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準備好了嗎?小編為你提供了2019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練習試題及答案一,來試試吧,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網站更新。
2019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練習試題及答案一
1.審計證據有相關性和適當性兩大特征,以下對審計證據特征的理解恰當的是( )。
A.多獲取證據,可以增進審計證據的適當性
B.審計證據越適當,需要的證據數量越多
C.如果審計證據質量不高,則需要更多數量越多的證據
D.審計證據質量存在缺陷,不能依據審計證據數量彌補其缺陷充分性與適當性相互影響
【答案】D
【解析】選項A不正確,審計證據越適當則所需審計證據數量越少;選項B、C和D討論的都是審計證據質量和數量的關系,審計證據的質量不高不能依靠審計證據數量來彌補。
2.下列關于注冊會計師評價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審計工作通常不涉及鑒定文件記錄的真?zhèn)?,注冊會計師也不是鑒定文件記錄真?zhèn)蔚膶<遥珣斂紤]用作審計證據的信息的可靠性,并考慮與這些信息生成與維護相關的控制的有效性
B.如果在實施審計程序時使用被審計單位生成的信息,注冊會計師應當就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獲取審計證據
C.如果從不同來源獲取的審計證據或獲取的不同性質的審計證據不一致,表明某項審計證據不可靠,注冊會計師應當追加必要的審計程序
D.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獲取審計證據的成本與所獲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間的關系,因此可以減少某些不可替代的審計程序
【答案】D
【解析】在選項D中,注冊會計師不應以獲取審計證據的困難和成本為由減少不可替代的審計程序。
3.下列關于審計程序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檢查有形資產可提供權利和義務的全部審計證據
B.觀察提供的審計證據僅限于觀察發(fā)生的時點
C.對于詢問的答復,注冊會計師應當通過獲取其他證據予以佐證
D.分析程序包括調查識別出的、與其他相關信息不一致或與預期數據嚴重偏離的波動和關系
【答案】A
【解析】在選項A中,檢查有形資產主要是證實該項資產是否存在,直接證明的是“存在”認定,不能直接證明“權利和義務”認定。
4.下列關于注冊會計師獲取審計證據的方法與特定認定的審計目標不相關的情形包括( )。
A.從審計客戶已經發(fā)出存貨的記錄追查到銷售發(fā)票存根,主要是為了獲取期末存貨存在性認定的證據
B.從審計客戶銷售發(fā)票存根中選取樣本并追查到與每張發(fā)票相應的發(fā)貨單,主要是為了獲取存貨完整性認定的證據
C.審查審計客戶期后應收賬款收回的記錄,主要是為了證明主營業(yè)務收入期末截止認定是否恰當
D.分析審計客戶的應收賬款賬齡和期后收款情況,主要是為了證明應收賬款的計價認定
【答案】ABC
【解析】選項A是證明存貨的完整性認定;選項B是證明存貨的存在性認定;選項C是證明應收賬款的存在認定及計價認定。
5.注冊會計師確定是否有必要實施函證以獲取認定層次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應當考慮以下哪些因素( )。
A.評估的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
B.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
C.被審計單位的控制環(huán)境
D.實施其他審計程序獲取的審計證據
【答案】BD
【解析】函證是為了獲取認定層次的審計證據,故選項A不正確;選項C的被審計單位的控制環(huán)境與函證決策沒有直接的聯系。
6.注冊會計師采用函證程序最能夠證明下列項目相關認定的是( )。
A.應付賬款的完整性認定
B.應收賬款的存在認定
C.固定資產的存在認定
D.主營業(yè)務成本的準確性認定
【答案】B
【解析】函證應收賬款是審計準則要求對應收賬款實施的必要的審計程序,除非有充分證據表明應收賬款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而言是不重要的,或者函證很可能是無效的,否則,注冊會計師應當對應收賬款進行函證。函證應收賬款的目的主要在于證實應收賬款賬的存在認定。選項B正確。
7.以下有關函證方式的說法中恰當的有( )。
A.對于注冊會計師在詢證函中列明擬函證的賬戶余額或其他信息的積極式詢證函,其結果有可能導致被詢證者對所列示信息不加核實就回函確認
B.對于注冊會計師在詢證函中不列明賬戶余額或者其他信息的積極式詢證函,其結果有可能導致被詢證者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而導致回函率降低
C.對于注冊會計師要求被詢證者僅在不同意詢證函列示信息的情況下才予以回函,則收到的回函能夠為財務報表認定層次提供說服力強的審計證據
D.如果注冊會計師在采用積極的函證方式時沒有收到回函,則說明所函證信息存在錯誤
【答案】ABC
【解析】選項D不正確。注冊會計師在采用積極的函證方式時如果沒有收到回函時應確定原因,如果認為被詢證者沒有收到詢證函,應當再次寄發(fā)詢證函。
8.注冊會計師在年報審計中將分析程序用作以下環(huán)節(jié)的用法中,正確的有( )。
A.將分析程序用作風險評估程序
B.將分析程序用作實質性程序
C.將分析程序用作控制測試程序
D.將分析程序用作對財務報表進行總體復核的程序
【答案】ABD
【解析】注冊會計師實施分析程序的情形或目的有三種:(1)用作風險評估程序,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2)用作實質性程序;(3)在審計結束或臨近結束時對財務報表進行總體復核。由于分析程序是通過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以評價財務信息,因此選項C不正確。
9.甲公司2010年度的借款規(guī)模、存款規(guī)模分別與2009年度基本持平,但財務費用比2009年度有所下降。甲公司提供的以下理由中,不能解釋財務費用變動趨勢的是( )。04年考題
A.甲公司于2009年1月初借入3年期的工程項目專門借款10000000元,該工程項目于2010年1月開工建設,預計在2011年6月完工
B.甲公司在2010年度以美元結算的貨幣性負債的金額一直大于以美元結算的貨幣性資產的金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在2010年上半年保持穩(wěn)定,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有較大上升
C.為了緩解流動資金緊張的壓力,甲公司從2010年4月起增加了銀行承兌匯票的貼現規(guī)模
D.根據甲公司與開戶銀行簽訂的存款協議,從2010年7月1日起,甲公司在開戶銀行的存款余額超過1000000元的部分所適用的銀行存款利率上浮0.5%
【答案】C
【解析】財務費用是指企業(yè)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發(fā)生的費用,包括利息凈支出、匯兌凈損失、金融機構手續(xù)費等。
在選項A中,專項工程借款在2009年度由于未開始購建,其利息支出不能資本化,只能計入當年的財務費用,而在2010年度利息支出應當資本化記入工程成本,因此,2010年的財務費用比2009年度的所有下降;
在選項B中,由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上升,美元結算賬戶的凈匯兌損失下降;
在選項D中,由于銀行存款利率上浮會導致利息收入增加,從而直接導致財務費用下降;
但在選項C中,如果增加銀行承兌匯票的貼現規(guī)模,則財務費用就增加,不能解釋財務費用比2009年下降。
10.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甲公司2010年短期借款項目時,結合財務費用項目的審計,測試了本期反映的短期借款利息的整體合理性。以下各項審計程序中,與實現上述審計目標相關的有( )。
A.根據甲公司本期發(fā)生的各項短期借款的金額、期限、利率,重新計算利息
B.索取甲公司全部付款單并進行匯總后,與甲公司會計記錄進行核對
C.根據甲公司各月平均短期借款余額以及平均借款利率,測算利息
D.運用審計抽樣方法,從甲公司短期借款明細賬抽取若干筆相關經濟業(yè)務,測試利息計算是否正確
【答案】ABCD
【解析】根據審計程序實現的審計目標,以上選項都正確。
11.以下關于分析程序的各種表達中不恰當的有( )。
A.分析程序是指注冊會計師通過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作出評價
B.風險評估程序中運用分析程序主要目的在于識別財務報表中的錯報
C.在總體復核階段實施的分析程序主要在于強調并解釋財務報表項目自上個會計期間以來發(fā)生的重大變化,以證實財務報表中列報的所有信息與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的了解一致,與注冊會計師取得的審計證據一致
D.在運用分析程序進行總體復核時,如果識別出以前未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重新考慮出具審計報告
【答案】ABD
【解析】選項A不正確,分析程序不僅可以通過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還可以通過研究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來發(fā)現異常,識別重大錯報風險;選項B不正確,風險評估過程中運用分析程序不是直接識別錯報,而是通過識別異常找到可能存在錯報的領域;選項C正確,分析程序在總體復核階段的目的;選項D不正確,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已執(zhí)行的審計程序是否充分,是否需要追加審計程序,而不是重新出具審計報告。
12.審計抽樣應當具備以下( )特征。
A.對某類交易或賬戶余額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序
B.審計測試的目的是為了評價該賬戶余額或交易類型的某一特征
C.抽樣風險的最理想值是零
D.所有抽樣單元都有被選取的機會
【答案】ABD
【解析】只要采用審計抽樣就有抽樣風險,顯然選項C不是審計抽樣的特征。
13.以下關于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抽樣風險與樣本規(guī)模呈反方向變動,降低抽樣風險的唯一途徑是擴大樣本規(guī)模。
B.通過采取適當的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可以將非抽樣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C.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均不能量化
D.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通過影響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和檢查風險的確定而影響審計風險
【答案】C
【解析】注冊會計師在統(tǒng)計抽樣中可以量化抽樣風險;非抽樣風險與抽樣沒有關系,無法量化。
14.在編制審計計劃時,需考慮影響樣本量大小的有關事項,對審計抽樣工作進行規(guī)劃。以下各項表述中,正確的有( )。
A.可信賴程度要求越高,需選取的樣本量越大
B.劃分的次級總體越多,需選取的樣本量越大
C.可容忍誤差越小,需選取的樣本量越大
D.預期誤差越小,需選取的樣本量越大
【答案】AC
【解析】劃分次級總體的目的是保證重點審計(可能有較大的項目),并減少樣本量;注冊會計師如果認為存在預期誤差,則需選取的樣本量越大。
15.在使用樣本量表確定樣本規(guī)模時,假定樣本數為56,注冊會計師對56個樣本實施了審計程序,樣本偏差為0,風險系數為2.3,則總體偏差率上限為2.3/56=4.1%,假如注冊會計師確定的可接受信賴過度風險為10%,下列對風險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樣本偏差為0說明總體實際偏差率超過4.1%的風險為10%
B.樣本偏差為0說明注冊會計師有90%的把握保證總體實際偏差不超過4.1%
C.如果注冊會計師可容忍偏差率為7%,則說明總體的實際偏差率超過可容忍偏差率的風險很小,總體可以接受
D.如果注冊會計師可容忍偏差率為7%,則說明總體的實際偏差率超過可容忍偏差率的風險很小,則說明總體不能接受
【答案】D
【解析】總體實際偏差率超過4.1%的風險為10%,即有90%的把握保證總體實際偏差率不超過4.1%,即總體實際偏差率超過可容忍偏差率的風險很小,總體可以接受。
16.信息系統(tǒng)的使用給企業(yè)的管理帶來的變化有( )。
A.記錄方式由計算機輸入和輸出設備代替了手工記錄
B.儲存方式由計算機文檔代替紙質日記賬和分類賬
C.傳遞方式由網絡信息和電子郵件代替公司間的郵寄
D.靈活多樣的報告代替了固定的定期報告
【答案】ABCD
【解析】信息系統(tǒng)給現代企業(yè)帶來的巨大變化就是影響財務報告的整個流程,更多的自動化代替了人工,四個選項都是信息系統(tǒng)帶來的巨大變化。
17.注冊會計師應當及時編制審計工作底稿以實現的目的體現在以下方面( )。
A.提供充分、適當的記錄作為審計報告的基礎
B.便于項目負責人承擔對審計業(yè)務的最終責任
C.提供證據證明其按照審計準則的規(guī)定執(zhí)行了審計工作
D.既有利于項目組內部復核,同時也利于項目質量控制復核
【答案】ACD
【解析】審計工作底稿的主要目的體現在“作為審計報告的基礎和提供證據”,故選項A和C正確;同時審計工作底稿有利于項目組內部復核和項目質量控制復核,故選項D正確;選項B中對審計業(yè)務負最終責任的是主任會計師,故不正確。
18.注冊會計師編制的審計工作底稿應當使得未曾接觸該項審計工作的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士清楚地了解下列方面的內容( )。
A.按照審計準則的規(guī)定實施的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
B.實施審計程序的結果和獲取的審計證據
C.確保審計報告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和重大遺漏
D.就重大事項得出的結論
【答案】ABD
【解析】審計工作底稿是整個審計過程的記錄,核心內容當然是圍繞“審計程序、審計證據和審計結論”,故選項A、B、D正確。在選項C中,對審計報告承擔責任的是簽字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會計師事務所,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士對審計工作底稿的責任是復核。
19.A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甲公司20×8年度財務報表。在編制和歸整審計工作底稿時,A注冊會計師遇到下列事項,請代為做出正確的專業(yè)判斷。(2009年新制度)編制的審計工作底稿應當使未曾接觸該項審計工作的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士清楚了解審計程序、審計證據和重大審計結論。下列條件中,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士應當具備的有( )。
A.了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審計準則的規(guī)定
B.在會計師事務所長期從事審計工作
C.了解與甲公司所處行業(yè)相關的會計和審計問題
D.了解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過程
【答案】A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士”的理解。“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士”是指對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1)審計過程;(2)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審計準則的規(guī)定;(3)被審計單位所處的經營環(huán)境;(4)與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yè)相關的會計和審計問題。故選項A、C、D正確。
20.在確定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內容和范圍時,A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的主要因素有( )。
A.編制審計工作底稿使用的文字
B.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期限
C.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
D.已獲取審計證據的重要程度
【答案】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內容和范圍的理解。注冊會計師在確定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圍時應當考慮下列因素:(1)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2)已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3)在執(zhí)行審計工作和評價審計結果時需要做出判斷的程度;(4)已獲取審計證據的重要程度;(5)已識別的例外事項的性質和范圍;(6)當從已執(zhí)行審計工作或獲取審計證據的記錄中不易確定結論或結論的基礎時,記錄結論或結論基礎的必要性;(7)使用的審計方法和工具。選項C和D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