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哪些專業(yè)適合內向的人

字號:


    你身邊一定不缺少性格內向的人,可以確定的是內向者的威力正在越來越大,總的來說,盡管外向者可能在西裝筆挺的場合和企業(yè)促銷臺方面更為勝出,但是內向者可以一邊穿著瑜伽服,一邊用筆記本電腦鍵盤進行交流,在家享受舒適和安全。下面跟著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來看看,出國留學哪些專業(yè)適合內向的人吧。
    ·天文學家
    美國勞動統(tǒng)計局(BLS)平均年薪:96,460美元
    預計到2020年收入增長:10%
    ·地球科學家
    BLS平均年薪:90,890美元
    預計到2010年收入增長:16%
    ·社交媒體經理
    BLS平均年薪:54,170 美元
    預計到2020年收入增長:12%
    ·電影/視頻編輯
    BLS年度平均年薪:5. 13萬美元
    預計到2020年收入增長:3%
    ·法庭書記官
    BLS平均年薪:48,160美元
    預計到2020年收入增長:10%
    ·檔案管理員
    BLS年度平均年薪:47,340美元
    預計到2020年收入增長:11%
    ·工業(yè)設備維修人員
    BLS平均年薪: 46,920美元
    預計到2020年收入增長:17%
    ·財務專員
    BLS平均年薪:36,850美元
    預計到2020年收入增長:11%
    ·醫(yī)療記錄技術員
    BLS年度平均年薪:34,160美元
    預計到2020年收入增長:22%
    ·動物護理和服務人員
    BLS年度平均年薪:19,970 美元(看護)、25,270 美元(訓練員)
    預計到2020年收入增長:15%
    內向者創(chuàng)造出色的內容。內容可以說是在線商業(yè)的通貨,內向者通常最擅長內容制作。外向者通常將互聯(lián)網(wǎng)視為單向傳聲筒,但是內向者卻善于觀察、聆聽和處理信息,這讓他們成為講故事的高手。他們可以借助深刻見解和細密心思吸引受眾。如果說外向者擅長吸引關注,內向者則擅長保持這些關注,而后一點是促使受眾成為客戶的關鍵。(咨詢)
    內向者喜歡直奔主題。在當前這個時代,信息泛濫,內容消費主要通過各種移動設備的屏幕來完成,受眾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快速縮短。內向者一生都在避免無謂的閑聊,他們習慣且渴望直奔主題。抓住問題要害。在商業(yè)和交流中,這種戰(zhàn)略優(yōu)勢是外向交流者難以獲得的。
    內向者能打造牢固關系。外向交流者喜歡“約會”,而內向者則善于與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利益集團和社區(qū)之間建立“婚姻”。要實現(xiàn)最大的商業(yè)影響,重點并非在于“贊”或者好友的數(shù)量,而是你所結成的重要聯(lián)盟和關系的數(shù)量。這方面,內向者再一次擁有了有優(yōu)勢。此外,當內向者發(fā)表內容的時候,他們通常更愿意對讀者的評論進行回復。相反,外向者通常傾向于像放炸彈一樣,將一篇文章發(fā)布,之后可能完全忽略評論,或者只回復那些贊同他們意見或者具有較大挑釁性的讀者。內向者更愿意考慮和回復全部觀點,而這一點無論是在現(xiàn)實生活還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都是保持參與度以及維持關系的關鍵。
    內向者愿意分享舞臺。我們都知道有這么一種人,他們是我們公司咨詢業(yè)務的災星:這些客戶通常喜歡采用充滿自我推銷和沾沾自喜的內容來炫耀,力爭在所有內容中凸顯自己。這并非完全沒有好處——是的,你的公司能成功確實有其原因,你的書籍非常有吸引力,你的想法很棒。不過內向者意識到,最好的想法和結果是多個參與者和思考者的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們知道到分享的力量。
    內向者將分享你的內容。有多少社交媒體專家(有些甚至是非常優(yōu)秀的)不愿援引任何其他的想法或作品,而只推薦自己的?可能這種做法對他們有效,不過應該注意的是,社交媒體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更適合那些愿意分享的人士。我不會指出具體有哪些人屬于“唯我獨尊”的類型,不過我愿意指出,蓋伊·川崎(Guy Kawasaki)、布萊恩·特雷西(Brian Tracy)以及格倫·貝克(Glenn Beck)和拉什·林寶(Rush Limbaugh)并不擔心與別人分享舞臺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并在重視分享的情況下脫穎而出。他們通過分享其他人的內容來擴展自己的受眾和可信性(當然,在需要的情況下也要注明來源——這種在必要的時候注明署名的做法是最基本和關鍵的)。
    內向者可信且透明。互聯(lián)網(wǎng)讓人們更加容易判斷謊言。這種注重真實性的廣告思潮正在削弱那些在20世紀最為成功的廣告主和營銷人員,但是對于現(xiàn)在那種較為體貼和內向的營銷風格,這卻是一種恩賜和保護。
    現(xiàn)在,成功的營銷要求在交流過程中體貼周到且全程投入。要聆聽別人的想法,還需要分享來自多種渠道的有趣內容。因此,對習慣采用嘩眾取寵的方式吸引眼球的營銷人員而言,這些要求大大偏離他們的慣常做法。盡管那些傳統(tǒng)的營銷手段仍然存在(甚至有變本加厲的趨勢),但是頂級的從業(yè)者意識到,已經沒有必要依靠占據(jù)中心舞臺來開展業(yè)務,這么做甚至不會帶來任何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