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德經(jīng)·第七十二章原文及譯文

字號:


    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編輯為您整理的《道德經(jīng)》德經(jīng)·第七十二章原文及譯文,供您參考,更多國學經(jīng)典請點擊國學頻道(https://www.liuxue86.com/guoxue/)查看。
    德經(jīng)·第七十二章
    作者:李耳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當人民不畏懼統(tǒng)治者的威壓時,那么,可怕的禍亂就要到來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謀生的道路。只有不壓迫人民,人民才不厭惡統(tǒng)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xiàn);有自愛之心也不自顯高貴。所以要舍棄后者(自見、自貴)而保持前者(自知、自愛)。
    注釋
    1、民不畏威:威,指統(tǒng)治者的鎮(zhèn)壓和威懾。此句意為,百姓們不畏懼統(tǒng)治者的高壓政策。
    2、大威至:這個威是指人民的反抗斗爭。
    3、無狎:狎通狹,意為壓迫、逼迫。無狎,即不要逼迫的意思。
    4、無厭:厭指壓迫、阻塞的意思。
    5、不厭:這個厭指人民對統(tǒng)治者的厭惡、反抗斗爭。
    6、不自見:不自我表現(xiàn),不自我顯示。
    7、自愛不自貴:指圣人但求自愛而不求自顯高貴。
    8、去彼取此:指舍去“自見”、“自貴”,而取“自知”、“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