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wǎng)司法考試頻道為您整理“2017司法考試怎樣提高復習效率?”,希望考生們能順利報考2017年司法考試!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需要加上哪些砝碼。
1.復習要有計劃。復習要有章可循,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切不可一曝十寒!最好能制定一個較為詳細、可行的中長期的學習方案,對備考做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另外,每個人的生物節(jié)律不同,要根據(jù)這一點做好每天的復習任務(wù)安排。
2.資料要合理選擇。司法考試的復習資料很多,除指定復習教材外,各類輔導機構(gòu)還會組織編寫各式各樣的輔導材料。面對林林總總的復習資料,考生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
3.復習要全面。全面復習是掃除知識盲點的有效方法,“沒有經(jīng)過全面復習,知識大廈就好比建在沙灘上,是不牢固的?!比鎻土曔^程中,考生要特別重視法學理論的掌握,尤其是卷四,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chǔ)對答題幫助很大。當初跟著特色班復習了一遍,感覺老師講得夠系統(tǒng)、夠全面,夠細致,也足夠有趣,效果很不錯。復習過程中,就要變被動為主動,對不感興趣的知識點以及枯燥的法學理論知識,尤其要主動學好。
4.真題要認真做。通過做歷年考題,可以找到答題感覺,還可查驗自己的復習弱項和盲區(qū),在考試前有針對性地彌補。尤其是近三年的考題,考生如果時間允許一定要多做幾遍。
5.記憶講方法。其一,理解記憶。理解是記憶的基礎(chǔ)。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記的牢、記得久。僅靠死記硬背,則不容易記住。對于重要的部門法內(nèi)容,最好能作到理解和背誦相結(jié)合,記憶效果會更好。司法考試涉及科目眾多,法律條文數(shù)不勝數(shù),單靠死記硬背是萬萬不可的。其二,掌握最佳記憶時間。一般來說,上午9~11時,下午3~4時,晚上7~10時,為最佳記憶時間。在復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這幾個時間點有意識的進行一下重點法條的理解、記憶。其三,及時復習。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對剛學過的知識,趁熱打鐵,及時溫習鞏固,是強化記憶痕跡、防止遺忘的有效手段。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需要削減的負累。
1.盲目自信很多朋友總是糾結(jié)于自己去年僅差幾分,今年只需稍加努力就可以,甚至只要運氣好點兒即可過關(guān)。殊不知這區(qū)區(qū)幾分卻意味著兩重天地啊!
2.盲目復習抓不住重點,分不清主次是最令人頭疼的!有些人啊,好不容易搞到一套教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從第一冊看起(人家排的第一冊嘛,當然要從頭開始了?)。還有同志想,我沒有理論基礎(chǔ),那就先看法理吧。別以為通過幾天的學習,我們的理論就上得來。有些人更好笑的是,學到最后,不該掌握的,掌握的是頭頭是道,該掌握的,卻是一竅不通。結(jié)果丟了西瓜,揀了芝麻!跟著的老師的步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些同志雖然沒有達到破萬卷的境界,但書肯定是破了。幾本書是啃了一遍又一遍,就差沒有把骨頭吞下去了。其想,考點在書上,我多看幾遍,還能不過?其實并非這樣,考試的時候,就是開卷考,也不見得就能過。不研究真題,不歸納不總結(jié),到最后倒落得榜上無名了。這種例子并不少見。
3.死記硬背法條絕對不是靠背誦搞定的。很多考生現(xiàn)在就拿著本法條一氣狂背,真正做到法條不離手。結(jié)果呢,背來背去,背到最后,腦中一片空白,全是一本糊涂賬!因為他背的只是表面的文字(這些誰都認識的漢字),卻無法悟及法條背后的精華法理所在。其實,在考試的時候,即使把法條匯編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一定就能考到360分。否則的話,司法考試就沒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了。
4.揮金如土司法考試的資料很多也很貴,好些人很舍得投資,劈里啪啦買回一大堆資料,買是買回來了,可是卻不知道怎么用,恨不得序言都要看上幾遍,書的角角落落都不放過。在他們的眼里,資料是花錢買回來的,就一定要全看完,是練習就一定要全做完,是錄音資料就一定要全聽完等等,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心理有底,才會通過司法考試,結(jié)果呢,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最后什么也沒有得到。重點就是重點,合理利用資料才是制勝的上策!
5.心存僥幸很多朋友一心最后突擊卷一,要知道,如果只靠最后去突擊第一卷內(nèi)容,平時不注意積累,很難達到好的效果的。有些朋友認為自己記憶力差,便決定靠后幾卷提高分數(shù)。然從考試心理上來說是錯誤的,不管誰參加這樣大型的司法考試,越到復習的后期,越放不下那些重點的科目。一般誰都不會舍得長時間撇開重點科目不管的。卷一從第二階段復習時就要重視起來,不可偏廢!當年我可是靠著卷一提分的,呵呵!
司法考試欄目推薦:
2017年司法考試題庫
2017年司法考試備考輔導
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時間及內(nèi)容
2017年國家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制度改革內(nèi)容
歷年司法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及合格分數(shù)線(2006-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