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

字號:


    以下是出國留學網編輯為您整理的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出國留學網(www.liuxue86.com/rudangshenqingshu/)查看。
    【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
    中國共產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充分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
    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fā)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通過發(fā)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這一論述深刻闡述了“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的科學內涵。
    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這是由黨的性質、宗旨、綱領、理論,黨的地位、作用、使命、目標決定的,也是由生產力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決定的。中國共產黨只有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才能走在時代前列,永葆其先進性和活力,成為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第一,我們黨的一切活動,都要按照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fā)展要求這一客觀規(guī)律,通過不斷改革和完善生產關系,最大限度地推動和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毛澤東同志早就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fā)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
    第二,現階段我們黨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種經濟制度能夠適應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能夠推動生產力的更快發(fā)展。
    第三,我們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工人階級與現代大工業(yè)相聯(lián)系,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因此,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
    第四,我們黨的歷史也證明:黨能夠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我們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成立之初就是以中國先進生產力代表的面貌走上歷史舞臺的,把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和根本任務。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消滅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改變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之上的腐朽的上層建筑,確立以人民民主專政為核心的新的上層建筑,從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縛的生產力。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繼續(xù)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我們黨成功地進行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消滅了剝削制度,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在這種新的經濟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上層建筑,大大解放和發(fā)展了生產力,取得了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過渡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巨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大膽探索,勇于改革,不斷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二、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這一論述深刻闡述了“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科學內涵。
    (一)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第一,中國工人階級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體現了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方向。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能夠根據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在創(chuàng)造高度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創(chuàng)造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第二,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馬克思主義吸收了世界文明最優(yōu)秀的成果,科學地反映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它以先進文化為基礎,本身又是一切先進文化的旗幟。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決定了我們黨在新的世紀能夠繼續(xù)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第三,偉大的歷史使命決定了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黨莊嚴的歷史使命,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既是黨的歷史使命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這一歷史使命的客觀要求。
    (二)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它包括以下五個基本方面:
    第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第二,以培養(yǎng)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為根本目標。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是發(fā)展先進文化的目標和歸宿。
    第三,以“三個面向”為發(fā)展方向。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文化。
    第四,以“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為基本特征。所謂民族的,是指社會主義內容與中華民族形式的結合;所謂科學的,是指文化的內容具有科學的品格和科學的精神;所謂大眾的,是指文化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第五,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抵御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三、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這一論述深刻闡述了“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科學內涵。
    (一)黨所代表的工人階級的利益,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工人階級的最高利益和最高理想,就是消滅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制,消滅剝削制度,實現共產主義。這一歷史進程既是工人階級自身解放的過程,也是一切勞動群眾解放的過程。馬克思、恩格斯在講到工人階級解放的條件時指出:“工人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和壓迫、解放全人類,就不能最后解放自己。”所以,工人階級所代表的社會利益,也就是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這種根本利益的一致,決定了工人階級的運動必然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作為領導這個運動的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就是為謀求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存在和活動的,它沒有也不能有自己的私利。
    (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表明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澤東同志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這段話,深刻地闡明了我們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宗旨。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qū)別。”
    (三)歷史證明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求得中國人民的解放,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甘愿冒著槍林彈雨,不惜流血犧牲,前赴后繼,轉戰(zhàn)南北,馳騁沙場,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據統(tǒng)計,全國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余萬人,僅在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戰(zhàn)場上犧牲的就達76萬人,其中32萬人是共產黨員。更多的共產黨人,擦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志的遺體,繼續(xù)不屈不撓地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奮斗。新中國成立以后,廣大共產黨員為了工人階級和各族人民的利益,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各條戰(zhàn)線上艱苦奮斗,譜寫了一曲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凱歌。改革開放以來,廣大共產黨員帶頭解放思想,站在改革開放的前列,在各自的崗位上開拓前進,大膽創(chuàng)新,做出了顯著的成績。近年來,全國各條戰(zhàn)線評選表彰的各類先進模范人物中,85%以上是共產黨員。特別是在保衛(wèi)祖國、搶險救災以及人民生命財產遭遇危險的關鍵時刻,總是共產黨員沖在前面,顯示出了共產黨員忠誠地為人民謀利益的本色。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國家的繁榮富強譜寫了壯麗的篇章。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黨八十多年的一切奮斗,無論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開展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還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個代表”是相互聯(lián)系、辯證統(tǒng)一的整體。只有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才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只有不斷發(fā)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為發(fā)展生產力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設才能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人民群眾才能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中來。發(fā)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和前提;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fā)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目的和歸宿;人民群眾既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