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司法考試考試欄目整理“2017司法考試考點: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希望可以幫到廣大考生,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
一、自然人與公民
1、自然人
自然人,是依自然規(guī)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體資格的人。本來民法上只有人的概念,亦即指自然人,后來團體的法律地位被民法確認,產生了法人。為了區(qū)別人與法律擬制的“人”,遂出現了“自然人”這一稱謂。所以,自然人是與法人相對應的概念。
2、公民
公民是憲法上的概念,是指具有一國國籍并按該國憲法和法律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自然人。對于外國的或者無國籍的自然人來講,顯然不具有公民資格,不能成 為憲法主體。但這不妨礙其成為私法的主體,民法上使用“自然人”,表明民事法律關系的開放性,一個域外自然人只要守法,完全可以在我國經商辦企業(yè),成為民 事主體,享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公民則顯示政治生活的封閉性,任何一個國家的選舉、被選舉權等參政權只會對公民開放,而不會讓所有的自然人享有。政 治生活和民事生活的不同特點,決定了公民與自然人應予區(qū)別的必要性。
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1、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
(1)概念
民事權利能力,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2)特征----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主體地位的標志。
A所有自然人,無論年齡、性別、職業(yè)等差別,其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即使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也享有同樣的民事權利能力。
B、內容廣泛性
C、是不可轉讓性,民事權利能力與自然人不可分離,故不得轉讓、拋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