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飲食文化方面,作為世界第一的雜食族,日本人的飲食結(jié)構(gòu)是很值得探究的。因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結(jié)構(gòu)、社會結(jié)構(gòu)及認識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跟著出國留學網(wǎng)來看看吧!歡迎閱讀。
一、 日本飲食文化的特點
中國對日本的文化感覺,好似男人與男人或女人對女人,有一種同類感。日中交流了數(shù)千年,正因為"一衣帶水",隔海相望。舟船往來,互通有無。東方世界中,再沒有其他國家像中日這樣有如此深切的文化血緣。沒有去過日本的中國人,大多懵懵懂懂,把中國文化當做一種"母文化",把日本文化當做一種"子文化"。中國的文化是雞,日本的文化是雞蛋。中國人何須再向日本人多看一眼。至于文化,老師還需要向?qū)W生學習什么呢?
這真是天大的誤會,也是天大的誤解。日本文化在它的哺乳時期,的確曾從早熟的強壯的飽滿的中國文化機體中,大口大口吸過乳汁。但是早在1000年前的"平安時代",日本就將巨大的中國文化消化在自己強勁的胃里,形成了舉世無雙的洋溢著大和民族精神的日本文化。而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飲食文化"。
日本菜肴最大的特點生鮮海味。
四面環(huán)海,由四千多個島嶼組成的日本列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獨厚的新鮮海產(chǎn),所以發(fā)展自己的海洋菜肴。存在決定意識,在菜肴的發(fā)展方向上也不例外。換言之,風土釀就菜系。
同時,因為日本是島國,加之資源缺乏,又無接壤之領國,這一自然環(huán)境使其危機意識濃重,總怕遇有什么天災人禍難以度過,使日本民族滅絕。為此,有些中國傳去的文化到日本人中間便轉(zhuǎn)為日本式解釋。如"粗枝大葉害死人"這一成語,日文為"油斷大敵"。他們理解為:沒有油(即油斷以后),大敵臨頭,會有不測的遭遇。為此日本人聯(lián)想到,不能像中國那樣每頓都用油燒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平安度日。為此日本盡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發(fā)展為以清淡新鮮為主流的日本菜肴。
正如大家所知,日本受儒教思想影響較大,特別是"和為貴"的思想根深蒂固。日本人崇敬的圣德太子就極為重視"和",在他主持制定的十七條憲法中第一句話就是"和為貴"。有鑒于此,日本人對屠宰大的牲畜食用,以為不仁。加之日本平原少,牲畜難于飼養(yǎng),日本人很少食用牛羊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由于得知牛肉的營養(yǎng)價值,才逐漸吃豬、牛肉。羊肉則在市場上少見,僅在北海道等少數(shù)地方才能買到。像中國那樣食用鹿、驢、狗、兔肉的習俗更是罕見。這就釀就了日本菜肴少加工而吃生鮮的特點。
中國菜講究"色、香、味",日本菜講究"色、形、味"。變了一個"形"字,日本飲食文化的特征就出來了。日本菜肴雖不講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說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這也符合日本的情況。日本地面窄小而人口多,保護、不破壞自然景觀是自古以來的風俗。日本人總是不折不扣傳承自己先人留下的美。在整個飲食環(huán)境里,處處洋溢著含蓄內(nèi)斂卻依然讓人不可忽視的美。而重視歷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飲食習慣一絲不漏地繼承了來。為此,把烹飪出來的菜肴也作為自然風物中的一束花朵,用以點綴人們的生活。
二、 壽司
關于壽司的名稱、形狀和味道等,正像外國人所知道的那樣,愛吃的不愛吃另當別論,凡是到過日本的人或是對日本有興趣的人,大概都會從書本上或從別人的談話中對壽司有所了解:壽司就是把金槍魚或是鰹魚等切成一口能吃下去的小簿片,然后用手把它攥在米飯團的上面……
而事實上壽司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歷史和文化因素,很難用一兩句話簡單地把它說清楚。而我們現(xiàn)在對壽司的認識已與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
三、 茶道
以"茶道"為例,大體地說,茶道是以沏茶、品茶為手段,用以聯(lián)絡感情且富有藝術性,禮節(jié)性的一種獨特活動。它是日本文化的結(jié)晶,日本文化的代表,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規(guī)范,日本人心靈的寄托。茶道的內(nèi)容是豐富的,它幾乎將東方文化的所有內(nèi)容都囊括在一個小小的茶室里。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陰陽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筑、書畫、雕刻、禮儀、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飪、縫紉等內(nèi)容。茶道被稱為是應用化了的哲學,藝術化了的生活。茶室中展現(xiàn)的是一個活靈活現(xiàn)?quot;小東洋"。因此,我們才得以通過茶道來一窺日本飲食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
實際上日本茶文化的歷史是隨著中國茶文化的歷史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它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首先是受中國唐朝的餅茶煮飲法影響的平安時代,其次是受宋朝末期的茶沖飲法影響的鐮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最后則是受明朝的葉茶泡飲法的江戶時代。其中第二個時期是茶道史上最重要的時期,但茶道的成熟期則在第三個時期。那時茶道普及到了各個階層,茶道內(nèi)部也分出許多流派,形成百花爭艷的局面。
與藝術、繪畫、舞蹈等藝術形式相比,茶道藝術有許多特殊性。第一,茶道是通過人的眼、耳、舌、鼻、身來同時感受的,茶道藝術中有色、有聲、有香、有味、有觸感。比如在茶事進程中我們可以欣賞到各色藝術品,可以從風聲,雨聲,點茶時的水聲,主人走動時有節(jié)奏的腳步聲中體會茶的意境可以聞到花香、茶香和香爐中發(fā)出的香氣,可以嘗到美味的食物,可以把你欣賞的任何一件茶道具拿在手里撫摸。第二,茶道藝術試圖包羅萬象,并使之藝術化。茶道把山川風月、春夏秋冬、花草蟲鳥、歷史文學等等都包容進四小時的茶事之中。第三,茶道藝術不是由個人或單方面獨自完成的。它要求參加茶事的客人一起參加表演,客人的舉止和對茶道的修養(yǎng)程度直接關系到茶道是否成功。最后,第四個特殊性是,茶道藝術是無形的,但又是永久性的。說它無形是說茶事完成一次藝術的創(chuàng)作便隨之消失,那種只有當事人咱當時的環(huán)境下才能感覺到的藝術美的瞬間再也不會重現(xiàn)。說它又是永久性的,是說茶道要求茶人日夜埋頭于藝術創(chuàng)造與藝術修行之中。鋼琴演奏家在演奏鋼琴時是舞臺上的藝術家,下臺以后可以過平常人同樣的生活。而茶人則不同,茶事完了之后的日常生活也需謹慎自制,早起修行,慎于酒色,茶人的日常生活是茶事的繼續(xù)。
茶道首先是茶事,每次茶事都有主題,確定主題后也就確定了首席客人,之后再根據(jù)首席客人選擇陪客,這一切都是為了使茶事的氣氛融洽。為了辦好茶事,主人要親自東奔西跑,選擇好茶、好水、好茶食。最后,主人還要精心準備最后一項工作-清掃。清掃茶室、茶庭是茶人每日的必修課,在舉行茶事時更為重要。茶庭的地面上不能有一片多余的樹葉,樹葉上的灰塵也不能放過。主人要把客人將要經(jīng)過之處的樹葉一片一片用抹布擦干凈。
據(jù)說有的茶人在清掃完畢之后將抹布(當然是雪白的)打開平托在胸前,然后在茶室里渡來渡去,為帶走茶室里的浮塵。從日本茶人準備茶事的態(tài)度,我們便可探知大和民族的待客之道。他們體貼地在事前為客人收拾好一切,盡最大的努力使客人感到舒適。因為日本人天生內(nèi)斂的性格,使他們看起有禮而生疏,當從他們所作的一切,就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待客的熱情。同時,從茶人們細致入微的事前準備,我們也能看出日本人的性格是怎樣的認真、謹慎。
茶是開始之后,客人們要膝行進入茶室,在壁前跪坐,將小扇子放在膝前,向掛軸行禮,表示對掛軸者的信仰,在拜讀之后,再拜看茶字句、欣賞裱褙配色、絹快的花紋等,最后再行一禮,之后拜看茶室里其余的裝飾。主人進茶室后,主客免不了一番寒暄客套,雖曰是主客間彼此尊重,但仍不覺讓人聯(lián)想到大和民族禮節(jié)的繁褥,同時也覺得過分虛偽的做作。稍事停頓之后,主人為客人端來食案,用餐。其間,用餐動作要求一致,并因先欣賞碗中的藝術造型、藝術色彩,享受食物發(fā)出的香氣。用完點心之后,又是一系列的繁文縟節(jié)。值得一提的是,茶道的一般程序都是從左的,足見的日本人對歷史的重視,否則,在日本這個現(xiàn)代化的發(fā)達國家里,就不會存在京都、奈良這樣于千年前無大差異的左都存在了。
而日本人的審美觀,則在茶食、茶花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茶道崇尊自然,追求與大自然的同化。茶點心與一般點心不同的是,它不僅要求營養(yǎng)價值高,味道好、外形美,而且要求色彩與形狀樸素淡雅,易化,尺寸小,最大的茶點心不過雞蛋那么大。江戶果子司鈴木越后的后裔,第十七代鈴木宗康提出茶點心要達到使五感滿足。第一是視覺。當點心端出后,點心的外形、色彩及容器的藝術風格要給人以美感。人們從點心的外形上可以感覺到季節(jié)的變換。第二是觸覺。人們通過手拿、口嚼、舌頭的觸動,可以感覺到茶點心的柔軟、易化,使人感到親切和陶醉。第三是味覺。茶點心要求尊重原材料本身的味道,不主張加過多的配料,主要原材料為江米粉、米粉、小豆、砂糖、山芋等。要選用新鮮的材料,使客人感覺到每一種材料的香味。第四是嗅覺。隨季節(jié)的變換,茶點心有時還用樹皮之類做外皮。如櫻花開放時,將櫻樹葉用于點心;端午節(jié)將槲樹葉用于點心等等,都可以使人們嗅到一種大自然的清新氣息。第五是聽覺。人們在吃完茶點心之后,要向主人提問:"請問今日茶點的名稱。""初雁"(一例)。人們聽了主人的介紹,對已吃進的點心產(chǎn)生一種奇妙的回味。
而茶食以"和敬清寂"為宗旨,不提倡用于時節(jié)不合的山珍海味,反對用昂貴稀有的材料。茶食尊崇自然、強調(diào)季節(jié)性和包榮性。即宜采用時令蔬菜,同時既要有山貨也要有海味,還要有原野的東西,葷素的搭配也要十分的小心。
茶食的色彩比較素雅,反對濃重的修飾,崇尚簡素之情,茶食在制作過程中盡量少用調(diào)料,以尊重材料本身的味道,而日本人多喜生食也是處于這個原因。
茶道用花要求用時令花木,且必須尊崇花木的本來面目,反對過分擺弄。
茶道可以說是日本的飲食文化名勝之一,然而說到日本的飲食,人們的腦海中便立刻跳出"壽司"二字。是的,壽司在日本的地位就如米飯在中國一樣舉足輕重。那么,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的飲食文化上的又一瑰寶-壽司。
從日本人的餐飲習慣足以體現(xiàn)日本文化的精髓,那就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在充分結(jié)合,崇尚自然并且兼并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