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由于所在區(qū)域的不同,立秋當天吃什么也自然不一樣。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由整理發(fā)現(xiàn),立秋那天吃什么南北地區(qū)各有差異,有吃西瓜的,有貼秋膘的,有喝立秋水的等等。以下是詳細介紹,歡迎閱讀。
立秋當天吃什么(南方)
南方立秋吃什么:吃西瓜
江南立秋“啃秋”江南地區(qū)在立秋這天要“啃秋”,也就是吃西瓜。相傳,明代時有一年南京城里許多人害癩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癩痢”落疤自愈,結(jié)果果真如此,以后漸漸形成習俗,每歲秋來之時,家家剖食西瓜,謂之“啃秋”。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庇杏镏?,后來人們把在立秋當天吃西瓜也稱之“啃秋”。
南方立秋吃什么: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狀,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結(jié)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南方立秋吃什么:吃鮮梨
梨是秋季最好的潤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兩個梨可有效緩解秋燥。而且現(xiàn)在的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多吃一些梨子可改善呼吸系統(tǒng)和肺的功能,保護肺部不受到空氣中灰塵和煙塵的影響。立秋后天氣日漸干燥,秋季養(yǎng)生,首推生津止渴、潤喉清熱的當季水果——梨子。
南方立秋吃什么:吃龍眼
立秋節(jié)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chǎn)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南方立秋吃什么:吃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jù)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當天吃什么(北方)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經(jīng)過了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償補償夏天的損失,北方人謂之“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東北立秋要吃黃瓜。
山東萊西地區(qū)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京津等地區(qū)立秋有“咬秋”的習俗。據(jù)說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督蜷T雜記。歲時風俗》: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東北,家里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大概與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有關(guān),我們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里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