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有保質期嗎?茶葉的保質期一般是多久?

字號:


    現(xiàn)在經常能聽帶這么一句話,我有茶有時間,你有故事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杯茶,都有自己的意義。你給茶多少期待,茶就給你多少感動。杯中之茶,且品且祈愿;人生之路,且行且珍惜。光懂得喝可不夠,留學網小編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茶葉的保質期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茶葉有保質期嗎?茶葉的保質期一般是多久?】
    茶葉吸濕及吸味性強,很容易吸附空氣中水分及異味,若貯存方法稍有不當,就會在短時期內失去風味,而且愈是清發(fā)酵高清香的名貴茶葉,愈是難以保存。通常茶葉在貯放一段時間后,香氣、滋味、顏色會發(fā)生變化,原來的新茶葉消失,陳味漸露。
    茶葉本質上就是一種農產品。所有農產品都有保質期,過期變質是不能食用或飲用的,茶葉當然也不例外。茶葉也有保質期,許多消費者不知道,茶商也不愿意承認,所以許多茶葉的包裝上,不注明保質期。
    目前我國的各茶廠大多是靠品茶專家通過現(xiàn)場鑒定來敲定一批茶到底屬于哪個級別、值多少錢的,制訂的保質期也未必非常準確。所以“保質期”就成了一個暖味不清的話題,有的說是一年,有的說是半年,有的干脆不在包裝上標明保質期,直放到“茶味盡失”為止。
    實際上,國家以食品衛(wèi)生標準為依據(jù)制訂了茶葉標準,對保質期也作出了限定。但國家對普洱茶沒有制定標準,因為它是全發(fā)酵產品,比較難制定保質期標準。其他茶葉應該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操作,否則過了保質期,茶葉就失去了自身的品質和韻味,若受潮發(fā)霉還對人體有害。
    當然茶葉的保質期與茶葉的品質有關,不同的茶保質期也不一樣。像普洱茶、黑茶陳化的反而好一些,保質期可達10——20年;又如武夷巖茶,隔年陳茶反而香氣馥郁、滋味醇厚;再如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磚茶、廣西的六堡茶等,只要存放得當,不僅不會變質,反而能提高茶葉品質。
    正因為這些特性,前些年,有人炒作老茶,一塊陳年普洱茶甚至被炒至上百萬元。炒作是商人的游戲,茶畢竟是給人喝的,老茶保存不當,變了質,也是劣品,不能喝。比如普洱茶,一般要求有專門的儲藏室,溫度保持在25℃左右,濕度控制在70%左右。另外室內要通風,不與有異味物品一起擺放,每隔3個月還要翻動茶葉一次。這些條件,一般茶葉愛好者、收藏者都很難做到。
    通常,密封包裝的茶葉保質期是12個月——24個月不等。散裝茶葉保質期就更短,因為散裝擺放在外的過程會吸潮、吸異味,這樣不僅使茶葉喪失原茶風味,也更容易變質。如綠茶,一般還是新鮮的比較好,保質期在常溫下一般為一年左右。不過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主要有溫度、光線、濕度。如果存儲方法得當,降低或消除這些因素,則茶葉可長時間保證質量。茶葉在儲存過程中許多化學成分發(fā)生氧化作用,會使茶葉陳化或劣變。
    濕度的影響,葉綠素在嫩芽葉中的含量很高,在光和熱的條件下,容易失綠而變成褐色。茶多酚在貯藏過程中容易發(fā)生氧化,導致色澤變褐。維生素C是茶葉具有營養(yǎng)價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多少與茶葉品質密切相關。維生素C也是容易被氧化的物質,難以保存,維生素C被氧化后,既降低了茶葉的營養(yǎng)價值,又使茶葉變褐,滋味失去鮮爽味。
    當茶葉中的含水量太低時,茶葉容易陳化和變質。當茶葉中的含水量為3%左右時,茶葉容易保存,當茶葉含水量超過6%,或空氣濕度高于60%以上時,茶葉的色澤變褐變深,茶葉品質變劣。成品茶的含水量應該控制在3%-6%,超過6%應該復火烘干。
    溫度的影響,溫度越高茶葉的陳化越快,茶葉在貯藏的過程中,溫度每升高1℃,褐變的速度就會加快3-5倍,在10℃以下貯藏,能夠抑制茶葉褐變。在20℃條件下冷藏,幾乎能定期阻止茶葉陳化和變質。
    【結束語】判斷茶葉是否過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看是否發(fā)霉或出現(xiàn)陳味;二是看茶湯顏色。比如綠茶是否變紅,湯色是否變褐、變暗;三是品滋味,主要看茶湯的濃度、收斂性和鮮爽度。當然這些外行人不易看清,如果是散裝茶葉,買回家已超過18個月,那生產時間就更久了,應慎重飲用。
    推薦閱讀
    【飲茶文化】鳳凰三點頭有什么寓意?
    飲茶文化:叩指禮是什么?
    喝茶的禮儀:如何正確品茶
    中國飲茶文化之倒茶的禮儀
    “茶寵”是什么?茶寵的作用及養(yǎng)法
    茶蟲和茶寵有什么關系?它們有什么區(qū)別?
    神奇的“茶蟲”是什么?茶蟲的價值作用
    “以茶代酒”的由來是什么?
    【飲茶文化】飲茶的七忌是什么?
    唐代飲茶文化禮儀,唐代的飲茶方式及飲茶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