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2《我國的宗教政策》教案【一】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能力目標
領會我國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觀察、評價問題,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yǎng)學生善于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明確宗教信仰自由時憲法賦予公民基本權利,是保護和尊重人權的表現(xiàn),堅持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宗教,弘揚科學,樹立科學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全面正確地理解我 國的宗教政策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多媒體展示材料:
鏡頭一:我國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佛教傳入我國已經(jīng)有2000多年歷史,產(chǎn)生于我國的道教有1700多年的歷史,伊斯蘭教傳入我國有1300多年,天主教和基督教是鴉片戰(zhàn)爭后大規(guī)模傳入我國的。
鏡頭二:我國各宗教都有愛國傳統(tǒng),都倡導服務社會,造福人類。例如,佛教界提出“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人間佛教思想;道教提倡“慈愛和同、濟世度人”;伊斯蘭教倡導“愛國是伊瑪尼(信仰)的一部分”;天主教倡導“愛國是天主的誡命”;基督教強調“榮神益人”等。宗教界人士積極引導廣大信教群眾實踐這些思想和 主張。
鏡頭三:2004年5月21日,50多名各大宗教的上層人士在北京舉行座談會,代表全國上億宗教信徒,批駁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年度報告。中國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張繼禹說,美國炮制的年度報告,借宗教名義,利用一些道聽途說的材料,對中國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狀況進行惡意攻擊,并公然為邪教“法輪功”張目。
鏡頭四:我國宗教界積極參與國際宗教間的交往與合作,用親身經(jīng)歷向世界人民介紹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增進了世界各國宗教界對我國的了解,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2000年8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宗教界世界和平問題研討會。
探究與共享:
⑴四組鏡頭分別說明了什么?
⑵怎樣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⑶你如何看待宗教現(xiàn)象?
新知探 究與遷移應用
探究提示:
⑴鏡頭一說明了我國宗教的產(chǎn)生;鏡頭二說明了宗教的思想和主張,我國宗教具有愛國主義傳統(tǒng);鏡頭三說明了我國宗教組織已經(jīng)成為聯(lián)系各自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廣大信教群眾能夠把愛教同愛國結合起來。鏡頭四說明了我國宗教對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
⑵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⑶對宗教應一分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其消極作用,又要看到其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既要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又要反對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既不能人為消滅宗教,又要弘揚科學精神。
一、我國宗教概況
1.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也是多宗教國家。我國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道教產(chǎn) 生于我國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我國信仰宗教的人數(shù)雖占總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絕對數(shù)字不小,全國有大約一億左右宗教信徒。
2.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xiàn)象,有它產(chǎn)生、發(fā)展和消亡的過程。它的存在有著深厚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及認識根源。在社會主義社會,宗教還將長期存在。
二、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我國的宗教政策包括四個方面,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
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⑴如何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內(nèi)涵?
①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③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④有過去不信教而現(xiàn)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xiàn)在不信教的自由。
⑵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這是一項全面、完整的政策。
⑶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憲法規(guī)定:“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xiàn),侵犯這一權利,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專家點評:
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nèi)進行。
這說明了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是統(tǒng)一的。
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政府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目的是為了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和犯罪活動,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
多媒體再次展示材料:2004年5月21日,50多名各大宗教的上層人士在北京舉行座談會,代表全國上億宗教信徒,批駁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年度報告。中國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張繼禹說,美國炮制的年度報告,借宗教名義, 利用一些道聽途說的材料,對中國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狀況進行惡意攻擊,并公然為邪教“法輪功”張 目。
課堂探究:
⑴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借宗教名義,對中國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狀況進行惡意攻擊,并公然為邪教“法輪功”張目。這對中國有什么危害?
⑵簡要說明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與取締“法輪功”是否矛盾?
探究提示:
⑴美國借宗教名義對中國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狀況進行惡意攻擊,并公然為邪教“法輪功”張目,干涉了中國內(nèi)政,侵犯了中國主權,妨礙了中國司法。
⑵第一,兩 者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團結群眾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第二,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正常的宗教活動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在宗教活動場所內(nèi)進行的活動。國家在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堅決打擊一切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第三,“法輪功”是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號,神化首要分子,宣傳迷信邪說,蒙騙群眾,非法聚斂財物,制造事端,進行非法犯罪活動的邪惡勢力。其本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的。取締邪教組織,嚴懲邪教犯罪,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識。“法輪功”利用歪理邪說反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危害社會穩(wěn)定,妨礙社會正常秩序,危害群眾身心健康,騙錢害人。因此,必須依法取締和打擊。
3.我國宗教堅持的原則。
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憲法規(guī)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勢力。
拓展資料:
長期以來,外國敵對勢力不斷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顛覆和破壞活動。在我國境外東南至東北沿海呈半月形地帶,大約有26個宗教電臺對我國進行“空中傳教”。美國遠東廣播公司,號稱世界最大的宗教廣播電臺,有5座電臺以不同頻率,用變通話和各種方言對華廣播。此外,境外敵對勢力非法向內(nèi)地運進大量的宗教印刷品。他們還利用旅游團體入境之機,零星帶進,集中散發(fā)。其目的是通過這些反動宣傳品,煽動信教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不滿情緒。
思考:上述拓展資料結合“專家點評”說明什么問題?
提示:說明了在新形勢下,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方針的重要性,提醒我們要高度警惕,反對外國勢力借宗教對我國內(nèi)政的干涉。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⑴原因:這既是社會主義社會對我國宗教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⑵如何理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的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 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祖國統(tǒng)一多做貢獻。
“專家點評”說明了什么?
我國宗教經(jīng)歷了社會經(jīng) 濟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成為信教群眾自辦的事業(yè),宗教團體成為聯(lián)系信教群眾的愛國組 織,宗教界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教群眾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說明了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原因。
3.弘揚科學精神
⑴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
設問:有人說,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這種觀點對嗎?
提示: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而是我們要遵循唯物辯證法,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宗教。因為:①宗教有它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消滅,也不 能用行政的力量發(fā)展宗教;②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在信仰上的差異是次要的,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③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大力加強廣大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的團結,把他們的力量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目標上來。
⑵弘揚科學精神的原因
①我們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堅持不懈地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重要任務。
②中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和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我們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現(xiàn)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弘揚科學精神,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四有”公民。
⑶注意區(qū)分宗教活動與封建迷信
二者的共同點:宗教信仰與封建迷信都是有神論,都相信有超越自然的神靈存在,都是唯心主義世界觀。
二者的不同點:
①從概念上看,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對人們現(xiàn)實生活虛幻的反映,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封建迷信活動是指神漢、巫婆、算命先生、風水先生等通過裝神弄鬼、占卜算命等手段,愚弄群眾、妖言惑眾、騙錢害人的活動。
②從活動的目的看,宗教活動是為了宣揚神的威力,使信教者信仰神,按神的意志辦事,教徒參加宗教活動,行善積德和修身養(yǎng)性,是為了死后靈魂進入“天堂”。而封建迷信活動是迷信職業(yè)者騙取錢財?shù)囊环N手段。
③從作用看,宗教主要起消極作用,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和一 定范圍內(nèi),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封建迷信活動是愚昧落后的產(chǎn)物,騙錢害人,破壞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④從國家對待二者的政策看,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而對封建迷信活動,堅決制止和取締。
知能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我國的宗教政策。要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而是要遵循唯物辯證法,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宗教。
我們要弘揚科學精神,堅持不懈地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重要任務。中學生要接受無神論宣傳教育,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高中政治必修2《我國的宗教政策》教案【二】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 知識方面:
識記: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理解:(1)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存在的長期性;(2)理解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內(nèi)容;(3)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能力方面:
能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的基本觀點,分析說明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3.覺悟方面:
通過學習,加強宗教的政策觀念,自覺抵制和反對各種迷信活動,特別是認清法輪功的邪教本質。
教學重難點
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中緊緊抓住中央一再強調的三句話:
(1)全面貫徹宗教政策;(2)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3)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教學過程
(打出第一張投影)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的宗教政策。
導入新課:(打出第二張投影)最近美國的一些新聞媒體對中國的宗教狀況橫加指責,認為中國取締法輪功,是對宗教的迫害,它們說,“中國限制宗教活動,沒有宗教自由”。是否真象美國所說的中國沒有宗教信仰自由。還是先讓我們來看看法輪功到底是什么貨色。
播放《反對法輪功》錄象片段大約4分鐘。
結合自己的體會,談一談你對我國政府取締法輪功是怎樣認識的。學生議論后,找一名學生回答(略)(打出第三張投影)“法輪功”不是宗教,是地地道道的邪教。它具備邪教的六大特征。其本質是反社會、反人類、反科學的。它對國家、社會、人民的危害極大,必須堅決予以取締。
打出第四 張投影:聯(lián)合國人權委員會第五十七屆會議4月18日在日內(nèi)瓦舉行唱名表決,通過了中國代表團提出的一項動議,決定對美國提出的所謂“中國人權狀況”提案不予審議和表決。這是美國在人權會上利用人權問題干涉中國內(nèi)政的圖謀第十次遭到失敗。 這充分說明利用人權干涉它國內(nèi)政是不得人心的。再次暴露了,美國某些人打著“人權”旗號,利用“宗教”問題干涉中國內(nèi)政的圖謀。
那么,在我國到底有沒有宗教信仰自由,我國對宗教實行什么政策呢?
(一)、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板書)
(打出第5張投影)請大家先來看看這幾幅畫面,第一幅:是按藏傳佛教儀軌和歷史定制,經(jīng)金瓶掣簽,誕生于藏北嘉黎縣的6歲靈童堅贊諾布,被任命為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的轉世真身。中央人民政府特準堅贊諾布繼任為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其它略)以上事實說明我國存在宗教信仰的自由。再來看看下列數(shù)字,(打出第6張投影),新中國50年來,宗教的狀況,說明我國對宗教實行的是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那么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我們又如何理解和貫徹這一政策呢?
1.要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打出第7張投影)(見下圖)
1.正確理解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自由的政策 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
全面理解和
貫徹宗教信
仰自由政策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
2. 全面貫徹宗教信 政策的范圍內(nèi)進行
仰自由政策 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 辦
的方針
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請同學們閱讀 并回答。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有“四個自由”(輔板書)從以上含義我們不難看出,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應該包括兩個方面,既保障公民信教的自由,又保障公民不信教的自由。不能只理解為一個方面。“兩個方面”(輔板書)
全面理解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那么該如何貫徹執(zhí)行呢?
宗教信仰自由作為公民的一項自由權利,國家要給予保護。但是否是保護一切宗教活動呢?不是,而是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請同學們看書,國家保護的范圍有幾個方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是“三個保護”(輔板書)。
那么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動,它又是以什么標準界定呢?請同學們閱讀p128最后一段。教師總結,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動是在“宗 教場所內(nèi)”和“自己家里”進行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到宗教場所外,宣傳有神論;同時,任何人不得到宗教場所內(nèi)進行無神論的宣傳或在信教群眾中發(fā)動有神還是無神的 辯論。由此看出,宗教信仰自由作為公民的一項自由權利,與其它一切自由一樣,也不是絕對的。公民在行使這一自由權利時,不得超越國家的憲法、法律和政策的范圍。也就是說,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政策范圍內(nèi)進行。請同學們閱讀P129第一自然段,看一看法律上對宗教活動的規(guī)定有幾個方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對,有“四個不得”(輔板書)。其中不得利用宗教干預行政,即宗教不得干預政府部門的工作;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司法,即宗教不得干預法院、檢察院的司法工作。(打出第8張投影)請同學們分析下列行為,是否符合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事例1:是利用宗教干預行政;事例2:是利用宗教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活動;事例3:是到宗教場所外傳教,宣傳有神論。因此,以上三個事例,都是違背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
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還要堅持一個方針,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這體現(xiàn)了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問題。(打出第9張投影)我國政府對“梵蒂綱”封圣一事強烈不滿,如何認識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呢?教師回答:舊中國,天主教、基督教完全被帝國主義勢力控制和利用,一些外國傳教士曾經(jīng)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直接參與者和幫兇。對此,梵蒂岡不僅不表示懺悔,反而要把這些作惡多端的罪人冊封為“圣人”,這是對中國人民的 公然挑釁,是為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翻案,梵蒂岡的這一行徑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和中華民族的尊嚴。是妄圖繼續(xù)對中國的宗教進行控制。
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在此基礎上,還要發(fā)展宗教方面的對外關系,如以傅鐵山為團長的中國宗教領袖代表團一行8人,于2000年8月28日出席了,“聯(lián)合國宗教和精神領袖世界和平千年大會”, 傅鐵山代表中國宗教 界人士發(fā)言。
1994年,國務院先后頒布了一個規(guī)定、一個條例,請看教材P129小字材料,教師問,國家為什么要以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作出如上規(guī)定?教師回答,一方面,通過法律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另一方面,制止一切非法的宗教活動,真正使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貫徹執(zhí)行, 所以,要
2.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
(打出第10張投影),什么是依法加強對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為什么要依法加強對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只有依法加強對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使宗教活動納入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的范圍內(nèi),才能更好的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一方面: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動以及宗教團體、寺觀教堂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堅決打擊一切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違法犯罪活動。
我國依法取締法輪功,就是打擊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違法犯罪活動,它不僅沒有妨礙宗教信仰的自由,相反正是對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體現(xiàn)了國家依法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因此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與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二者并不矛盾,是一致的。
那么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呢?
3.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打出第11張投影)請同學們閱讀P129—130 請學生回答
A: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含義是什么?
B:有無這種可能?(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相適應是否意味著信仰一致呢?不是的,就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作到“一熱愛,兩擁護”,就是要求教徒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nèi)活動,作到“四維護”(輔板書),并以此作為最基本的行為準則。
C:提問: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否克服了消極作用,只存在積極作用了呢?
學生議論后回答,教師總結:作為與科學世界觀對立的宗教,只要存在,其消極作用就不會消失。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是要把宗教的消極作用限制到最小限度。
綜上所述,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相互聯(lián)系的三個方面,三者的關系是。(打出第12張投影)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與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二者是一致的。二者的共同目的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對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還有那些疑問呢?
學生舉手提問,老師,前邊我們學過,宗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世界觀,其作用主要是消極的,我國為什么還允許其存在?還對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
老師:這個問題提的很好,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以下這一問題。
(二)、我國制定宗教政策的客觀依據(jù)
哲學上我們學過,制定路線、方針、政策,要堅持唯物論的觀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我們制定宗教政策也要遵循這一觀點。(打出第13張投影),提問:你對周恩來的一段話是如何理解的?在我國,宗教存在的條件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按照唯物論的觀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社會意識還具有相對獨立性。宗教存在的條件有如下幾個方面:(打出第14張投影)
1、傳統(tǒng)思想、宗教觀念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徹底消除。
這是因為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2、宗教存在的社會根源不可能很快消失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存在的階級根源基本消失了,但其社會根源并沒有消失。階級根源是宗教存在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但不等于社會根源。在社會主義時期,由于社會生產(chǎn)力和文化、科學技術還沒有達到高度發(fā)達的程度,由此必然會引發(fā)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同時由于某些嚴重的天災人禍,因此人們還不可能從宗教的影響下完全解放出來。(社會根源不等于階級根源)輔板書
3、國際影響的存在。
因此,宗教在我國將長期存在。這也是我國制定宗教政策的客觀依據(jù)。
(打出第15張投影),這是靈山大佛的開光儀式,有八萬人參加。同學們,想一想這說明什么呢?教師;這一方面說明,在我國的確存在宗教,另一方面說明宗教是一只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我國總信教人數(shù)1億人,如何把這一社會力量,引導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正是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義之所在。
(三) 、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正確性、意義)
(打出第16張投影)
1 符合宗教自身的規(guī)律
宗教自身有其發(fā)生、發(fā)展和消亡的過程,只要宗教賴以存在的根源和條件存在,宗教必然存在,我們要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不能采取人為取締宗教的辦法。另外,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是公民個人的私事,是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不能用強制的辦法解決。
2.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
民族和宗教雖屬兩個不同范疇,但二者往往交織在一起,在我國宗教在少數(shù)民族中,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因此處理好宗教問題,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
3. 有于團結信教群眾
宗教不僅僅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而且還是一只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就是要把他們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設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的這一目標上來,這也正是實行宗教信仰自由這一政策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本課小結:(打出第17張投影片)
下面回顧一下本節(jié)課講的主要內(nèi)容。本節(jié)課 我們講了三個問題即我國宗教將長期存在,這是制定宗教政策的客觀依據(jù)。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以及制定這一政策的必要性。
鞏固練習:(打出第18張投影)
選擇題:
下列行為違反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是
某工人信奉基督教,周日必到教堂參加宗教活動,天天佩帶十字架;②中國天主教發(fā)表聲明,批評羅馬天主教委任犯有反革命叛國罪的龔××為紅衣主教,干涉中國天主教事務;③某教 徒在大學利用課外活動向學生傳教,并根據(jù)自愿原則在學生中發(fā)展教徒;④某共產(chǎn)黨員經(jīng)組織批評教育放棄宗教信仰;⑤某教徒據(jù)不殺生的訓誡在教堂里指責國家對某犯罪分子處以死刑是不道德的;⑥某教徒在家對他正在上中學的兒子系統(tǒng)講述《古蘭經(jīng)》;⑦某教徒受外國某宗教組織的委托,在國內(nèi)發(fā)展教徒;⑧某教 徒把對方信仰天主教作為自己的擇偶條件而刊登在征婚啟事上 。
A、① ② ④ ⑧ B、② ③ ④ ⑤ ⑥ ⑦
C、③ ④ ⑤ ⑥ ⑦ D、③ ⑤ ⑥ ⑦
學生回答:認為正確答案是C
老師本題應選D,本題所考查的是我國的宗教政策,而全面貫徹宗教政 策可分為以下三點,第一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義,掌握公民有信仰宗教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國家尊重和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是既保護公民信教自由,也保護公民不信教自由,所以①、④都符合這一政策要求,第二,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正常的宗教活動,即在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超出憲法、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的范圍的活動,就是非法活動。則③ ⑤ ⑥顯然違反了宗教政策,第三,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支配。②遵循了這一規(guī)定,⑦則違反了這一規(guī)定,故而違反宗教政策的是③⑤⑥⑦D。
有同學提出: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共產(chǎn)黨員也是公民為什么共產(chǎn)黨員不能信教?
教師回答:
(1)在社會主義社會,宗教是公民的私事,是公民的個人信仰問題,是一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2)但是,宗教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來說,則不是個人的私事,也就是說,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員不得信教。這是因為中國共產(chǎn)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所武裝的,共產(chǎn)黨員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如果共產(chǎn)黨員信仰宗教,就要勸其退黨,這與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因為作為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這就同共產(chǎn)黨員的無神論信仰發(fā)生了矛盾,不符合共產(chǎn)黨員的條件了。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學計劃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能力目標
領會我國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觀察、評價問題,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yǎng)學生善于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明確宗教信仰自由時憲法賦予公民基本權利,是保護和尊重人權的表現(xiàn),堅持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宗教,弘揚科學,樹立科學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全面正確地理解我 國的宗教政策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多媒體展示材料:
鏡頭一:我國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佛教傳入我國已經(jīng)有2000多年歷史,產(chǎn)生于我國的道教有1700多年的歷史,伊斯蘭教傳入我國有1300多年,天主教和基督教是鴉片戰(zhàn)爭后大規(guī)模傳入我國的。
鏡頭二:我國各宗教都有愛國傳統(tǒng),都倡導服務社會,造福人類。例如,佛教界提出“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人間佛教思想;道教提倡“慈愛和同、濟世度人”;伊斯蘭教倡導“愛國是伊瑪尼(信仰)的一部分”;天主教倡導“愛國是天主的誡命”;基督教強調“榮神益人”等。宗教界人士積極引導廣大信教群眾實踐這些思想和 主張。
鏡頭三:2004年5月21日,50多名各大宗教的上層人士在北京舉行座談會,代表全國上億宗教信徒,批駁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年度報告。中國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張繼禹說,美國炮制的年度報告,借宗教名義,利用一些道聽途說的材料,對中國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狀況進行惡意攻擊,并公然為邪教“法輪功”張目。
鏡頭四:我國宗教界積極參與國際宗教間的交往與合作,用親身經(jīng)歷向世界人民介紹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增進了世界各國宗教界對我國的了解,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2000年8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宗教界世界和平問題研討會。
探究與共享:
⑴四組鏡頭分別說明了什么?
⑵怎樣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⑶你如何看待宗教現(xiàn)象?
新知探 究與遷移應用
探究提示:
⑴鏡頭一說明了我國宗教的產(chǎn)生;鏡頭二說明了宗教的思想和主張,我國宗教具有愛國主義傳統(tǒng);鏡頭三說明了我國宗教組織已經(jīng)成為聯(lián)系各自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廣大信教群眾能夠把愛教同愛國結合起來。鏡頭四說明了我國宗教對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
⑵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⑶對宗教應一分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其消極作用,又要看到其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既要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又要反對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既不能人為消滅宗教,又要弘揚科學精神。
一、我國宗教概況
1.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也是多宗教國家。我國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道教產(chǎn) 生于我國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我國信仰宗教的人數(shù)雖占總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絕對數(shù)字不小,全國有大約一億左右宗教信徒。
2.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xiàn)象,有它產(chǎn)生、發(fā)展和消亡的過程。它的存在有著深厚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及認識根源。在社會主義社會,宗教還將長期存在。
二、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我國的宗教政策包括四個方面,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
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⑴如何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內(nèi)涵?
①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③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④有過去不信教而現(xiàn)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xiàn)在不信教的自由。
⑵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這是一項全面、完整的政策。
⑶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憲法規(guī)定:“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xiàn),侵犯這一權利,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專家點評:
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nèi)進行。
這說明了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是統(tǒng)一的。
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政府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目的是為了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和犯罪活動,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
多媒體再次展示材料:2004年5月21日,50多名各大宗教的上層人士在北京舉行座談會,代表全國上億宗教信徒,批駁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年度報告。中國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張繼禹說,美國炮制的年度報告,借宗教名義, 利用一些道聽途說的材料,對中國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狀況進行惡意攻擊,并公然為邪教“法輪功”張 目。
課堂探究:
⑴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借宗教名義,對中國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狀況進行惡意攻擊,并公然為邪教“法輪功”張目。這對中國有什么危害?
⑵簡要說明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與取締“法輪功”是否矛盾?
探究提示:
⑴美國借宗教名義對中國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狀況進行惡意攻擊,并公然為邪教“法輪功”張目,干涉了中國內(nèi)政,侵犯了中國主權,妨礙了中國司法。
⑵第一,兩 者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團結群眾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第二,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正常的宗教活動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在宗教活動場所內(nèi)進行的活動。國家在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堅決打擊一切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第三,“法輪功”是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號,神化首要分子,宣傳迷信邪說,蒙騙群眾,非法聚斂財物,制造事端,進行非法犯罪活動的邪惡勢力。其本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的。取締邪教組織,嚴懲邪教犯罪,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識。“法輪功”利用歪理邪說反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危害社會穩(wěn)定,妨礙社會正常秩序,危害群眾身心健康,騙錢害人。因此,必須依法取締和打擊。
3.我國宗教堅持的原則。
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憲法規(guī)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勢力。
拓展資料:
長期以來,外國敵對勢力不斷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顛覆和破壞活動。在我國境外東南至東北沿海呈半月形地帶,大約有26個宗教電臺對我國進行“空中傳教”。美國遠東廣播公司,號稱世界最大的宗教廣播電臺,有5座電臺以不同頻率,用變通話和各種方言對華廣播。此外,境外敵對勢力非法向內(nèi)地運進大量的宗教印刷品。他們還利用旅游團體入境之機,零星帶進,集中散發(fā)。其目的是通過這些反動宣傳品,煽動信教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不滿情緒。
思考:上述拓展資料結合“專家點評”說明什么問題?
提示:說明了在新形勢下,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方針的重要性,提醒我們要高度警惕,反對外國勢力借宗教對我國內(nèi)政的干涉。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⑴原因:這既是社會主義社會對我國宗教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⑵如何理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的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 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祖國統(tǒng)一多做貢獻。
“專家點評”說明了什么?
我國宗教經(jīng)歷了社會經(jīng) 濟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成為信教群眾自辦的事業(yè),宗教團體成為聯(lián)系信教群眾的愛國組 織,宗教界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教群眾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說明了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原因。
3.弘揚科學精神
⑴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
設問:有人說,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這種觀點對嗎?
提示: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而是我們要遵循唯物辯證法,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宗教。因為:①宗教有它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消滅,也不 能用行政的力量發(fā)展宗教;②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在信仰上的差異是次要的,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③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大力加強廣大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的團結,把他們的力量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目標上來。
⑵弘揚科學精神的原因
①我們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堅持不懈地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重要任務。
②中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和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我們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現(xiàn)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弘揚科學精神,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四有”公民。
⑶注意區(qū)分宗教活動與封建迷信
二者的共同點:宗教信仰與封建迷信都是有神論,都相信有超越自然的神靈存在,都是唯心主義世界觀。
二者的不同點:
①從概念上看,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對人們現(xiàn)實生活虛幻的反映,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封建迷信活動是指神漢、巫婆、算命先生、風水先生等通過裝神弄鬼、占卜算命等手段,愚弄群眾、妖言惑眾、騙錢害人的活動。
②從活動的目的看,宗教活動是為了宣揚神的威力,使信教者信仰神,按神的意志辦事,教徒參加宗教活動,行善積德和修身養(yǎng)性,是為了死后靈魂進入“天堂”。而封建迷信活動是迷信職業(yè)者騙取錢財?shù)囊环N手段。
③從作用看,宗教主要起消極作用,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和一 定范圍內(nèi),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封建迷信活動是愚昧落后的產(chǎn)物,騙錢害人,破壞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④從國家對待二者的政策看,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而對封建迷信活動,堅決制止和取締。
知能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我國的宗教政策。要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而是要遵循唯物辯證法,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宗教。
我們要弘揚科學精神,堅持不懈地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重要任務。中學生要接受無神論宣傳教育,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高中政治必修2《我國的宗教政策》教案【二】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 知識方面:
識記: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理解:(1)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存在的長期性;(2)理解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內(nèi)容;(3)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能力方面:
能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的基本觀點,分析說明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3.覺悟方面:
通過學習,加強宗教的政策觀念,自覺抵制和反對各種迷信活動,特別是認清法輪功的邪教本質。
教學重難點
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中緊緊抓住中央一再強調的三句話:
(1)全面貫徹宗教政策;(2)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3)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教學過程
(打出第一張投影)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的宗教政策。
導入新課:(打出第二張投影)最近美國的一些新聞媒體對中國的宗教狀況橫加指責,認為中國取締法輪功,是對宗教的迫害,它們說,“中國限制宗教活動,沒有宗教自由”。是否真象美國所說的中國沒有宗教信仰自由。還是先讓我們來看看法輪功到底是什么貨色。
播放《反對法輪功》錄象片段大約4分鐘。
結合自己的體會,談一談你對我國政府取締法輪功是怎樣認識的。學生議論后,找一名學生回答(略)(打出第三張投影)“法輪功”不是宗教,是地地道道的邪教。它具備邪教的六大特征。其本質是反社會、反人類、反科學的。它對國家、社會、人民的危害極大,必須堅決予以取締。
打出第四 張投影:聯(lián)合國人權委員會第五十七屆會議4月18日在日內(nèi)瓦舉行唱名表決,通過了中國代表團提出的一項動議,決定對美國提出的所謂“中國人權狀況”提案不予審議和表決。這是美國在人權會上利用人權問題干涉中國內(nèi)政的圖謀第十次遭到失敗。 這充分說明利用人權干涉它國內(nèi)政是不得人心的。再次暴露了,美國某些人打著“人權”旗號,利用“宗教”問題干涉中國內(nèi)政的圖謀。
那么,在我國到底有沒有宗教信仰自由,我國對宗教實行什么政策呢?
(一)、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板書)
(打出第5張投影)請大家先來看看這幾幅畫面,第一幅:是按藏傳佛教儀軌和歷史定制,經(jīng)金瓶掣簽,誕生于藏北嘉黎縣的6歲靈童堅贊諾布,被任命為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的轉世真身。中央人民政府特準堅贊諾布繼任為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其它略)以上事實說明我國存在宗教信仰的自由。再來看看下列數(shù)字,(打出第6張投影),新中國50年來,宗教的狀況,說明我國對宗教實行的是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那么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我們又如何理解和貫徹這一政策呢?
1.要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打出第7張投影)(見下圖)
1.正確理解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自由的政策 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
全面理解和
貫徹宗教信
仰自由政策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
2. 全面貫徹宗教信 政策的范圍內(nèi)進行
仰自由政策 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 辦
的方針
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請同學們閱讀 并回答。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有“四個自由”(輔板書)從以上含義我們不難看出,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應該包括兩個方面,既保障公民信教的自由,又保障公民不信教的自由。不能只理解為一個方面。“兩個方面”(輔板書)
全面理解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那么該如何貫徹執(zhí)行呢?
宗教信仰自由作為公民的一項自由權利,國家要給予保護。但是否是保護一切宗教活動呢?不是,而是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請同學們看書,國家保護的范圍有幾個方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是“三個保護”(輔板書)。
那么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動,它又是以什么標準界定呢?請同學們閱讀p128最后一段。教師總結,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動是在“宗 教場所內(nèi)”和“自己家里”進行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到宗教場所外,宣傳有神論;同時,任何人不得到宗教場所內(nèi)進行無神論的宣傳或在信教群眾中發(fā)動有神還是無神的 辯論。由此看出,宗教信仰自由作為公民的一項自由權利,與其它一切自由一樣,也不是絕對的。公民在行使這一自由權利時,不得超越國家的憲法、法律和政策的范圍。也就是說,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政策范圍內(nèi)進行。請同學們閱讀P129第一自然段,看一看法律上對宗教活動的規(guī)定有幾個方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對,有“四個不得”(輔板書)。其中不得利用宗教干預行政,即宗教不得干預政府部門的工作;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司法,即宗教不得干預法院、檢察院的司法工作。(打出第8張投影)請同學們分析下列行為,是否符合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事例1:是利用宗教干預行政;事例2:是利用宗教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活動;事例3:是到宗教場所外傳教,宣傳有神論。因此,以上三個事例,都是違背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
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還要堅持一個方針,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這體現(xiàn)了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問題。(打出第9張投影)我國政府對“梵蒂綱”封圣一事強烈不滿,如何認識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呢?教師回答:舊中國,天主教、基督教完全被帝國主義勢力控制和利用,一些外國傳教士曾經(jīng)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直接參與者和幫兇。對此,梵蒂岡不僅不表示懺悔,反而要把這些作惡多端的罪人冊封為“圣人”,這是對中國人民的 公然挑釁,是為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翻案,梵蒂岡的這一行徑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和中華民族的尊嚴。是妄圖繼續(xù)對中國的宗教進行控制。
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在此基礎上,還要發(fā)展宗教方面的對外關系,如以傅鐵山為團長的中國宗教領袖代表團一行8人,于2000年8月28日出席了,“聯(lián)合國宗教和精神領袖世界和平千年大會”, 傅鐵山代表中國宗教 界人士發(fā)言。
1994年,國務院先后頒布了一個規(guī)定、一個條例,請看教材P129小字材料,教師問,國家為什么要以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作出如上規(guī)定?教師回答,一方面,通過法律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另一方面,制止一切非法的宗教活動,真正使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貫徹執(zhí)行, 所以,要
2.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
(打出第10張投影),什么是依法加強對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為什么要依法加強對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只有依法加強對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使宗教活動納入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的范圍內(nèi),才能更好的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一方面: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動以及宗教團體、寺觀教堂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堅決打擊一切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違法犯罪活動。
我國依法取締法輪功,就是打擊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違法犯罪活動,它不僅沒有妨礙宗教信仰的自由,相反正是對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體現(xiàn)了國家依法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因此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與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二者并不矛盾,是一致的。
那么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呢?
3.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打出第11張投影)請同學們閱讀P129—130 請學生回答
A: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含義是什么?
B:有無這種可能?(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相適應是否意味著信仰一致呢?不是的,就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作到“一熱愛,兩擁護”,就是要求教徒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nèi)活動,作到“四維護”(輔板書),并以此作為最基本的行為準則。
C:提問: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否克服了消極作用,只存在積極作用了呢?
學生議論后回答,教師總結:作為與科學世界觀對立的宗教,只要存在,其消極作用就不會消失。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是要把宗教的消極作用限制到最小限度。
綜上所述,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相互聯(lián)系的三個方面,三者的關系是。(打出第12張投影)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與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二者是一致的。二者的共同目的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對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還有那些疑問呢?
學生舉手提問,老師,前邊我們學過,宗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世界觀,其作用主要是消極的,我國為什么還允許其存在?還對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
老師:這個問題提的很好,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以下這一問題。
(二)、我國制定宗教政策的客觀依據(jù)
哲學上我們學過,制定路線、方針、政策,要堅持唯物論的觀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我們制定宗教政策也要遵循這一觀點。(打出第13張投影),提問:你對周恩來的一段話是如何理解的?在我國,宗教存在的條件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按照唯物論的觀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社會意識還具有相對獨立性。宗教存在的條件有如下幾個方面:(打出第14張投影)
1、傳統(tǒng)思想、宗教觀念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徹底消除。
這是因為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2、宗教存在的社會根源不可能很快消失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存在的階級根源基本消失了,但其社會根源并沒有消失。階級根源是宗教存在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但不等于社會根源。在社會主義時期,由于社會生產(chǎn)力和文化、科學技術還沒有達到高度發(fā)達的程度,由此必然會引發(fā)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同時由于某些嚴重的天災人禍,因此人們還不可能從宗教的影響下完全解放出來。(社會根源不等于階級根源)輔板書
3、國際影響的存在。
因此,宗教在我國將長期存在。這也是我國制定宗教政策的客觀依據(jù)。
(打出第15張投影),這是靈山大佛的開光儀式,有八萬人參加。同學們,想一想這說明什么呢?教師;這一方面說明,在我國的確存在宗教,另一方面說明宗教是一只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我國總信教人數(shù)1億人,如何把這一社會力量,引導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正是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義之所在。
(三) 、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正確性、意義)
(打出第16張投影)
1 符合宗教自身的規(guī)律
宗教自身有其發(fā)生、發(fā)展和消亡的過程,只要宗教賴以存在的根源和條件存在,宗教必然存在,我們要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不能采取人為取締宗教的辦法。另外,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是公民個人的私事,是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不能用強制的辦法解決。
2.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
民族和宗教雖屬兩個不同范疇,但二者往往交織在一起,在我國宗教在少數(shù)民族中,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因此處理好宗教問題,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
3. 有于團結信教群眾
宗教不僅僅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而且還是一只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就是要把他們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設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的這一目標上來,這也正是實行宗教信仰自由這一政策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本課小結:(打出第17張投影片)
下面回顧一下本節(jié)課講的主要內(nèi)容。本節(jié)課 我們講了三個問題即我國宗教將長期存在,這是制定宗教政策的客觀依據(jù)。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以及制定這一政策的必要性。
鞏固練習:(打出第18張投影)
選擇題:
下列行為違反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是
某工人信奉基督教,周日必到教堂參加宗教活動,天天佩帶十字架;②中國天主教發(fā)表聲明,批評羅馬天主教委任犯有反革命叛國罪的龔××為紅衣主教,干涉中國天主教事務;③某教 徒在大學利用課外活動向學生傳教,并根據(jù)自愿原則在學生中發(fā)展教徒;④某共產(chǎn)黨員經(jīng)組織批評教育放棄宗教信仰;⑤某教徒據(jù)不殺生的訓誡在教堂里指責國家對某犯罪分子處以死刑是不道德的;⑥某教徒在家對他正在上中學的兒子系統(tǒng)講述《古蘭經(jīng)》;⑦某教徒受外國某宗教組織的委托,在國內(nèi)發(fā)展教徒;⑧某教 徒把對方信仰天主教作為自己的擇偶條件而刊登在征婚啟事上 。
A、① ② ④ ⑧ B、② ③ ④ ⑤ ⑥ ⑦
C、③ ④ ⑤ ⑥ ⑦ D、③ ⑤ ⑥ ⑦
學生回答:認為正確答案是C
老師本題應選D,本題所考查的是我國的宗教政策,而全面貫徹宗教政 策可分為以下三點,第一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義,掌握公民有信仰宗教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國家尊重和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是既保護公民信教自由,也保護公民不信教自由,所以①、④都符合這一政策要求,第二,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正常的宗教活動,即在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超出憲法、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的范圍的活動,就是非法活動。則③ ⑤ ⑥顯然違反了宗教政策,第三,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支配。②遵循了這一規(guī)定,⑦則違反了這一規(guī)定,故而違反宗教政策的是③⑤⑥⑦D。
有同學提出: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共產(chǎn)黨員也是公民為什么共產(chǎn)黨員不能信教?
教師回答:
(1)在社會主義社會,宗教是公民的私事,是公民的個人信仰問題,是一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2)但是,宗教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來說,則不是個人的私事,也就是說,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員不得信教。這是因為中國共產(chǎn)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所武裝的,共產(chǎn)黨員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如果共產(chǎn)黨員信仰宗教,就要勸其退黨,這與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因為作為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這就同共產(chǎn)黨員的無神論信仰發(fā)生了矛盾,不符合共產(chǎn)黨員的條件了。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