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后總會感受到自己和外國人在各方面的差異,因此感覺很難融入當?shù)厣鐣?,深受困擾。今天出國留學網(wǎng)來說說海外留學生談中外思維差異,一起來看看。
中外思維差異
說起來,在日常對話中,世界好像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國內,一個是國外。
作為一個出國留學歸來的人,比起幾年前,我在思維上發(fā)生了一些比較明顯的變化。
我從小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下成長的,家里的老人也是非常傳統(tǒng)的人。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有著很深的情懷,在國外的日子里,常常會回想起在國內的生活。
人際關系:扎堆VS獨立
中國人喜歡人道主義,鄰里間有事沒事就喜歡拉拉家常,坐在一起聊天、打牌。
中國人似乎天生都喜歡熱鬧,有種欣欣向榮繁華太平的感覺。
但是,在國外,強調個人的獨立性,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并不喜歡跟別人產生過多的關系。
鄰里間也不會有太多交集,簡單說就是沒有中國人這么熱情。
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了鄰居阿姨的問候,沒有了樓下老人們的笑聲,我還真不太適應自己一個人的生活。
人前人后:批判 VS 保留
中國人有一個很大特點就是“誰人背后無人說,誰人背后不說人”。
每個人都會受到批判和評價,每個人也都要去評價和批判別人。
無論這件事是好是壞,都難免會受到一些評價。
但是在國外,他們有一種“不輕易評判”的態(tài)度。
國內發(fā)生的每一件事,都會被扯上道德,也就有了很多的道德綁架。
對于這一點,我是很不喜歡的,在國外待的久了,對道德綁架也會更敏感一些。
不同的社會態(tài)度
由于國外有著“獨立”的價值觀,所以不尊重他人是很令人反感的。
他們不抱怨,不喜歡麻煩別人,也不強迫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
意見:認同VS 不認同
每當我提出我的觀點的時候,我總是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認同。
可是人無完人,總會有反對的意見,剛開始,我會因為有人不同意而感到苦惱。
后來,我也漸漸習慣,畢竟人與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這對于我以后在國內的發(fā)展,有了很大的幫助,也不會自尋苦惱。
規(guī)則:默認VS譴責
在國內,破壞規(guī)則這件事,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我們對此也束手無策,漸漸的也選擇了默認。
但是在國外,這就不行了,而且還會受到很大的譴責。
其實,這一點對我的影響也不是很深,畢竟中國的儒家文化對我的影響更大一些,互幫互助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為什么選擇回國?
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希望出國留學,可以在國外深造,我也是其中的一個。
也會有很多人問我,那你為什么要選擇回國呢,國外的發(fā)展機會不是更多嗎?
也許當你厭煩了中國的為人處事之后,覺得出國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向往那種獨立的思想和生活。
時間久了,真的會想念自己的家人,不能在他們身邊照顧他們,總有種莫名的罪惡感,在他們身邊,我心里才踏實。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如果不能即使行孝,將會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這是我回國原因之一。
其次,當我回到祖國的懷抱,國內的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連生活也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
這樣的變化,讓我大開眼界,內心也有了很大的震撼。
我突然發(fā)現(xiàn),出國留學深造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是我該洋為中用,回國好好的搏一把了。
在我還沒有出國的時候,我覺得在國外生活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
但是,在國外的時間久了,漸漸覺得我是生活在一個地球上,而不是一個國家。
我發(fā)現(xiàn),其實接受一種不同的文化,并沒有那么難。
就好像我已經(jīng)學習了英語,那么學習日語,對我來說就更加容易,但是對于沒有學過英語的人,可能就會很難。
在國外的日子里,我經(jīng)常會對比中西文化的差異。
沒有出國時,我向往國外的生活。然而真正出國以后,我又開始想念國內的傳統(tǒng)文化。
如今,當我出國留學歸來,我珍惜我在國外的生活,也加倍珍惜我在國內的日子。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她已經(jīng)流淌在我的血液之中,是我的一部分。
我熱愛傳統(tǒng)文化,她包含著我親人對我的愛,正是這些文化文字語言深深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所以華夏子女不管走到世界哪里,都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
希望大家出國后無論回不回國,都不要忘記這個生你養(yǎng)你的地方,國外先進的地方我們學習到,咱們自己老祖宗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也別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