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德經(jīng)·第六十五章原文及譯文

字號:


    以下是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編輯為您整理的《道德經(jīng)》德經(jīng)·第六十五章原文及譯文,供您參考,更多國學(xué)經(jīng)典請點擊國學(xué)頻道(https://www.liuxue86.com/guoxue/)查看。
    德經(jīng)·第六十五章
    作者:李耳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感隆股钜?,遠(yuǎn)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古代善于為道的人,不是教導(dǎo)人民知曉智巧偽詐,而是教導(dǎo)人民淳厚樸實。人們之所以難于統(tǒng)治,乃是因為他們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機。所以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就必然會危害國家,不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才是國家的幸福。了解這兩種治國方式的差別,就是一個法則,經(jīng)常了解這個法則,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遠(yuǎn),和具體的事物復(fù)歸到真樸,然后才能極大地順乎于自然。
    注釋
    1、明民:明,知曉巧詐。明民,意為讓人民知曉巧詐。
    2、將以愚之:愚,敦厚、樸實,沒有巧詐之心。不是愚弄、蒙昧。此句意為使老百姓無巧詐之心,敦厚樸實、善良忠厚。
    3、智多:智,巧詐、奸詐,而非為智慧、知識。
    4、賊:傷害的意思。
    5、兩者:指上文“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薄?BR>    6、稽式:法式、法則,一本作“楷式”。
    7、與物反矣:反,通返。此句意為‘德’和事物復(fù)歸于真樸。
    8、大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