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閉幕式發(fā)言稿

字號:


    通過軍訓活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組織紀律觀念,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軍訓閉幕式發(fā)言稿”,歡迎閱讀。
    軍訓閉幕式發(fā)言稿
    同學們,我們xx一中20XX屆軍訓周即將結束了。首先我提議用熱烈而再熱烈的掌聲表達我們的感恩之心,表達對酷暑中為我們傳授和訓練軍事生活基本功的教官們的依依不舍之情;再讓掌聲熱烈的響起來,把它獻給自始自終、自早到晚陪伴我們參加軍訓的老師們,以表達我們最衷心的感謝!最后更不要吝惜我們的掌聲,把它獻給我們自己:我們沒有在高溫酷暑下掉淚,或者說我們掉淚了但沒有退卻!從此以后我們學會了為自己克服戰(zhàn)勝困難后的熱烈自我喝采!
    軍訓周是我們開始新生活的里程碑:
    我們熟悉了彼此,我們構筑了新的集體,我們在同一個屋檐下學習生活,我們在同一個場景中燃燒著我們火熱的青春!軍訓周是高中三年的第一周,這樣的設計有著特殊的意義。什么意義呢?我看有以下幾點:
    一、學校是這樣的場所和組織:既有學習文化知識的修研內容,也有修心養(yǎng)性的禪修內容,還有強健體格、游戲娛樂的閑修內容,張弛有度、相得益彰。把軍訓周做為新學年的開頭,就是告訴我們:教育要文明其精神在后,野蠻其體魄置前。身體是第一位的,因為它是學習和成功的本錢。古代教育典籍《學記》中就有“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的文字,我們的古代賢達們,很早就把體育視作真正完整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體魄的強健,哪里有學習的精力支撐;沒有必要的休息和自由,哪里有學習興趣的修復和再生;沒有萬萬不可少的游戲和娛樂,哪里有生命幸福的情趣和情商。這種教育的配伍作用永遠是認識教育的第一個謎語!可惜現在還被許許多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所忽略。
    二、中國很長時期都是一個“久弱積貧”的大國形象,帝國主義的強權政治、恐怖主義的死亡威脅、與鄰國邊界的沖突,都需要我們有一個強大的國防力量,都需要我們中華民族的后生們有一個生龍活虎的鋼鐵之軀。軍訓周也是我們國防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形式。以后我們要把軍訓時間延長為十天甚至更長,除了操場上的操練,還要有室內國防課和視頻教育課等。
    三、軍訓讓我們體悟了一種吃苦精神,中國古話中就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當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可是這幾年卻有一句流行的話風靡坊間:“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不知道我們是否窮了教育,但我知道千家萬戶確實不再苦孩子了。無論是城里人還是鄉(xiāng)下人,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普羅大眾,都把優(yōu)化孩子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學習生活條件當作父母的使命,當作熬成三代貴族的上升通道??膳掳?!全民都把孩子養(yǎng)成了福二代:滿足孩子的物質欲,滿足孩子的虛榮心,滿足孩子的“好吃懶做”的人類劣根性。我不知道我們的教育明天會是個什么樣子!我只知道有苦才會嘗到甜、有苦才會珍惜甜、有苦才會享受甜!許多的爸爸媽媽們對此渾然不覺,可悲??!他們只知道用自己的血汗作為孩子成長的投資,這種“無私”的父愛母愛,結果只會南轅北轍、事與愿違。
    四、軍訓還有一個更重大的意義,但必須經過辨識、經過思索才能體味得出來。老師們常這么說:“舉行軍訓讓孩子們懂得什么叫吃苦耐勞?!凹议L們常這么說:“參加了軍訓孩子就具有了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話說的似有道理,但卻透視出中國教育的一個誤區(qū):一片場景、一種氛圍、一項活動、一個主題、一番道理就能讓艱苦的精神在孩子的心靈中駐留下來,就能讓堅強的意志品質成長起來,就能讓向善向上的追求樹立起來?!耙货矶汀狈磻酥袊幕墓?,中國人陷于了“畢其功于一役”的思維中。殊不知,教育是一種需要教育者長期身體力行從而耳濡目染于下一代的緩慢過程。說教是宏觀的,浸潤是微觀的;道理是顯性的,力行是隱性的。吃苦和勤勉的習慣養(yǎng)成于日復一日的時間里,見諸于一事一物的細節(jié)上,蘊藏于一言一行的舉手投足間。對孩子的教育除了軍訓,還有家務,還有內務,還有服務等。教育不僅是讓學生見到某種場景、品到某種滋味、更需要把它長期浸泡到某種菜水中,潤及渾身上下,腌透里里外外。吃苦是有差異的:身體的吃苦和心靈的吃苦,兩者雖有相通之處,但卻“異曲而不同功”。許多人可以忍受貧窮和自然條件惡劣的折磨,但卻耐不住鉆研學問的單調和枯燥;還有許多人治學頗有靈性和韌勁,但卻受不了衣食生活的窘迫和拮據。把物質條件刻苦耐勞的訓練轉換成求學路上的克難攻堅品質,恐怕要有居高的教育視野、精致的教育設計、縝密的教育策略才行。教育的許多事情誤不得也急不得,誤不得就是老百姓說的“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比如“三歲看老”是一句關于孩子成長的老話,“三歲”就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耽擱了就會使教育陷于“事半功倍”的困境。急不得就是要有循序漸進的耐心和等待花開的從容。超前了就會有“揠苗助長”的適得其反。心靈和精神的質變常發(fā)生在頓悟的瞬間,但頓開茅塞卻是一種思維的狀態(tài),它不是訓練所能完成的。軍訓給我們只是一種啟迪,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們必須明白這一點,不能忽略,也不能夸大。教育沒有窮期,它既需要學生有皓首窮經的追求,又需要教師和家長們經年累月的打磨自己。教育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光在講道理上下功夫,錯誤解讀了教育的實質。若成年人年青時做不到的,現在還做不到,卻督迫著孩子去實現,豈不是緣木求魚!教育是以互動做為動態(tài)特征的:學生的成長促進了教師和家長的成長,教師和家長的成長帶動了學生的成長。
    人生的路就是教育的路:父母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山連接著山、水重復著水,軍訓周的后面是學習周、學習月、學習年……同學們要把自己的身體準備好、保持好,更要把精神準備好、保持好。不懼怕挑戰(zhàn),不錯失機會,不驕矜成功,不氣餒失敗。路漫漫九曲十八彎,青春飛揚意志堅,這就是軍訓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