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驢車尚書

字號:


    據(jù)史料記載,戴敦元出生在一個貧寒之家,他父親樂善好施,雖然家中只有三頃薄田,有一年衢州發(fā)洪水淹死了不少人,戴敦元的父親毅然將田地抵押出去得到了一筆錢,用這筆錢救助受災者。災情結(jié)束后,戴家也失去了三分之二的田地。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廉政:驢車尚書,供您參考,更多資訊請點擊(https://www.liuxue86.com)查看。
    廉政:驢車尚書
    戴敦元(1767-1834),字金溪,號吉旋,浙江衢州人。戴敦元在讀書治學上有很高的天賦,他幼時去外祖父家拜訪,一個月內(nèi)就把外祖父的藏書讀完了。戴敦元10歲舉神童,學政彭元瑞面問經(jīng)義,戴敦元對答如流,他感嘆道:“子異日必為國器。”此言果然不虛,戴敦元15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最終官至刑部尚書,他一生清正廉明、節(jié)儉樸實,為人稱道。
    嘉慶二十四年(1819),戴敦元赴廣東任高廉兵備道。這是戴敦元第一次出京外任,他擔心自己可能因為不了解當?shù)氐膶嶋H情況而影響施政,便特意選擇先去蘇州南濠,此地粵商云集,他正可借此機會了解廣東的風土利弊。他以客商的身份與粵商同寓,了解到了許多第一手的材料,為接下來在廣東開展工作做了充分的準備。雖然在任時間不長,但戴敦元以“報國無才勤補拙,安民有愿盡除冤”為宗旨,做了許多深得民心的事,當?shù)匕傩辗Q他為“神公”。
    道光元年(1821),戴敦元升任江西按察使,工作十分勤奮,在吏員的輔佐下,數(shù)月之內(nèi),竟清理了四千余件積案。第二年,戴敦元改任山西布政使。當時官場上有一個惡習,凡是上官過境,沿途州縣都要勞師動眾迎來送往,不僅大擺筵席,臨走前還要給上官準備禮品。戴敦元前往山西赴任,輕車簡從、不事聲張、不搞排場,每天五更就催車夫上路,飲食不過是六枚麥餅,且全在車上解決,不勞煩沿途州縣,以致戴敦元“獨行數(shù)千里,而輿夫館人莫知其為新任藩使者”。
    道光十二年(1832),戴敦元任刑部尚書。有一天天降大雪,戴敦元身披雨罩,手抱文書,步行到街上,叫了一輛驢車去上班。車夫自然不知道戴敦元的身份,到了刑部衙門,戴敦元脫去雨罩露出珊瑚頂戴,要知道珊瑚頂戴是二品官員才可佩戴的。車夫見此大驚,棄車而逃,戴公“強留與之錢而去”。因為這段美談,人們送他一個“驢車尚書”的雅號。
    道光十四年(1834),戴敦元卒于任所,人們看到他身穿敝衣,露出手肘,身上蓋著一床布棉被。民國時期編修的《清史稿》稱他“清介自持,克盡職守”,可謂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