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就要各位考生朋友們做好復(fù)習(xí)計(jì)劃,好好備考,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欄目為大家提供“2017執(zhí)業(yè)藥師臨床中藥學(xué)復(fù)習(xí)要點(diǎn):清熱燥濕藥”,希望對(duì)大家有所幫助!
第三節(jié) 清熱燥濕藥
本類藥物的藥性多屬苦寒,苦能燥濕, 寒能清熱,均有清熱燥濕功效。主要用于濕熱證。如濕溫或暑溫夾濕的身熱不揚(yáng)、胸膈痞悶、小便短赤;脾胃濕熱內(nèi)蘊(yùn)所致的惡心、嘔吐、痞滿;肝膽濕熱引起的黃 疸、耳腫流膿、脅肋疼痛;濕熱下注的帶下腥臭,或濕熱蘊(yùn)結(jié)膀胱的熱淋澀痛,或濕熱滯于大腸的瀉痢里急后重;濕熱浸淫肌膚的濕疹、濕瘡;濕熱流注關(guān)節(jié)的關(guān)節(jié) 紅腫疼痛等。以上諸證,大多可見舌苔黃膩,皆為本類藥物的適應(yīng)范圍。本類藥物還兼有瀉火解毒作用,亦可用于火盛熱毒之證。
本類藥物苦寒伐胃,性燥傷陰,凡脾胃虛寒或津傷陰虧者當(dāng)慎用,或酌情配合健脾益胃、養(yǎng)陰生津藥同用。
黃 芩(基源 藥材)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涼血止血
1.清熱燥濕用于濕溫暑濕,黃疸,瀉痢,熱淋澀痛。
本品苦寒性燥,入肺、胃、膽、大腸經(jīng)。清熱燥濕作用較強(qiáng),尤善清泄中上焦?jié)駸?并長于清氣分實(shí)熱。廣泛用于濕溫暑濕,黃疸瀉痢,熱淋澀痛等多種濕熱證。
(1)治濕溫、暑濕之胸脘痞悶、身熱不揚(yáng)、惡心嘔吐。常與滑石、白豆蔻等配伍,如黃芩滑石湯。
(2)治濕熱黃疸。每與茵陳蒿、梔子等同用。
(3)治濕熱蘊(yùn)結(jié)大腸,瀉痢腹痛,或里急后重。與葛根、黃連等配伍,如葛根芩連湯。
(4)治濕熱下注膀胱的熱淋澀痛??膳淠就?、白茅根、車前子等同用。
2.瀉火解毒用于肺熱咳嗽,熱病煩渴,寒熱往來,咽喉腫痛,癰腫瘡毒。
本品有瀉火解毒之功,可用治多種臟腑實(shí)熱證,因主歸肺經(jīng),故善清泄肺火,為治肺熱咳嗽之要藥;并可用于熱病煩渴,寒熱往來,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等證。
(1)治肺熱咳嗽。可單味應(yīng)用,即清金丸;或與瓜蔞、枳實(shí)、膽南星等配伍,如清氣化痰丸。
(2)治外感熱病煩渴,溲赤便秘。常與梔子、大黃、薄荷等同用,如涼膈散。
(3)治邪在少陽寒熱往來。每與柴胡同用。如小柴胡湯。
(4)治熱盛咽痛,癰腫瘡毒。常配伍連翹、金銀花等同用。
3.止血用于血熱出血證。
本品兼入血分能直折火勢而涼血止血,用于熱盛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證,常與涼血止血藥同用。
4.安胎用于胎動(dòng)不安。
本品還能清熱安胎,治熱擾胎動(dòng)不安。常配伍白術(shù)等安胎藥同用。
用法:清熱生用,安胎炒用,清上焦熱酒炒,止血炒炭。
黃 連(基源 藥材) 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1.清熱燥濕用于濕熱中阻、脘痞嘔惡,瀉痢腹痛。
本品大苦大寒,入心、肝、胃、大腸經(jīng)。清熱燥濕力強(qiáng),尤善清中焦?jié)駸?,尤為治濕熱瀉痢、嘔吐之要藥。
(1)治濕熱互結(jié),氣機(jī)失常,脘腹痞滿、惡心嘔吐。常與半夏、干姜等配伍,如半夏瀉心湯。
(2)治濕熱瀉痢,輕者單用有效;若瀉痢伴有腹痛,每與木香同用,即香連丸;若治外邪入里、瀉痢身熱,常配伍黃芩、葛根、甘草等,即葛根黃芩黃連湯;若治瀉痢膿血,常配伍白頭翁、黃芩、秦皮等,即白頭翁湯。
2.瀉火解毒用于熱病高熱,心煩失眠,胃熱嘔吐,肝胃失和、嘔吐吞酸,癰腫瘡毒,皮膚濕瘡,目赤腫痛。
本品瀉火解毒之力強(qiáng),尤善清心熱、瀉胃火,為治心熱煩躁失眠及胃熱嘔吐之良品。亦常用治瘡癰濕瘡、疔毒、目赤腫痛等。
(1)治熱病高熱煩。常與黃芩、黃柏、梔子等配伍,即黃連解毒湯。
(2)治失眠心煩。屬陰虛火旺,常與白芍、阿膠等補(bǔ)養(yǎng)陰血藥配伍,如黃連阿膠湯;屬心腎不交,夜不能寐者,每與肉桂同用,即交泰丸。
(3)治胃熱嘔吐,配半夏、竹茹、橘皮等同用,如黃連橘皮竹茹湯;若為肝火犯胃,脅肋脹痛,嘔吐吞酸者,常與吳茱萸配伍,即左金丸。
(4)治治熱毒瘡瘍。常與黃芩、黃柏、梔子等配伍,即黃連解毒湯。
(5)治皮膚濕瘡。可用黃連制膏外用。
(6)治目赤腫痛。以本品用人乳浸汁滴眼。
3.涼血用于血熱出血證。
本品還能瀉火涼血,治熱盛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等,常與大黃、黃芩配伍,即瀉心湯。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適量。清熱燥濕、瀉火生用;降低寒性宜炒用;清胃止嘔用姜汁炙;清上焦火酒炒;清肝膽火用豬膽汁拌炒;降逆止嘔用吳茱萸煎汁拌炒。
黃 柏(基源 藥材)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退虛熱
1.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帶下,熱淋,足膝腫痛,瀉痢,黃疸,瘡瘍腫毒,濕疹濕瘡。
本品苦寒,入腎、膀胱、大腸經(jīng)。清熱燥濕之中擅清泄下焦?jié)駸?,為下焦?jié)駸嶂T證如帶下、熱淋、足膝腫痛等常用。且清泄燥濕、瀉火解毒,而常治瘡癰、濕疹、濕瘡。
(1)治濕熱下注,帶下腥臭。常與車前子、白果等配伍,如易黃湯。
(2)治濕熱蘊(yùn)結(jié)膀胱,小便淋瀝澀痛。常配合木通、滑石等同用。
(3)若濕熱所致足膝腫痛。多與牛膝、蒼術(shù)配伍,即三妙丸。
(4)治濕熱瀉痢腹痛??膳浒最^翁、黃連、秦皮等同用,即白頭翁湯。
(5)治濕熱黃疸。與梔子、甘草配伍,即梔子柏皮湯。
(6)治熱毒瘡瘍。內(nèi)服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外用將本品研細(xì)末,加豬膽汁調(diào)敷。
(7)治濕疹濕瘡??膳c苦參、荊芥等配合煎服,或用煎汁洗患處。
2.退虛熱用于陰虛內(nèi)熱證。
本品為實(shí)熱、虛熱兩清之品,既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又能入腎而有瀉相火、退虛熱作用。治陰虛火旺,腰酸耳鳴、骨蒸潮熱、遺精盜汗等癥,常與知母、地黃等配伍,如知柏地黃丸、大補(bǔ)陰丸。
用法:清熱燥濕、瀉火生用,退虛熱用鹽水炙。
黃芩、黃連與黃柏功用對(duì)比
黃芩、黃連、黃柏均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常相須為用,治濕 熱、火毒之證。但黃芩善清上焦?jié)駸峒胺位穑瑸橹螡駵?、暑溫及肺熱咳嗽之要?還能瀉火止血,治血熱出血;清熱安胎,治胎熱胎動(dòng)不安。然黃連善清心火及中焦 濕熱,既是治濕熱瀉痢、胃熱嘔吐之要藥;又為治熱盛火熾、高熱煩躁之良品;且善瀉火解毒療瘡,常治癰疽疔毒諸證。而黃柏善清下焦?jié)駸幔瑸橹螡駸嵯伦⒅畮?下、淋濁、黃疸及足膝腫痛等證之良藥;且善瀉相火、清虛熱,治陰虛火旺,骨蒸潮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