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字號:


    今天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介紹一下土人參的功效與作用,功效健脾潤肺,止咳,調(diào)經(jīng)。治脾虛勞倦、泄瀉,肺勞咳痰帶血,眩暈潮熱,盜汗自汗,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
    土人參別名假人參、參仔葉、東洋參、紫人參,屬馬齒莧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根與人參相似而得名。歷史上采收其根作藥用,根為滋補(bǔ)強(qiáng)壯藥,補(bǔ)中益氣,潤肺生津。葉消腫解毒,治疔瘡癤腫。近幾年,采收其粗壯的脆嫩莖葉當(dāng)蔬菜食用,頗受消費(fèi)者歡迎。土人參原產(chǎn)美州南部,在西非、拉美均有栽培,早已成為大眾蔬菜。在我國中部、南部和臺灣地區(qū)的一些庭院中均有栽培或野生。
    土人參本為觀賞植物,莖葉粗壯、脆嫩、青綠,內(nèi)含高鉀、低鈉,每100 克鮮葉中含硒達(dá)6.2 微克,是不可多得的保健佳蔬。它既可做湯或炒食,也可與雞、魚、肉混合做湯菜食用。
    食味近似木耳菜、脆嫩爽口,味道清香,具有補(bǔ)中益氣、潤肺、生津和通乳汁之功效,食后能增強(qiáng)體質(zhì),防治流感、疲勞、暈船等。其肉質(zhì)根也可食,并具滋補(bǔ)強(qiáng)壯作用。
    土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歸經(jīng):甘平。
    《滇南本草》:“甘,寒?!?BR>    《福建民間草藥》:“苦,平?!?BR>    《南寧市藥物志》:”甘,平,無毒。”
    入脾、肺二經(jīng)
    功能主治:
    具清熱解毒功效,對氣虛乏力,脾虛泄瀉,肺燥咳嗽,神經(jīng)衰弱等有一定療效。大補(bǔ)元?dú)?,生津安神,?qiáng)心。治氣血虛損,虛勞多汗,虛脫衰竭,血壓降低。
    潤肺止咳,治肺癆、燥熱咳嗽。
    健脾補(bǔ)虛,治脾虛勞倦、泄瀉。
    清熱斂汗,治眩暈潮熱,盜汗自汗。
    調(diào)經(jīng)止帶,治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
    名家論述:
    《滇南本草》:補(bǔ)虛損癆疾,婦人服之補(bǔ)血。
    《南寧市藥物志》:潤肺止咳。治燥熱咳嗽及病后虛弱。
    《四川中藥志》:補(bǔ)氣血,充乳汁,助消化,生津止渴。治咳痰帶血。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補(bǔ)中益氣,潤肺生津,涼血消腫。治病后體虛,勞傷咳嗽,遺尿,月經(jīng)不調(diào),癤腫。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滋補(bǔ)強(qiáng)壯。治頭暈,耳鳴,目眩,婦女帶下,肺結(jié)核咳嗽,潮熱盜汗。
    土人參的選方
    治乳汁稀少:鮮土人參葉,用油炒當(dāng)菜食。
    治癰療:鮮土人參葉,和紅糖搗爛敷患處。
    治虛勞咳嗽:土洋參、隔山撬、通花根、冰糖。燉雞服。(《四川中藥志》)
    治多尿癥:土高麗參二至三兩,金櫻根二兩。共煎服,日二、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盜汗、自汗:土高麗參二兩,豬肚一個。燉服。(《閩東本草》)
    治勞倦乏力:土人參五錢至一兩,或加墨魚干一只。酒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治脾虛泄瀉:土人參五錢至一兩,大棗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土人參的治病附方】
    治細(xì)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鮮翻白草干全草或根一至二兩,濃煎,一日分二至三次服。(《南京地區(qū)常用中草藥》)
    治瘧疾寒熱及無名腫毒:翻白草根五、七個,煎酒服之。(《綱目》)
    治肺癰:鮮翻白草根一兩,老鼠刺根、杜瓜根各五錢。加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咳嗽:翻白草根。煮豬肺食。(《湖南藥物志》)
    治痰喘:翻白草全草。煮冰糖服。(《湖南藥物志》)
    治吐血不止:翻白草。每用五、七科,嚼咀,水二鐘,煎一鐘,空心服。(《綱目》)
    治崩中下血:湖雞腿根一兩,搗碎,酒二盞,煎一盞服。(《瀕湖集簡方》)
    治大便下血:翻白草根-兩五錢,豬大腸不拘量。加水同燉,去渣,取湯及腸同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治創(chuàng)傷出血:新翻白草葉。揉碎敷傷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治血友?。乎r翻白草二至三兩。煎湯服,每天一劑。同時將鮮草搗爛,外敷出血處。(江蘇《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治脾胃虛弱白帶:翻白草配浮萍參、雞屎藤(雞矢藤)、隔山撬(隔山消)、糯米草根、土茯苓、苦蕎頭(金蕎麥)、仙鶴草。水煎服。(《成都中草藥》)
    治腮腺炎:翻白草干根,用燒酒磨汁涂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治疔毒初起,不拘已或未成:韶白草十科,酒煎服。(《綱目》)
    治臁瘡潰爛:翻白草(洗)。每用一握,煎湯盆盛,圍住熏洗效。(《保壽堂經(jīng)驗方》)
    治渾身疥癬:翻白草。每用一握,煎水洗之。(《綱目》)
    土人參怎么吃
    土人參是一種優(yōu)質(zhì)、營養(yǎng)、保健、清潔無污染、食用安全的高檔綠色蔬菜。也是近年來新興起的一種葉菜類蔬菜。土人參嫩莖葉品質(zhì)脆嫩、爽滑可口,可炒食或做湯。肉質(zhì)根可涼拌,宜與肉類燉湯,藥膳兩用。
    蠔油姜絲土人參
    土人參250克,在沸水中煮沸3分鐘,過冷水,起油鍋加入姜絲、土人參炒半分鐘,再加入蠔油,調(diào)味即可。
    姜絲蒜茸土人參
    土人參嫩莖、嫩葉,在沸水中焯片刻,過冷水,起油鍋加入蒜茸、姜絲,再加入土人參炒,調(diào)味即可。
    土人參排骨湯
    排骨煮熟后,加入土人參,調(diào)味即可。
    涼拌土人參根
    肉質(zhì)根去表質(zhì),撕成絲狀,依個人口味,加入少許醋、白砂糖、芝麻、鹽及辣椒絲等拌勻,調(diào)味即可。 5、土人參根燉排骨 肉質(zhì)根、排骨,加入枸杞適量,加水燉熟,調(diào)味即可。
    土人參的注意事項
    服用人參,應(yīng)采用循序漸進(jìn)的方式,逐漸增加分量,日子久了自然見功效,切忌一開始便大量服用。一般普通生曬參園參每日3克為佳,西洋參每日也不要超過5克。
    怎么辨別土人參的好壞?
    以支大、蘆長、皮細(xì)、色嫩黃、紋細(xì)密、飽滿、漿水足、無破傷者為好。
    土人參是滋補(bǔ)的野菜
    土人參其實大名櫨蘭
    土人參的模樣一點(diǎn)都不土。它的葉子顏色濃綠油潤,略帶肉感,植株長大一點(diǎn)后,從底部長出一根根細(xì)長的花序梗,淡粉紫色的五瓣小花搖曳其間,很有小清新的風(fēng)情。櫨蘭這一別名因此得來。
    這種植物之所以叫土人參,是因為根部膨大,有分叉,狀似人參,與此相關(guān)的別名還有假人參、參草、土高麗參和紫人參等。
    又叫申時花和煮飯花
    它的別名真多,又比如申時花和煮飯花,因為它的花大約下午三點(diǎn)左右開放,申時指下午三點(diǎn)到五點(diǎn)這一時段,根據(jù)觀察,夏日晴天傍晚六點(diǎn)鐘時,花瓣還處于綻放狀態(tài),如此看來,煮飯花或許更貼切一些。
    易栽培,有野菜品性
    也許大家會驚呼:這不就是我們家花盆里那株不知名的植物嘛!
    土人參是馬齒莧科土人參屬植物,和馬齒莧同科不同屬,栽培容易、有野菜品性,較耐干旱和幾乎無病蟲害、易于管理等是它們的共同點(diǎn)。在植物園的某些地方,曾見過路旁扎根石頭縫里的土人參,無人照管也長得很好。
    用種子繁殖土人參很方便,出芽溫度需在15度左右或以上,也可扦插繁殖。今年我種的土人參旁邊有一個空盆,土人參的蒴果成熟之后裂開,細(xì)小的黑種子有一部分飛濺到這片土地,結(jié)果不勞而獲長出一大盆野菜。土人參性喜溫暖,這個季節(jié)想試種的話,無論播種還是扦插,都來得及。若為種菜而非賞花計,長出的花穗可盡早摘除,以免浪費(fèi)營養(yǎng)。
    吃法和馬齒莧相同
    土人參的葉子可湯可炒可涼拌,口感嫩滑,沒有馬齒莧的酸味??偟恼f來優(yōu)點(diǎn)很多,一定要找個缺點(diǎn)的話,就是沒什么味道。按照“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的烹飪原則,將葉子焯水后涼拌,通過不同調(diào)料的選擇搭配,可以讓它吃起來味道更豐富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