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觀后感范文

字號:


    以下是出國留學網編輯為您整理的《人民的名義》觀后感范文,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出國留學網(www.liuxue86.com/shiyongziliao/)查看。
    《人民的名義》觀后感范文【一】
    一位國家部委的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千萬,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著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里吃炸醬面。
    當這位腐敗分子的面具被最終撕開的同時,與該案件牽連甚緊的漢東省京州市(虛擬地名)副市長丁義珍,卻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偵察手段逃脫法網,流亡海外。案件線索終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項目引發(fā)的一家漢東省國企大風服裝廠的股權爭奪,牽連其中的各派政治勢力卻盤根錯節(jié),撲朔迷離。
    漢東省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的車禍。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yè),精明干練的侯亮平臨危受命,接任陳海未竟的事業(yè)。
    在漢東省政壇,以漢東省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高育良為代表的“政法系”,以漢東省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為代表的“秘書幫”相爭多年,不分軒輊。新任省委書記沙瑞金的到來,注定將打破這種政治的平衡局面,為漢東省的改革大業(yè)帶來新的氣息。
    《人民的名義》絕不僅僅是一部反腐小說,而應該是廣義的政治小說,是對中國目前政治生態(tài)的寫照,很多都是生活中發(fā)生的。
    通過《人民的名義》反腐倡廉電視劇,我們清楚地看到這些落馬官員無視黨紀國法,目無組織紀律,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權力去中飽私囊,滿足私欲,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破壞了黨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敗壞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干擾了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使國家財產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損失,最終受到了法律的懲處。警示教育片以案說紀、以案說法,觸及靈魂、震撼心靈,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潔從政教育,大家觀后感慨良多,既為那些“臺上領導”一下子變?yōu)?ldquo;臺下囚”感到遺憾,也為黨內清除了一批“蛀蟲”而慶幸,并一致認為,在領導、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通過反腐倡廉教育的不斷深入,進一步增強黨員領導干部的拒腐防變能力,讓拒腐防變的意識入心入腦,從心靈深處受到觸動、得到啟迪和教育,對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收看《人民的名義》的同時,我一直在想,“清官”和“貪官”之間有何質的區(qū)別?
    首先,他們的人生追求不同。“清官”有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們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們的宗旨,國泰民安、國富民強是他們的追求。而“貪官”不同,他們追求的是富裕的物質生活。一心想著自己的小家。以不正當手段斂財作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追求的是虛名實利。
    其次,他們思想、立場不同。“清官”清楚意識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應盡力為人民利益著想。他們一身正氣,大公無私,真正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正因為他們心中裝著人民,所以立場堅定、頭腦清醒,能抵制各種威逼利誘。而“貪官”則相反。他們誤認為手中的權力是自己奪來的??梢詾樗麨?,可以假公濟私,可以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更不用說各種誘惑了。
    通過這次觀看反腐警示教育片,再次警示我們:
    一、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通過反腐倡廉的正面激勵教育和反面剖析教育,時時刻刻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政策法規(guī)約束自己,用道德規(guī)范衡量自己,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查找差距與不足,提高覺悟。在思想上筑牢信念大廈的根基,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才能抵御住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二、要慎重使用權力,嚴格遵章辦事
    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明白,權力是誰給的,手中的權力應該為誰謀利。要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做到警鐘常敲,時刻不忘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常修為政之德、 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金錢的誘惑,永葆共產黨員、人民公仆的本色,真正做到廉政、勤政、優(yōu)政。
    三、要注重加強個人自律意識的培養(yǎng)
    要防腐拒變,自律是關鍵。個人的廉潔主要來自自律,自覺遵守黨紀國法和社會公德?,F實生活中,誘惑種種,稍有不慎,就會思想錯位,行為出軌。輕者蒙人生污跡之羞,重者受身敗名裂之辱,害人害己,悔之莫及。要拒絕腐敗,抵御腐敗,唯有管住自己,這就是防范在前的自律,也是摒棄僥幸,實實在在的規(guī)范修身。堅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保持一身正氣,保持共產黨員本色。
    四、注重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和落實
    注重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堅持教育方式的多樣性,保持教育工作的持久性四個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實效性。未雨綢繆,形成“不去為”的教育機制;建立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形成“不能為”的防范機制;培養(yǎng)廉潔為榮、腐敗為恥的風氣和氛圍,形成“不愿為”的自律機制;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形成“不敢為”的懲戒機制。
    我們在工作中,時常也會遇到各種誘惑,我們應該牢記前車之鑒,提高自身修養(yǎng),拒絕貪腐。
    《人民的名義》觀后感范文【二】
    “中央強調反腐敗要 刮骨療毒 、 壯士斷腕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決心。”同名小說作者和編劇周梅森說,“十八大以來,還沒有一部觀照現實的反腐電視劇。作為作家,面對關乎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沉默。
    這部投資1.2億元的電視連續(xù)劇,是一部故事虛構而反映現實的戲,主要講述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長侯亮平臨危受命,率領檢察官抽絲剝繭、層層突破,依法查辦一樁股權案背后的職務犯罪,最終將腐敗犯罪分子繩之以法,體現了“打老虎”、“拍蒼蠅”等反腐成果。
    據媒體報道,2016年之前已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備案尚未播出的反腐題材電視劇有11部之多。反腐題材文藝作品的回暖升溫,與中共四年多來強力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密切相關。
    周梅森被一些評論者視為“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人民的名義》今年初公開出版,被認為突破了反腐作品的尺度,如其中涉及“副國級”貪官的情節(jié),因而頗受關注。同名話劇在三月份的全國兩會期間于北京首演。如今電視連續(xù)劇又登陸電視黃金檔,或再次引發(fā)反腐的全民討論。
    “在后期剪輯時,一位 90后 剪輯師面對劇中情節(jié)潸然淚下,這讓我相信這部戲是有感染力的。”該劇導演兼制片人李路說。
    這部劇的戲劇沖突是虛構的,但其中貪官的案例是有所依據的。李路認為,電視劇在表現深度和社會廣度上都有開拓??v深層面,從小官巨貪到副國級大貪,從基層好官到高層清官,縱軸上排布著形形色色的官員;社會維度方面,這部劇寫了人物眾生相,市民、官員、知識分子、商人……如同一幅當代社會的“清明上河圖”。
    從籌備到拍攝制作完成,這部劇歷時將近兩年,陸毅、張豐毅、許亞軍等30多位知名演員參演。“5家民營影視公司共同投資,省級衛(wèi)視以2.2億的價格收購,反映了市場對這部反腐劇的信心。”李路說。
    周梅森認為,相較于新聞報道,文藝作品在反映反腐題材時,更注重從“人性”的角度挖掘。“一個官員的腐敗,有多種成因、多種形態(tài),但說到底是人性中的貪念因權力缺乏有效監(jiān)督而發(fā)展到了極致。”他說,“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中共十九大將于今年召開,在反腐敗已形成壓倒性態(tài)勢之后,中國的執(zhí)政黨將如何進一步推進反腐敗斗爭和制度建設,受中外矚目。
    “反腐不只是要把生銹的零件、患病的器官拿下來,更重要的是找到致銹的原因、病灶的所在,從而正本清源,創(chuàng)造清明的政治環(huán)境和執(zhí)政生態(tài)。”李路說,希望《人民的名義》在這場移風易俗的大變遷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
    《人民的名義》觀后感范文【三】
    日前,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牽頭創(chuàng)作的《人民的名義》電視劇,正式在湖南衛(wèi)視黃金檔開播。該劇真實震撼地演繹了熒屏“打虎”,開播以來引起強烈反響,不但收視告捷,在社交媒體上也引發(fā)熱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反腐電視劇的熱播,生動展現了反腐敗斗爭的真實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力解決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一大批腐敗分子受到法律應有的懲處,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tài)勢正在形成。
    反腐敗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眾給予高度評價。反腐作品是反腐斗爭在精神文明領域的投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近年來,從中央紀委紀錄片《永遠在路上》和《打鐵還需自身硬》,到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再到探究貪官心路歷程的《追問》等等,與反腐有關的作品不斷升溫,深度契合中央反腐敗斗爭取得的成果。
    打鐵還需自身硬。《人民的名義》劇中不少內容取決于真實題材,一些腐敗分子的案情離奇到連作家都難以想象。劇中涉及貪腐官員官至高層,一個大省“半壁江山”都陷入貪腐,有演員甚至擔心劇本會過審不了。導演說:“電視劇能拍到這個尺度,是國家反腐力度使然。”敢于曝光問題、敢于正視問題,充分證明了我們黨在反腐斗爭中的堅定決心和高度自信。
    正因為有“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的擔當,有“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氣魄,反腐敗斗爭實現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做到除惡務盡、不留死角,使黨風政風為之一新、社風民風為之一振。相信反腐題材的升溫、更多反腐作品的涌現,必將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不斷提振民眾的信心和信任。
    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礎。廣大人民群眾痛恨腐敗,必然會力挺反腐,而反腐作品道出了民眾心聲?!度嗣竦拿x》首集就取得了全國網收視率位居同時段第一的好成績,說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順黨心、合民意,有著廣泛和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人民的名義》源于反腐敗斗爭的偉大實踐,源于創(chuàng)作者敏銳地捕捉到時代的脈搏和人民心聲,尤為重要的是,“人民的名義”彰顯了正義的力量,必將助力清明政治生態(tài)建設,為社會傳播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