。
1. M.S.和Ph.D.招生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program已經(jīng)實行ad committee制度,不確定實驗室。少數(shù)program保留PI獨立選擇,committee把關錄取。本土學生可以onsite和program里面的一些faculty/grad student見面了解情況,國際學生基本采用電話/視頻面試形式。
2.引進faculty和退休教授沒有什么直接關系,但是有退休教授確實會提供新的位置,每年也會由于各種原因如ap tenure失敗,或者破產(chǎn)實驗室,個人原因離開等會有一些新的位置。也不是一定不可能不從本??茖W訓練過的博士/博士后選擇faculty candidate。
3.課程設置,grad level的課,很多也是對undergrad開放的,不僅僅是grad student。undergrad也是要求要選擇一兩門grad level的課程。 AC meeting, 一般是major professor+3/4個不見得是不同專業(yè)的,(大多數(shù)情況是同一專業(yè)/dept),這個也取決于program的要求,有些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是可以任意選擇的。至于prelim,這個不是“和中國一樣”,是美國一直都有,但是嚴格程度遠遠大于國內。絕大多數(shù)program要求做一個和thesis project完全不一樣的東西,(written+oral)
4. 僅僅是“學英語”這點,和城鎮(zhèn)/城市沒什么關系。你想說英語機會太多,很多學術交流/會議/poster/娛樂活動,只不過大多數(shù)訪學學生/老師來了就是旅游度假,只和中國人扎堆,另外就是英語太差,不過關,無法交流,“別人不帶你玩”。 另外,因為訪學性質,所以和enrolled student相比,有很多活動沒有機會/被通知參加。做研究就更不用說了,和location更沒什么關系,這個是取決于你的大學的辦學水平,假設你在一個LA的爛校,覺得離ucla,ucb等近,所以學術交流機會就多了嗎?你大多數(shù)時間的training還是在你駐守的學校里。
5. 川普削減的不是科研經(jīng)費,而是一些領域的科研經(jīng)費;plant相關美國本來錢就很少,因為這個領域不太重要。這些和美國教授喜歡招中國政府資助的自帶干糧的學者有一定關系,但是這七八年來看,來的人極少數(shù)在做和當初向csc申請時“承諾”做的事兒。而且對于學生來說,博士生階段分成兩部分的“經(jīng)歷”,對于個人科研發(fā)展來講不見得是好事兒。但是從另一方面講,也增長了見識,也許對于工業(yè)界發(fā)展是有更大的幫助。
6. 至于你說出生就有綠卡這個表述不準確,綠卡是針對之前非移民的人獲得永久居住權,出生獲得的是公民權利;安全性就不在這里具體討論了,美國只要發(fā)生問題不論大小,不論發(fā)生比例,全世界都會知道。而一些國家發(fā)生了問題無論多么駭人聽聞,本國本省本市老板姓大多不知道。
7.至于稅收很高?你對稅收,醫(yī)療,保險有多深入的了解?另外,大多數(shù)年輕人18歲被趕走,你接觸過多少美國家庭。 等等,不具體討論,很多內容你看中文網(wǎng)站,聽中國朋友給你講,或者你聽幾個案例,并不能讓你理解這個國家。 事實上,和你現(xiàn)在認為的大多都是相反的。
8.愛國是對的,大家都愛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