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山茱萸,其實山茱萸是一種我們常見的中藥,有著極大的功效和作用。在日常的應(yīng)用中葉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山茱萸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山茱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山茱萸(學(xué)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灰褐色;小枝細圓柱形,無毛。葉對生,紙質(zhì),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葉柄細圓柱形,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傘形花序生于枝側(cè),總苞片卵形,帶紫色;總花梗粗壯,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兩性,先葉開放;花萼闊三角形,無毛;花瓣舌狀披針形,黃色,向外反卷;雄蕊與花瓣互生,花絲鉆形,花藥橢圓形;花盤無毛;花梗纖細。核果長橢圓形,紅色至紫紅色;核骨質(zhì),狹橢圓形,有幾條不整齊的肋紋。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產(chǎn)中國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稀達2100米的林緣或森林中。在四川有引種栽培。該種(包括川鄂山茱萸)的果實稱“萸肉”,俗名棗皮,供藥用,味酸澀,性微溫,為收斂性強壯藥,有補肝腎止汗的功效。
藥用價值
果肉內(nèi)含有16種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體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皂甙原糖、多糖、蘋果酸、酒石酸、酚類、樹脂、鞣質(zhì)和維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澀,具有滋補、健胃、利尿、補肝腎,益氣血等功效。主治血壓高、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萎遺精、月經(jīng)過多等癥。
山茱萸的成熟干燥果實,去核后即為名貴藥材山芋肉。果藥入藥,為收斂性補血劑及強壯劑;可健胃、補肝腎、治貧血、腰痛、神經(jīng)及心臟衰弱等癥。其性味酸澀、入肝、腎經(jīng)。酸澀收斂,有滋肝補腎、固腎澀精的作用,適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滑泄、眩暈耳鳴之癥。
茱萸肉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功能成分,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集歷代醫(yī)家應(yīng)用山茱萸的經(jīng)驗,把山茱萸列為補血固精、補益肝腎、調(diào)氣、補虛、明目和強身之藥。
經(jīng)濟價值
以山茱萸為原料的綠色保健食品開發(fā),可加工成飲料、果醬、蜜餞及罐頭等多種食品。
觀賞價值
山茱萸先開花后萌葉,秋季紅果累累,緋紅欲滴,艷麗悅目,為秋冬季觀果佳品,應(yīng)用于園林綠化很受歡迎,可在庭園、花壇內(nèi)單植或片植,景觀效果十分美麗。盆栽觀果可達3個月之久,在花卉市場十分暢銷。
功效
補虛固脫
近代醫(yī)家張錫純云:“茱萸救脫之功,較參、芪、術(shù)更勝哉!”又說:“救脫之藥,當(dāng)以萸肉第一”。山萸肉善補肝,凡人身氣血將散者,皆能斂之,故其善治陰陽兩虛之喘息、自汗、怔仲、失精、小便失禁、大便滑瀉等危重證候。臨癥常以山萸肉50~100克煎濃湯服。
滋陰斂汗
肝為厥陰,其虛極之時,可見虛汗淋漓,或但熱不寒,汗出而熱解,或又熱又汗之危候。因肝膽相為表里,厥陰肝經(jīng)之忽熱忽汗之癥,尤如少陽膽經(jīng)之寒熱往來之候,治療需補肝滋陰以除寒熱?!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謂山萸肉主寒熱,其實為肝經(jīng)虛極之寒熱,因山萸肉能斂汗,又善補肝,故用于肝經(jīng)虛極、元氣欲脫之寒熱往來、大汗淋漓之癥有效。
補肝舒肝
《內(nèi)經(jīng)》云:“過怒則傷肝”,肝藏血、主筋。肝傷,氣血虛,則筋失所養(yǎng)而筋脈拘急,麻木不仁,伸曲不利而痛。又肝膽中藏相火,肝虛則疏泄失職,相火難以周流全身,以致郁于經(jīng)絡(luò)之間,與氣血凝滯而痛。治療宜補肝舒肝并舉,補血活血同施。《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云:“山萸肉主溫中,逐寒濕痹。”山萸肉不僅能補肝,且能舒肝通利氣血,故臨床常用于治療肝虛所致腿痛,有補肝行痹之功。
收斂固澀
山萸肉具有收斂之功,又兼開通之力,可補肺絡(luò)及胃中血絡(luò),又不致有留瘀之患。久咳不愈而氣血上逆之咳血,或肝虛火旺損傷胃絡(luò)之吐血患者,臨床常用山萸肉加龍骨、牡蠣,或加三七粉沖服,??善鸬揭馔庵熜?。
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山萸肉有強心作用,山萸肉注射液2-8mg/kg靜脈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縮性和心輸出量,提高心臟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動脈收縮壓、舒張壓及平均血壓、左心室內(nèi)壓均升高。山萸肉注射液能對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動物血壓升高,腎血流量增加,延長動物存活時間。
對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
山萸肉不同組分對免疫系統(tǒng)影響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遲發(fā)型超敏反應(yīng),抑制T淋巴細胞的活化。山萸肉總苷和熊果酸能明顯抑制T淋巴細胞增殖、轉(zhuǎn)化,抑制LAK細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生成和白細胞介素-2的產(chǎn)生,對器官移植產(chǎn)生的排斥反應(yīng)有明顯的對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萸肉總苷500mg/kg,連續(xù)給藥6天,可明顯延長小鼠移植心臟后的存活時間。而水煎液對體液免疫有促進作用,可加速血清抗體IgG、IgM形成。
抗炎、抗菌
山萸肉水煎劑對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滲出和組織水腫及肉芽組織增生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腫脹組織中PGE含量無明顯影響,能降低大鼠腎上腺內(nèi)維生素C的含量,減輕腎上腺細胞損害。提示其抗炎機理與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有關(guān),對PGE合成釋放無明顯抑制作用。山萸肉對表皮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應(yīng)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萸肉能增強機體的抗應(yīng)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勞能力,增強記憶力。山萸肉能提高紅細胞中SOD活性,對抗脂質(zhì)過氧化。其醇提物還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的含量,抗動脈硬化。
其他作用
山萸肉在體外有殺死腹水癌細胞的作用.亦有抗實驗性肝損害的作用.對因化學(xué)療法和放射療法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山萸肉甙毒性很低,不溶血,但有較弱的興奮副交感神經(jīng)的作用.
食用方法
山萸肉粥
原料:山萸肉15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山萸肉洗凈,去核,與粳米同入沙鍋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服法:早晚各食1次。
功效:補益肝腎,澀精斂汗。
應(yīng)用:肝腎不足之頭暈?zāi)垦?,耳鳴腰酸,遺精,遺尿,虛汗不止,腎虛帶下,小便頻數(shù)。
注意事項:3~5天為1療程,疾病完全治愈后,即可停服,或再間斷食用一段時期,以鞏固療效。發(fā)熱及小便淋澀者不宜食用。
山茱萸湯膳
北芪山萸─固脾益陰
藥方:北黃芪 4錢、山萸肉 2錢。
用法:兩碗半水,煎取一碗,飯后溫服。如試用過三幾次身體適應(yīng)得來,則每天服一次亦無所謂。但有傷風(fēng)感冒,仍須暫停服用。脾虛而胃腸又有消化不良問題之人,欲求根治,用藥時間可能比較長。如果天天煲藥感到麻煩,不妨將北芪、山芪肉這兩味藥,依照上述配量,加重若干倍,煎用濃汁,藏在冰箱里,分作若干日服用,每日早、午、晚服一次,每次用三、四湯羹藥汁,調(diào)開水服用乃可。這個方法,不但對脾虛多汗之人適用,就是腎氣不足,中氣虛弱之人不妨試用。
理論:北黃芪─健脾胃、旺氣血,不但功效好,體弱者的胃腸又容易適應(yīng)受納。北芪對于晚上多汗,而屬于「脾弱陰虛」所引起者,有固脾止汗之效。兒童老弱亦可用之。但兒童服用,分量不宜太多,每次用二、三錢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