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夏至的那些趣事
6月21日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夏至。夏至和冬至一樣,屬于我國民間的重要節(jié)日,稱為“夏至節(jié)”。在我國有些地方,該節(jié)日的熱鬧程度不亞于端午節(jié)?!跋闹痢弊鳛楣?jié)氣始于戰(zhàn)國,完善于漢武帝時代,且以太初元年頒行新歷——太初歷為標志。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第一次把二十四節(jié)氣訂入歷法,夏至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推行全國。
一 古代“夏至”如何過?
從周代時起,在夏至日已經(jīng)有了祭神儀式,到了清代仍然被視作“國之大典”,而民間的百姓們在這一天要吃“夏至面”,有的地方還將新麥做成餅、饃等,有“嘗新”的意思,所以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宋代《文昌雜錄》里記載,宋代官員從夏至這天開始要放假3天,讓百官回家休息。而宮廷中,夏至這天御廚們就包出一種夏至餛飩,供皇帝、妃嬪食用。
遼代《遼史?禮志》記載:“夏至日謂之‘朝節(jié)’,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納涼,香囊可除汗臭。
在清代之前的“夏至”當天,全國還要放假一天,全國各地老百姓以自己的方式慶祝夏至的到來。
二 關(guān)于夏至的有趣事
“杯弓蛇影”的成語大家都很熟悉,經(jīng)常用來形容那些疑神疑鬼,自己嚇自己的人。但其實“杯弓蛇影”這個成語,源于“夏至”節(jié)氣的一次宴飲。據(jù)漢朝應(yīng)劭《風俗通》中記載:“杜宣夏至日赴飲,見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飲。酒后胸腹痛切,多方醫(yī)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BR> 夏至日照最長,故中國紹興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語。舊時,人不分貧富,夏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guī)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其時,夏收完畢,新麥上市,亦帶嘗新之意。
“夏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太陽在一年中所能達到北半球最高的緯度。此時北半球各地白晝最長,黑夜最短。夏至這天正午,在北回歸線上的地區(qū)將會出現(xiàn)“立竿無影”的有趣現(xiàn)象。我國大陸有5個北回歸線標志點,分布在廣東的汕頭、從化、封開,廣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在北回歸線標志點都設(shè)有“窺陽孔”,公眾可以驗證夏至中午陽光是否垂直射向地面,是否“立竿無影”。
北極村是我國最北的村落,北緯達53度以上,而地球本身有23度半的傾斜角,因此每年夏至前后,盡管地球晝夜旋轉(zhuǎn),但這里一天仍有17個多小時可以直接看到太陽。夏至時節(jié)白晝最長可達19個小時,又被稱作“不夜城”。當看不到太陽時,太陽的余光仍可以輻射到這里,并出現(xiàn)夜色清明的奇異現(xiàn)象。
《荊楚歲時記》記述,長江中下游正值梅雨季節(jié),人們在夏至這天,把用菊葉燒成的灰撒在小麥上,既可以追肥,又可以消除蟲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tài)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
6月21日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夏至。夏至和冬至一樣,屬于我國民間的重要節(jié)日,稱為“夏至節(jié)”。在我國有些地方,該節(jié)日的熱鬧程度不亞于端午節(jié)?!跋闹痢弊鳛楣?jié)氣始于戰(zhàn)國,完善于漢武帝時代,且以太初元年頒行新歷——太初歷為標志。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第一次把二十四節(jié)氣訂入歷法,夏至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推行全國。
一 古代“夏至”如何過?
從周代時起,在夏至日已經(jīng)有了祭神儀式,到了清代仍然被視作“國之大典”,而民間的百姓們在這一天要吃“夏至面”,有的地方還將新麥做成餅、饃等,有“嘗新”的意思,所以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宋代《文昌雜錄》里記載,宋代官員從夏至這天開始要放假3天,讓百官回家休息。而宮廷中,夏至這天御廚們就包出一種夏至餛飩,供皇帝、妃嬪食用。
遼代《遼史?禮志》記載:“夏至日謂之‘朝節(jié)’,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納涼,香囊可除汗臭。
在清代之前的“夏至”當天,全國還要放假一天,全國各地老百姓以自己的方式慶祝夏至的到來。
二 關(guān)于夏至的有趣事
“杯弓蛇影”的成語大家都很熟悉,經(jīng)常用來形容那些疑神疑鬼,自己嚇自己的人。但其實“杯弓蛇影”這個成語,源于“夏至”節(jié)氣的一次宴飲。據(jù)漢朝應(yīng)劭《風俗通》中記載:“杜宣夏至日赴飲,見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飲。酒后胸腹痛切,多方醫(yī)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BR> 夏至日照最長,故中國紹興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語。舊時,人不分貧富,夏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guī)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其時,夏收完畢,新麥上市,亦帶嘗新之意。
“夏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太陽在一年中所能達到北半球最高的緯度。此時北半球各地白晝最長,黑夜最短。夏至這天正午,在北回歸線上的地區(qū)將會出現(xiàn)“立竿無影”的有趣現(xiàn)象。我國大陸有5個北回歸線標志點,分布在廣東的汕頭、從化、封開,廣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在北回歸線標志點都設(shè)有“窺陽孔”,公眾可以驗證夏至中午陽光是否垂直射向地面,是否“立竿無影”。
北極村是我國最北的村落,北緯達53度以上,而地球本身有23度半的傾斜角,因此每年夏至前后,盡管地球晝夜旋轉(zhuǎn),但這里一天仍有17個多小時可以直接看到太陽。夏至時節(jié)白晝最長可達19個小時,又被稱作“不夜城”。當看不到太陽時,太陽的余光仍可以輻射到這里,并出現(xiàn)夜色清明的奇異現(xiàn)象。
《荊楚歲時記》記述,長江中下游正值梅雨季節(jié),人們在夏至這天,把用菊葉燒成的灰撒在小麥上,既可以追肥,又可以消除蟲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tài)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