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克與千克》教案

字號:

《克與千克》教案
    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認識天平和幾種以千克位單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并能運用克和千克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能根據(jù)物品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1.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知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培養(yǎng)學生估測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熟練掌握1千克=1000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感知1克和1千克物體的質量,掌握估計物體質量的方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盤秤、天平、黃豆、二分硬幣、水果、500克食鹽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談話導入
    教師: 同學們,準備好我們手中的鉛筆盒和數(shù)學課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說一說。
    學生1:這兩件物品一點都不重。
    學生2:我感覺數(shù)學課本比鉛筆盒重一些(或鉛筆盒比數(shù)學課本重一些)。
    學生3:我感覺這兩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斷不出誰輕誰重。
    ……
    通過學生回答,教師問:同學們回憶一下剛才大家的發(fā)言,你們發(fā)現(xiàn)用的最多的詞語是什么?
    學生:輕和重。
    教師適時展示幾件超市購買的物品。
    2.引導觀察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些物品的包裝,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我發(fā)現(xiàn)這些包裝上都寫著凈重多少?
    教師:觀察的真仔細,那么你知道凈重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討論并回答:凈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進而引導學生知道,物品有多重,就是指它的質量是多少。如,方便面凈重100克,就是說它的質量是100克。
    展示100頁主題圖,教師:同學們,看看他們在超市都買了什么?分別是多重呢?
    學生:洗衣液5千克,餅干110克,阿姨買的蘋果,售貨員用秤稱的質量是1千克。
    教師:真了不起,同學們知道這么多,都認識克和千克。今天我們一塊來認識克和千克。
    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探究新知
    1. 例1出示例1主題圖:
    教師:這些物品我們在超市經(jīng)常見到,你看到它們標出的質量了嗎?
    學生:分別標著3克、12克、100克。
    教師:用手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交流并回答:感覺都不重,很輕。
    教師:這些物品都比較輕,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
    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說一說:我知道“克”用字母“g”來表示。
    教師:我們認識克了,那么1克有多重,你知道嗎?
    并提示學生1枚2分硬幣質量是1克。
    教師:我們拿在手里掂一掂,感覺一下1克有多重。
    學生交流并回答:1克真是太輕了。
    2.認識天平。
    教師:1克物品太輕了,用什么工具才能稱出它的質量?
    學生:應該是很小的秤吧。
    教師指出: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天平來稱。
    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天平是由底座、托盤、指針、標尺、調節(jié)平衡螺母以及砝碼構成的。使用前要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向標尺的零刻度,表示天平兩邊平衡,然后稱物品,一般物品放左盤,砝碼放右盤,增減砝碼,或調節(jié)游碼,使天平平衡(指針指向零刻度),然后讀取砝碼和游碼的總克數(shù),就是物品的質量。
    教師操作演示,學生仔細觀察,掌握使用方法后,教師問:同學們,我們想知道1克黃豆有多少粒嗎?(想知道)
    教師:那么我們就用天平來稱一稱吧,注意天平的使用步驟。
    學生自己操作,教師及時糾錯。學生匯報:6?;?、8粒(根據(jù)實際測出的結果匯報)。
    教師:同學們做得真不錯,下面我們把這幾粒黃豆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3.例2 認識千克
    出示較重物品
    (1)問:圖上都是什么物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一說?
    學生討論并匯報:洗衣液和蘋果,包裝上都標著凈含量。洗衣液5千克,蘋果25kg。
    教師: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
    學生觀察交流匯報:我知道“千克”用字母“kg”來表示。
    教師:包裝上的凈含量是什么意思?
    學生1:應該是指里面的物品有多重吧。
    學生2:除去包裝后的物品的質量。
    教師總結:“凈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實際有多重。
    (2)出示兩袋500克食鹽
    教師:兩袋鹽,每袋重500克,兩袋重多少克?(500+500=1000(克))
    教師:2袋鹽重1000克,也可以說重1千克。(教師板書:1000克=1千克)
    教師(或學生質疑):稱較重的物體,用天平可以嗎?(天平一般稱重范圍在幾百克之內,不適合稱較重物品)
    學生:我們該用什么工具來稱較重物品呢?
    4.認識用“千克”做單位的幾種秤。
    課件展示:
    教師:這些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以“千克”為單位的秤,依次是磅秤、電子秤、盤秤、臺秤和彈簧秤。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用千克做單位的秤?(體重秤、桿秤……)
    教師:下面我們用盤秤為例,說說現(xiàn)在一些常用秤的用法。
    教師:同學們認識盤秤嗎?(超市經(jīng)??吹?
    問:知道盤秤以什么為單位嗎?(千克)
    問:表盤上的零刻度在哪里?(學生指出位置)接著問:“0”表示什么?(沒有物品稱重時指針的位置)
    教師:同學們能說一說表盤上的100、500、1、2各表示什么嗎?
    學生討論交流,并回答:100表示100克、500表示500克,1和2分別表示1千克和2千克。
    教師:我們認識了盤秤,也會使用盤秤了,彈簧秤和體重秤跟盤秤使用方法差不多,我們試著稱一稱物品吧。
    學生分別用盤秤、彈簧秤稱出1千克物品,用體重秤測一下自己的體重。交流匯報測出的結果。
    教師:簡單總結一下這三種秤的使用方法吧。
    學生:表盤上指針指著幾,就表示所稱的物品有多重。
    5.例3
    出示例題: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教師:自己看題,說一說你知道了些什么?提出了什么問題?
    學生: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問題是讓我們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教師: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匯報:題目中沒告訴我們每個蘋果有多重,我們需要稱一稱吧。
    學生1:稱的話,每個蘋果不一樣大,稱一個蘋果不合適。
    學生2:可以把20個蘋果一起稱一稱啊。
    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適當引導說:在不稱的情況下,根據(jù)我們平時去超市買東西的經(jīng)驗,能不能估計出20個蘋果有多重呢?
    學生1:蘋果有大有小,應該根據(jù)大小來估計。
    學生2:一般大個的蘋果4個大約1千克,中等個的5個大約1千克。
    教師:那么根據(jù)我們估計的來算一算吧。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果4個蘋果重1千克,20÷4=5(千克);如果5個蘋果重1千克,20÷5=4(千克)。
    教師:解答正確嗎?我們檢驗一下吧。
    學生:我們可以稱一稱,看一看是不是4個或5個是1千克。
    學生實際操作,然后教師總結: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jù)經(jīng)驗先估計一下物品的質量,然后再秤一下。
    學生:是的,我們買東西時,賣東西的師傅基本上都能估計出賣出物品的質量。
    三、課堂練習
    1.填單位。
    答案:克 、千克、克、克
    2. 說出他們的體重。
    答案:30千克;35千克;65千克。
    四、拓展提升
    1.比較大小
    2千克 ○ 2000克 800克 ○ 1千克
    5千克 ○ 4900克 2500克 ○ 3千克
    答案:=;<;>;<。
    2.小芳抱著3個玩具一起稱,共重30千克,每個玩具1千克,小芳體重是多少千克?
    30-1×3=27(千克)
    答:小芳體重是27千克。
    課后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a:我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000克=1千克
    學生b:我學會怎樣使用常用的幾種秤。
    學生c:我還掌握了怎么估測物品的質量的方法。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