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中國吃飯的習俗知識

字號:


    自古中國就有“民以食為天”這一說法,可見飲食習慣在古人看來是何等的重要。中國民族眾多,習俗各異,自然而然飲食習慣也是不一樣的。中國的吃飯習俗,你知多少?跟著留學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飲食文化】中國吃飯的習俗知識
    自遠古時期開始,中國各民族就都喜歡把美食與節(jié)慶、禮儀活動結合在一起,年節(jié)、生喪婚壽的祭典和宴請活動者是表現(xiàn)食俗文化風格最集中、最有特色、最富情趣的活動。年節(jié)起源與歷法、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傳說有關,有固定的慶賀日期,有特定的主題和眾多人參加。
    在節(jié)日里,通過相應的食俗活動加強親族聯(lián)系,調劑生活節(jié)律,表現(xiàn)人們的追求、企望等心理、文化需求和審美意識。例如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人們都要吃粽子,用以寄托對屈原的深切懷念。又如中國舊時以農歷七月七日為乞巧節(jié),屆時人們要用乞巧果(各種雕花果、花瓜、花點等)供奉牛郎織女,向織女星乞求女工之巧,表現(xiàn)人們對勤勞、聰慧美德的崇尚。還有過年吃餃子、湯圓、年糕,中秋吃月餅等都表達了人們對合家團聚、親人安康的美好祝愿。
    少數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期間的酒食合歡更是豐富多彩,都備有豐盛的節(jié)日食品,如滿族的餑餑、回族的油香和馓子、壯族的粽子、維吾爾族的羊肉抓飯、水族的魚包韭菜等。還伴有各種形式的娛樂活動。如云南彝族的阿細跳月,景頗族的木腦縱歌,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賽龍舟等,均是寓娛樂于美食之中的食俗活動。
    生活中的生喪婚壽是部分人之間的禮儀活動,雖規(guī)模范圍并不似年節(jié)活動那樣廣泛,但卻更多地反映出人生的禮俗,濃厚的鄉(xiāng)土色彩。在漢族地區(qū)設宴一般講究“逢喜成雙,遇喪排單,婚慶求八,賀壽重九”?;刈宓捏巯话愣际前说啦嘶蚴啦耍蓡螖?。東鄉(xiāng)族用雞待客時,把雞分成十三塊,以帶雞尖的那塊為貴,通常要奉獻給尊敬的客人。畬族祭祖時,講究兩杯酒,一杯茶,三葷三素六個菜。
    在食俗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中,宗教產生了強大的影響。任何一種宗教都按自己的教義、教規(guī)制定食禮、食規(guī)和禁忌。有的禁豬、有的禁葷、有的禁五辛。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除奉行五禁外,每年還要過齋月,屆時成人(年老體弱者除外)都須把齋,即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得進食。
    這些民族大都聚居在西北各省區(qū),他們喜歡吃牛、羊肉,很多食品如抓飯、牛肉拉面、牛羊肉泡饃等在這一帶十分流行。他們的飲食習慣對于中國黃河流域和南方部分地區(qū)影響較大,不僅如此,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清真餐館遍及全國各地,所經營的清真菜點也是中國飲食風味重要流派之一。
    推薦閱讀
    面食不可少的道具——蒸籠,最早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
    中國的主食有哪些?大米、白面
    中國飲食特性:南北飲食有什么不同?
    【中國飲食文化】食不言寢不語出自哪里?
    【中國飲食文化】中國調料分為幾大類?
    常說“打醬油”,醬油是哪個朝代發(fā)明的?
    【中國飲食文化】擁有三千年歷史的醋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中國飲食文化】中餐上菜的順序有什么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