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3+X到3+3 文理是否該分科引發(fā)思辨

字號:


    出國留學高考網(wǎng)為大家提供高考改革:3+X到3+3 文理是否該分科引發(fā)思辨,更多高考資訊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
    高考改革:3+X到3+3 文理是否該分科引發(fā)思辨
    977年恢復高考至今恰逢40周年,在歷經(jīng)多次大大小小的制度革新之后,2017年,新一輪高考改革正如火如荼。通過回望這40年來高考改革“故事”,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認識高考這一牽涉民生甚廣的教育公共政策,為回答“未來改革將向何處去”提供“經(jīng)驗”支持。恢復高考40年,改革一直在路上。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尋求更為公平公正的人才選拔制度,讓每一個同樣努力的人得到機會,讓每一個不同特質(zhì)的人能盡其才,這樣的改革初心不會變。
    
    2017年是恢復高考40周年,也被稱之為“新高考元年”。
    這一年,作為全國性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試點,上海市、浙江省2014年開始啟動的新高考改革將迎來首屆畢業(yè)生。
    全國其他省份也開始陸續(xù)推進新高考改革方案,2018年,廣東省將實施新的學考制度,高考統(tǒng)一考試科目由6科減少到3科(語數(shù)外),其他6門科目則變成6選3,作為等級性考試計入高考錄取總分,被稱之為“3+3”考試模式。
    盡管新高考改革廣東省沒有走在前列,但“3+3”考試模式的前身“3+X”方案,卻是廣東省最先開始探究的。
    早在1995年,在教育部的部署下,廣東省就已經(jīng)開始研究高等教育招生考試科目改革辦法,并于1998年提出了“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以下簡稱“3+X”方案)。
    在“3+X”方案中,“3”是指語文、數(shù)學、外語3門必考科目,“X”則是指在政治、歷史、地理、化學、生物、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文理大綜合中選考1至2門。1999年該方案正式實施,在全國引起了較大反響。
    至2001年,全國已有18個省份實行“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2002年,教育部開始在全國推行“3+X”方案,多數(shù)省市延用至今。
    首屆文理分科,學生迷茫選錯科
    2000年,在廣東省實施“3+X”方案的次年,一直走在高考改革前列的江蘇省,緊隨改革的步伐,開始進行了高考科目改革的探索,實施“3+文科/理科綜合”的考試模式。
    2000年至2003年,短短4屆高考,江蘇省經(jīng)歷了由“3+文科/理科綜合”到“3+大綜合”,又到“3+文科/理科綜合”的三次改革。
    江蘇南通人李涵(化名),上大學后又選擇了復讀,恰好親歷了江蘇省兩次“3+X”高考科目改革。
    他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2000年剛開始進行高考科目改革時,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都對文理分科沒有全面的認識,更沒有招生經(jīng)驗和就業(yè)結果可以借鑒。
    抱著“理科大學比較好考”的想法,2000年,李涵以理科生身份參加了人生第一次高考。
    然而,因為對理科認識不足、偏科嚴重,李涵并沒有成功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當時有個影視夢,一直想學導演和編劇?!彼f,自己偏愛文科,語文和英語成績也相對出色,卻由于2000年是第一年改革,信息不對稱,糊里糊涂地選擇了理科。
    考上一所二本理科大學的他,很快就開始感到了學業(yè)上的吃力,“就是在學專業(yè)知識的時候,感覺自己跟不上物理和數(shù)學的學習進度。”
    一向成績優(yōu)異的他,在一個純理工科專業(yè)里,不僅無法追逐自己的夢想,甚至連完成平時的功課都是問題。
    經(jīng)過再三斟酌,2001年初,大一上學期剛結束,李涵做出了退學回老家重新復讀參加高考的決定。
    這一年,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qū)開始實行“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江蘇省改革后也在一直進行探索、調(diào)整。
    二次高考,再遇科目改革
    正在李涵猶豫退學之際,他意外得知2002年江蘇將再次進行高考科目改革,“當時備戰(zhàn)高考的老師和學生們都聽到了風聲,而我就是沖著2002年的高考大綜合改革回去復讀的?!?BR>    回想起2002年由“3+文科/理科綜合”改為“3+大綜合”的改革,李涵感慨頗深,這一場高考改革,讓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受益者”。
    他告訴澎湃新聞,這一年的改革突如其來,盡管提前一年已經(jīng)得知高考將以大綜合的形式出現(xiàn),但在備戰(zhàn)高考時學校和老師仍不免有些手忙腳亂。
    “我們學校之前是只重視語數(shù)外理化,政治歷史還算湊合,但生物和地理老師就缺了,都不知道該怎么復習,老師也不知道該怎么把握難度?!崩詈貞浄Q,當年為了應對大綜合的考試模式,老師們給學生訂了許多種類的報紙,鼓勵大家看報學習知識,而其他科目,則一直趕進度。
    由于在高考前的模擬考試中成績出色,加上自己平時涉獵廣泛,第二次參加高考的李涵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壓力。
    在高考的現(xiàn)場,他也很快發(fā)覺,考試內(nèi)容覆蓋面雖廣,難度卻不大。“其實考的很簡單,就是知識面比較廣,基本上考試內(nèi)容都是書本上的,看到就能學會,有盲點就丟分?!?BR>    回憶起2002年的高考,李涵十分感慨,“平時愛看"閑書"、知識面比較廣博的同學就考得很好,但對于那些死讀書做題的人就很吃虧,有些物理、數(shù)學特別好的學生,大綜合的總分一下子就下去了?!?BR>    高考成績出來后,李涵發(fā)現(xiàn)自己的歷史、化學、政治三門都沒有任何扣分,發(fā)揮出色的他,成功被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中國傳媒大學)的編輯專業(yè)錄取。而在“3+大綜合”考試中發(fā)揮失常的同學則大多留在了省內(nèi)讀普通的二本。
    在李涵看來,盡管2002年的高考改革試點不算成功,2003年江蘇高考又恢復了“3+文理小綜合”的模式,但對于他們那一屆那說,仍是一場公平的考試,每一位學子的機會都是等同的。
    專家:“3+X”模式多變,大綜合確實存在問題
    李涵所經(jīng)歷的兩次高考改革,都是源于1998年廣東省率先提出的“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
    1999年2月,教育部正式發(fā)布文件《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意見》(俗稱高考“3+X”改革方案。)
    改革方案發(fā)布后,2000年廣東、江蘇、浙江、山西、吉林五省就已經(jīng)開始按照方案進行了改革試點,2001年,這一改革又開始擴大到18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2002年又增加了12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盡管各個省市都在按照方案進行改革,但因為“3+X”中“X”所存在的多樣性,每個省所推出的改革方案皆有所不同。
    “這個X就代表了變動、多樣化,當時實施初期,大多數(shù)省都選擇了"3+文理小綜合",但也有其他省份在做不一樣的嘗試?!睆B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介紹稱,“比如當時上海實施的是3+1,河南和遼寧就是"3+大綜合"。”
    “但試驗了幾年下來,大綜合的兩個省就都堅持不住了?!闭劶袄詈?002年所經(jīng)歷過的大綜合改革,劉海峰認為,這種文理交叉的大綜合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
    “首先就是命題,一道題既要涉及到物理和地理,還要有政治和歷史的知識點,出題時是很難的,也很難把握難度?!眲⒑7灞硎?,在改革的初期,命題是一大難點。
    其次就是關于師資問題,“我們的老師都是分專業(yè)分科培養(yǎng)出來的,比如物理系老師到了中學教物理,生物系畢業(yè)教生物,都是一科對應一科,現(xiàn)在到了高中要讓他教文理融合和的試題,這個壓力是很大的?!?BR>    劉海峰說,在師資和命題難度的雙重壓力下,像河南、遼寧等實施過“3+大綜合”的省份,很快就“招架不住”了,轉而選擇了“3+文理小綜合”。這也是江蘇省實施了一屆大綜合改革后,次年又恢復了“3+文理小綜合”模式的原因。
    除了“3+大綜合”,對于多地實施的“3+1”模式,劉海峰也認為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就是科目之前的可比性問題,因為不同科目之前的難度是有差距的,這樣在選考的時候,學生就會出現(xiàn)偏向?!?BR>    劉海峰指出,在“3+1”實施的過程中,不少學生因為物理比較難,而放棄物理轉選生物,導致生物專業(yè)的學生過多,而出現(xiàn)了改卷“壓分”的現(xiàn)象。
    同時,由于科目偏向過于嚴重,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氨热缟镞@個科目,那么多人選,是不是都能對應大學專業(yè)?如果不能對應,又該怎么樣進行調(diào)劑?如果物理專業(yè)招收的人數(shù)不夠,能不能從生物來挑?又該如何進行不同科目間的成績比較?”
    正是由于“3+1”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廣東省很快也堅持不下去,“3+X”改變?yōu)榱恕?+文理小綜合”。但這是不是意味著“3+文理小綜合”就是適合高考的分科模式呢?
    劉海峰認為未必,“有比較才有鑒別,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后,相比較而言,小綜合是比較使用的模式,所以很多省份都選擇了小綜合的模式,但這并不代表小綜合就是最好的,只是存在即合理。”
    談及高考改革,劉海峰認為,雖然高考一直都在進行嘗試調(diào)整,但萬變不離其宗,“還是在努力做到幾個"有利于"?!?BR>    “高考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有利于選拔人才、有利于促進中學教學、有利于保障教育機會的公平,還有就是要有利于科學、公平、高效的選拔人才。”劉海峰說。
    2017高考頻道精心推薦:
    2017年高考作文題目及范文
    2017年全國各省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
    2017全國各省及普通院校高考分數(shù)線專題
    2017全國各省高考真題及答案匯總
    2017年全國各省高考成績查詢?nèi)肟趨R總
    2017年全國各省市高考狀元名單
    2017全國高考志愿填報時間及入口匯總
    2017年全國高考錄取查詢時間及入口安排表
    
高考政策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異地高考 招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