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西名臣:孫嘉淦

字號:


    古代中國鹽鐵官營,管理河?xùn)|鹽池的官叫河?xùn)|鹽政。以下是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清代山西名臣:孫嘉淦,供您參考,更多資訊請點擊(https://www.liuxue86.com)查看。
    清代山西名臣:孫嘉淦
    孫嘉淦,字錫公,號懿齋,別號靜軒,山西興縣人,經(jīng)歷過清朝康、雍、乾三個時期。他既是諫臣又是能臣,一生查貪污、平冤獄、整修河道、調(diào)和民族矛盾,兢兢業(yè)業(yè)。他的治世方法和態(tài)度都非常值得后人借鑒。
    朝廷因?qū)O嘉淦為人正派、為官清廉,便委他以河?xùn)|鹽政。到任后,孫嘉淦發(fā)現(xiàn)在鹽政的大小胥吏中,連最小的官都要藏貨納贓,克扣鹽丁。他在查閱賬冊時還發(fā)現(xiàn),有的軍政要員與鹽池并無關(guān)系,但也要領(lǐng)取養(yǎng)廉銀,實屬違制。為解決鹽池內(nèi)部管理混亂的痼疾,防止“挪移侵蝕之弊”,孫嘉淦整頓鹽池財務(wù),建章立制,取消了私設(shè)多年的小金庫。同時,他廉潔不愛錢,鹽官們?nèi)巳司粗?,河?xùn)|民眾人人稱頌。
    孫嘉淦在刑部任職期間,堅持執(zhí)法如山,以寬糾猛。有一次,河南鄭州發(fā)生一宗奸盜命案,八名人犯被判了死罪,但其家人不服,告到刑部。此案一時難以定案。這時,孫嘉淦表示愿重審此案。于是,皇帝便命孫嘉淦出任欽差,赴河南斷案。孫嘉淦經(jīng)過仔細(xì)察訪,了解案情底細(xì),并施巧計,斷定此案存在疑點。再經(jīng)過多番閱卷、審案,他認(rèn)為此案盜無獲贓、奸無憑據(jù),最終確認(rèn) “此案真兇尚須另行緝拿,不可使無故之人李代桃僵”。原本絕望無辜的死囚在堂前磕頭謝恩,有的人甚至將頭都磕破了。
    對于案中涉嫌瀆職的陳廷謨等官員,孫嘉淦也一一奏請皇帝予以懲處。孫嘉淦明斷疑案,不僅河南民間頌揚,就連許多朝臣元老也不得不佩服。
    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準(zhǔn)許65歲的孫嘉淦告老還鄉(xiāng)。離京時,他兩手空空。為了顧及家人感受,他讓仆人連夜買來幾口厚重木箱,然后親自動手裝滿了磚頭。第二天,輜重車輛浩浩蕩蕩啟程。沒料到,皇帝得到舉報說,孫嘉淦平常裝清廉,實際也是個貪墨官,回家的時候金銀財寶帶了好幾騾車。于是,孫嘉淦行至半路遭到檢查,最終真相大白?;实凵钍芨袆?,下令對孫嘉淦進(jìn)行嘉獎。孫嘉淦“磚頭還鄉(xiāng)”的故事傳為佳話。
    孫嘉淦在朝幾十年,為“康乾盛世”作出了重大貢獻(xiàn),被譽為“清代山西名臣第一人”,死后被賜謚號“文定”,名垂青史。
    
勵志故事 愛情故事 兒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話故事 歷史故事

    
勵志故事 愛情故事 兒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話故事 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