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兒子與情人》有感

字號:


    讀后感是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多指書面的)。亦指讀完作品后寫下的心得體會或評論文章。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帶來,“讀《兒子與情人》有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讀《兒子與情人》有感1
    《兒子與情人》,英國作家勞倫斯的類似傳記作品,花了我好幾個星期看完了,本來是興起隨便買了看的,由的是自個兒的對名著的崇拜之情,也是對“外國作品看了有點別扭,那長長的名字,加不準確的翻譯法”這種看法的驗證,我終于相信,好的作品只要意思達到了,同樣可以傳達作者心聲,同樣可以在內(nèi)心深處引起波瀾。
    最大的主題是:情與愛,簡稱“愛情”??梢哉f是四五個人物的關(guān)系上描述整個過程。莫萊爾先生、莫萊爾夫人、保羅、威廉、克萊拉、亞姆利亞(記得是)。
    莫萊爾夫婦,他們從相知、相處、相戀、相離(這里的離是心靈距離的擴大),因而移情別戀到大兒子身上,后來又因大兒子的早亡轉(zhuǎn)到保羅身上。但這種轉(zhuǎn)移也并非單向的,而是雙向的,說不定保羅對他母親更甚。以至于保羅即使有亞姆利亞和克萊拉的陪伴也感覺很孤獨,不自在,他需要的母親,以相依為命為原則,依賴著這位母親。
    搞不懂為什么保羅那么嬗變,變得一塌糊涂,剛說要跟亞姆利亞結(jié)婚的,沒過多久就跟人家分手??巳R拉也是,不管是拋棄他丈夫還是被他丈夫拋棄,跟保羅好上一段時間之后,又回到丈夫身邊。這么離奇的事件,放到如今,誰能忍受呢。不錯,保羅,克萊拉是嬗變,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自己沒有變,保羅對他母親的愛始終不變,克萊拉對他丈夫的那種依賴始終沒有變。
    我因此感到,我這人生,剛出來找工作的時候,也是那么的感覺。坐在公交車上不希望目的地一下子到達,因為我很不希望我達到目的地,因為那個地方不是我想去的。我很不喜歡我去面對那些空洞。因此希望公交車有某些??空军c,但不希望有目的地,不希望我下車,就一直做在椅子上搖晃我的雙腿,蕩漾的那種飄忽不定的心情,永遠下去。這是一種逃離,面對現(xiàn)實無法感到滿意的逃離。保羅也是這樣,對母親的死去,他久久不能承認,然后尋求的方式是借酒,像那次被克萊拉打到五體投地趴在地下時的情形一樣,懶得動彈,懶得面對這個事實?;蚴遣辉敢獬姓J他被打趴下這個事實。
    保羅到最后的覓死覓活,就因為搞不懂他活下來又是為什么?不明白他活下去還有什么意義?人生,確實需要面對這么個問題??稍傧胂耄?,就那么滄海一粟,考慮那么多意義干什么呢?同學說活得沒勁兒,我怎么覺得我還是很淡定的,但還是不能給予比較合理的答案消除那種沒勁兒的感受。
    不敢奢談人生,暫且得過且過一回。
    我將繼續(xù)思考人活著的意義,這個意義只是個人的,沒有全人類的應用廣度。
    讀《兒子與情人》有感2
    由于性取向的原因,一般父親比較偏愛女兒,母親比較偏愛兒子,同樣由于性本能的關(guān)系,加上父母雙方的刺激,幼兒在性發(fā)展的對象選擇時期,一般男孩以母親為對象,女孩以父親為對象,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俄狄浦斯情節(jié)。
    盡管一般人不承認自己有這方面情節(jié),但不可否認,我們兒時或多或少都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俄狄浦斯期,只是有人安全度過了,有人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未安全度過。英國著名文學家勞倫斯就是一個受俄狄浦斯情節(jié)困擾半生的人,他的自傳式名著《兒子與情人》描寫的就是一個青年在這樣一種情節(jié)中苦苦掙扎的心理歷程。
    小說的主人公保羅出生于一個礦工家庭,父親是一個粗俗、帥氣的礦工,和許多礦工一樣,他勤勞但脾氣暴躁、酗酒,保羅的母親出生中產(chǎn)階級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她愛讀書,喜歡探討宗教、哲學方面的問題,什么時候都像一個“貴婦人”。
    這樣的家庭不可能和諧,母親從心底看不起父親,她用冷淡在自己與丈夫之間筑了一道難以逾越的籬笆,而丈夫因為自卑變得愈發(fā)令人難以接近。母親為孩子營造了一種溫馨的氛圍,而只要脾氣暴躁的父親一進來,屋里立刻便得沉默尷尬,父親成了局外人,無奈之下,他只好往外界尋求安慰,常常大醉而歸,打罵孩子,而他的這種表現(xiàn)更加深了他和妻子孩子之間的距離。
    保羅是這個家的第三個孩子,他剛出生時母親是不愛他的,甚至是恨他的,因為這時她和丈夫的關(guān)系正處于冰點,她在身懷六甲時還被丈夫趕出家門,差點凍死,為了孩子,她忍耐著活下去,這時的母親是堅強而令人尊敬的。
    母親最大的愿望是孩子能長大成人,以分擔自己過重的負擔。因此長子是她心中最重要的人。當長子威廉在倫敦某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時,母親感到非常驕傲。然而,威廉由于愛上了一個花錢如流水的女人,生活凄苦,精神抑郁,最后由于肺炎死在倫敦,母親一下子就像老了十幾歲,意志消沉,差點死去。幸虧這時的保羅也染上肺炎,母親注意力一下子轉(zhuǎn)移到次子身上,才意識到不能“光為死人傷心,卻忘了活人了”。
    母親振作精神,全力照顧保羅,婚姻不幸的她認為丈夫不值得她愛,女兒安妮整天瘋跑,小兒子沒心沒肺酷似父親,因此母親將全部的愛傾注在保羅身上。保羅長大后,靦腆、懂事,知道母親生活不易,全身心想讓母親過上好日子。母親很滿足有這樣好的兒子,保羅也很為自己的母親驕傲。日積月累母親的愛慢慢變成了一種占有欲,這讓保羅無所適從。
    保羅的初戀情人米麗亞姆是一個美麗、純真的女孩,她崇尚那種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認為人不應當迷戀眼前的小事物,而應該有崇高的理想,她深深的愛著保羅,不管保羅怎么對她,她始終忍耐,并以一顆仁愛之心對待他。按說,這樣的女孩,母親應該滿意才對,可恰恰相反,母親恨極了米麗亞姆,因為她認識到,兒子與米麗亞姆是真正的心心相印,將來只怕自己在兒子心目中“連一丁點地方都沒有了”。于是她對兒子說米麗亞姆“能把人的靈魂都吸干”,堅決反對兒子與她在一起。
    保羅在母親與情人之間掙扎,在情人那里待得晚了,回去受到母親的責備,不忍母親的傷心,于是百般折磨米麗亞姆,折磨過后又后悔,趕緊和好?;厝ピ偈茇焸鋾r,他就會想起情人的可憐,于是又冷淡的對待母親,而看到母親可憐,轉(zhuǎn)而又哄母親開心,折磨情人。如此周而復始,保羅內(nèi)心痛苦彷徨,他知道自己心理有問題,卻又說不出是什么。
    最后,保羅實在受不了這樣的折磨,離開了米麗亞姆,在這場愛的較量中,母親大獲全勝。然而,保羅是一個年輕男人,終究會有人的七情六欲,年輕的有婦之夫克萊拉豐腴嫵媚,保羅很快與她墜入情網(wǎng)。對于這段戀情,母親開始是持反對意見的,因為克萊拉“是個有婦之夫”。但當她見到克萊拉時,她卻很快接受了克萊拉,并且產(chǎn)生了深深的同情。這不是母親對兒子讓了步,而是母親意識到兒子不過是愛上了克萊拉的肉體,他很快就會厭煩她的。母親知道他們倆不可能結(jié)婚,兒子也不會真正愛上克萊拉,這樣自己在兒子心目中還是重要的。
    保羅的熱情很快褪去,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不可能總是靈肉分離,他厭倦了克萊拉,而克萊拉從與保羅的戀情中意識到,自己丈夫才是真正愛自己的人,于是回到丈夫身邊。
    年邁的母親因為癌癥離開了人世,留下保羅彷徨、孤獨的生活著,但他也終于能夠正常的愛了,高尚的米麗亞姆主動回到了他的身邊,只是他內(nèi)心還是迷惘的,母親在他心里能退到一個正常的位置嗎?作者沒說,我們也難以猜測。
    與父親相比,母親生活圈子相對較窄,又由于女性特有的感性,母愛往往表現(xiàn)得較為強烈。沒人懷疑母愛的偉大,愛一個人就想得到這個人全部的愛,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而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于兒女的愛。愛孩子,就一定要學會放手,再不舍,孩子自己的路也得自己去走,因此《兒子與情人》應該是本母親必讀的書。
    讀《兒子與情人》有感3
    終于讀完了英國作家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視角和原來有所不一樣。我對兒子保羅這個角色的看法是:當這個敏感的孩子出生在父母不和睦的家庭的時候,他無意識的想代替自己的父親,成為了母親的“丈夫”,特別是當他的母親以母愛來束縛他,這個兒子無能為力,無力切斷和母親的聯(lián)系,只能活著母親的懷里,自己從來沒有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連接在一起,一切都按照母親渴望的模式生活,比如畫畫,永遠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的男人。當他想借助米莉安、克萊爾的力量掙脫這一切的時候,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依然是不可能。但是男主人公,沒有泄氣,當母親去世以后,他依然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掙扎。我認為只有他把自己的母親放在母親的角色上以后,從心靈上走近他那窩窩囊囊的父親身邊,才能找到自己,才能過屬于自己的生活,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女人。
    莫瑞爾太太,保羅的母親,這是一個婚姻失敗的女人,當她的婚姻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她沒有去解決問題,而是不自覺的抓住了自己的兒子,把自己的當做自己的“丈夫”,不愿意放開自己的兒子,使兒子無法成長,在母愛中按照她的意愿生活戀愛。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比比皆是,特別是夫妻關(guān)系不和的家庭中的兒子與母親的關(guān)系,假若父親再暴力一些。單親家庭的母親和兒子的關(guān)系也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對此我覺得一個理智的母親,無論是多么的愛自己的兒子,多么的不舍得和兒子分開(主要是心理上),但是為了兒子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一定要忍著痛,把兒子推開,推向他的父親身邊,推向男人的世界,讓他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讀《兒子與情人》有感4
    我們大部分人都知道“戀母情結(jié)”即“俄狄浦斯情結(jié)”,而反向的“戀子情結(jié)”曾被部分中國學者名為“柔卡斯塔情結(jié)”。都源自著名的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原是底比斯國王與年青皇后柔卡斯塔的兒子。柔卡斯塔生下俄狄浦斯后受神諭:該子長大后會弒父娶母。據(jù)此底比斯國王命人將其拋棄于山野,幸被牧羊者救去,獻給無子的鄰國國王。該國國王視其已出,將俄狄浦斯撫養(yǎng)成人,并準備將王位傳給他。俄狄浦斯在受命前獲神喻:他會弒父娶母。因此深感恐懼不安而出外逃離。在逃離的路上偶遇其生父,發(fā)生沖突,在互不相識的情況下,俄狄浦斯殺死了生父。其后,俄狄浦斯因除掉底比斯境內(nèi)的惡魔,受到底比斯人民擁戴成為新國王,娶其生母為妻,生下二女。在其繼位后,底比斯連續(xù)遭受天災,經(jīng)過祈禱后神喻:有弒父娶母的不潔之人。據(jù)此俄狄浦斯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自己即是殺害前國王(生父)的兇手,而妻子柔卡斯塔則是自己的生母。柔卡斯塔在羞憤下自殺,俄狄浦斯則自感罪惡深重,自殘雙目后,攜兩女流亡他鄉(xiāng)。格特魯?shù)隆つ谞柗蛉藢鹤颖A_試圖占有其全部感情的病態(tài)母愛,可以說是“戀子情結(jié)”的典型表現(xiàn)。莫雷爾夫人基于對婚姻深深的失望,她把全部的情感投注到了他的兒子身上。作為母親理想的投注對象,特別是當威廉死后,保羅承受了母親極其精心的關(guān)心和愛護,成為了一名有學識、有教養(yǎng)的紳士。然而她的“戀子情結(jié)”凸顯出來是在兩個女人走進保羅情感世界之后。特別是占有著保羅精神世界的女人米麗安。莫雷爾夫人像是一個情敵一樣敵對而嫉妒著她。文中有這樣的場景:他俯身去吻母親時,她一把抱住他的脖子,把臉埋在他肩上,像孩子似的嚶嚶哭泣起來。這和她平時截然不同,他痛苦得身子也扭動了起來?!拔沂懿涣恕N铱梢匀萑虅e的女人——但絕不是她。她不會給我留下余地,一點兒余地都沒有……”他立即對米麗安憎恨起來?!岸椅覐膩頉]有過——你知道,保羅——我從來沒有一個丈夫——沒有真正的……”他撫摸著母親的頭發(fā),吻著母親的脖子?!八嵌嗝吹靡獍?,把你從我身邊奪走——她和一般的姑娘不同。”“噢,媽媽,我不愛她!”他低下頭來喃喃地說,痛苦地把眼睛埋進她的肩頭。母親給了他一個熾熱的長吻?!昂⒆印!彼曇纛澏吨?,充滿了熱愛。不知不覺地,他輕輕地撫摸起她的臉來……
    由此可以看出,莫雷爾夫人從內(nèi)心深處,是把保羅當情人來看待的,她注重對保羅情感的占有,她不能允許也不能忍受有別的女人和她共享或獨占保羅的情感。而對于另一個女人克拉拉,由于她對保羅僅僅是肉欲上的需求,所以莫雷爾夫人雖感威脅,但并沒有把她作為情敵來看的,因為象克拉拉這樣肉欲膚淺的女人是無法奪走保羅的情感的。這種微妙復雜的母子關(guān)系在文中的展現(xiàn)讓我們體會到了一種超出正常的“愛”。
    有很多學者分析,“戀子情結(jié)”是根源,是誘發(fā)“戀母”的真正緣由。我認為這樣說有些偏頗和牽強,從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保羅還是個嬰兒時,他便對母親有一種異乎深沉而強烈的感情,在少年時期也有所表現(xiàn),如“人家有什么想法,他完全清楚。尤其是他的母親有什么想法她有什么不順心的事,他都理解,而且就此定不下心來。他的心靈似乎總在關(guān)注著她?!北A_對母親的敬慕之心無邊無垠為了使母親高興,他從小做事執(zhí)著,小小的年紀就有了抱負。莫雷爾太太特別喜歡黑莓,保羅和他弟弟阿瑟就到處去找,只要找得到黑莓的地方都去?!暗兴麅墒挚湛栈丶胰ヒ娔赣H,這滋味他也受不了,他覺得那會使母親失望,這樣他寧可死?!睂ΡA_來說,往往只要一看見母親,他的心便由于愛而萌生出一種責任和志向。一次保羅感到不舒服,飯后他就躺在沙發(fā)上慢慢打起瞌睡來了,“一醒過來,他就睜開眼睛看著母親站在爐子邊地毯上,他看了心里不由涌起一種強烈的愛。想到母親的生活從來沒有美滿過,孩子感到非常傷心;他想要報答她卻又無能為力,這使他感到自己太窩囊而十分痛心、但同時也使他一直念念不忘?!边€有一次,保羅支氣管炎發(fā)作,病倒了,晚上睡覺要媽螞來陪下面這段描寫表現(xiàn)了保羅對母親的依戀和渴望:“保羅喜歡跟母親睡。保羅挨著她睡,就覺得病好些”她不來他睡不著,有她在場,一切總是那么令人心醉。在他眼里,母親是他的摯友,他的知己,他最傾心的人。而此時,我認為母親莫雷爾夫人對保羅的愛戀要比對大兒子威廉淺的多,保羅應該是可以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樣有一個正常的心理發(fā)展方向,然而并非如此。所以我覺得,僅分析保羅和莫雷爾夫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就不能完全說“戀子情結(jié)”是“戀母情結(jié)”的根源,準確來說,兩個情結(jié)是相互推動相互強化的一種關(guān)系。保羅的情感得到了母親“積極”的鼓勵和回應,對其“戀母情結(jié)”起了強化作用。保羅是莫雷爾夫人施愛最多的對象。莫雷爾夫人的“戀子情結(jié)”激化了保羅的“戀母情結(jié)”,同時保羅的“戀母情結(jié) ”對莫雷爾夫人的“戀子情結(jié)”更是一種強化。如此潛意識的強大影響使保羅基本喪失了愛母親以外其他女人的能力,“他還是不能越過嬰孩與母親之愛的階段,不能建立起適當?shù)某晕矣^念抑制他違背倫理道德的本能沖動,不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在文中,莫雷爾夫人使用旁敲側(cè)擊,冷嘲熱諷等各種手段來阻止別的女人進入兒子的感情世界,這種畸形的“戀子情結(jié)”不僅影響了保羅的心理發(fā)展,其實對于莫雷爾夫人本人的情感心理也是一種折磨。
    弗洛伊德認為:“兒童把自己的父母當作第一個愛的對象,這是不可避免和完全正常的。但是,他的注意力不會始終固著在這最初的對象上;以后他只是把父母作為一個原型,并且當他們最后選擇對象的時機到來時,他會逐漸從父母身上轉(zhuǎn)向旁人。因此,如果一個兒童的社會適應不會面臨危險,那么兒童與其父母的這種分離就是一項不可避免的事”。然而作品中所展現(xiàn)的是一個畸形的家庭生活:夫婦之間已無愛情,然而他們?nèi)匀痪S系著無愛的生活,于是母愛轉(zhuǎn)移了、變味了,成了一種占有式的、變態(tài)的、情人式的愛。占有式的母愛影響了保羅的情感發(fā)展,使保羅在情感上長期處于困惑狀態(tài)。在處理與其他女人的關(guān)系中,保羅總是不知所措、猶豫不決,甚至帶有病態(tài)心理。而此時,作為一個母親,并沒有給予兒子正確的引導,而始終在有意識地限制著他與其他女人的關(guān)系。他曾當著兒子的面,詆毀他的女友:“她是那種女人,非要把男人的靈魂都吸干,直到他什么都不剩為止?!庇捎谀赣H這些情緒,保羅“那顆在與少女接觸中變得溫暖,坦蕩的心頓時收縮了”。并在跟母親斗過嘴之后,又很溫存地、用情人般的口吻安慰母親:“啊,你這位小夫人,你現(xiàn)在跟我賭氣,所以什么都可以說,是吧?”’然后吻一吻母親的額頭,兩人和解了。保羅與另一女性克拉拉交往,母親也表示反對,理由是她是有夫之婦。在保羅與兩個女友交往的整個過程中,母親一直是一種強烈的明里暗里支配他情感的力量。使他始終擺脫不了母親情感的陰影。在小說結(jié)尾處,母親雖然已經(jīng)去世,但是長期積淀的情感拘束使保羅還是無法完全真正的獲得情感上的自由。
    弗洛伊德在《釋夢》一書中解釋道:俄狄浦斯情結(jié)是指“子女對異性生身親長的性卷入的欲望。以及與之相伴隨的對同性生身親長的敵對感。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是人類普遍的心理情結(jié)。他用《俄狄浦斯王》的故事與觀眾的共鳴、感動的情景來印證其普遍存在于人們的潛意識中:“他的命運之所以會感動我們,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命運也是同樣的可憐,因為我們尚未出生前,神諭也就已將最毒的咒語加給我們一生了。很可能地,我們早就注定第一個性沖動的對象是自己的母親,而第一個仇恨暴力的對象卻是自己的父親,同時我們的夢也使我們相信這種說法:俄狄浦斯王殺父娶母就是一種愿望的達成——我們童年時期愿望的達成?!眲趥愃故堑谝粋€把精神分析運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勞倫斯把他個人充滿戀母情結(jié)的經(jīng)歷較真實地再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讓讀者對于這兩種情結(jié)有了一個更為深入直觀的了解。
    從保羅出生到母親的死亡,中間保羅主要經(jīng)歷了兩次情感糾葛,但始終可以發(fā)現(xiàn)他真正愛的一直是母親。從小時候愿為母親做事,愿由母親陪著睡覺,在母親和父親爭吵時,和母親站在一邊。到長大為母親作畫得獎,陪母親旅游,兩人無話不談,和別的女人談情說愛及實現(xiàn)他的志向,無處不見其俄狄浦斯情結(jié)表現(xiàn)。在他愛了一圈之后,又回到母親身邊,深有感觸地對母親說:“我甚至愛上了克拉拉,我也確實愛過米麗安;可是要我犧牲自己與她們結(jié)婚,那我可做不到。我不能屬于她們,她們也許要我這個人,而我不能把我這個人給她們。”“你還沒有遇到合適的女人。”“只要你健在,我永遠不會遇到合適的女人?!本驮诒A_對米麗安準備說“咱們還是吹了吧”前夕.他的俄狄蒲斯情結(jié)發(fā)展到高潮:在他母親情人般地表白了她的苦衷之后,“他摸摸母親的頭發(fā),他的嘴吻著她的喉頭,不知不覺中.他竟輕輕摸起她的臉來了。”他完全把母親當一個情人來對待了。當他被告知母親去世后,他的這種表現(xiàn)達到了高潮:“他跪了下去,臉貼住她的臉,雙臂摟住她”,喊出了情人問的最強聲:“我的愛——我的愛——喔,我的愛!”他一次又一次地輕聲呼喚著,表達出他失去心上人悲痛欲絕的心情。莫雷爾太太死后,保羅在她的遺體旁演出了最動情的一幕,也是母親作為情人的最后一幕:“她像個少女在沉睡似的。他一手拿著蠟燭,彎下腰看她。額頭潔白明凈,宛如歲月從未在上面留過痕跡。他俯下身熱烈地吻著她。但他的嘴唇碰到的是一片冰涼……”他看到死去的母親似乎又散發(fā)出青春的氣息,和年輕時一樣美麗漂亮,依然在做著年輕的夢;可他又不能和她結(jié)伴,享受余生,實現(xiàn)諾言。他知道母親永遠不會再回到他的身邊,保羅為此感到震驚和無耐。他感到恐懼,“他感到徹底垮了,原來是他們母子二人共同對付這個世界,現(xiàn)在只落得身單力孤,給他永遠留下一段人生的空白。他的生命正在慢慢漂走,仿佛是在被拖向死神。”保羅因痛失母親——戀人而茫然自失,連畫也做不成了。一切似乎都完蛋了。“他很傷心,覺得事物都失去了真實性?!薄八睦铼q豫不決,一會兒打定主意去死,一會兒又頑強地要活。”難能可貴的是他終于戰(zhàn)勝了自我,選擇了后者。作者為此寫下了難忘的一筆:“舉世滔滔,她是支撐他的惟一力量。如今她去了,和夜色融成一片。他希望她撫摸他,帶他一起走??墒遣恍?,他不愿就此罷休。他猛地轉(zhuǎn)過身來,朝著城市那片燦爛金光走去”但是他將不會有美滿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因為“不管他母親在何方,他的心都離不開她?!倍淼移炙骨榻Y(jié)將伴他終身。
    勞倫斯是二十世紀英國文學史上最獨特、最有爭議的作家,他認為小說是人類表達思想感情方式中的最高形式,認為“藝術(shù)的使命在于揭示人與周圍世界的關(guān)系。他敢于打破傳統(tǒng)方式,以其獨特的風格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與潛在的無意識情感,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證明與現(xiàn)實指導意義。
    讀《兒子與情人》有感5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1885—1930)出生在英國?!秲鹤优c情人》是勞倫斯根據(jù)自己早年的生活經(jīng)歷創(chuàng)作而成的,具有濃郁的自傳色彩。通過青年主人公保羅的成長反映了深刻的社會與心理乃至人性的問題。保羅的母親因與保羅之父婚后感情不和,轉(zhuǎn)而向兒子保羅尋求愛的寄托,但這種情感超越了正常的母愛,成了控制與占據(jù)兒子感情的中心,從而使保羅結(jié)識第一個女友米莉安時竟然喪失了正常戀愛的能力:母親嫉妒愛被奪走、兒子的自責;米莉安受嚴格的宗教觀念的影響,只追求精神的戀愛,保羅不愿忍受被束縛的戀愛,所以他們的關(guān)系充滿了愛與恨的沖突,最終導致破裂。保羅后來與有夫之婦克蕾拉打得火熱,這種少男與熟女的熱勁過后,就是克蕾拉對不成熟的保羅的不屑和絕情。錯位的母愛是保羅一直處在對母親深深的依戀之中,母親的死,使保羅突然感覺空虛惶惑,生命的無意義。
    性格決定命運!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故事在不斷被復制:單親母親過分依靠兒子,使婆媳更難以相處,兒子壓力過大;夫妻感情不合的母親把愛全部轉(zhuǎn)移到兒子身上,使兒子對父親懷恨,影響兒子以后的對夫妻感情的不信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過分的依戀孩子,會摧殘孩子的生活。不要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愛他,遠遠地看著他,自己充實自己的生活,才是一個好母親。
    醒吧!這樣的母親們!
    保羅的母親還犯了第二個致命的錯誤,就是對自己丈夫的錯誤成見,當初也是丈夫的英俊吸引了她,可丈夫婚前的好,她全然不屑的否定,自以為自己比丈夫更高貴更高尚,不去主動理解和處理好夫妻關(guān)系,這也是現(xiàn)如今很多婚后女人犯得致命錯誤,害了自己,也害了老公的人生。
    思想決定認識:老公老是出去酗酒,老婆就看不起他,認為他是沒出息沒有責任心,老婆也可以心痛的認為老公工作壓力大,不善言語,出去喝喝酒蠻好的;老公愛衣著光鮮地出去跳舞,老婆就氣他自以為是招惹女人,老婆也可以為自己有這樣瀟灑的老公而自豪。生活就是這樣,看你怎么認為,怎么活了。
    原文擇句:
    1,人往往是做著生活的奴隸。生活支撐著人的身體,讓人存在,經(jīng)歷他的命運,但同時卻又無影無形,抽象得無從把握,人似乎在其中飄來蕩去,自生自滅。
    2,從前她還跟他吵,跟他煩惱,好像他只是誤入歧途,現(xiàn)在她不再為這傷腦筋了,他對她來說已成陌路,這樣日子反而好過些。
    3,人應該用自己的心來分辨是非,而且要有耐心地一步一步去認識自己的上帝,因而對于人類的興趣也愈來愈濃了。
    4,“我覺得與萬物相處,很奇特,很寧靜”。
    5,我認為,解放自我正是我們的理想,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輕松自在的生活,頭腦清醒地睡著——這是多么的美妙,這就是我們的來世——我們的永生。
    6,(母親癌癥晚期的時候),所以她總是竭力地表現(xiàn)出身體已經(jīng)有所好轉(zhuǎn),與他談笑風生,既是對一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裝出饒有興趣的樣子,畢竟到了今天這種狀況,他們倆也只能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兒上,好避開關(guān)鍵問題,否則他們會把起碼的生活信念都喪失掉。正是因為他們害怕現(xiàn)實因此在竭力作出一副不屑一顧、興高采烈的樣子。
    讀《兒子與情人》有感6
    勞倫斯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作者之一。他善于從人性比較不被世人接受的一面來體現(xiàn)人性最真實的一面。本書是勞倫斯的自傳體長篇小說。作品通過現(xiàn)實主義和心理分析的寫作方法描寫了十九世紀末英國工業(yè)社會中下層人民的生活和特定環(huán)境下母子間和兩性間的復雜感情。讀過此書后,映像最深的就是本書所體現(xiàn)出來的“戀子情節(jié)”。下面就這一方面來談談我的看法。
    《兒子與情人》小說主人公保羅的父母是莫瑞爾夫婦。莫瑞爾太太的“戀子情節(jié)” 產(chǎn)生于她的情感孤獨和性愛饑渴,是母愛,情愛和性愛糾葛矛盾的結(jié)果。莫瑞爾太太出生中產(chǎn)階級,受過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禮,說一口標準的上流社會英語。她情感豐富,對愛情懷有美好的愿望。莫瑞爾夫婦是在一次舞會上結(jié)識的,可以說是一見鐘情,婚后也過了一段甜蜜、幸福的日子。但是,兩人由于出身不同,性格不合,精神追求迥異,在短暫的激情過后,之間便產(chǎn)生了無休止的唇槍舌劍,丈夫甚至動起手來,還把懷有身孕的妻子關(guān)在門外。小說中的夫婦之間只有肉體的結(jié)合,而沒有精神的溝通、靈魂的共鳴。父親是一位渾渾噩噩的煤礦工人,貪杯,粗俗,常常把家里的事和孩子們的前程置之度外。母親出身于中產(chǎn)階級,受過教育,對嫁給一個平凡的礦工耿耿于懷,直到對丈夫完全絕望。于是,她把時間、精力和全部精神希冀轉(zhuǎn)移、傾注到由于肉體結(jié)合而降生于人世間的大兒子威廉和二兒子保羅身上。她竭力阻止兒子步父親的后塵,下井挖煤;她千方百計敦促他們跳出下層人的圈子,出人頭地,實現(xiàn)她在丈夫身上未能實現(xiàn)的精神追求。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但拉大了她和丈夫之間的距離,并最終使之成為不可逾越的鴻溝,而且影響了子女,使他們與母親結(jié)成牢固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去共同對付那雖然肉體依舊光滑、健壯,而精神日漸衰敗、枯竭的父親。母親和孩子們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給孤立無援的父親帶來了痛苦和災難,也沒有給莫瑞爾家里的任何其他一個人帶來好處。發(fā)生在父母身上那無休止的沖突,特別是無法和解的靈與肉的撞擊重演在母親和兒子的身上。相比之下,夫妻之間的不和對莫瑞爾太太來說并沒有帶來太大的精神上的折磨,因為她對丈夫失去了信心,而且本來就沒有抱多大的希望。而與兒子,尤其是與二兒子保羅之間的情結(jié),那種撕肝裂肺的靈魂上的爭斗則給可憐的母親帶來了無法愈合的創(chuàng)傷,直到她郁郁寡歡,無可奈何,離開人世。對丈夫的失望、不滿和怨恨使莫瑞爾太太把自己的感情、愛憐和精神寄托轉(zhuǎn)向了兒子,或者說,莫瑞爾太太把自己經(jīng)歷過的精神磨難和一心要解決的問題“折射”到了兒子的身上,于是一場靈與肉的沖撞在母子之間展開。
    此時,母愛產(chǎn)生了畸變。莫瑞爾太太對兒子的情感中包含有對丈夫的愛的渴望,融入了男女之間的愛戀意識,從而使自己在情感上再也離不開兒子。因此,莫瑞爾太太是一個被迫從精神上遺棄了丈夫,而把全部的愛倒向了兒子的母親,渴望從兒子身上撿起失落的青春的夢的母親,一個無可奈何的母親。
    莫瑞爾太太在情感上對丈夫的愛的肌渴成為她的“戀子情節(jié)” 產(chǎn)生的基礎。她把兒子作為自己情感的寄托和精神上愛戀的對象,沉溺與對兒子的情愛,并進而企圖占有兒子的全部感情。這表現(xiàn)為她對兒子既愛又恨,既快活,甜蜜又焦慮,嫉妒的心態(tài)。在她眼中,兒子變成了她的情人。兒子已經(jīng)成了母親情感甚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理論中指出,人在其健康發(fā)展過程中有著不同層次的基本需要,首先是生理和安全需要,其次便是愛和歸屬的需要。人們對此需要極為迫切,會為達到目的而不遺余力。會把它看得高于世界上任何東西。對于失去情愛的莫瑞爾太太來說,她對愛和歸屬的欲求就尤為強烈。只有把兒子當作情人,她才能獲得本能中對異性愛的渴望的替代性滿足。而她實現(xiàn)這一需要的方式,就是把兒子當作情人。對于以為母親而言。這顯然是一種反常的心理表現(xiàn)。她不但要求兒子滿足她作為母親的情感需要,而且還要求兒子滿足她作為女人和妻子的情感需要。但是,她自身所具有的文明意識,社會家庭的倫理道德觀念,母親對兒子的責任感以及母愛的神圣使命,使得莫瑞爾太太最終無法與兒子建立起實質(zhì)上的情人關(guān)系。
    可以說,在這些靈與肉的沖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沮喪、可悲的失敗者,找不到一個最終的贏家。其實,在人們賴以繁衍生息的大自然被破壞,在人性被扭曲,在人類的和諧關(guān)系不斷被威脅的社會中,靈與肉的爭斗本來就是殘酷無情的,到頭來誰也成不了贏家,成不了一個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
    讀《兒子與情人》有感7
    《兒子與情人》這本書是英國勞倫斯所作。這是一部體現(xiàn)他自身經(jīng)歷的作品。并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guān)。這部作品中主人公之間的感情有些復雜。
    莫瑞爾太太與丈夫婚后有段甜蜜的婚姻生活,但后來甜蜜感逐漸消逝。莫瑞爾的脾氣變壞,酗酒打人,變得行尸走肉。莫瑞爾太太心灰意冷,本打算離開他,可是為了孩子還是留下來了。她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兒子保羅身上,對于他的愛已經(jīng)超出了單純的親情之情,已經(jīng)把兒子當做情人一樣的對待,兒子對母親也很是依賴。保羅長大之后,交了兩個女友,由于母親的阻攔和一些其他原因都分開了。莫瑞爾太太去世后,家就像失去了軸心。保羅失去了所有可以依附的對象。故事的最后也沒有描寫保羅的生活是怎樣。
    此書與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guān)。作品一般都與作者當時處社會有關(guān)系,想反映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步體現(xiàn)人情感的著作。在書中,母親與兒子的愛已經(jīng)超出了親情。體現(xiàn)母親對兒子的依戀,兒子的戀母情結(jié)。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而這邊的這種感情已經(jīng)變質(zhì)、扭曲了。到故事最后,由于母親的逝世,保羅就像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人。他怎么與社會中其他交往都沒有在寫,使文章很迷惘。也許作者想留給我們一個想象的空間。然而,另外一種解釋是:或許,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本來就是說不清的。
    本書所描寫的這樣一種情感,讓人看了很糾結(jié)。因為這種感情很難讓人接受。換個角度看,母親是給了保羅很多的愛,這種關(guān)心,關(guān)懷或許是很讓人為之感動的。可是,這樣的愛反而是害了保羅。使他受到母親的影響對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像一般人那么簡單了。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長輩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他。有些父母還是能很好的去引導孩子,可是另外一些只是不斷地溺愛他們,導致他們的行為性格受到很大影響。雖然這樣的情感于文中母親的愛截然不同,可是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差不多的.
    讀《兒子與情人》有感8
    以言狀的美——人情之美,和自己小時的故事比一比,有種凄涼的,如幫女友拉下吹起的裙子。 父親最后描繪真的是美的。如他在大兒子死后,不經(jīng)過其以前工作的辦公室,二兒子畫畫得獎以后,又想起大兒子的成績,擦眼淚。而且結(jié)尾的抒情,比散文,詩歌的力量更有力——在心里攪動般樣。
    但有時有些造作,情感轉(zhuǎn)換軌跡看不出來,有些轉(zhuǎn)換是直勾勾的白描,象深溝,怎么那樣不自然就跳躍過去了。
    在描戀愛過程中,覺得弗洛伊德的理論沒絲毫關(guān)系,所以對小說,強調(diào)生活比強調(diào)主線好些。追求主線是單一的生活,而生活是矛盾的,多面的,容許產(chǎn)生錯誤的。
    還有個觀點,我曾經(jīng)以為,讀了很多哲學、詩歌,一定寫得出文學作品,其實想弄文學,一定從文學入手。對結(jié)構(gòu)、怎樣表達才有體會,關(guān)在家空想小說結(jié)構(gòu),構(gòu)思,光體會現(xiàn)實畫面,是寫不出小說的。
    此小說有許多讀詩歌和小說情節(jié)在里面,所以,勞倫斯其實文學修養(yǎng)很高,包括他母親,感覺花城出版社翻譯的本子好些,比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翻譯的都好,語言精確,不拖沓,不含糊。有點史書中古文的遒勁。譯林出版社的本子我是不看的,書標價又貴,翻譯功底很一般?;ǔ浅霭嫔绶g的意象,標位的把握很準確,說到小說內(nèi)在的要表達的節(jié)點上了。對比開頭和結(jié)尾就可以知道。不過,最幸福的,是找到研究勞倫斯專家——黑馬的博客,特意做了個關(guān)注。
    我觀察的方位是:怎么寫出這些東西的?不是這書的結(jié)構(gòu),形式,思想及國際各種文學主義的異差所中和的東西,所以眼光不同。
    讀《兒子與情人》有感9
    《兒子與情人》是英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上非常杰出而又頗有影響的現(xiàn)代主義作家勞倫斯的重要作品。勞倫斯以其獨特的審美意識和對資本主義機械文明的深刻洞察,創(chuàng)作了一些列探索人類心靈的黑暗王國、觸及人的情感與欲望的心里小說。《兒子與情人》小說帶有明顯的自傳性,作品首次通過藝術(shù)的手法和作者的自我剖析的形式對“戀母情結(jié)”的理論作了深入的分析。勞倫斯在作品中對男主人公保羅的“戀母情結(jié)”和病態(tài)心理的描述不僅生動逼真,而且同弗洛伊德的有關(guān)學說十分吻合。因為勞倫斯對心靈的解讀總是那么朦朧晦澀,讀這本書的過程多少讓我感覺沉郁似乎透不過氣來,但勞倫斯在描繪大自然時,語言是那么鮮明、具體、豪邁、抒情且富于詩意,就仿佛我也置身其中,如此優(yōu)美而陶醉。讀完這本書時,我用盡全力做了一次深呼吸,把這幾天沉積在內(nèi)心里的那種一時道不明的東西吐了出來。直至今天,我從書中走了出來,心緒也漸至平靜,我才動筆想寫點什么,關(guān)于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和啟示。
    我的目光聚焦在保羅為什么會有嚴重的“戀母情結(jié)”以致于母親對他感情的長期支配使他無法與其他女人建立起正常的愛情關(guān)系,當母親最終因癌癥去世之后,保羅幾乎失去了精神支柱,孤獨寂寞,不知所措。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父親與兒子在潛意識中原是爭奪同一個女人(妻子與母親)的愛的對手(現(xiàn)實生活中,在孩子的幼年時期也總是母親與兒子親,女兒與父親近),父親一旦失敗以后,兒子的這種潛意識便會進一步增強。然而,由于年幼無知且缺乏生活經(jīng)驗,兒子家庭角色的錯位非但無法使其獲得陽剛之美和男性的魅力,反而會使他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變態(tài)。由于母親對父親的長期的輕視和漠然,在14歲時保羅便開始尋找工作,更試圖在經(jīng)濟上取代父親。父親在保羅及其兄妹的眼中幾乎就是多余的一個人,而母親則是他生活和情感的全部中心,即使他成人了,母親也一直在左右著他的一切,他想擺脫母親甚至恨她到極點(最后讓母親服用過多嗎啡以致命),但就算母親死了,保羅還是無法走出母親的陰影。不言而喻,保羅是當時社會背景下無辜的受害者。當時的社會背景就是古老的宗法社會正過度到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人們按照不同的價值觀制定出許多規(guī)則,這些充滿偏見的規(guī)則成為套在人們脖子上的枷鎖,于是矛盾和斗爭爆發(fā)出來,給整個社會和各個家庭都帶來了巨大的震蕩。保羅是值得同情的,保羅的母親表面上似有堅不可摧的生命力,但實際她的心靈一直遭受著煎熬和痛苦,以致于把自己對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予在自己的兒子身上,盡管她始終不甘心,但最后也不得不面對死亡。
    勞倫斯那個時代已經(jīng)離我們很遙遠了,這個時代是如此的開放和自由,但現(xiàn)實生活中,“戀母情結(jié)”的真實故事也是不絕于耳。這又什么原因呢?記得是前年吧,我有一個朋友非常激憤地談起了一個家庭里男人和女人之間的位置的問題。他極其武斷地對我說,“一個家庭里如果女人太強,強于了她的男人,這個家庭必然走向衰敗。如果家里生了兒子,兒子絕不會有多大的出息?!彼咸喜唤^地列舉了許多真實事例來論證他的觀點,最后言畢,非常真誠且語重心長地告誡我,“你不要再出來干什么事業(yè)了,女人就要在家里把孩子帶好,這才是你的本份”。那時我已在漸漸歸隱,但并不就完全認可朋友的那番言論。我想,每個家庭都是一個男人和女人的特別的組合,一定不可能簡單到用一句話一個標準就能下上述的結(jié)論,但朋友的話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拋開書中保羅所處的那個時代背景來分析(畢竟那個時代還有更多的兒子并沒有病態(tài)的“戀母情結(jié)”),我認為,并不是因為家庭關(guān)系中母親強于父親之后就容易造成兒子的“戀母情結(jié)”,其中最關(guān)鍵是,即使家庭中有一個非常強勢和能干的母親,但倘若母親仍然十分愛父親,尊重父親、體貼父親,父親也同樣摯愛著母親,他們互相珍愛,視彼此為生命過程的不可少的伴侶,那么就沒有讓兒子產(chǎn)生嚴重“戀母情結(jié)”的土壤和環(huán)境。在兒子漸漸成熟并成為真正的男人的過程中,父親與兒子對母親愛的爭奪也發(fā)生了變化,父親成為兒子的精神領袖和榜樣,逐漸的,兒子從對母親的依戀中走出來,成為有著獨立思想和價值觀的自己。試想,如果保羅的母親結(jié)婚之后仍然像當初不顧門庭和家庭反對愛上保羅的父親那樣一如既往地愛著他,不從心底里鄙視他,鄙視他的物質(zhì)的貧窮和精神的貧乏,那么,保羅的悲劇還會發(fā)生嗎?所以,如果要追溯兒子產(chǎn)生嚴重“戀母情結(jié)”的根源,我認為在兒子幼年時期母親和父親的之間的關(guān)系是否和諧至關(guān)重要。如果父親和母親因不再相愛造成了家庭關(guān)系不和睦和扭曲,而這當中母親又極為強大,那么兒子本屬正常的“戀母情結(jié)”就會演變成為一種病態(tài)的心理,最終陷入深淵毀了終身。
    在一些名人或偉人的傳記或者回憶錄里,字里行間常常流露出他們對自己母親的崇拜和熱愛,大多數(shù)人認為自己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無不得益于母親無私的愛和諄諄教誨,而他們的母親大多也是同時代里最優(yōu)秀的女性的代表。我還看過一份報道,據(jù)說是有科學依據(jù)的統(tǒng)計,男孩70%的智慧來自于母親的遺傳基因。這樣看來,有一個優(yōu)秀的母親應該是兒子的福分,而為什么偏偏是這樣的母親又容易讓兒子產(chǎn)生嚴重的“戀母情結(jié)”呢?在我看來,問題不再于母親的優(yōu)秀和能干,而在于這樣的母親是否還能正確處理好其在家庭關(guān)系的位置。無論母親多么熱愛自己的兒子,她必須記住,對兒子的愛是有限制的,即使對丈夫的愛(因各種原因)不復存在了,無論如何也不能用對兒子的愛來替代這種情感的空缺。但即便在今天,還是有不少女人在延續(xù)著保羅母親愚蠢無知的做法。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再愛丈夫以后,她并沒有去愛別的男人,而是把愛全部轉(zhuǎn)移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子成為她生存下去的全部希望和動力。從表面上看,這樣的母親是偉大而堅韌的不屈服的女性,值得尊敬,但從深層次的人性心理分析,這樣的母親又是自私和狹隘的女人,她對兒子變態(tài)的母愛無疑是在給兒子服用一種慢性毒藥,等到兒子真正成為男人的那天,一切都晚了,兒子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離開母親的庇護,“好像他生命的中心和支點就是他的母親,他永遠都不會逃掉”。
    因才疏識淺,我沒有能力去探究宗法規(guī)則及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給主人公母親帶來的婚姻的不幸繼而轉(zhuǎn)移給兒子造成保羅一生的悲劇,這可能是根本的原因。而讀了這篇小說給我最深刻的啟示是:家庭的和諧對一個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至關(guān)重要。人們對離異家庭的孩子談論關(guān)注的似乎很多,但往往忽略了另外一個絕不是少數(shù)的孩子群體,這就是生活在不幸福的家庭中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早已同床異夢不再相愛了,卻因為各自的原因(很復雜也很多這里不多敘)繼續(xù)著名存實亡的婚姻,這樣家庭的孩子就像保羅一樣,在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心靈傷害雖然是看不見的,但終究會在他們成人之后在自身的性格上顯露出來,比如自私、仇恨、孤獨、心胸狹隘等。作為一名母親,我呼吁天下所有真正熱愛孩子的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只關(guān)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更需要關(guān)注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同時一定要謹記,孩子心靈的健康不在于孩子學到多少知識和技能,而在于從孩子幼小時期就給予了孩子健康的愛,而這種愛不僅僅體現(xiàn)在父母對孩子的關(guān)愛上,同時也體現(xiàn)在妻子對丈夫由衷的熱愛和尊重上,父母相親相愛,孩子在愛的氛圍里成長,長大以后,你還有什么可以為他(她)擔憂嗎?
    “母親是孩子的戒律”,這是我永遠銘刻在心的一句話。也許我們改變不了孩子的父親,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也把這句話送給天下的母親和愿意成為母親的女性,尤其是那些出類拔萃的非常優(yōu)秀的女性,讓我們的孩子沐浴在母愛的光輝里健康成長,當他們能夠離開母親展翅高飛的那天,一定是母親最欣慰的時刻,就像母親剛剛接過從腹中誕生的幼小生命。
    讀《兒子與情人》有感10
    原本讀這本書是讀的《床頭燈系列》的英文版小說,本來看英文很頭疼的我居然三五天就看完了,這令我十分驚訝,當然小說是適于學生閱讀的修編版??赐陼笪彝蝗贿€想再看一遍原著是怎樣寫的,于是我又讀了一遍。
    大致內(nèi)容如下:
    主人公保羅的父母莫瑞爾夫婦是在一次舞會上認識的,可以說是一見鐘情,婚后也過了一段甜蜜的日子。但是,兩人出身不同,精神追求迥異,一段時間后,他們之間便產(chǎn)生了無休止的爭執(zhí)。母親出身于中產(chǎn)階級,受過教育,對嫁給一個平凡的礦工耿耿于懷,直到對丈夫完全絕望。于是,她把時間和全部精神希冀傾注到大兒子威廉和二兒子保羅身上。不幸的是,大兒子早夭,之后,二兒子保羅就逐漸成了母親惟一的精神港灣,也成了母親內(nèi)心痛苦的一個渠道。但她對兒子卻有過強的占有欲。和女友米莉安的交往過程也是年輕的保羅經(jīng)歷精神痛苦的過程。他們由于興趣相投,接觸日漸頻繁,產(chǎn)生了感情,成了一對應該說是十分相配的戀人。然而可悲的是,米莉安也像保羅的母親一樣,企圖從精神上占有保羅。最終她敗給了莫瑞爾。另一個和保羅交往的女人克拉拉也最終與他分開。最終莫瑞爾逝世,保羅開始了無盡的流浪.
    開始時,我對本書書名一直耿耿于懷。我讀英文版時一致認為這是指莫瑞爾太太的兒子和保羅的情人。后來,讀中文版時,我發(fā)現(xiàn)我誤解了。書名是指母親把自己的愛情傾注給了兒子。這本書挑戰(zhàn)了人們對傳統(tǒng)觀念上母愛的看法,這種把母愛表現(xiàn)為愛情的作品在毀譽參半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人對人性的無限思考。這讓我想到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同樣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同樣毀譽參半,同樣啟發(fā)人們對人性的又一次思考。
    盡管我看有些說法說這本書主人公是保羅,但我覺得這本書的主人公應該是莫瑞爾。她的之前的遭遇決定了她對兒子的占有欲,決定了她有些扭曲的心靈。這里就牽扯到一個問題,她到底有沒有真正得到過丈夫的愛。我認為是有的(盡管和其它說法不同),一方面是他們剛認識時純真的感情,另一方面,我相信她的丈夫是愛她的。酗酒、粗魯、文化低(這可能是當時社會下層男人的寫照),遮住了丈夫心底的愛,就比如在莫瑞爾太太逝世后,他并沒有像他的孩子那樣哀嚎,而是再一次看了看她,靜靜地離開了。我想她已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她的死意味著莫瑞爾先生一般靈魂的死去。所以這就是她獲得的愛,只不過她沒能透過表象領會到而已,這就導致了之后她對兒子的“愛情”,她把自己沒能從丈夫那里獲得(或是“領會”)的愛傾注在了兒子上,最終導致了兒子性格、命運的改變。
    讀這本書,人們討論的不再是文字、情節(jié)、構(gòu)思等等,而是心理和社會層次的東西,我不好對這本書直接評價,相信這會是一本讓每個人讀后有不同感想的書吧。
    讀《兒子與情人》有感11
    畸形的家庭關(guān)系,不僅造就了畸形的母愛,也加劇了兒子性格的悲劇。
    根據(jù)精神分析學派關(guān)于人的性力發(fā)展與人格關(guān)系的觀點,保羅的戀母是一種“固戀”,這種“固戀”使他的“自我”失去了正確的認同能力和判斷力,因此他的性宣泄對象一直是母親,”自我“的失控使”本我“誤入歧途。進一步說,保羅在性準備期的童年階段愛上了母親,這本是人的性力發(fā)展的正常階段,但畸形的家庭關(guān)系和強烈的母愛使他無法超越這一階段,”戀母情結(jié)“變成了一種”固戀“停滯下來,在”移位“階段他仍不能找到母親以外的其他異性來”替代“母親,從而這種”固戀“使他的情感仍停留在童年時期。因此,保羅的性心理人格永遠是不成熟的,他根本無法建立起成熟,正常的”超我,象一個正常人去正常戀愛,這就導致了保羅的一生的痛苦,不管他(或者說他的“超我”)怎樣掙扎想擺脫畸形的戀愛都是枉然,何況母親到死還緊緊抓住他的感情,扮演者他的情人的角色呢!性格悲劇與現(xiàn)實悲劇的相互反饋,只能把保羅一步步推向情感發(fā)展的深淵。
    保羅的悲劇并不僅限于“戀母情結(jié)”。如果我們只抓住這一點而忽視了其他許多同樣重要的因素,我們就無法總體地把握保羅與勞倫斯的關(guān)系。一位評論家指出:“清晰總體地認識勞倫斯一直是困難的,一則是因為他寫的作品太浩繁,二則是他不安分,三則是作品中他自傳的成分太大......但是......他又極為幼稚,對他自己的問題持不誠實的態(tài)度?!焙鲆暳诉@些,人們就容易把勞倫斯簡單化,或者被勞倫斯炫目的文采所迷惑,被他的“不誠實”所欺騙。
    事實證明,保羅是一個受虐狂,一個精神戀者,一個情感不成熟的清教主意者,這些都“戀母情結(jié)”掩蓋了。
    保羅無疑是一個受虐狂。他缺乏主動精神,缺乏“生產(chǎn)型”性格,他是一個“非生產(chǎn)型傾向占主導地位的人”。他不能給予,不懂進攻,反而等待女性的進攻。他的愛依舊是消極的“共生性融合”的愛,而不是“生產(chǎn)型”的愛。保羅和米麗安相處了很久,可他們?nèi)酝A粼诰駪偕?。保羅在等待,等待米麗安來喚醒他的男性力量,也等待著米麗安的給予??梢坏┟惏惨焖母觳?,要撫摸他,他有感到痛苦不安。時間久了,他又抱怨米麗安太讓他精神化了。他指責米麗安是個“修女”,可實際上保羅是個清教主義者,他把愛看成是排除肉欲的精神戀,這是他的另一個悲劇所在。
    “他會否認他渴望克萊拉或米麗安,或任何認識的女人。性欲是一種超然的東西,它不屬于一個女人?!?BR>    對母親的戀愛,使保羅的感情年齡大大低于他的實際年齡,成為性愛的癡呆兒,一個清教主義圣徒,他覺得女人就像母親一樣。他“情愿忍受獨身生活的痛苦,也決不愿害別人受苦?!?BR>    后來,保羅為了同自己的性變態(tài)作斗爭,拋棄了"精神型"的米麗安,與克萊拉同居了。而無奈,他不具備成熟的性格,沒建立起正常的“超我”,他的“自我”也是茫然的,因此他的“本我”沒有得到正確的疏導,這樣他就不能象一個真正的男子漢那樣把成熟的愛給予克萊拉??巳R拉一針見血的指出,他跟本沒打算屬于她??梢哉f,保羅在精神上不依賴克萊拉,肉體上也并沒有產(chǎn)生“生產(chǎn)型”的愛,相反,他們的同居,他成迷于克萊拉是“非生產(chǎn)型”被虐心理力圖自我平衡的結(jié)果。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如果一個男子的男性特征由于他在感情上還只是個孩子而受到削弱,他就只會通過強調(diào)自己在性別上的男性角色來彌補這種不足。結(jié)果就是唐璜式的人物,他需要在性別上證明他的男性能力,因為他不敢確信自己在性格方面的男性特征。”
    保羅終因自己的清教心理男性性格不足以及受虐心理的禁錮,無法真正愛女人。這些是“戀母情結(jié)”的結(jié)果,擔又不單單是用一個“戀母情結(jié)”所能解釋清的。這或許是因為勞倫斯拆散自己的 有機性格,化整為零,同時又極力用“戀母情結(jié)”來打扮自己,有意無意地掩蓋了其他一些致命的性格弱點。但小說的自傳性和生活的真實又不允許他恣意妄為,于是他留給我們的就只能是一部多棱體的小說。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掩蓋在字里行間的星星點點的線索有機地綜合起來,拼出一副保羅-勞倫斯的自畫像?;蛟S是因為他的作品自傳性太強,勞倫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他太拘泥于生活的真實而無法擺脫,反倒無法藝術(shù)地把握自己了,從而讓我們也無所適從?這真是林語堂的話:“勞倫斯真難讀啊!”
    但無論如何,保羅算得上是一個悲劇的原型。
    除此之外,我還摘錄了一些書中讓人反思的話:
    1. “他知道只有飽經(jīng)風霜,她才學會了稍稍爭一下自己的權(quán)利?!?BR>    我們常常責怪父母或一些長輩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其實正因為他們經(jīng)歷過困苦,所以才懂得為自己爭取一些應有的權(quán)利。
    2. “不,恰恰相反;他心理懷著的是一股強烈的欲望跟比它更強烈的羞怯感和童貞觀念之間的搏斗?!?BR>    3. “到一個男人為感情驅(qū)使忘乎一切的時候,人們才能真正看清男人對女人所抱的感情,會強烈和熾熱到何等驚人的地步。
    讀《兒子與情人》有感12
    《兒子與情人》內(nèi)容介紹
    小說主人公保羅的父母莫瑞爾夫婦,是在一次舞會上一見鐘情的,婚后也過了一段甜蜜、幸福的日子。但是,兩人由于出身不同,性格不合,精神追求迥異,在短暫的激情過后,之間便產(chǎn)生了無休止的唇槍舌劍,丈夫甚至動起手來,還把懷有身孕的妻子關(guān)在門外。
    這對夫婦之間只有肉體的結(jié)合,而沒有精神的溝通、靈魂的共鳴。父親是一位渾渾噩噩的煤礦工人,貪杯,粗俗,把家里的事和孩子們的前程置之度外。母親出身于中產(chǎn)階級,受過教育,對嫁給一個平凡的礦工耿耿于懷,直到對丈夫完全絕望。于是,她把時間、精力和全部精神希冀轉(zhuǎn)移、傾注到大兒子威廉和二兒子保羅身上。
    她竭力阻止兒子步父親的后塵,千方百計敦促他們出人頭地,實現(xiàn)她在丈夫身上未能實現(xiàn)的精神追求。她的言行拉大了和丈夫之間的距離,使之成為不可逾越的鴻溝,而且影響了子女,使他們與母親結(jié)成牢固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去共同對付父親。母親和孩子們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給孤立無援的父親帶來了痛苦和災難,也沒有給莫瑞爾家里的任何其他一個人帶來好處。
    沒有讓母親揚眉吐氣的大兒子死后,二兒子保羅就逐漸成了母親惟一的精神港灣,也成了母親發(fā)泄無名之火和內(nèi)心痛苦的一個渠道。她愛兒子,恨鐵不成鋼,一個勁兒地鼓勵、督促保羅成名成家,躋身于上流社會,為母親爭光爭氣;她也想方設法從精神上控制兒子,不希望他移情他人,特別是別的女人。這種強烈的帶占有性質(zhì)的愛使兒子感到窒息,迫使他一有機會就設法逃脫。而在短暫的逃離中,他又常常被母親無形的精神枷鎖牽引著,痛苦得不能自已。
    保羅與女友米莉安興趣相投,是十分相配的戀人。然而可悲的是,米莉安也過分追求精神滿足,像保羅的母親一樣,企圖從精神上占有保羅,從靈魂上吞噬保羅。這使她與保羅的母親成了針鋒相對的“情敵”,命里注定敗在了那占有欲更強、又可依賴血緣關(guān)系輕易占上風的母親手下。
    母親的這種變態(tài)使兒子心酸,惆悵,無所適從。有了母親,保羅就無法專心去愛別的女人,他的情感無法發(fā)展、升華,他的性格無法完善、成熟,導致了一生的痛苦和悲劇。作為母親,與兒子之間的情結(jié),給可憐的母親帶來了無法愈合的創(chuàng)傷,直到她郁郁寡歡,離開人世。
    奉勸當父母的都看看這本書,妥善經(jīng)營夫妻感情。即便夫妻失和,也不要把“愛”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不管是對男孩女孩,過度關(guān)愛,都會影響孩子的心智發(fā)育,還可能影響他們?nèi)蘸蟮膽賽刍橐鲂腋!?BR>    我在兒子還小時,有幸粗讀了英國小說家戴維·赫伯特·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之一種,陳良廷、劉文瀾譯),除了覺得寫得實在好,人情味十足之外,當時并沒有更多的感受。許多年之后,因為朋友有了與這部小說女主人公相似的經(jīng)歷,我才驀然發(fā)現(xiàn),這部書原來是如此深刻,它讓我們看到了母愛的B面,足以警示所有的母親和家庭!
    《兒子與情人》是勞倫斯的成名作。在這部小說里,他用幾乎是自傳性的故事告訴讀者,夫妻之愛對家庭的不可或缺;喪失愛情的母親容易將對丈夫丟棄了的愛加倍施展到孩子身上;超重的母愛注定會成為孩子難以承受的枷鎖!
    正常的母愛是孩子成長中最寶貴的雨露陽光,但是一加倍就糟了!比如近期播放的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里面杜拉拉的前男友李鴻明的母親就有點像勞倫斯的母親,李鴻明與夏紅結(jié)婚后,媽媽長時間與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偏袒兒子,非難兒媳;李鴻明從小習慣媽媽的加倍關(guān)愛,讓媽媽在與妻子的爭寵中占了先機,從而冷落了妻子;妻子夏紅在母子之間處境堪憂,原本甜蜜的婚姻步入一片沼澤。電視劇中我沒看見李鴻明的父親在哪里(前幾集我沒看,可能交代過),估計李父母感情不佳。
    我有個遠親,夫妻倆情感不睦,長久分居,妻子對獨子格外呵護。我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上初中的兒子,動不動還當眾坐在媽媽的腿上撒嬌,一早一晚還會溜到老媽的被窩里膩乎一下,我就把《兒子與情人》那本書推薦給她。她一看到書名,就變了臉色,立即把書扔給我,帶著惱怒說“這么下流的書”。我只好聳聳肩作罷。
    我其實想告訴她,這本書真的一點都不下流,書名似乎不夠好,也看怎么理解。一位對丈夫失望的妻子,把加倍的摯愛投向兒子,母子間除了母子情又融入更多親情,盡管與性愛沒有一絲一毫牽扯,但這份情卻濃烈得令人窒息。我想《兒子與情人》書名是針對主人翁———母親而起的,主要針對母親面對長大成人的兒子與兒子的情人的痛苦而言。母愛高貴純潔,太少是遺憾,太多是災難,“有毒”的母愛讓自己、丈夫和兒子都深陷劫難。
    這種家庭悲劇古往今來從不鮮見。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啊———假如天下的妻子和母親都看過勞倫斯這本成名之作。我想對遠親講出這番感受,但那句“下流”使我止步,等到我明白她要是早點看了這本書,也許日后的路會平順很多,就突然后悔當年我為什么不堅持非讓她看這本書呢。
    奉勸當父母的都看看這本書,妥善經(jīng)營夫妻感情。即便夫妻失和,也不要把“愛”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不管是對男孩女孩,過度關(guān)愛,都會影響孩子的心智發(fā)育,還可能影響他們?nèi)蘸蟮膽賽刍橐鲂腋!?BR>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